孩子的被子在幼儿园被换成了薄的,她去找园方,得到这样的解释

虽然学校相对而言是孩子生活当中比较安全的地方之一,但是有些孩子放学之后会在家长们面前抱怨,他们在幼儿园里的一些东西,往往达不到购买时的期望值。在此现象背后,很多家长在开始怀疑,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一些物件可能已经被不知是谁的身份给调换了。

孩子的被子在幼儿园被换成了薄的,她去找园方,得到这样的解释

上幼儿园孩子的物件,存在被调换的可能。

张女士说自己的小女儿娜娜现在正在上幼儿园,娜娜就经常跑回来告诉自己午觉的时候会很冷。作为妈妈的张女士思前想后觉得不对,明明自己给女儿买的棉被,在当下季节就不可能太冷,怎么会让女儿有这种想感觉呢,而且这种抱怨时常有。终于有一天,张女士抽空去了幼儿园看一下到底是孩子睡觉时,被子没盖好,还是有其他原因。

这一检查令张女士倍感惊讶,原来孩子5岁时所使用的棉被现在只剩下外套是自家买的,被套里面的盖被已经不是当初自己给孩子买的那一个品牌,并且盖被的厚薄程度也不一样,张女士顿时联系起女儿抱怨午睡太冷的说法,不觉背后发凉,很有可能自己家孩子的棉被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谁偷偷调换了。

于是张女士赶紧和幼儿园校方进行了沟通,但是女儿的责任老师表示也不知情。张女士得到反馈说幼儿园虽然不懂事的小孩子居多,但是学校毕竟对来往的成人数量进行了控制,所以故意调换孩子们午睡时的盖被情况还是较少的,当下出现了如此现象,算是特殊事件,当下也做不了合理处置。并规劝张女士息事宁人,可以主动再给女儿赶紧换一床更保暖的盖被。

听到校方没有给自己一个合理解释,还冠冕堂皇的说自己做好了监督工作,作为家长的张女士,气不打一处来,真是越想越心寒。

孩子的被子在幼儿园被换成了薄的,她去找园方,得到这样的解释

孩子的幼儿园时期,有些意识要培养。

第一:物权意识。虽然孩子们在幼儿学院时期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一些好习惯的培养,但是在此时期一些物权意识可能在慢慢的衰减,比如说家长和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可以学会分享精神,面对周边的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人群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物件。

其实任何分享精神都应该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不破坏自己物权意识的情况之下。应该让孩子明白分享精神是让我们不去做一个自私的人,但是懂得维护自己的物权意识,是给自己留底线和令他人尊重的基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出现丢失自己物件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小朋友们对于自己的很多东西,仅仅只是保持三分热度,哪怕丢失了东西,过了几天也会慢慢恢复心情,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但是作为大人应该教育孩子们,有些东西既然是自己拥有所有权,就应该负起妥善保管的责任。这些被保管的东西,其他的小朋友是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抢走的。

孩子的被子在幼儿园被换成了薄的,她去找园方,得到这样的解释

第二:标志意识。就像成年人在参加团体活动时,面对统一品牌和标志的矿泉水,有些人会撕掉广告外衣,单单露出矿泉水水瓶。这样的做法可以和其他人的矿泉水做出有效区分,而这种行为也直接体现了标志意识。

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小孩子们会面对一模一样的餐具,玩具,甚至是食物等等。既然孩子们要面对那么多东西,自然也就容易出现差错的时候,那么一个小朋友能够做好与他人区分开来的标志,就能够明确画出自己所有物品的范围,能够和他人物品得到区分,自然能够明确出哪些是自己的所有物。因此标志意识也可有效降低孩子拿错他人物件的概率。

第三:维权意识。有些家长会建议孩子在学校受到了委屈或者丢东西的时候,都可以向老师报告和反映,要求老师出面伸张正义。但也有一些情商比较高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解决,通过私下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能做好有效的维护自己物质权利的工作。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反馈给家长,让父母做好榜样,看他们如何解决物质维护的问题,通过恰当的榜样行为做好孩子的学习形象。

不论是三种方法的哪一种,家长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确在自己的所有权面前,每个人都应该负起维护的责任和义务。倘若自己的物质权利受到了破坏,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并且在生活当中应该尽量想办法避免自己的所有物受到他人侵犯。

孩子的被子在幼儿园被换成了薄的,她去找园方,得到这样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