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銀行存錢,他們會推薦你存保險?錢存保險安全嗎?

濤聲依舊的浪浪


去銀行存錢,銀行推薦你存保險,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利可圖“,而且即使保險虧本了,銀行不需要承擔責任。


銀行銷售保險產品,統稱”銀保產品“

由於銀行沒有自己發行保險產品的資質,用戶去銀行辦理業務部分人群也有購買保險的需求。而作為覆蓋範圍最廣的銀行而言,與保險公司合作代銷保險產品也是對自身金融業務的有效補充。

本來能在銀行為客戶提供保險銷售服務是好事,但是由於銷售保險的中間業務收入比較豐厚,在巨大利益驅使下,銀行也好,員工也罷,誤導欺詐儲戶將存款變保單的現象屢見不鮮。

誇大宣傳保險產品的收益率,將保險的收益說成利息甚至稱保險為儲蓄……為了拿到高額銷售提成甚至回扣,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缺少金融知識和經驗的人,一不小心入坑了,存單變保單。當反應過來,想要取出來已經過了保險的猶豫期,提前支取需要付出高額的退保費,本金損失了,大部分人選擇吃啞巴虧了。

並且對於銀行而言,保險產品一旦售出,其保障和收益責任都歸保險公司,即使理財型保險產品虧損了,銀行一般都是無責方,畢竟我只管銷售,不管售後,有問題找保險公司去。。。

錢存成保險安全麼?

如果你購買了保險產品,也得分清你購買的是消費型保險還是理財型保險。

如果你購買的是消費型保險,就跟車險時的,只能保障你在投保期內的相關權益,到期是一概不予退還的。當然,消費險在銀行不是主要推廣業務,他們更看中的是理財型保險。

那麼投資理財保險產品是否安全?

當前比較熱門的理財保險多以分紅類保險產品為主,投資型理財保險具備一定安全性,可以承諾本金保底安全,但是到期實際收益率極大可能比宣傳收益率低很多,甚至不如銀行存款利率高。

並且投資型保險產品一般封閉期較長,流動性特別差。一旦需要提前贖回,需要被扣掉一大筆的違約手續費,本金沒法100%的拿回。

當然,如果你不缺錢,只是想在資金保值增值的同時還給自己添加一份保障,還是可以考慮購買理財保險的。


財富公元


我是欣奇理財師,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作為一名曾經的銀行客戶經理,我也向客戶營銷過保險,保險產品本身而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銀行沒有全面、正確地向客戶介紹保險產品。銀行網點主要銷售的是分紅保險和年金保險,可以說,購買此類保險的本金是非常安全。但是,相比較存款,客戶經理為什麼會推薦客戶購買保險產品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銀行有保險產品的考核指標

眾所周知,銀行的各項產品指標考核是非常重的,不單單是保險,還有存款、黃金、貸款、ETC等等各種指標,其中存款指標是最為關鍵的。那麼,如果一家銀行網點極力推薦保險產品,那麼說明這家銀行網點大概率是已經完成了存款任務的。我在做客戶經理的時候,首選可以是推薦客戶買定期存款,我們客戶經理對於存款考核是按日均來算的,要是活期放著,指不定哪天客戶錢就轉走了。

近年來,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越來越多,銀行需要保險公司的存款,保險公司也需要銀行的網點渠道做銷售,兩者一拍即可。因此,保險產品銷售的指標也是越來越重,表現在銀行網點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客戶經理去做保險產品的營銷。


二、保險產品的中間收入較高

簡而言之,就是保險產品銷售一單,客戶經理拿的提成是比較高的。年金保險、分紅保險動輒年保費就在5萬到10萬,一繳繳10-30年,銷售一筆這樣的保險,單筆績效就是5千到1萬不等,這個獎金是比較誘人的。


三、部分客戶確實有需求

這一類的客戶主要是資產較為豐厚,長期收入又比較穩定,想要通過配置年金險、分紅險獲得長期、穩定收益的那一類,那麼客戶經理也會根據他們的需求,量身推薦相應的保險產品。

總而言之,保險產品的本金是可以保證,當然要是您提前取出,那麼只能獲得現金價值,也就是不保本了。因此,我們在購買此類的保險理財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仔仔細細看幾遍保單,確認該產品符合自身的需求後再購買。客戶經理的推薦只能作為參考,最終的決定權一定要牢牢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欣奇理財師


錢存保險安全嗎?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在銀行買的保險本金肯定是安全的,畢竟銀行代售的保險產品都是幾大正規保險公司發行的產品,而作為金融機構的三駕馬車銀行、保險、證券,保險的設立要求是最高,對於其破產解散也是規矩最嚴的。

銀行代售的保險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理財型保險(也就是分紅型保險),這是銀行代售的發行的主力產品,理財型保險,目前預期的收益率一般為4%-5%左右,但是最終實際收穫的利率大部分在2%左右,更有甚者直接沒有收益,因為理財型保險的收益取決於分紅,而分紅系保險公司所決定的,這是人為的控制;二是消費型的保險,這類保險到期本金是不予歸還的,它如同車險一樣,有報險則理賠,沒報險到期,保險公司收繳全部保費。銀行目前代售這部分的保險較少,畢竟這個產品到期,可是本金就沒了的。

如果說銷售理財型保險,銀行人員敢忽悠的話,是常事,畢竟最終只是預期收益率沒達標而已;但是銷售消費型保險這類產品的,基本沒人敢於忽悠,畢竟到期,本金全無,所以消費型保險在銀行並不屬於主推的產品。

為何銀行會推薦保險

任何人做任何事,終究逃不過“名利”二字,顯然對於銀行而言,推銷保險,肯定不是為了名,而是為了利,銀行員工推銷保險更多的則是上級下發的任務。說實話,大部分員工都不願意推銷保險,但是不推銷保險,就要被扣罰績效;而推銷保險,可以完成任務,不僅不扣罰績效,反而有佣金可以抽取。這就是銀行員工為何要給客戶推銷保險的原因,最終逃不過一個利字。

總結

理財型保險,到期只要保險公司才還存在,那麼本金都是剛性兌付的(這就是為什麼在銀行有一個低風險的業務,叫做分紅型保單質押貸款,就是說你的分紅型保單,拿到銀行是可以貸款出來的,因為銀行認為保單到期可以按時兌付,屬於低風險的產品)。至於說收益率則往往與預期的收益率相比,有較大的出入(主要是未達標,超標的還未見過)。


鯉行者


錢存在保險中確實安全,安全到什麼程度呢?安全到,自己都取不出來。在銀行存錢的時候,確實很多時候會遇到推薦產品的行為,而最為常見的兩種就是理財與保險理財。保險理財不能說不安全,而是條條框框太多,讓人捉摸不透。

一、保險理財屬於低風險理財。

保險理財屬於低風險理財,這個在產品的說明中就有著說明。而低風險理財有很大的風險嗎?並沒有,可以說是理財產品中風險最低的理財等級,投資標的也很固定:國債、國債逆回購、大額存單、銀行定期存款、高信用等級企債等低風險的產品,換句話說,基本沒有什麼風險。所以,在銀行常見的推薦理財中,保險理財也就成為了最為主要的推薦品。

二、保險理財雖然為低風險,但是很不靠譜。

保險理財確實是低風險理財等級產品,但是一般人或者資金不充足的人進行理財很不合適,並不靠譜。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因為保險理財,雖然在銀行處購買,但是如果取現確實要去保險公司進行取現,並且中間會有諸多的人告訴你不要取現,很不划算。當然,也確實不划算,如果存一年,不僅僅沒有利息,甚至還要倒貼錢給保險。如果到了3年、5年,沒有取現手續費的時候,可能取現的利息收入並不多,連銀行理財利率的一半都沒有。所以,怎麼講呢?很是不靠譜。所以在理財的過程中,最大程度的規避保險理財,因為涉及的條例太多,並且花樣很多,普通投資者基本沒有時間去了解詳細,也就弄不懂其中的規則。


厚金說


答,我也是為了存錢,幾年不愉快。當時不知道銀行裡有那麼多種

執行業務的人,極力勸說我存在什麼什麼保險的利息高,給了一本合同保險,拿回家來仔細檢查一下才知不是本地銀行的。過了些時日,才去銀行詢問到底是怎麼回事,明明在你們銀行存的錢,未何又寫成市裡的銀行的名字呢?不過得到回答的是,你存摺上蓋有本銀行的印章沒有問題的請放心,到期可取。後又問過許多人都說有遇到過這樣的保險業務人的煩心事。也見過被勸投保人後悔,不惜交退保金而退保。許多人上過當,這種行為只有不懂商機的人們才相信此保險。不知我說的對不對?


吳玉香


保險從業者售賣一份保險,有可能拿到30%以上的佣金。而銀行推薦並賣出的保險,雖然拿不到這麼高的佣金,但是也相當可觀,比放貸款收益都高,這就是銀行推薦存成保險的根本原因,無非一個利字。


至於錢存保險安全不安全,如果不考慮收益和存期的話,是安全的。


存款變保險,這是很多人最擔心的事情。之所以擔心,是因為保險的存期往往很長,到期後不一定能全部取出來,如果提前取,動輒會損失30%以上的本金。


保險的口碑,之前諸多存款變保險的例子功不可沒,很多中老年人成為受害者。存期過長,收益率過低,甚至媒體還曾報道過存期高達50年以上的極端案例。


財智成功的父母就曾經存錢存成了保險,5萬元存五年,宣稱到期後能拿1萬元利息,合年收益率5%。結果呢,到期後只有6000元利息,真實利率只有2.4%,還沒三年期存款利率高。要知道當時銀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基本都在5%以上了。


至於存期,五年很普遍,但是到期後不一定能拿回全部的本金和利息,有可能還要再過幾年才能全部拿回來,真實收益會更低。


銀行售賣的銀保產品一般有15天的猶豫期,在此期間是可以無損失退保的。一旦過了這個時間,著急用錢的時候想把錢取出來就難了,損失30%以上本金都是少說的。


理財型保險投資方向跟寶寶類貨幣基金差不多,可以說很安全。雖然這種理財型保險不在存款保險制度保障之內,但是保險公司不允許倒閉,安全方面可以放心。


綜上所述,銀保產品安全性沒問題,但是不靠譜,不是好的理財選擇,真實收益率一般低於3%,遠沒有寶寶類貨幣基金靠譜,流動性更是極差。


財智成功


對於這個問題,作者知道很多讀者都非常關心,而且也很疑惑,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為什麼銀行代售保險產品。

第一,銀行和保險同屬於金融行業,均在銀保監會的管轄之下。大家都知道,銀行、保險以及證券,是金融行業的“三駕馬車”,相互聯繫、緊密結合、相輔相成,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為銀保監會以後,銀行和保險的關係愈發緊密,銀行代售保險產品也就更不足為奇了。

第二,銀行和保險都是盈利機構,既然銀行選擇代銷保險產品,說明這是一件合則兩利的事情。銀行得到的好處是優厚的利潤分成,保險公司得到的好處是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能夠銷售保險產品的銀行工作人員必須先取得保險銷售從業資格證書,否則客戶有權利向上級有權機關(當地的銀保監局)提出質疑和投訴。

第四,銀行代售的保險產品均是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發售的產品,安全性是不存在問題的,讀者完全可以放心。

第五,保險產品分為分紅型以及保障型兩類,作者建議大家在購買時儘量選擇保障型保險產品,因為性價比較高;而分紅型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並不是很高,而且流動性也極差,不值得推薦!

綜上所述,銀行代售保險產品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工作人員向客戶進行推銷也是為了完成內部任務指標,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讀者可以放心的一點就是,安全性絕對沒有問題!


奇葩財經說


簡單回答就是賣保險賺錢啊。錢存保險總體風險不大,但應該關注流動性風險

一、去銀行推薦買保險的原因。

1、銀行作為保險的代銷機構,網點多,信譽較好。現在的銀行網點眾多,員工考取代理保險相關資格以後就可以代理銷售保險了。而銀行給大眾的感覺就是信譽較好,且為人員密集場所(尤其四大行,大IP)。所以銀行就成為了營銷保險的一個不錯的地方。

2、收益高。不僅銀行、保險公司能獲得利潤,銀行銷售人員也能獲得不菲的提成。例如,營銷一個10萬元左右的理財險,稅後到手收入可能有幾千元,差不多的基層員工一個月基本工資了(尤其國有大行),這麼想,誰能不心動?認識並營銷幾個大客戶,搞個保險活動,運氣好,可能大半年的工資都有了。再說這種保險一般風險不是很大,只要營銷的時候該提到的點,該提示的內容說到,就算盡職了。較大的利益產出,又低風險,這種事肯定都原因幹。

二、錢存保險的安全性。

總體來說還是安全的。現在一般是3-5年的理財性質保險。1年的可能不算太多了,以前多,尤其AB保險,那是賣的那叫一個遛。到期收益或預期收益一般會比存款高一些,絕大部分也是能達到。當然要仔細詢問並查看保險相關條款,瞭解清楚再買。需要注意一點的是,一般來說,不像定期存款,急用的時候提前支取只會損失一些利息(現在小行的一些智能存款,可能利息也不會損失太多),保險有可能連本金也會損失一部分,存在一定的

流動性風險。(雖然可以保單質押貸款,但相對麻煩,並且利率一般也比存高,只適合極短期用,審批時效另說)。

保險理財這東西也可以買,適合風險偏好不高、投資方式研究不多、一定時間內資金不著急使用的人群。尤其在利率下行時期,可能比一些普通理財、存款收益略好一些。因此還是有一些存在的意義的。但是依墨哥的口味,一般存款+買偏消費型重疾意外,有錢再配置些風險資產了。對保險理財這種配置並不是很感冒。


落墨財經觀察


提成高、提成高、提成高。

銀保合作在06-15年都很熱門,銀行代理銷售保險公司的產品,保險公司收集的保費買銀行的股票~這是廟堂上的事。


那我們去銀行存款的時候,為什麼客戶經理,櫃員會給推薦保險,說白了,就是賣保險她們可以拿到的提成高,而且銀行也會給她們下考核指標。


基於老百姓對銀行的天然信任感,儲戶去存款時,被推銷保險時反而還覺得這個銀行服務真好,給了不錯的建議。還有一些很嚴重的情況,就是誤導,全程不提保險二字,只是說存幾年,以後可以有多少收益,非常多人被這種手段買了一份理財保險。


回到主題,1、銀行賣的保險好嗎? 2、錢存保險安全嗎?


1、銀行賣的保險好嗎?


多數銀行代銷的是理財保險,但很多都不怎麼樣,如果你看到分紅、萬能的字眼,就一定要小心了,這兩類理財保險最坑。


還有一種主推的年金養老險,這類保險因人而異,它有幾個特性:


(1)、週期長,需要長期持有

(2)、中途退保有損失

(3)、收益一般,普遍不足3%

(4)、穩妥、安全、強制儲蓄所以如果追求收益的話,不合適,如果作為強制儲蓄,可以考慮。


2、錢存保險安全嗎?


至少比銀行安全,銀行有破產機制,如果銀行經營不下去了,對儲戶的保護是50萬。但保險公司如果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是不能破產的,買的保單一定能獲得保障~。




最後,有保險問題,找智囊保,點擊關注智囊保【專注解決保險問題,教你買對保險】


智囊保


銀行推薦保險也看人,比如一些年輕人和看一眼感覺精明的人,他們是不推薦的,即使推薦如遇到被推薦人果斷拒絕他們也會適可而止。他們就喜歡推薦一些猶猶豫豫、優柔寡斷的老頭、老太太們。



推薦出一份保險,銀行會有佣金,以前是銀行人員代為銷售,現在銀行忙了,於是讓保險公司自己派業務員到銀行,穿上了和銀行工作人員一樣的衣服,藉著銀行的信譽,騙取老百姓的信任。拉到保險後,會按比例向銀行交錢。其實銀行的角色就是保險公司的“幫兇”,一旦出了事,卻以他們不是我們銀行的人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銀行買的保險與保險公司買的保險是一樣的,說不安全吧,這麼多家保險公司都幹著,肯定有買保險沒事的,但有一點你需要想,保險公司養了那麼多業務員,都是靠業績發工資,羊毛出在羊身上,那麼多保險顧問和精英為保險公司出謀劃策,便宜會叫普通百姓佔著?



坤鵬論一個表妹保險精算的,去保險公司應聘行政助理職位,主考官面試通過,讓表妹先培訓半個月,這半個月的培訓讓她三觀盡毀,老師講的內容並不是對各個險種的介紹,而是如何去忽悠親戚朋友及熟人,如何在微信朋友圈造假,培訓結束之後讓她先去賣保險,表妹果斷辭職了。

總之,錢存保險要三思而後行,就是一點,長達數頁的保險合同裡邊陷阱太多,能別碰就別碰了,不但保障不了自己,還容易給自己惹一身麻煩和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