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在愛拼敢贏的土地上生長|改革開放40週年晉江調查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晉江城市展館裡,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一面“品牌牆”。

沒有鬼斧神工的雕刻,沒有譁眾取寵的色彩,只簡簡單單把這個縣級市誕生的品牌Logo展示在牆上,就足以引得參觀者駐足並嘖嘖稱讚。

創新,在愛拼敢贏的土地上生長|改革開放40週年晉江調查

“品牌牆”是晉江的驕傲。改革開放以來,這座小城誕生了822家超億元企業,46家上市企業,42箇中國馳名商標,9個品牌入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改革開放給了這座小城演繹“傳奇”的機會。2017年,晉江市生產總值超過1980億,是1978年的1366倍。

改革開放賦予晉江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愛拼敢贏的創新精神讓歷史機遇化作潺潺春雨,在這片土地上澆灌出神奇。

傳統產業已不再“傳統”

創新,在愛拼敢贏的土地上生長|改革開放40週年晉江調查

改革開放之初,晉江市的紡織服裝和製鞋產業不過是一個又一個小工廠、家庭作坊,如今已形成兩個超千億產業集群。

去年10月,規劃總面積7900畝的晉江國際鞋紡城開業。它的目標是放大晉江在鞋紡產業鏈上的核心優勢,構建一個國際性的鞋材採購中心,並聚集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種資源。

丁婉玉和丈夫共同經營的鞋材公司是入駐國際鞋紡城的商戶之一。在鞋材琳琅滿目的商鋪裡,丁婉玉自豪地拿著樣品鞋,向記者展示著從普通鞋材到一片成型的飛織鞋材的升級換代。

正是從晉江這些無數紡織服裝和製鞋企業中,湧現出不少家喻戶曉的全國名牌:利郎、361°、安踏、貴人鳥……

晉江對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的堅守,真的很拼。

拼的是專注。安踏集團這麼多年“只做一雙運動鞋和一件運動裝”,盼盼食品集團堅持在“小土豆上做大文章”,恆安集團相信“只要堅持把衛生用品做好就有錢可賺”。

拼的是永遠瞄準更高的目標。

安踏集團董事長丁世忠用幾個階段來概括晉江實體經濟的發展歷程:2000年以前的1.0階段,晉江企業以簡單加工製造為主;2000年以後的2.0階段,晉江企業開始打造品牌,不少企業躋身行業領先;2010年以後的3.0階段,晉江企業開始轉型升級,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在安踏的產品展廳裡,“科技含量”是工作人員介紹運動鞋、運動服裝時的關鍵詞。自2005年安踏斥資近千萬建立運動科學實驗室以來,已經有40多項國家級專利從這裡誕生。

盼盼食品集團董事長蔡金垵則告訴記者,作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這幾年盼盼的生產能力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增長,員工卻一個都沒增加,靠的是對生產線智能化的投入。

“我們不斷追求,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進行高標準對標。”丁世忠說,如今安踏和其他晉江企業要邁入4.0階段,並有了新的奮鬥目標:成為在國際市場上競技的全球性企業。

高新產業正“無中生有”

創新,在愛拼敢贏的土地上生長|改革開放40週年晉江調查

“無中生有”是個貶義詞,但在愛拼敢贏的晉江除外。

在晉江的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內,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廠房正拔地而起。該公司副總經理徐徵介紹,晉華項目是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內存芯片製造項目,今年9月將正式投產。

有記者問,晉江為什麼下決心建設“無中生有”的集成電路產業?

“‘無中生有’本來就是晉江精神的一部分。”晉江市副市長王文暉回答說,30年前晉江人憑藉一塊紗布成就紡織服裝和製鞋兩個超千億的產業集群,現在要憑藉一塊芯片,成就一個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贏得過去,還要繼續拼未來。

王文暉介紹,從無到有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不但可以優化晉江的產業結構,還可以通過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王文暉舉例說,集成電路產業園所研發的芯片,有望應用在安踏、361°生產的運動鞋中,增加其附加值。

晉江的拼,還有不服輸的雄心壯志。

內存芯片在國內需求龐大,但嚴重依賴從韓國、美國等國家進口,晉江集成電路產業誓要從中奪一杯羹。

晉江的“無中生有”,是實拼實幹,而非空中樓閣。王文暉介紹,晉江市在2016年編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計劃以國內幾乎空白的內存製造為切入點,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到2025年打造出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

目前,除了晉華項目,矽品電子、美國空氣化工等20多個產業鏈項目已在晉江簽約落地,涵蓋集成電路產業鏈各個環節。“無中生有”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在晉江雛形初現。

為創新創業築巢引鳳

創新,在愛拼敢贏的土地上生長|改革開放40週年晉江調查

被簡稱為“三創園”的晉江市創意創業創新園依山傍水,坐落在一片蒼翠之中,讓步入其中的人流連忘返。

“外部生態環境好只是‘三創園’的特點之一,它為創客們提供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比這更好。”“三創園”開發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蔡金星笑稱。

專注實體經濟是晉江經濟發展的傳家寶,但面對全球產業梯度轉移,價值鏈重構等機遇,如何為實體經濟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注入新動能,夯實發展之本?

在創新創業大潮面前,晉江更要拼一把。

作為晉江市五大科技創新平臺之一,“三創園”以科技創新、科研孵化為主導,瞄準電子信息、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節能環保、食品生物科技等新產業進行培育。

蔡金星介紹,為營造更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環境,創客大街設有一站式服務大廳,可讓創客足不出園就滿足各種創業需求。眾創空間則引入晉江市本地企業家作為創業導師,向創客傳授經營企業、打入市場的經驗,解決創業團隊關鍵痛點。

“‘三創園’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始終以促進晉江實體經濟和傳統產業發展為目標,所以引進的創業項目都比較接地氣。”蔡金星說。

曾福泉作為“千人計劃”專家從海外歸國,創辦了以塑料液體色母研發為主的新材料公司,併入駐晉江市“三創園”。他的創業項目便可以很好地與晉江市的傳統產業結合起來。

曾福泉介紹,塑料液體色母可廣泛應用在食品飲料和服裝紡織行業。這種材料可使塑料瓶的化學和物理性能得到提升,在不危害人體健康的前提下保持飲料風味。應用在服裝紡織行業則可以實現無水染色,減少水資源浪費。

為什麼來晉江創業?“三創園”創業者們的回答驚人地一致。除了看上這裡誘人的人才政策、服務型的政府、傳統產業的依託,他們還看上在這片愛拼敢贏的土地上不斷流淌的創新基因。

愛拼才會贏

本報評論員

創新不是天上掉餡餅。在晉江,創新有著紮紮實實的內涵——愛拼敢贏。

愛拼,就是幹什麼都有一股拼勁兒。遇到困難絕不退縮,再苦再累也要鑽出個門道。

正是這股拼勁兒,讓晉江企業在創業之初面對同質化的市場競爭,沒有選擇安於現狀。它們想方設法提升質量、樹立品牌,咬緊牙關擺脫經營困境。這才在披荊斬棘的道路上讓產品一次又一次迭代升級,實現企業一次又一次華麗轉身。

敢贏,就是捨我其誰的闖勁兒。用晉江人的話說,是敢於追求“江湖地位”,不甘心平庸無奇、碌碌無名。別人有的,我要做更好。翻過這座山丘,還要挑戰更高峰。

正是這股捨我其誰的闖勁兒,讓晉江從四十年前的一窮二白,闖成福建省縣域經濟總量第一,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前十。也正是憑著這股捨我其誰的闖勁兒,晉江才敢先人一步,盯準國內幾乎空白的內存芯片製造,進行高新科技產業佈局。

如果說,地理位置給了晉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改革開放賦予晉江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那麼正是晉江人愛拼敢贏的拼勁兒、闖勁兒,才讓區位優勢和歷史機遇轉化為發展動能,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晉江是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縮影。它深刻證明歷史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機遇屬於勇於創新、永不自滿者。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我們需要繼續凝心聚力啃“硬骨頭”、涉險灘、過深水區,需要繼續擼起袖子、開動腦子、鼓起勇氣在砥礪奮進中實現創新。

愛拼敢贏,才能嚐到創新的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