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種為何江州劫法場時不用梁山大軍?

msiky


《水滸傳》裡,江州劫法場救宋江是一個精彩片段。有朋友問,既然救的是宋江這樣的重要人物,梁山為什麼沒有出動大軍?筆者認為,梁山真的要出動大軍,反而會救不了宋江。

劫法場的梁山人馬是多少,原著裡說“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個頭領到來,帶領小嘍羅一百餘人,四下裡殺將起來”,一共是十七名頭領外加小嘍囉一百多人。梁山人馬,王倫時代就已有五六百人,這是阮氏三兄弟當時的估算,如此,到救宋江時梁山人馬估計三五千問題不大。再看一個細節:宋江被救後,請弟兄們幫忙殺黃文炳,而晁蓋提出等吳用和林沖等人從大本營帶大軍來再打。可見,晁蓋營救宋江所帶的一百來人,對梁山來說確實是小部隊。

晁蓋這麼安排是正確的,畢竟這是劫法場不是攻打城池,參與行動的人在於精而不在於多。事實也證明如此,梁山好漢大多是喬裝打扮後才得以混進圍觀人群。如果一下子來了幾千大軍,反而會把事情搞砸,不說江州城門會早早關閉,梁山的舉動還可能會激怒知府蔡九,導致宋江和戴宗被害。

另外,留大部隊在梁山,也可能是為防止官兵趁虛而入端了大本營。




戴草帽的小老鼠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偽裝奔襲江州城

話說宋江、戴宗江州法場要開刀問斬,晁蓋千里偽裝奔襲,救下宋江、戴宗,此次軍事行動是帶有冒險性、隱蔽性、突然性、暴發性的,人少了不行,人多了現形,更不要說大軍出動了,就現在梁山那點兵馬,能通府過縣嗎?從留下吳用、公孫二謀士,林沖、秦明二強人來看,晁蓋是絕對不會丟掉老窩的,哪裡不敢傾巢出動啊。吳用對於這次奔襲是雖“如此這般”的所謂預案的,但細究起來破綻多多,不免讓人後怕。

其一、時間上已經耽擱,從戴宗回來後兩天被識破,到案發後的“次日...教來日押赴市曹,斬首施行”,多虧黃孔目,以日子不好等理由拖延說“直至五日後,方可施行。”這樣算來,應該有十日左右,如果真是按蔡九知府立斬之言,恐怕晁蓋為二人收屍都晚了。連施公都說是“一者天幸救濟宋江,二乃梁山泊好漢未至”。

其二、把戰鬥力最強的留守梁山。話說晁蓋領眾好漢幾近傾巢奔襲江州劫法場,撇下六人留守,蕭、金暫不論,吳學究二把手暫代寨主也罷,公孫先生道術智謀雙全緣何不從?林沖、秦明留一人足矣,緣何“雙強”俱留?或言:公孫先生奇人也,恐晁吳難以調遣,不能用;林教頭苦人也,劫法場救宋某與己何干?不會用;秦明仇人也,宋江用計害了老秦妻兒老小也“忒毒了”,不敢用。或言:吳用心機陰暗。俗人皆不以為然,晁蓋要保老巢啊。

其三,安排沒有突然性。江州十字街口,軍士圍定法場,引來眾人觀看,四面來了四夥生人,要飯的、弄蛇的、擔挑的、推車的,正是梁山泊十七條好漢和百十個精壯嘍囉,向法場中心步步進逼,直到午時三刻,眾人齊動手衝撞法場,“又見十字路口茶坊樓上一個虎形黑大漢,脫得赤條條的,兩隻手握兩把板斧,大吼一聲,卻似半天起個霹靂,從半空中跳將下來。手起斧落,早砍翻了兩個行刑的劊子,便望監斬官馬前砍將來”。諸位可想而知,若不是李逵從空而降,來個突然襲擊,殺了刀斧手,宋江戴宗恐怕在眾人殺入法場中心之前就被砍了。

其四,沒有考慮後路。救了人往哪去,提前沒個預案,若不是跟了李逵衝殺,恐怕是出不了城的,出了城也沒有個去向預案,幸虧揭陽一群好漢趕到,要不然是要出大事的。

其五、沒有與當地好漢結合。宋江在江州多日,與晁吳自有書信來往,揭陽好漢也定然被提起,戴宗也到過樑山泊,討了假書信,研究過解救方案,不可能不說揭陽好漢,然而晁蓋的江州突襲預案裡竟然沒有考慮,不知出於何意。

嘿,梁山江州遠千里,通州過縣難展旗,若非旋風從天降,多半好漢化作泥,英雄無奈話天意,世人熱鬧說稀奇,俗人掩卷喑無語,從此梁山不聚義。

 

 





一哥於一


當時戴宗被抓後,蔡九知府本來要在第二天就斬宋江與戴宗。戴宗的朋友黃孔目,當日稟道:“明日是個國家忌日,後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皆不可行刑。大後日亦是國家景命。直至五日後,方可施行。”古代執行死刑,並不是隨便那天 都可以,黃孔目 以此為梁山眾人劫法場爭取了時間。梁山泊到江州有幾百裡遠,中間還有其它州縣,若當時發大軍去打江州,即使有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本事,時間上也根本來不及。


故園聲


江州劫法場為什麼不動用梁山大軍?概括起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不現實,不安全,沒必要,划不來!

第一,不現實

梁山好漢雖說是好漢,但在當時都屬於對抗朝廷對抗統治階級的反賊,劫法場更是“反上加反”,梁山大軍再大也大不過當時的官軍,之所以敢於朝廷對抗,是因為借了梁山泊之地利,易守難攻,大軍一旦離開梁山泊,就等於魚離開了水,何以為戰?那等於是自投羅網。

第二,不安全

劫法場是一個技術性很高的必須組織嚴密部署周詳進退有方的事情,一旦動用梁山大軍,就很可能走漏風聲,那這個法場可能換地方也可以提前行刑也可以押後行刑,如此一來就不存在劫法場這麼一說了。

第三,沒必要

梁山已經派出精銳去做這個事,而且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圖的就是一個速戰速決,化整為零劫了就走,如果派出大軍前去,就算你劫到手,你想要全部撤離,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四,划不來

冷兵器時代,拼的就是個人數,你派大軍救了幾個頭領回來,但是小嘍羅可能折損大半,就算救回來,從整體力量來分析,那也是元氣大傷。

所以綜合以上四點來分析,江州法場劫是一定要劫,但是肯定不會派梁山大軍去劫,事實也證明,這個法場劫得還算挺順利的,算是成功的。

——End——


大肚老李


之前在別的回答裡提到過,就是《水滸》的作者有很高的軍事素養。一些現存材料顯示施耐庵曾經做過張士誠的軍事參謀之類的職務,具體無法考證,但從“江州劫法場”一段來看,水滸的作者是有一定的作戰經驗的,而且在那個年代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別行動”(Special Operation)的思想萌芽。

鬧江州的起源是為了救宋江。在得到宋江在江州被抓打入死牢後,晁蓋就打算“點了人馬,下山去打江州”,被吳用制止。吳用的理由是“江州離此間路遠,軍馬 去時,誠恐因而惹禍,打草驚蛇,倒送宋公明性命。”江州是當時北宋王朝的重要戰略要地,也是當時的一座大城市,所以由蔡京的兒子蔡九知府鎮守。在冷兵器時代,正面作戰打下這樣的大城市,勢必要動用大規模的兵力。在後文中戴宗提到江州城有“五七千軍馬”,這樣多的兵力,如果據城而守,要打下來勢必需要大量的兵力。一方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千里迢迢,肯定會驚動敵人,另一方面,大規模用兵,人員複雜,難以保密,行動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如果蔡九知府提前得知消息,很可能在獄中殺死宋江。所以,要想救宋江,一定不能正面攻打。

美軍對“特別行動”(Special Operation)這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缺乏對常規軍事力量的需求或使用常規軍事力量會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用以實現政治或軍事目標的手段”。解救宋江的行動完全符合這一概念,這一行動從一開始就註定只能是一場“特別行動”。

吳用最初的行動方案,是“只這封書上,將計就計,寫一封假回書,教院長回去。書上只說,‘教把犯人宋江 切不可施行,便須密切差的當人員解赴東京,問了詳細,定行處決示眾,斷絕童謠’。 等他解來此間經過,我這裡自差人下山奪了。”這項行動是一場軍事欺騙+人員營救行動。“特別行動”中的“特別”,Special,在英語中同時有“專業”的意思。特別行動需要的特別人才,並非施瓦辛格或者是史泰龍那樣一個人一把槍大殺四方的超級英雄,而是具有行動所需要的、專門的、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的人才。實施特別行動的第一步,便是針對行動需要,組建團隊,招募有相應技能的人員。所以吳用首先“略施小計”,招募了玉臂匠金大堅和聖手書生蕭讓,一個負責偽造印章,一個負責偽造蔡京的書信,用於實施軍事欺騙。

特別行動的成功,高度依賴於情報。但梁山在情報方面的工作,在營救宋江的行動中做得並不好,有一個“老大脫卯”:偽造的印章存在漏洞。至此,這次行動,在第一步實施欺騙的階段便已經宣告失敗了。

萬幸的是吳用覺醒得非常早,在戴宗離開後便發現了這一漏洞,因此很快更改了行動方案。吳用準確判斷出,在查出印章的問題後,蔡九知府會將宋江和戴宗在江州斬首。解救二人的行動,至此變成了一場敵後滲透加救援的行動。

這次行動的關鍵在於準確判斷蔡九行刑的時間,才好“劫法場”。在這裡,水滸的作者借黃文炳之口暗示出吳用判斷時間的依據:“明日是個國家忌日,後日又是七 月十五日中元之節,皆不可行刑。大後日亦是國家景命。直至五日後,方可施行。”黃文炳能想到的,正是吳用猜到的。

劫法場的行動成員,顯然也是經過吳用精心選擇的:“原來扮客商的這夥, 便是晁蓋、花榮、黃信、呂方、郭盛;那夥扮使槍棒的,便是燕順、劉唐、杜遷、 宋萬;扮挑擔的,便是朱貴、王矮虎、鄭天壽、石勇;那夥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白勝”。

從這個人員名單可以看出來:晁蓋是行動的前線指揮官,commonder;呂方、郭盛、劉唐、燕順、朱貴、石勇等若干頭領,都出身江湖遊民,也就是書中所謂的“好漢”,“衝州撞府”,見多識廣,有很強的城市環境的滲透能力和生存能力。

注意這一大段描寫:

“只見法場東邊一夥弄蛇的丐者,強要挨入法場裡看,眾土兵趕打不退。正相鬧 間,只見法場西邊一夥使槍棒賣藥的,也強挨將入來。土兵喝道:“你那夥人好不 曉事,這是那裡?強挨入來要看!”那夥使槍棒的說道:“你倒鳥村,我們衝州撞 府,那裡不曾去,到處看出人。便是京師天子殺人,也放人看。你這小去處,砍得 兩個人,鬧動了世界,我們便挨入來看一看,打甚麼鳥緊!”正和土兵鬧將起來, 監斬官喝道:“且趕退去,休放過來!”鬧猶未了,只見法場南邊一夥挑擔的腳伕, 又要挨將入來,土兵喝道:“這裡出人,你挑那裡去?”那夥人說道:“我們挑東 西送與知府相公去的,你們如何敢阻當我?”土兵道:“便是相公衙里人,也只得 去別處過一過。”那夥人就歇了擔子,都掣了匾擔,立在人叢裡看。只見法場北邊 一夥客商,推兩輛車子過來,定要挨入法場上來。土兵喝道:“你那夥人那裡去?” 客人應道:“我們要趕路程,可放我等過去。”土兵道:“這裡出人,如何肯放你? 你要趕路程,從別路過去。”那夥客人笑道:“你倒說得好!俺們便是京師來的人, 不認得你這裡鳥路,只是從這大路走。”土兵那裡肯放?那夥客人齊齊地挨定了不 動,四下裡吵鬧不住。這蔡九知府見禁治不得,又見這夥客人都盤在車子上立定了 看。”

注意,在行動前夕,好漢們兵分四路,從不同方向包圍了法場,一方面自身力量實現了匯合和集結;另一方面,借用推車、挑擔等工具,攔住了法場的要路,切斷了外圍敵軍對法場的支援。隨後,在聽到監斬官下令“斬”後,“數內一個客人便向懷中取出一面小鑼兒,立在車子上當當地敲得兩三聲”。發令者顯然是晁蓋。

小說中,是李逵及時出現,砍翻了劊子手,救下了宋江。但是,吳用在策劃行動時顯然不知道李逵會參與劫法場。那麼,如果沒有李逵呢?小說裡沒有明說,但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來,行動團隊中有花榮。 花榮擅長射箭,有了他,行動小隊就擁有了遠程火力。如果李逵沒有出現,花榮肯定會承擔起類似狙擊手的角色,遠距離射殺劊子手營救宋江。在隨後的白龍廟小聚義中,花榮的箭術就派上了用場:“花榮見前面的軍馬都扎住了槍,只怕李逵著傷,偷手取弓箭出來,搭上箭, 拽滿弓,望著為頭領的一個馬軍,颼地一箭,只見翻筋斗射下馬去。那一夥馬軍, 吃了一驚,各自奔命,撥轉馬頭便走,倒把步軍先衝倒了一半。”今日戰場上狙擊手的作用之一,便是通過遠距離的狙殺,打擊敵軍士氣,震懾敵人。

特別耐人尋味的是,這場行動,吳用本人並沒有出場。水滸傳的作者似乎有了一定的“職業參謀”的意識,參謀人員和作戰人員分得很開。

總之,江州劫法場,算是一場冷兵器時代非常成功的、漂亮的特別行動。


航空世界


一方面是時間不允許。第二是不想把事鬧大了引來大軍清剿


荷願願


如果距離近,從梁山泊出發一天可來回,用大軍營救比效有勝算!可是相隔太遠就適合小股部隊了,1輕裝上陣,節約時間便於喬裝。2成功後便於隱藏,如是大軍,官兵也會派出重兵層層圍堵。3好不容易有個地盤,且易守難攻。絕對的不讓官兵偷襲。個人觀點,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