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寫了一首詩,晏殊看後憤怒不已,師徒二人就此反目


晏殊是北宋著名神通,7歲能文,14歲就與來自全國的讀書人精英一起參加殿試,得到宋真宗的嘉獎,在仕途上,晏殊同樣一帆風順,歷任太常寺丞、太子舍人、翰林學士等,到了宋仁宗時期,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政事和兵事一肩挑。


歐陽修寫了一首詩,晏殊看後憤怒不已,師徒二人就此反目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則是晏殊的學生,天聖八年,24歲的歐陽修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正是晏殊。晏殊慧眼識英才,將歐陽修定為第一名,從此,歐陽修以晏殊門生自居。


兩人即使師徒,又同朝為官,而且都是文壇的領軍人物,關係十分要好,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兩人反目成仇,從此分道揚鑣。


宋仁宗慶曆年間,西夏屢犯邊關,宋軍敗多勝少,戰事十分不利。


當時,晏殊兼任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使,戰事期間,本應當日理萬機,十分忙碌才對。


可晏殊卻十分瀟灑愜意,在家裡與好友吟詩作對,歡聲笑語,推杯換盞,沒有一絲軍情緊急的迫切感。


歐陽修寫了一首詩,晏殊看後憤怒不已,師徒二人就此反目


一天,大雪紛飛,歐陽修和學士陸經結伴去看望晏殊,到了晏殊家裡,發現晏殊正在花園舉辦宴會,和一班好友吟風花雪月之詩。


敵人大舉進犯,掌管全國軍事的最高長官卻醉生夢死,目睹這一切的歐陽修,忍無可忍,寫下一首《晏太尉西園賀雪歌》,詩中有這麼幾句:主人與國共休慼,不惟喜悅將豐登。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


歐陽修在詩中有勸諫老師不要花天酒地,應該體恤邊關將士疾苦之意,這本是學生對老師善意的提醒,但晏殊卻認為歐陽修不是情趣,大煞風景,而且當著眾人的面讓自己難堪!


惱怒的晏殊,從此疏遠歐陽修。


歐陽修寫了一首詩,晏殊看後憤怒不已,師徒二人就此反目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記載:歐陽文忠素與晏公無它,但自即席賦雪詩後,稍稍相失。晏一日指韓愈畫像語坐客曰:“此貌大類歐陽修,安知修非愈之後也。吾重修文章,不重它為人。”


此事雖然對晏殊歐陽修二人關係有所影響,但並未達到破裂的程度,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使兩人降至冰點。


西夏犯邊,晏殊主張妥協退讓,不與其開戰,而歐陽修則主張通過軍事打擊遏制西夏,師徒二人政見不合,在朝堂上多次爭辯。


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晏殊)苦其(歐陽修)論事煩數,或面折之。


歐陽修寫了一首詩,晏殊看後憤怒不已,師徒二人就此反目


不久,宋仁宗任命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使,諫官孫甫、蔡襄等人認為是晏殊背後搞小動作,排擠歐陽修,兩人聯名上奏皇帝,說歐陽修到河北,“於修之才則失其所長,與朝廷之體則輕其所眾”(1),請求皇帝把歐陽修留在朝廷。


晏殊則堅持歐陽修外派,孫甫、蔡襄二人聯名彈劾晏殊,導致晏殊被罷相,出知潁州。


孫甫、蔡襄二人主張留歐陽修和彈劾晏殊,都是出自公義,與歐陽修本人無任何關係,但晏殊卻認為是歐陽修慫恿二人彈劾自己,導致自己被罷相,從此,對歐陽修極為反感和厭惡。


後來,歐陽修多次以學生的身份寫信給晏殊,晏殊要麼不回,要麼草率地回覆一下,有賓客看不下去了,認為這樣太不尊重人了,晏殊回答道:“答一知舉時門生,已過矣!”(2)


此後,兩人偶有書信往來,歐陽修的信情真意切,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和知遇之恩,晏殊則是敷衍式回信。


歐陽修寫了一首詩,晏殊看後憤怒不已,師徒二人就此反目


至和二年,晏殊去世,歐陽修撰寫了《觀文殿學士行兵部尚書西京留守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並一連寫下三首《晏元獻公輓詞三首》,表達了對老師的懷念。


引用資料:

(1)孫甫、蔡襄《乞留歐陽修札子》

(2)《邵氏見聞後錄·卷十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