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泥溪鎮:一名黨員村醫的戰“疫”情懷

“今天感覺怎麼樣?”,“恭喜你,體溫正常。”,“難得清閒,你可以在家多看看書,做些喜歡做的事,過充實了也就不著急了......”。這些已經成了齊敏文給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做檢查時的“嘴邊話”。

齊敏文,今年68歲,一名普通黨員,也是官村村的村醫,從醫48年的他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就毅然的踏上了逆行之路。戰“疫”之初,物資緊缺,沒有護目鏡,沒有防護服,靠著一隻薄薄的醫用口罩,衝鋒在疫情一線,無畏風險,不曾言棄。

東至泥溪鎮:一名黨員村醫的戰“疫”情懷

官村村共摸排出武漢返鄉人員10人,與其密切接觸人員61人,分佈在全村所有村民組。分散的71人,每天2次健康檢測,這對於一個68歲的老村醫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但面對困難齊敏文並沒有推脫,他把所有檢測人員的家庭位置標註在紙上,用筆勾畫出一條相對最短的路線。一個多月以來,他用自己不停歇的腳步,一遍遍的勾勒著這幅最讓他掛心也最暖心的地圖。

東至泥溪鎮:一名黨員村醫的戰“疫”情懷

每天清晨,簡單吃過早飯後騎上電瓶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等忙完,已經是中午,回到村衛生室,還有一些病人在等他醫治,忙碌起來,午飯常常都沒時間吃。按照時間規劃,下午1點半前,他必須要出門,否則就可能要忙到天黑。等完善好所有人的健康臺賬回家往往已是夜裡九點多了。疲乏的他好不容易躺到了床上,但一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又拿起了手機......為了能更好的掌握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身體狀況、生活需求、情緒和心理變化等,村裡針對每個家庭以戶為單位建立了微信群,並經常在群裡宣傳防疫知識,適時給對象進行心理疏導,物資代購等。“操心”的齊醫生,每晚睡前都會特意瀏覽一下群信息,熟知他們的居家情況,有什麼特殊情況也方便他第二天幫忙解決。

東至泥溪鎮:一名黨員村醫的戰“疫”情懷

由於過度辛苦加上吃飯不規律,齊敏文的胃病經常發作。老伴常常心疼地埋怨他:“一把老骨頭了,還這麼拼!老是叫別人要照顧好身體,增加免疫力,自己倒好,你以為你還是小夥子呀!”。他卻總是笑著說,“我是黨員,也是醫生,我得上!”

最艱難的一個多月終於過去了,71個重點觀察人員也都安然無恙的渡過了醫學觀察期,為了表達感謝,他們給齊醫生髮紅包,或是讓人帶去一些禮品,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總是說:“我是一名醫生,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義務,你們都安康,我就安心了。”語淺情深,他用專業、專注、專心詮釋著一名村醫的職責與擔當,為廣大群眾築牢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東至泥溪鎮:一名黨員村醫的戰“疫”情懷

齊敏文平時還是個熱心腸的人,他熱愛衛生事業、樂於助人、甘於奉獻,救治病人無數,深受群眾愛戴。他樂於參與公益事業,近年來多次向災區和困難群眾捐款捐物,帶頭為修建鄉村道路、橋樑、敬老院、學校等捐資,為村困難群眾、五保戶、軍烈屬免費提供診療服務,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免費向村民發放防疫藥品。

在齊敏文的衛生室,一排排的錦旗就是對他醫德的最高評價。

(撰稿人:丁滿蓮、彭媛 審核人:胡亞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