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疫情,企业招人会逐渐用本地人取代外地人吗?

三国志英杰传


疫情过去后,有的工厂还是会用本地的,因为本地的到时候中午可以回家吃饭啊。到下班了都回家了,有的工厂他都是用他的人,不用本地的,有的工厂也有外地的,也有本地的,工厂跟工厂不一样。有的厂他喜欢用外地的,说外地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用,本地的事情很多,还是看公司怎么招人吧。


农村壮壮


本地人取代外地人吗?

这种情况从一个长期阶段来看,我认为是不可能出现的。就好像,你问我“中美贸易战的发生,会改变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吗?”我一样会说否定的答案。

这个时代,人力资源一定会是流动的,无论国家也好,行业也好,还是单个企业也罢,都无法改变这种趋势。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个人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疫情当下,短期内企业用人也许会偏向本地或附近的求职者

如今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很多外地人还留在老家没有出去打工,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然得继续,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短时间中企业会更偏向招募本人或附近的求职者。

道理也很简单:

第一,远水解不了近渴,外地务工者如果暂时回不来,企业急着用人怎么办?那就先从本地抢人呗。

我一个朋友就是当地一家服装厂的HR,原来公司一大半都是外地人,因为疫情复工率不高,所以朋友就建议老板先招募本人的员工,来满足当下用人的需求。

第二,身体健康的风险更小,因为这次疫情,很多老板或者HR都开始害怕外省的一些求职者,尤其是湖北籍的人,担心招进来存在健康隐患。

实际上这种担心,我认为更多只是心理层面的顾虑,客观上依靠检测或者隔离都可以验证风险,只是这样的心理顾虑往往影响了招聘方当下的决策。

第三,本地人稳定性较强,这点和疫情是否发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没有疫情的时候,也有许多企业会喜欢招本地人。尤其是秘书、财务等公司内的特殊岗位。

二、疫情,不会改变企业用人的多元化格局

从我们国家乃至全球人力资源流动的角度,企业用人多元化是一种长期的趋势。

比如国内的许多大型制造业,员工基本上都来自五湖四海,只要能胜任这个岗位工作,企业就欢迎。

从这次疫情后,各地政府派出专列、专车出”抢人”就可见一斑,要是不需要外地员工,为啥还要跨地区争夺人才呢?

我曾经就在一家制造型企业工作过,那时候单位招聘的一线生产或技术人员,80%以上都是外地员工,这里当然会有一些原因在:

第一,外地员工有时候比本地员工更能吃苦耐劳,因为他们在当地没有房子没有足够的财富,不拼命工作如何生存呢?而本地员工具有地域的优势和良好的家底,对待工作的激情未必就比外地员工更高。

第二,行业的技术特点使然。比如有些产业属于生产技术性的,这类人才的聚集本身在外地,要大规模用人,必然需要招募更多外地的人才。

第三,市场经济规律使然。如今的社会,不像是当年工作包分配那个年代,一半毕业了就留在本地单位工作,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和其他资源一样会自由流动,只要没有什么招聘歧视,外地员工当然也会占据一席之地。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只要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变,国家开放的宏观战略不变,企业总体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本地人逐步取代外地人”的招聘现象。

毕竟,现在跨国工作都越来越流行,怎么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呢?

三、对一家企业来说,用人需要有包容和开放的格局

这次疫情在武汉开始爆发,因为其影响力巨大,之后便有少数企业招聘方开始对武汉求职者乃至湖北求职者产生歧视的态度。

比如湖北籍求职者去投简历,即便视频面试时聊得挺好,HR一看简历上写着湖北籍,就找各种理由拒绝录用。

这都什么年代了?思想还如此迂腐吗?

该隔离的是病毒,绝对不是湖北人!

所以,我呼吁广大的企业管理者和HR们,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格局去看待所有的求职者,给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应聘环境。

就好像当年的秦国一样,假如秦孝公没有广纳全国仁人志士的胸怀,又哪里会有著名的“商鞅变法”呢?秦国也很可能就不会有之后统一六国的实力。

做企业也是一个道理,你放眼如今的阿里、华为这些大公司,哪一家不是海纳百川,广纳贤才的?要将企业做大做强,人才一定是关键,而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最重要的还是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籍贯。


关里关外1234


上次病毒危机到本次17年,上次是无准备,这次是玩忽职守、报喜不报忧的官僚迎合主义、腐败胆大妄为、贪赃枉法、近水楼台……[害羞]以后看政策怎么吧。


欢乐6661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一般企业当中,本地员工占比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背景简述: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发起,借着春节期间大量人员的流动,蔓延到全国。由于病毒人传人,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和近距离接触,被感染人数数以万计。

全国各地为了防控疫情,纷纷出台了各种防控措施,包括封城封路封小区村庄,严禁人员聚集与流动,企业停工停产。

随着各地疫情的可防与可控,企业复工在所难免,但由于各地疫情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采取的措施也有轻有重,因此企业在复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典型的问题就是企业员工没有办法按时到岗,因为恰逢春节,大批员工开启了休假度假探亲模式,然后突然遭遇疫情,最后被困。

▶这次疫情中,很多员工没有办法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原因如下:

①因为交通的缘故

这个可以理解,因为这次疫情,各地为了防止疫情扩大,采取了封路的措施,所有的交通开始管控。

就拿我所在地武汉来说,武汉是疫区,武汉封城后,市内的公共交通全部停用,地铁、轮渡、公交、出租、私家车等全部禁止同行。

另外防止疫情扩散,离汉通道严格管控,铁路航运航空客运几乎都关闭,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进不来。

有些在异地工作被困武汉的,肯定没有办法返回工作单位了。

②因为封控政策的缘故

封控政策是根据防疫疫情而制定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

包括封城封路封小区村庄,包括对进出人员的严格管控,包括对外来人员的严格管理。

比如武汉作为疫区,那么从武汉出去的人,可能是途径武汉的人,来过武汉旅游的人,来过武汉探亲休假访友出差的人,或者是从武汉出去的探亲休假访友出差的人,只要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受到高度的关注:隔离,拒绝进入,遣返,拒绝接受等。

如果这些人想返回工作单位,想按时正常去上班,很难。

③个人对疫情恐惧的缘故

不同层次的人,由于对病毒,对疫情的认知不同,对自己,对工作看法不同,那么他们面对疫情的时候,工作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会因为惧怕疫情,惧怕被感染,从而选择逃避不去上班。

这一点和本问题关系不大,这里不再详细探讨。


▶这次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员工却来不了,那么后续企业肯定会对此问题进行反思,并进行风险控制。

①企业后续招工,优先考虑本地员工,这是一种选择。

经过这次疫情,其实我们已经很明确的看到很多外地员工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及时返回到工作所在地,这对企业而言肯定是用工上的一个风险,因为员工不能返回岗位工作,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这种情况其实很难避免,那么这个时候本地员工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企业可以招聘一定比例的本地员工,至少可以避免这次疫情当中所碰到的员工不能到岗的问题。

②完全用本地员工替代外地员工,不太现实。

武汉属于疫区,加上春节放假,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致使后续封城这一个多月来,武汉很多行业,很多企业出现了用工荒,这充分说明了外地员工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武汉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优先保证省内人员反汉工作,当然主要针对的是防疫相关的民生相关的一些企业的外地员工。

当然,原因除了本地员工在数量上没办法满足用工需求之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本地员工有很多的岗位不愿意做。

③工作方式会有所改变。

经过这次疫情,相信很多公司会比较重视工作方式,重新审视工作方式,那么云办公,网络办公,居家办公,也会逐渐成为后续工作的有效方式,或作为正常工作的有效补充。当然或许有些企业会加快自动化的步伐,用机器人用自动化来减少对人的依赖。

最后总结一下:

  1. 通过这次疫情,企业在招人上,会优先招本地员工,并且会占一定比例,但完全替代外地员工也不可能。
  2. 通过这次疫情,云办公,网络办公,会成为发展趋势。
  3. 通过这次疫情,自动化,机器人等估计会大行其道,以此来减少对员工的依赖。

陪娃乐趣多


那是企业一厢情愿的事情。


气质如锦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名从事HR工作若干年,经常奔波招聘路上的我不禁会好奇本身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在留在自己本地工作还是去了外地工作?从事的是那一方面的工作?您的年龄是?方便的话能透露一下“机密”吗?开个玩笑,哈哈~~,下面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本人认为,对企业来讲,本次用工对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影响不大,企业该怎么用工还是怎么用工。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针对经济基本面、企业行业特性分析

中国人都知道的吧,时光倒流17年前,2003年,我们也经历过一场在当时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疫情:【SARS事件】又称【非典】事件,当时也是造成了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引起了社会恐慌,从发现病例到控制住疫情,整整持续了8个月时间,对当时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实际的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03年第2季度,客运、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短期内受到较大的冲击,投资和外贸所受到影响不明显;【非典】的出现并没有中断当时经济的上升趋势,宏观政策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有所倾斜,并保持 了扩张性的宏观政策环境,当进较快的货币扩张速度直到第3季度未经济增长上升趋势完全恢复后才得到调整。通过以下数字就到简单粗爆地了解到当时的情况:2003年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10%,2季度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低1.5%,可见,疫情对经济是带来了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过各方努力的调整,第3、4季度很快得以恢复。经历过2003年并从中得到的经验,我国政府对流行疾病防控和治理能力已进一步提升,普遍认为,如果新的疫情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不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目前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应该是传统的服务性行业:旅游、住宿餐饮、零售业及部分需要密集型员工操作的制造业等,以上行业的从业人员工作特性是只能在岗位上作业,不能安排在家办公,因此,在疫情的影响下,停工停产的人员大多数来自于以上行业。2020年2月10日开始,各省各地陆续制定返工计划,着手安排各企业复工复产,制定轮班制、少班制、家庭办公、电子办公等方法科学助力复产、复工。以广东省为例,部分地区除餐饮企业未接待宾客堂食外,各行各业已开始复工,步入生产、经营轨道。2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28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截止至2月21日,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复工4.2万家,比2月10日增加了3万家;广东省规模以上企业5万家,复工率82.2%,同时,跟踪102家制造业重点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并且产能利用率达到比较好的水平,其中华为超9成,格力达到8成。据广东省电子产业行业调查:行业复工率大约在60--70%左右,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省份,大部分企业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部分企业表示,复工后订单不缺,缺人手,有些企业已经在各大招聘平台推出招聘信息,实行开年“抢人”计划了。需求量以上数据及信息表明,企业员工需求量并未因为疫情影响而有明显的减少。

二、就业人口特性分析

从201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实际参加就业的的毕业人数为53.92万人,初次就业率为94.12%,超过8成的已就业毕业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非本地就业。

据2018年数据统计,北京的户籍人口1300多万,外来人口有800多万;上海的常住人口1400多万,外来人口900多万;广州常住人口800多万,外来人口500多万,深圳总人口约1100多万,外来人口达到了700多万,这就说明,多地的经济依赖着千千万万的外来人口发展起来,企业只招聘本地人,这个做法不现实。

三、经历疫情后,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复工情况说明

应对这次疫情,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的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例如:国家税务局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工业和信息部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关于疫情控期间进一步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市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具有精准定向性、政策滞后时间短等特征,以更快的速度帮助各地进入复工、复产的正常轨道。

据了解,本人所在的佛山市复工的企业,必须按照复工要求所有上班的员工需佩戴好口罩,配合企业测量体温、填好个人信息表,做好个人防护;而从外地(非疫区)回来的员工按照防疫要求进行7--14天的隔离后,经体温测试合格,陆续安排上班。政府相关机构除要求企业准备足够的防疫用品、消毒用品外,也要求各企业食堂进行分批用餐、饭菜打包等方法安排员工用餐;乘坐电梯、上班交通工具选择、上下班打卡等,各企业也各出其招,细心、细致地作出指引与提示,令员工们可以放心、安心地回归企业复工。问过很多已经复工同行,均纷纷表示,因为公司已经提前做好复工准备及防护,所以对复工复产是充满信心的。而因购票、轮休或个人原因未安排上班的小伙伴则非常期待着上班,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表示,那就是:“我以为工作需要我,原来是我需要工作!”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企业选择招聘本地人作为员工,或本地人只选择在本地工作的情况并不会因为本次的疫情而大有影响,不必杞人忧天了(当然,不排除极个别的做法),但企业招聘确实是会“挑”人,择优而录。所以建议不如好好利用假期,陪伴家人;空余的时间,学习、解锁一项新技能,提升自身竞争力;又或读一本好书,充实自己;再有趣一点,种花、养鱼、下厨.....培养情趣与爱好,自己为自己找乐子去吧。而一旦复工时间确定,全国企业大面积开工,再想这么悠闲地休长假就不可能了。


左岸的左岸在那里


不可能!


布加迪43


不会


50481542669


有可能,不过我觉得只要是人才不管是哪里的人,都要。不应该有户口区别。没出息


借我一双慧眼看清浑沌


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