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你怎么看?

洗车房格栅小李


这个问题是个很敏感的话题,这种社会风气也确实少量的存在,特别是在十几年前的尤为严重,形成这种现象也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点过去的人们物质生活不充实,想养也无能为力,再一个就是弟兄多,只要看到.的一个不想赡养老人,其他的都这样认为,你都不管,那我也不管了。还有就是家庭关糸的复杂性,导至家人意见无法统一。还有就是小孩子时候在不正常的环境中长大,比如自已的父母不好好赡养长辈,都有关糸。这种现象让人们深恶痛绝。

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好,国家政策的完善,这种现象已少了很多,我们的母亲靠退休金,养老金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圆梦七零后


唉,我奶奶大概就是这个情况。

奶奶6个儿子,我爸最小。在我爸十几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当时还有四个儿子没娶媳妇。奶奶一个人辛苦半辈子帮儿子们娶了媳妇,可惜儿子一个个都怕老婆。后来奶奶患了糖尿病,在七十岁的时候病情加重,一下成了植物人。在奶奶去世前的一个多月,都是我妈照顾,其他人都不管不顾。本来商量着轮流照顾,可我的大伯们都不愿意,后来承诺奶奶去世后老宅归我家。可奶奶去世后,村里拆房子,奶奶的老宅在范围之内,我已经记不清村里到底补偿了多少钱,只记得我的那些大伯大娘们都虎视眈眈的盯着。结果,还是把钱分了。我爸常年吃药,我当时上学还要借学费,但是他们还是心安理得的把钱分了。

并不想说我妈多高尚,但她真的给我做了好榜样,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什么叫孝顺。妈妈,以后,我也会好好照顾你和爸爸的。




爱米爱米爱米硕


都说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这句话句句戳心,感叹孝心这两个字有多么重要,作为儿女孝顺父母是应尽的义务,有钱没钱都要赡养父母。

城市和农村的父母都一样,都有不孝子。

做为父母,没有钱,儿女都瞧不起你。

我的邻居高叔是农村的,没有劳保,有儿有女,女儿在农村生活不富裕,一直住在儿子家,儿子在做水果买卖,孙女刚上大学。高叔在儿子家受儿媳妇气受,不给饭吃,有时儿媳妇还打老爷子,高叔靠捡拉圾维持生活。前年儿子和儿媳把高叔送到养老院,老人刚住进养老院,媳妇马上把老人所有东西都倒进拉圾箱,有棉被、衣服、皮箱等。有一天高叔回家发现钥匙换了,老人回养老院没几天就去世了。

每次想起高叔心很难受。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母,这句话太有哲理了。

城市和农村的父母都一个样,为了儿女在打拚。

养儿才知母艰辛,娶个媳妇钱花光,心甘情愿为儿孙,等到自己年老后,看人脸色成佣人,父母老后没有钱,一下回到解放前。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父母为了要娶个儿媳妇太不容易。我的一位亲戚是农村的,儿子在大连工作,为了给儿子买房子娶媳妇,父母都去北京饭店打工,包吃包住,把打工钱攒下来,准备给儿子买房子,打工干了十多年,最近才在大连买个五十平方米的新楼房。准备娶媳妇,这个媳妇要求太高,房照必须写上她名字,否则别结婚,结果黄了。

父母老了最需要的是儿女的孝心,孝心是感恩的心,是行动。

孝心是太阳,给父母温暖;孝心是大山,给父母依靠;孝心是财富,给父母放心。

我的邻居有一位张阿姨八十五周岁了,有糖尿病,高血压,天气好就在小区晒太阳,她没上过班,没有工作,生了十个孩子,老人每每提到十个孩子,一脸的自豪感,这十个孩子都孝顺,做为母亲这是她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儿女来了都给钱。

她老伴在农场上班,吃粮很偏宜才有条件养十个孩子,没有条件买新衣服,衣服都是一个捡一个穿的,张阿姨每晚却要检查所有的孩子睡觉的情况。有一次顽皮的三儿子把她刚做好的一只鞋丢进火坑里,气的她把儿子揍了。

张阿姨只有1.4米的小个儿,领着孩子们做公共汽车。车上的售票员说:“这么多孩子,你们家大人哪去了呢?”张阿姨抱着小女儿说:“我就是。”售票员很羡慕哦。

父母老了别嫌气,老人就是家中宝,孝心与钱没有关系,更多的时侯需要的是孝心,感恩父母的心。要感谢父母给了生命,培育成长,学会做人做事,感恩父母,每个人都应该做孝子孝女。


东北营口人


自古以来,眼泪都是向下流的。意思就是老一辈总是心疼小一辈,怕儿女吃不饱怕儿女过不好。所以说母亲伟大。生活再苦,也要把子女拉扯大。

反过来,子女成群,老人却也未必享福。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外公在我还没出生就已经工伤过世。辛苦养大了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大舅好吃懒做成天知道喝酒,二舅娶了城里的老婆就渐渐不再回来,断了联系,三舅有孝心,无奈当兵之后留在武汉,前几年铁路不便,5年才回家过个年。小姨精神有问题早早过世。外婆年迈,生病住院就靠我妈和大表哥表嫂忙前忙后,小舅则多多出钱。外婆这样还算好的,儿女成群确无人愿意赡养的比比皆是。老人实在可怜。不孝子孙也实在可恨。

所以我觉得,生男生女,生多生少都不重要,关键是把孩子教育好,三观要正,有良心一个也足够,没良心生一群有何用!


赣南脐橙小boss


儿子一多,推脱就会开始。

那时养母就是工作,不是责任,每家两个月,时间到了就换另外一家。

那时,最难受的就是这个母亲了吧。

我父亲兄弟四个,他们也是这种轮流养我奶奶的。

我家就我和我哥两个,现在我爸妈一直还是和我生活,虽然没说,但我会养他们到老的。

在外奔波十余年,曾经生意失败想过结束一切,舍不得这个家才苟活了下来。

2020年我回到了老家,我想多陪陪父母,不再让人生有遗憾。



八零后的峰子


都说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这个问题现实的,小时候,每个儿子都是父母亲的一块肉,不管有多难都要把孩子拉扯大,把好吃的留给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出息,但孩子长大后,每人只顾自己,兄弟多了,出现了互相等待,老大让老二养,老二也让老三养……推来推去,谁也不想养


沙虫妹


老家就有这样的人,着实让人看了生气。

上中学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奶奶年轻时守了寡,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同学的父亲在家是长子,两个姑姑都早已远嫁。

奶奶一直跟着同学一家生活,身体硬朗的时候帮忙烧火做饭,喂鸡喂鸭,照顾孙子、孙女也相安无事。

后来老奶奶年龄大了,不能再帮同学一家干活,还需要人照顾了。同学的妈妈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什么脏话都骂出来了。

两个姑姑气不过把老奶奶接过去伺候了一段时间,老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姑姑们怕老奶奶一觉不醒,就把老奶奶送回了家。(因为农村风俗,有儿子的,人老了必须在儿子家养老送终。)

同学的妈妈一看老人被送了回来,那阵势恐要吃了两个姑姑似了,姑姑们怕母亲再受苦含着泪忍气吞声。

因同学家就住在学校门口,她妈妈的叫骂声整个学校都能听见,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甚至有人站起来指着同学说他一家不孝顺老人。

只见我那同学拿起书包跑回家,大声地制止她的母亲,“妈妈你听好了,你骂我奶奶的每一句话我都认真地记下来,等我娶了老婆就像你对我奶奶一样对待你。”

同学的妈妈瞪大了眼睛,半响没说出一句话。

以后的日子,同学的奶奶卧床不起,那位妈妈端茶倒水,再也没说过粗话,一直到中学毕业他奶奶才去世。

百善孝为先,父母竭尽全力把子女培养成人,到老了只需要一口粗茶淡饭,为何还有人不孝顺呢?


用户身边的小故事


都说一母养十儿,十儿养不了一母。这句话让人感想颇深!刚刚给继母剪了头发,洗洗头发,煮了一碗馄饨吃,然后让女婿开车给送回家了。看着继母头发长了,心情很难过☞因为疫情,所有的理发店都不让营业☜妈妈没有地方去理发,我就没有想起来过去给妈妈理发,真是怨怪自己!小时候妈妈上班忙,带我们姐弟四个一样都挺周全,现在我们姐弟四个就没有把妈妈照顾周全!


心情美丽39


“一母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这话在现实生活中多的是。

先说说“一母养十儿”,别管家里有几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就是家里再穷再苦再难也得供孩子上学结婚娶媳妇,但是呢家里孩子一多,难免会有点偏心,手心手背都是肉,再偏心也供孩子上学,等自个走入社会那就全凭自个本事创出一方天地了。

再说说“十儿难养一母”,这个问题我见多了,有位老母亲,四个儿子,一个闺女,老大跟爸妈断绝关系互不往来,见面走道上都不说一句话,三个儿子每人一座院,院子不大三间砖窰房,闺女没有房,但是嫁人以后也挺照顾闺女家的,闺女前几年不在了,老母亲刚开始还能自个照顾自个生活不用人陪着,到八十多岁的时候是三个儿子轮流接老母亲自个家住,刚开始还行,到日子就接老母亲回家住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儿媳妇不乐意了,跟着几个兄弟间也闹不愉快了,都是闲接晚了在我家多住了,到那家又是吃的不怎么样了,媳妇给老母亲脸色看了之类的,海了去了这事,轮流住了俩年,老母亲生气了不住了,自个一个院住,老二每天陪着老母亲,给做饭啥的身边不离人,就这兄弟间还闹别扭,出去串门唠嗑都往自个脸上贴金,怕自个在村里名声不好啊,都说养儿能防老,是比那些不管不顾自个爹妈的强,都说养儿能防老但是呢其中的苦只有当爹当妈的自个知道。

百善孝为先,给自个的儿女做好榜样,自个怎么对父母,等你老了你儿女就怎么对你,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快快乐乐的度过晚年!





外号石头


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具体原因如下:

1、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儿子的冷与暖,苦与乐,都会左右母亲的情绪,做母亲的与儿子心相连,息相通。

家里再穷,儿子再多,做母亲也会把儿子拉扯大。无论吃多大苦,受多少委屈,母亲心里也是快乐的,只要儿子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这就是母爱的力量,也是一母可以养十儿的道理所在。

2、母亲老了,不能做事了,甚至会瘫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

问题出现了,首先是住在哪家的问题。有的儿子会相互较劲,认为老母亲应该住在她做家务事多的那家,有的儿子坚持老母亲应住在拿家产多的那家。

有的儿子心地善良,想把老母接过来住,这时候,往往是媳妇这一关过不了,"凭什么到我家住,我家没得到她什么好处,让她住到她喜欢儿子的家吧"。

就这样,老母亲像被踢皮球,有可能没有一个儿子肯接收,因为住是一个问题,服侍也是一个大问题,最后的结局往往是通过村委会或居委会出面,几个儿子家轮住,一家一个月轮流住。

这时候,老母亲心在流血,恨不得早些死去。

这就是十儿难养一母的由来。

所以,俗语"一母可以养十儿,十儿难养一母"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与家庭穷富没多大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提高全民素质,大张旗鼓的提倡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这句俗语必将尘封于历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