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种为何江州劫法场时不用梁山大军?

msiky


《水浒传》里,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是一个精彩片段。有朋友问,既然救的是宋江这样的重要人物,梁山为什么没有出动大军?笔者认为,梁山真的要出动大军,反而会救不了宋江。

劫法场的梁山人马是多少,原著里说“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罗一百余人,四下里杀将起来”,一共是十七名头领外加小喽啰一百多人。梁山人马,王伦时代就已有五六百人,这是阮氏三兄弟当时的估算,如此,到救宋江时梁山人马估计三五千问题不大。再看一个细节:宋江被救后,请弟兄们帮忙杀黄文炳,而晁盖提出等吴用和林冲等人从大本营带大军来再打。可见,晁盖营救宋江所带的一百来人,对梁山来说确实是小部队。

晁盖这么安排是正确的,毕竟这是劫法场不是攻打城池,参与行动的人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事实也证明如此,梁山好汉大多是乔装打扮后才得以混进围观人群。如果一下子来了几千大军,反而会把事情搞砸,不说江州城门会早早关闭,梁山的举动还可能会激怒知府蔡九,导致宋江和戴宗被害。

另外,留大部队在梁山,也可能是为防止官兵趁虚而入端了大本营。




戴草帽的小老鼠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

              伪装奔袭江州城

话说宋江、戴宗江州法场要开刀问斩,晁盖千里伪装奔袭,救下宋江、戴宗,此次军事行动是带有冒险性、隐蔽性、突然性、暴发性的,人少了不行,人多了现形,更不要说大军出动了,就现在梁山那点兵马,能通府过县吗?从留下吴用、公孙二谋士,林冲、秦明二强人来看,晁盖是绝对不会丢掉老窝的,哪里不敢倾巢出动啊。吴用对于这次奔袭是虽“如此这般”的所谓预案的,但细究起来破绽多多,不免让人后怕。

其一、时间上已经耽搁,从戴宗回来后两天被识破,到案发后的“次日...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多亏黄孔目,以日子不好等理由拖延说“直至五日后,方可施行。”这样算来,应该有十日左右,如果真是按蔡九知府立斩之言,恐怕晁盖为二人收尸都晚了。连施公都说是“一者天幸救济宋江,二乃梁山泊好汉未至”。

其二、把战斗力最强的留守梁山。话说晁盖领众好汉几近倾巢奔袭江州劫法场,撇下六人留守,萧、金暂不论,吴学究二把手暂代寨主也罢,公孙先生道术智谋双全缘何不从?林冲、秦明留一人足矣,缘何“双强”俱留?或言:公孙先生奇人也,恐晁吴难以调遣,不能用;林教头苦人也,劫法场救宋某与己何干?不会用;秦明仇人也,宋江用计害了老秦妻儿老小也“忒毒了”,不敢用。或言:吴用心机阴暗。俗人皆不以为然,晁盖要保老巢啊。

其三,安排没有突然性。江州十字街口,军士围定法场,引来众人观看,四面来了四伙生人,要饭的、弄蛇的、担挑的、推车的,正是梁山泊十七条好汉和百十个精壮喽啰,向法场中心步步进逼,直到午时三刻,众人齐动手冲撞法场,“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诸位可想而知,若不是李逵从空而降,来个突然袭击,杀了刀斧手,宋江戴宗恐怕在众人杀入法场中心之前就被砍了。

其四,没有考虑后路。救了人往哪去,提前没个预案,若不是跟了李逵冲杀,恐怕是出不了城的,出了城也没有个去向预案,幸亏揭阳一群好汉赶到,要不然是要出大事的。

其五、没有与当地好汉结合。宋江在江州多日,与晁吴自有书信来往,揭阳好汉也定然被提起,戴宗也到过梁山泊,讨了假书信,研究过解救方案,不可能不说揭阳好汉,然而晁盖的江州突袭预案里竟然没有考虑,不知出于何意。

嘿,梁山江州远千里,通州过县难展旗,若非旋风从天降,多半好汉化作泥,英雄无奈话天意,世人热闹说稀奇,俗人掩卷喑无语,从此梁山不聚义。

 

 





一哥于一


当时戴宗被抓后,蔡九知府本来要在第二天就斩宋江与戴宗。戴宗的朋友黄孔目,当日禀道:“明日是个国家忌日,后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皆不可行刑。大后日亦是国家景命。直至五日后,方可施行。”古代执行死刑,并不是随便那天 都可以,黄孔目 以此为梁山众人劫法场争取了时间。梁山泊到江州有几百里远,中间还有其它州县,若当时发大军去打江州,即使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


故园声


江州劫法场为什么不动用梁山大军?概括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不现实,不安全,没必要,划不来!

第一,不现实

梁山好汉虽说是好汉,但在当时都属于对抗朝廷对抗统治阶级的反贼,劫法场更是“反上加反”,梁山大军再大也大不过当时的官军,之所以敢于朝廷对抗,是因为借了梁山泊之地利,易守难攻,大军一旦离开梁山泊,就等于鱼离开了水,何以为战?那等于是自投罗网。

第二,不安全

劫法场是一个技术性很高的必须组织严密部署周详进退有方的事情,一旦动用梁山大军,就很可能走漏风声,那这个法场可能换地方也可以提前行刑也可以押后行刑,如此一来就不存在劫法场这么一说了。

第三,没必要

梁山已经派出精锐去做这个事,而且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图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化整为零劫了就走,如果派出大军前去,就算你劫到手,你想要全部撤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四,划不来

冷兵器时代,拼的就是个人数,你派大军救了几个头领回来,但是小喽罗可能折损大半,就算救回来,从整体力量来分析,那也是元气大伤。

所以综合以上四点来分析,江州法场劫是一定要劫,但是肯定不会派梁山大军去劫,事实也证明,这个法场劫得还算挺顺利的,算是成功的。

——End——


大肚老李


之前在别的回答里提到过,就是《水浒》的作者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一些现存材料显示施耐庵曾经做过张士诚的军事参谋之类的职务,具体无法考证,但从“江州劫法场”一段来看,水浒的作者是有一定的作战经验的,而且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别行动”(Special Operation)的思想萌芽。

闹江州的起源是为了救宋江。在得到宋江在江州被抓打入死牢后,晁盖就打算“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被吴用制止。吴用的理由是“江州离此间路远,军马 去时,诚恐因而惹祸,打草惊蛇,倒送宋公明性命。”江州是当时北宋王朝的重要战略要地,也是当时的一座大城市,所以由蔡京的儿子蔡九知府镇守。在冷兵器时代,正面作战打下这样的大城市,势必要动用大规模的兵力。在后文中戴宗提到江州城有“五七千军马”,这样多的兵力,如果据城而守,要打下来势必需要大量的兵力。一方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千里迢迢,肯定会惊动敌人,另一方面,大规模用兵,人员复杂,难以保密,行动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如果蔡九知府提前得知消息,很可能在狱中杀死宋江。所以,要想救宋江,一定不能正面攻打。

美军对“特别行动”(Special Operation)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缺乏对常规军事力量的需求或使用常规军事力量会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用以实现政治或军事目标的手段”。解救宋江的行动完全符合这一概念,这一行动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是一场“特别行动”。

吴用最初的行动方案,是“只这封书上,将计就计,写一封假回书,教院长回去。书上只说,‘教把犯人宋江 切不可施行,便须密切差的当人员解赴东京,问了详细,定行处决示众,断绝童谣’。 等他解来此间经过,我这里自差人下山夺了。”这项行动是一场军事欺骗+人员营救行动。“特别行动”中的“特别”,Special,在英语中同时有“专业”的意思。特别行动需要的特别人才,并非施瓦辛格或者是史泰龙那样一个人一把枪大杀四方的超级英雄,而是具有行动所需要的、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实施特别行动的第一步,便是针对行动需要,组建团队,招募有相应技能的人员。所以吴用首先“略施小计”,招募了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一个负责伪造印章,一个负责伪造蔡京的书信,用于实施军事欺骗。

特别行动的成功,高度依赖于情报。但梁山在情报方面的工作,在营救宋江的行动中做得并不好,有一个“老大脱卯”:伪造的印章存在漏洞。至此,这次行动,在第一步实施欺骗的阶段便已经宣告失败了。

万幸的是吴用觉醒得非常早,在戴宗离开后便发现了这一漏洞,因此很快更改了行动方案。吴用准确判断出,在查出印章的问题后,蔡九知府会将宋江和戴宗在江州斩首。解救二人的行动,至此变成了一场敌后渗透加救援的行动。

这次行动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蔡九行刑的时间,才好“劫法场”。在这里,水浒的作者借黄文炳之口暗示出吴用判断时间的依据:“明日是个国家忌日,后日又是七 月十五日中元之节,皆不可行刑。大后日亦是国家景命。直至五日后,方可施行。”黄文炳能想到的,正是吴用猜到的。

劫法场的行动成员,显然也是经过吴用精心选择的:“原来扮客商的这伙, 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 宋万;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白胜”。

从这个人员名单可以看出来:晁盖是行动的前线指挥官,commonder;吕方、郭盛、刘唐、燕顺、朱贵、石勇等若干头领,都出身江湖游民,也就是书中所谓的“好汉”,“冲州撞府”,见多识广,有很强的城市环境的渗透能力和生存能力。

注意这一大段描写:

“只见法场东边一伙弄蛇的丐者,强要挨入法场里看,众土兵赶打不退。正相闹 间,只见法场西边一伙使枪棒卖药的,也强挨将入来。土兵喝道:“你那伙人好不 晓事,这是那里?强挨入来要看!”那伙使枪棒的说道:“你倒鸟村,我们冲州撞 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便是京师天子杀人,也放人看。你这小去处,砍得 两个人,闹动了世界,我们便挨入来看一看,打甚么鸟紧!”正和土兵闹将起来, 监斩官喝道:“且赶退去,休放过来!”闹犹未了,只见法场南边一伙挑担的脚夫, 又要挨将入来,土兵喝道:“这里出人,你挑那里去?”那伙人说道:“我们挑东 西送与知府相公去的,你们如何敢阻当我?”土兵道:“便是相公衙里人,也只得 去别处过一过。”那伙人就歇了担子,都掣了匾担,立在人丛里看。只见法场北边 一伙客商,推两辆车子过来,定要挨入法场上来。土兵喝道:“你那伙人那里去?” 客人应道:“我们要赶路程,可放我等过去。”土兵道:“这里出人,如何肯放你? 你要赶路程,从别路过去。”那伙客人笑道:“你倒说得好!俺们便是京师来的人, 不认得你这里鸟路,只是从这大路走。”土兵那里肯放?那伙客人齐齐地挨定了不 动,四下里吵闹不住。这蔡九知府见禁治不得,又见这伙客人都盘在车子上立定了 看。”

注意,在行动前夕,好汉们兵分四路,从不同方向包围了法场,一方面自身力量实现了汇合和集结;另一方面,借用推车、挑担等工具,拦住了法场的要路,切断了外围敌军对法场的支援。随后,在听到监斩官下令“斩”后,“数内一个客人便向怀中取出一面小锣儿,立在车子上当当地敲得两三声”。发令者显然是晁盖。

小说中,是李逵及时出现,砍翻了刽子手,救下了宋江。但是,吴用在策划行动时显然不知道李逵会参与劫法场。那么,如果没有李逵呢?小说里没有明说,但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来,行动团队中有花荣。 花荣擅长射箭,有了他,行动小队就拥有了远程火力。如果李逵没有出现,花荣肯定会承担起类似狙击手的角色,远距离射杀刽子手营救宋江。在随后的白龙庙小聚义中,花荣的箭术就派上了用场:“花荣见前面的军马都扎住了枪,只怕李逵着伤,偷手取弓箭出来,搭上箭, 拽满弓,望着为头领的一个马军,飕地一箭,只见翻筋斗射下马去。那一伙马军, 吃了一惊,各自奔命,拨转马头便走,倒把步军先冲倒了一半。”今日战场上狙击手的作用之一,便是通过远距离的狙杀,打击敌军士气,震慑敌人。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这场行动,吴用本人并没有出场。水浒传的作者似乎有了一定的“职业参谋”的意识,参谋人员和作战人员分得很开。

总之,江州劫法场,算是一场冷兵器时代非常成功的、漂亮的特别行动。


航空世界


一方面是时间不允许。第二是不想把事闹大了引来大军清剿


荷愿愿


如果距离近,从梁山泊出发一天可来回,用大军营救比效有胜算!可是相隔太远就适合小股部队了,1轻装上阵,节约时间便于乔装。2成功后便于隐藏,如是大军,官兵也会派出重兵层层围堵。3好不容易有个地盘,且易守难攻。绝对的不让官兵偷袭。个人观点,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