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鹏友程


先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什么意思。大体解释,看似无用无能无才,实则大有用处。属于庄子“无为”思想框架。

通俗的理解,年轻时候,大人经常骂孩子,你们一群学生不好好学习,男孩子整天唱,跳,rap,打篮球。女孩子年纪轻轻打扮,护肤,化妆!不看专业考试书籍,语数英物理化学,天天埋头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读这些有什么用!将来能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吗!整天把时间浪费在这“无用”的事情上,以后会后悔的!

时光荏苒,孩子长大了,学校扩招,大学生庸才满大街,工作不好找。互联网飞速发展,谁曾想自媒体兴起,vlog出现,曾经被骂无用的人,那些深入钻研唱,跳,Rap,精通打扮,护肤,化妆的女孩纷纷成了优秀的各类博主,主播。那些不好好学习,天天看武侠言情的,写网文写得风生水起。那些被说无用的人,在时代的助攻下,也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当然,并不是说读书无用。只是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行行出状元。





宅叔仁厚


无用是指没有能力,大用是成才或者好处,整句连起来就是,没有太多能力的人或事物也可能是好事或者也是优点。

这句话体现了对无用之用的辩证看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如果你执着的认为某物无用,你就会看不到它的可用之处而不能为你所用。

出自战国时期庄子所著的《人世间》,体现了庄子的“无为“思想,原文为: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

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中国式情感


从小总是被问“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红楼梦》。”“读这有什么用?”

“我想学吹笛子。”“学这有什么用?”

“我想练毛笔字。”“练书法有什么用?”

是啊,文学、艺术,世间一切的美好,确实没什么用。正如莫言在诺贝尔晚宴致辞中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人与外界的联系是多维度的,很多维度是看不见的。这些看不见的维度被忽视,成为无用,一旦失去这些维度,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无用,才是灵魂安歇的地方

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意味着忠于本心。无用,才是灵魂安歇的地方。

有用之学关乎生计,关乎功名利禄,无用之事只关乎心灵。诗歌,远方,爱情,美好......这些无用之事,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这些都是无用之事,这些都是大用之事。


水墨清华128


无为方能无不为

就如同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只是为了展示给大家一种现象,就是无为会导致无不为。但是,如果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解读,当“无不为”成了我们的目标时,那么我们当然应该无为,但这种“应该无为”,则很明显是一种“刻意的无为”。



朱华内敛


这句是名言。

我从一个新奇点的角度来说。

人人都追求有用之用,所有有用之用太多,反而不能大用。

无用之用追求的人少,反而能够大用。


七九创业笔记


俗话说有一物必有一主,平时没什么用,有些时候解决关键问题。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他的价值,看似无用,实则有用,就看怎么发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