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與爛人計較,不與小事糾纏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與爛人計較,不與小事糾纏

1、不與爛人計較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一部老電視劇《天道》中的丁元英,劇中丁元英好友芮小丹組織了一個飯局,參與飯局的是幾個想結識丁元英的人。

見到自己想認識的人,敬酒自然不能少,於是,大家便以各種尷尬的理由車輪式的和丁元英喝酒,而丁元英也來者不拒,一杯接一杯的幹。

很快,丁元英就醉了,臨近結束,參與聚餐的朋友悉數離場,最後一朋友對芮小丹說:如果我是他朋友,我不會這麼對他。

芮小丹感覺很慚愧,覺得是自己做局讓丁元英喝多了,但丁元英的做法很值得考究,他沒有一絲責怪的意思,你要敬酒,喝便是了,大不了是一個醉,最壞也不過如此,這就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不與爛人計較。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遇到爛人,有嫉妒你的能力暗中使壞的,有羨慕你的成績讓你當眾出醜的,還有不懷好意勸你喝酒的。

對付這種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理他,因為爛人最擅長的方式就是把你拖入他們的陷阱,然後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擊敗你,這種人,你理他他便會以為自己贏了。

我小時候被狗咬過兩次所以我非常怕狗,但後來我發現一個規律,我越是怕狗狗越是衝著我吼,我不理它無視它它反倒也安靜了許多。

和爛人相處也是一樣,你越是跟爛人計較,爛人就會越來勁。

所以,跟爛人講道理是你最大的錯,即使看似你贏了,本質上你還是輸了,畢竟,誰會跟傻子較勁。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與爛人計較,不與小事糾纏

電影《無人區》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反派老大在加油站的商店打聽目標人物的下落,結果遇到了一個貪心的老闆,打聽一次消息一百,封口費二百,看似自己耍聰明,其實後果很嚴重,因為黑老大對付爛人的方式很極端也很痛快,直接殺死。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曾說: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與爛人計較的久了,自己也會成為爛人。

與爛人計較,結果無非有三個,輸了,你連爛人都不如,平手,你和爛人一樣爛,贏了,你比爛人厲害,雖然贏了,也不光彩。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與爛人計較。


2、不與小事糾纏

第二個故事還是關於丁元英,一天早上,丁元英去吃早餐,吃完臨走是老闆把他叫住了,原來是老闆說他沒給錢,思考片刻,丁元英付了早餐錢,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走後有人跟早餐攤的老闆說,丁元英已經給過錢了。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與爛人計較,不與小事糾纏

或許他如果跟老闆產生一番爭執後也也能夠把事情說清楚,但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知道,比這重要的事有很多,這點小事不值得糾纏,來來回回也就是幾塊錢的事。

這也是成熟的另一個標誌,不與小事糾纏。

層看過一個故事,一男子早上因為妻子煎蛋煎糊了,於是跟妻子吵了一架,又在氣頭上把兒子教訓了一頓,結果開車上班的路上早上的事走神,發生了剮蹭,不得不耽誤一上午去處理事故,被訓斥了一頓的孩子上課也完全沒有聽課狀態,一上午都渾渾噩噩,做了早飯還沒撈著好的妻子也是一樣,到了單位心情也極差。

就因為煎蛋煎糊了這麼一件小事,鬧得全家都不順心,值嗎?

很不值,但有時候就會陷入這樣一個怪圈,我曾經也經歷過很多這樣的時刻,一點小事,鬧得自己一天不舒服,後來我發現,不與小事糾纏是一個人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因為真正讓你煩對你造成影響的,往往不是那些大事,罪魁禍首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

在《後漢書》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名叫孟敏的人揹著甑(古代的瓦制器皿)行走在路上,不小心失手將甑掉到地上摔碎了,孟敏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

這事被當時的名士郭林宗看見了,感到很奇怪,就問孟敏為什麼看都不看就走了。

孟敏說,都已經摔碎了,再看又有什麼用。

郭林宗覺得此人不一般,而這個所謂的”不一般’’,其實就是他的格局之大。

十年後,孟敏名聞天下,位列三公。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李雪蓮因為被當眾侮辱是潘金蓮,於是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上訪之路,這一件破事讓他浪費了十幾年的光陰,最後也還是鬧得個不了了之。

我沒有多大的格局,但是我明白一個道理,與爛人計較是在浪費生命,與小事糾纏是在浪費時間。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與爛人計較,不與小事糾纏

3、比渡人和渡事更重要的是渡己

之前網上有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因為牛肉麵裡的肉太少,和老闆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就哭了,有好心人就勸她:不就幾片肉嗎?這種破事不值當,別哭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傷心了,好心人想了想又勸:唉,這種奸商,爛人一個,不值得,別哭了......

誰知女孩還是哭,最後女孩說到:“我不是因為這破事,也不是因為那爛人,而是自己畢業了幾年,竟然還要為了碗裡的幾塊肉和別人爭執,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有時候,比和爛人糾纏和破事計較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