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八爷党逼宫,隆科多已掌控九门,十三爷到底是从哪一门进入皇城的?

青灯问史


从哪个门进都行,因为根本没人挡得住十三爷,九门提督隆科多也没这个本事。

隆科多虽然掌握九门,但他这个九门提督职位是受兵部尚书管辖的,一切调兵布防、人手更换,都必须告知过兵部尚书。


老十三调兵之后,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进来

康熙晚年,管理兵部的是老十四胤禵,在雍正继位之后,由于西北用兵和兵部的重要性,自然要选择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来坐镇。综合康熙朝安排皇子管理六部的惯例,雍正也可以安排一个兄弟来负责兵部。

而要找一个有能力、有威望、信得过的兄弟来主事,除了老十三之外,可以说是不做第二人选。如果隆科多要调动九门的部队的话,是绝对逃不过主管兵部的老十三双眼的。

所以隆科多并没有大摇大摆地去直接控制九门,这样的话太过招摇,也不合理。胤禩他们的目的也不是杀雍正,而是分权,根本不需要动用到驻守九门的两万军队,隆科多所控制的,只有举行会议的乾清宫周围而已,大抵就是图里琛部下的那几百人。


胤禩想的是恢复八王议政,扶立傀儡弘时,并没想杀掉雍正

老八胤禩的目的,主要还是希望雍正能恢复八王议政,将帝国权力一分为九,然后扶上弘时作为傀儡,他并不希望在此时逼宫,背上一个弑君的罪名。四位旗主王爷也是一样,对他们来说只是觉得满人的利益受到了伤害,只要皇帝肯恢复旧制,依旧由旗主主权,他们就满意了。至于说改天换日,他们是想都没想过的。

何况他们的阵营也不是铁板一块,作为最应该出现,也是最有话语权的胤禵,没来。睿亲王都罗也一直没掺和进他们的密谋,只是因为实力不足,做韬晦之举罢了。在这种情形下逼宫,失败的机会太大,胤禩虽说已经孤注一掷了,可这点自知之明他不是没有。

尤其是隆科多,他也不会去特意调动九门部队,容易被人发现不说,就算成功了,他也难免一死。(这也是胤禩最后说出如果雍正不是皇帝,是不能赢的原因:自古以来都是君要臣死,没听过臣要君死的,就算胤禩他们大权在握,也不敢随意动手,只能暗中行事,处处小心,而雍正只需稳坐钓鱼台,一声令下,甚至直接叫图里琛杀了胤禩和隆科多都行)。

老十三不必担心进不去的问题,因为九门此时根本就没关,侍卫们该上班上班,该换岗换岗,凭着老十三亲王的身份,大摇大摆地出入九门,就和回趟家一样容易。胤祥所需要担心的,就是丰台大营的兵力,不过他当年以一个失势阿哥的身份,都敢闯大营、杀提督、夺兵权,更别说他此时已经是总理王大臣、和硕怡亲王、大清第二号人物了。

不过我认为老十三还是会走北京正门——正阳门入乾清宫,毕竟天子之师,哪有走偏门之理。



一贰一橙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雍正王朝》中差不多结尾的时候,八爷和隆科多联合,借着旗主王爷入关整顿旗务的幌子,与四位旗主王爷一起合谋逼宫雍正,要求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对参与逼宫的人,我们姑且把他们统一称为“逼宫党”。不过,其中有一位旗主王爷比较精明,并未真正参与,一直在静观其变,这是题外话,稍微带一句。

逼宫可是大罪,自然要筹划得当才行。于是逼宫党首先是更换了丰台大营的防务,在朝会前又由隆科多出面,用步兵统领衙门的兵替换了御林军。这样一来,皇城内外的兵权都在逼宫党的手中,自然是万无一失了。

然而,真的如此吗?仔细看电视后,我对此产生了怀疑。

看过电视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个细节,逼供开始后,当雍正得知皇宫内的防务被步兵统领衙门接管后,他并没有紧张,且表现的非常镇定。相反,当得知丰台大营被接管的时候,却非常的紧张,还连说八爷“好手段好手段”,并十分关心十三爷的下落。此时雍正不知道十三爷已经拿回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因此他的紧张的确是真实的,不是在演戏。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皇宫被逼宫党掌控了,这可是近在眼前的威胁啊,可雍正反而不紧张,却对远在城郊的丰台大营的兵权被逼宫党掌握很紧张,这似乎不符合常理啊!

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皇宫并未被逼宫党掌握。

雍正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帝,他怎么可能会完全信任隆科多呢?或许早就安插了亲信在隆科多的步兵统领衙门,换句话说,换掉御林军的兵,也是雍正的人。雍正此举,给了逼宫党一个假象,让他们以为已经掌控了皇宫,这样的话,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就可以一网打尽了。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雍正得知御林军被替换后敢有恃无恐。可是,当他得知丰台大营也被控制了以后,就不得不紧张了,毕竟,丰台大营的兵是步兵统领衙门的几倍,一旦对方孤注一掷,时间一长,还真是难以抵挡,因此紧张的很。

所以,当十三爷进九门以及皇宫的时候,不要说他肯定是带着兵来的。即便他孤身一人,也可以随便进出——控制九门的都是自己人啊!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十三爷进入宫殿的一点迹象都没有。假如十三爷是带兵攻进来的,只怕镇守九门的将军早就派人来向隆科多汇报了。但在电视剧中,隆科多根本没有接到关于十三爷攻打九门的消息,这也侧面说明,十三爷是被镇守九门的自己人(雍正派出去的亲信)放进来的。


孤舟钓江雪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天真”,当然也没有肯定的答案,因为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还真的没有交代十三爷是从哪个门进入皇城的。

这里面的误区,大概就是隆科多的那个“九门提督”的称号产生的。隆科多的正式官衔是: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俗称“九门提督”。步军统领衙门负责京城内部的安全和防务,具体的说就是城内巡逻,把守皇城的城门,北京号称有九坐城门,所以步军统领衙门都统被称作“九门提督”。

从这点来讲,隆科多“控制”九个城门的防务并非“夸大之词”,但是,控制防务,并非“掌控”城门,因为从根本上来讲,京城的“步军统领衙门”是受兵部节制,在兵部的“军令”面前,步军统领衙门都统除非有“上谕”,是不能够违抗兵部的军令的。

何况雍正朝的兵部尚书是十三爷兼任的,雍正对十三爷怡亲王允祥的信任要比隆科多大的多。

我们先看看“八爷党逼宫,隆科多掌控九门”的背景,然后看看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在十三爷怡亲王允祥面前的分量究竟有多大。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雍正四年,八王爷廉亲王允禩趁着雍正推行新政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反对的时机,发动了以“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为借口的逼宫政变。

廉亲王这个人,看上去温文尔雅,沉稳干练,足智多谋,但实际上他的每一次所谓的策划都是“百密一疏”,并且忽视的总是最重要的那一个环节,这次的“逼宫”也是一样。

为了保证这一次“破釜沉舟”式的逼宫可以成功,廉亲王允禩的计划还是“相当的周到”,除了联络关外的铁帽子王进京在朝堂之上向雍正发起“违背祖制,人心尽失”的责难之外,他真的总结了以往失败的教训,那就是缺少“武备”,并且他的“武备”计划也还算直击要害:利用关外铁帽子王控制京畿防务,说服隆科多配合,控制京城防务。他认为这样一来,雍正必然就范。

但是,八王爷允禩却一直不长记性的忽略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关键时候“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他最大的致命漏洞,就是没有控制住十三爷怡亲王胤祥。其实,所有的兵权都是在这个“铁帽子王”的手里,就像丰台大营的主官说的:京畿的防务只有皇上的圣旨和十三爷的手谕才能调动,控制不住这个手握兵权的十三爷,其他的控制其实都算是“自欺欺人”罢了。

果然,八王爷允禩通过三阿哥弘时连蒙带骗的实现了京畿防务的共管,同时隆科多也让步军统领衙门控制了京城内的防务,甚至是调换了本该由侍卫领班图理琛控制的紫禁城内的兵丁,让图理琛关键时刻无兵可调。这一切在廉亲王允禩看来已经算是很周到完美,按照他的话来讲就是“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剩下的就是天意”。这其实算是廉亲王贯有的手段——谦虚的姿态。

但是,任何时候忽视对人的控制都是要出问题的,廉亲王允禩忽视了两个人,一个是五阿哥弘昼,一个是十三爷怡亲王允祥。

对于弘昼,八王爷廉亲王允禩和三阿哥弘时其实都是因为轻视而忽视的,他们认为这个“荒唐”的年轻人应该是个糊涂蛋,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很好忽悠和利用,当他们在丰台大营利用弘昼得到了“共管”京畿防务的权力之后,他们实际上是把弘昼当成了一个已经毫无用处的弃子。

所以,当弘昼和弘时从丰台大营返回京城的路上,弘昼对自己传达的“皇阿玛说过让关外铁帽子王协助管理旗营防务”这个皇上口谕产生怀疑的时候,弘时的态度是:话是你说的,后果你来负——这是吓唬,然后说:说错了没关系,明天改过来不就行了!——这是忽悠。

但是,弘时显然小看了他的这个弟弟,当弘昼想明白“共管防务”的严重后果的时候,这个年轻的“荒唐王爷”,就既不慌唐也不糊涂了,他非常果断及时的在十三爷怡亲王上朝的路上堵住十三爷怡亲王允祥,明确的告诉允祥:京畿防务被关外的铁帽子王共管了!

十三爷允祥二话没说,转身就走,只是告诉弘昼,不管谁问都说我旧病复发去看太医了。

这其实就是雍正翻盘的开始,加上雍正和允祥对此事早有准备——是脓包早晚挤了它!八王爷廉亲王允禩的逼宫,其实到此就算是基本失败了,只剩下过程的惊险刺激和一波三折了。

其实,廉亲王允禩最不该忽视的应该是十三爷怡亲王允祥。他的所有的文章,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政变”,而政变的成功,最终靠的是“兵权”,控制住允祥就算是真正的控制住了“兵权”,在这个极其关键的问题上,廉亲王允禩居然有侥幸心理,居然相信谎言的力量,居然认为怡亲王允祥这么个病秧子不用在意!这就是典型的“花拳绣腿”——看上去很美,很震撼,但禁不起一记窝心拳。

当十三爷出现在丰台大营的那一刻起,隆科多手上的兵权就算是被解除了。

隆科多的问题是“有贼心没贼胆”,既然已经决定押上身家性命参加逼宫政变,但是却没有胆子下令关闭城门,接管京城内的所有防务,控制所有的关键衙门和人物。仅就这一点,隆科多的“首鼠两端”的本性暴露无遗。

大开着的城门,十三爷怡亲王胤祥带兵随便进城,然后以兵部的手谕,接管京城的所有防务,包括撤换防务人员,控制相关官员。至于在紫禁城大殿里的隆科多,那个极有眼色的图理琛根本不用谁来指示,看见十三爷的到来,立刻就几个眼神招呼侍卫们控制住了隆科多,所以,雍正刚一问到隆科多,图理琛就马上回答:奴才已经让人把他控制住了,要不要押进来?

雍正说,不想见,让他去该去的地方!

所以,这场看似筹划的“天衣无缝”的逼宫政变,以及看似隆科多已经控制了京城防务,在真正的关键人物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其实就是一场很好看的闹剧。


步武堂


当弘昼告诉十三爷旗主王爷们带来的参将共管了丰台大营之后异常惊讶,于是赶往丰台大营,将丰台大营的兵权重新夺取过来,然后又要赶往紫禁城太和殿朝会。

然而,从丰台大营到紫禁城外城,然后从九门之一门进入皇城开会,不说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况且九门已经被隆科多控制,甚至连雍正身边的禁卫军,也被他换防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十三是从哪一门进入皇城的呢?隆科多的人都干嘛去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隆科多下令谁都不能进出皇城,老十三和雍正岂不是凉菜了?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我们来一个一个解开。

一是关于紫禁城城防的问题。

这个归九门提督管,也就是隆科多管,隆科多的步兵统领衙门在城防之中大约有两万多人马,主要就是管着九门之内的治安和保卫。雍正身边还有禁卫军或者说御林军,主要管皇帝的安全,这个归领侍卫内大臣管,当时这个职位也是隆科多。也就是说隆科多兼着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责,还统领皇帝的御林军,大约有1500人左右。那么图里琛是干什么的呢,他是禁卫军或者御林军的首领,他也归隆科多管。所以,当隆科多逼宫的时候,图里琛被隆科多带来的人换防是没有问题的,他有这个权力。雍正登基之前是兼着康熙朝的领侍卫内大臣,对于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责和权力构架是十分清楚的,也知道他的关键所在,更知道九门被控制意味着什么,所以当知道隆科多已经控制九门之后异常生气,但是无可奈何。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向十三爷的空座抛去十分焦虑的一眼。

为什么会对十三爷的空座抛去十分焦虑的一眼?这就是第二点关键问题了。

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情况十分危急了,八爷党认为九门,丰台大营都已经被控制,所以就可以发难逼宫了,但是十三爷的缺席,对于雍正和八爷党来说,都意味着不确定。不仅仅雍正心里焦虑,八爷党心里也十分焦虑,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因为老十三是雍正最亲近和信任的人,雍正上台后,所有的军权和兵权基本都控制在他手中,包括隆科多手里所有的权力,在诺敏案后,隆科多失宠,虽然还兼着这些职位,但是实权早就操控在老十三手中,而且,对于隆科多,虽然有擎天保驾的功劳,但是对于他的怀疑在雍正当王爷的时候就产生了(他和邬思道的一席谈话说道自己对隆科多的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出入皇城的人,除了十三爷,就不再有另外一个。也就是说,其他任何人无法出入皇城,十三爷例外。

在这关键的时候,老十三的缺席意味着两件事,一是被害,二是夺帅。所以八爷党心里也是悬着的,他们尽管貌似已经控制了大局,但是老十三不见踪影,只有他能出入丰台大营和皇城九门,对谁来说都没有底。

第三,还记得康熙的金牌令箭吗?

自雍正登基当晚胤禛让张五哥拿着使用了一次之后,就没有看见再使用,雍正估计也没有废掉这玩意儿,因为老十三尽管可信,但是雍正是否对他也有所防范也难说。这玩意儿是全国任何地方的通行证,雍正的手里估计也就只有几块,老十三手里是绝对有一块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出入丰台大营或者皇城九门只要一亮相,谁都不敢阻拦。所以进入皇城岂不是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综上所述,隆科多在失宠的情况下,所任职务在老十三那里其实就是虚的,他权力再大,也管不了老十三啊,莫说是丰台大营、九门任何一门,就是御林禁卫管辖之处,他也能说进就进。没法子,十三爷的权力就是这么任性,小多子看起来权力大,也要分碰着谁了。


青灯问史


就实际的历史情况,我们先不论,二月河的小说把这一段写的极为精彩,电视剧演绎的也是精彩绝伦。我们可以想象,当八爷党的人来逼宫,想把皇帝架空的时候,雍正皇帝怎么可能不以最快的速度把既有兵权又支持他的老十三招进宫里呢!皇帝自然有类似于金牌令箭一样的东西,安排自己身边的心腹去接老十三到自己的身边呢!九门提督虽然掌管皇宫的宿卫,但是,守门的兵卫看见皇帝的“手御”如何能不开门呢?因为,老十三是皇帝亲自命令要的人,又是皇帝的心腹,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违皇帝的命令呢!所以,老十三能顺利的进入紫禁城。


读史思辨


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作为拱卫京师的两支重要力量,一只是直属于雍正皇帝直接领导的,当八爷带着旗主王爷们对这两支人马实行共管的时候,作为皇帝的雍正应该第一时间接到的报告。当次日八爷他们朝堂逼宫,其实雍正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为了引蛇出洞,一网打尽,雍正一方面佯作不知,虚与委蛇,另一方面让人把十三爷放进宫来,来个瓮中捉鳖。这是一招险棋,也是一招妙棋。


我乐山


十三爷第一是铁帽子王。第二就是雍正最亲信的兄弟。第三就是十三爷在军队中的威望。这几点,隆科多一个九门提督再加上书房大臣算个p。有一点就是隆科多儿子在妓院闹事,一听来的官兵是十三爷的人,立马就怂了,第二天隆科多还专门去雍正那赔礼道歉。


yachooooooooo


总说九门提督,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哪九门,北京是内九外七皇城四,内城九门北面德胜门,安定门;南面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东面是东直门,朝阳门;西面是西直门,阜成门;内城里面还有皇城,皇城四门,皇城内是紫禁城,想要从九门到达内城,还要穿过八旗驻防区,因为内城是被八旗包裹在里面的,北面是两黄旗驻防,东面是两白旗驻防,西面是两红旗,南面是两蓝旗,紫禁城还有禁卫军,这样的布防,就算九门提督也造不了反,九门提督的兵马只不过是保卫京城不被外敌攻破内城守卫还是八旗,八旗兵马也不会听命一个九门提督


鄂尔德穆


隆科多也是十三爷的人


在拽的男人也是女人生的_


胤祥什么门都拦不住,随便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