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湖南北大肄业博士生回老家待业17年成为五保户,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

黄蜂二师兄

看到这样的消息,既非常难过,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虽说是北大的肄业生,但是,毕竟进入过北大的校门,靠自己的实力考进了北大。可是,却因为肄业,在家待业十七年,最终吃上了五保。

我们说,一个人,可以没有太多的追求,也可以碌碌无为,但决不能堕落无耻。能够考上北大,却不能从北大毕业,回家以后仍然不思悔改,继续混日子,这样的人,除了用堕落来形容,没有更好的词。

也许有人会说,这名北大肄业的五保户,可能是一名典型的书呆子,只会看书。问题是,他连书呆子也没做好啊,不是连北大也没毕业吗?说好听一点,是一个混子,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不孝之子,连对父母感恩的心也没有,有考上北大的实力,却没有为了父母好好学习的良心,更别说为国家出力了。

现在又逢高考时节,希望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们,千万不要学这位没出息的主,一定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可以不上北大,但一定要上好自己的人生大学,别让父母的一片希望最终化为泡影。



谭浩俊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书读傻了”的典型吧!因为不知道这中间到底发生多少故事,不便评说,但是就这样的事情,还是想分享关于教育的几个小观点。

1.如今这个社会,学历很重要,但是学历并不代表一切。

2.高不成、低不就这种状态很多人在刚工作的时候都会有,但是很多人能够很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基层做起,先生存再谋发展。

3.这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学历重要,但是持续学习能力更重要。

4.所谓的情商培养,就是要让孩子有眼界、有一定的格局,这样才能在未来坑坑洼洼的人生中走的更安然和平稳。

5.人是群体动物,一定要多交朋友,多接触不一样的朋友,会帮助自己拓宽眼界和见识。

6.人生的际遇各不相同,这样的例子不多,真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九斗学生心理

这是一则旧闻,2008年4月,在张某在家待业7年后,那年他已经42岁,其姐姐诉诸媒体,期望能得到关注,帮助张某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张某也曾在北京、长沙等地找过工作,但都没有成功,心灰意冷之下,从2001年开始,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在聊天期间,张某以千里马自居,多次暗示自己“怀才不遇”,“这辈子碰不到伯乐”了,并拿自己与爱因斯坦作比较,还哀叹租住的房子条件差(这是他外甥读高中时租住的房子,外甥考上大学后,就给他住了),晚上经常睡不好,但又强调自己必须呆在这里,因为这里靠近城市,而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城市的向往!

从整个聊天的过程来看,张某“心比天高”,可又“眼高手低”,不愿放下手段委屈自己,他的不妥协,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打虎拍蝇

该如何看待湖南北大肄业博士生回老家待业17年成为五保户?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其实这个问题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是否精神正常?倘若再仔细地去深入分析,是否还存在有什么其他隐晦的及相关联的原因,抑或是在被人专门整蛊后而自暴自弃…总之,确实是有点出乎意料,为何如此地不可思议,难以想象(之前从未听说过有关这样的报道,因此,作为局外人确是有点懵的意思…)这么说吧。以介绍所说,他是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读博时,忽然间肄业回转家乡去的…那问题来了,他是否在读博期间受到了什么意外刺激?毕竟一个高级知识份子,怎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令人困惑的事来?唉,可惜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太值得大惊小怪的。毕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样的粮食所养的却是不尽相同的人…算了,我们不去探讨那些无聊又无所谓真假与否与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情了,让我们直接来讨论一下这个五十年都难得一见的怪诞行为吧一一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此话放置于此,亦最为恰当不过了…不置可否,作为一名拥有高学历,还有专业知识为底蕴的拔尖人材,却宁愿遭人白眼、瞧不起,而沦落到靠低保去过日子,却不愿去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单凭这点,某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敢同日而说矣!告一声惭愧,这得需要多大的付出与牺牲精神!!!才能达到如此之境界啊…某不才,某永远不敢这般洒脱与勇敢…因为,某真的丢不起那人。某何德何能,竟敢如此去作贱自己!呼呜悲哀!呼呜痛哉!苍天啊…此等之蠢材,读书有何用?根本不值得某浪费口舌去作任何置评与理会。这等之人,既可悲又可恨…还望大家能理性冷眼旁观即可,千万不要因为他而动怒伤身,这样不值。只要他不去影响到其他人就足矣…人该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呢?其实,人生如白马过涧,转瞬即逝。人生是美好又短暂的,人生在于努力,人生在于经历…你努力了,你经历了,你的人生将因此变得丰满,丰满的你就是智者。这就是人生!有些人浑浑噩噩,茫茫然然就走完了一生。别说云彩,连半片白纸都没有留下,这岂不惜哉?因此,当我们有选择,有希冀时。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要认真规划,要三思而后行…某教不出别人怎样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但某以为,人生无论做什么,只要无愧于心,只要量力而为,那就是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幸福人生!人生无须太过刻意要怎样,因为每个人的际遇与命运是不尽相同的(当然,还有你的头脑是否灵活好使,这也很重要…)相信大伙应该看过“射雕英雄传”吧?金庸先生把郭靖从小的卑微人生开始,一直写到他成为大侠后的心路历程及漫漫人生路…内里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人生艰辛不平事,使人每每读来都嗟叹感慨,回味无穷!何也?此乃因他将自己的平凡人生直接地嫁接入到笔下郭靖的骨髓中…所以,才会有一个如此生动朴实,木讷无华又栩栩如生的郭大侠的丰满人生。而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例子(建议有心人抽空尽量再去重温一下这经典的小说…)因此,人生不在乎你有多风光、多骄傲、多成功又或多能干…人生只在乎你是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认真丈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以及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当你用心经历了,当你尽到你的责任,那一切就无怨无悔,无须再去计较什么成败得失了…这就是鄙人在曾经沧海,铅华洗尽后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某不知放于此是否合适?因为,人家问的是该怎样去把握人生?某曰:人生的把握只可意会,不能明说…说白了吧,人生没有谁教谁的,在人生面前,众生皆平等。因此,平淡、理性、努力、忍耐并坚持地做好自己。你的人生将更完美,你的人格将更健全。而这,也是某朝思暮想,渴之以求的人生态度……


区铭4

个例而已,这样的个例不要成为了读书无用论的典型。

从小到大我就常听着,现在大学生都没工作的扫厕所,大学生已经给小学生打工了,这种情况有吗,肯定有的,但是多吗?并不多,因为很多事情少才会引起议论。

并且更多时候说这些话的人,往往一边鄙视学历,一边挤破头的想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

为什么呢?因为高考读大学不一定会改变你的命运,但是它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对于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我们而言,更是一个最基本的敲门砖,注意最基本的,它可以尽可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尽可能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时候从容点。

你们只看见所谓的小学生做大老板各种潇洒,却没有几个人留意过,别人是怎么拼命才获取到一切,不必你读书轻松

那么,现如今教育环境,没有问题吗?肯定有的

应试教育的弊端不言而喻,从每年高考撕书就看的出来,书就只有考试才有用,那这本书整体而言其实都是失败的书。

而十二年所学的知识,从实际生活中意义多大,也值得思考。

名校就注定成功吗?当然不,只是会考试而已

学校的日子,其实非常的单纯。基本上脱离了社会,考的好的成绩,进而考上名校,不需要你的社会生存技能,甚至不需要你多高的情商。

只要你智商正常,自控力不错,舍得努力,加点运气,正常发挥就好,大部分人都败在了自控力上。

但是你也会发现这些技能可能对于一个生活低能儿,社交白痴也没多大问题,因为只需要考试,生活有人照顾,父母甚至可以变相提升孩子的自控力,那么当然可以获取一个好的分数。

但是这种为了考试,被强行教导出来的考试产物,习惯了被控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了全世界围着自己转,自我,欠缺基本的待人接物的情商,因此出社会后,变得不好也很正常。

其实这也不得不提醒家长们,那就是不要让孩子仅仅生活只有考试,成为一个高分的低能儿,到时候除了考试什么也不会,这个人生注定也是失败


廖彩琳律师

我们的媒体往往喜欢拿个例来说事情,没办法,个例也是特例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北大博士肄业在老家呆了17年,最终成了五保户。

短短一句话,里面包含的信息确实令人震惊。作为天之骄子的北大学生最终变成了“废人”,这里面有对“知识无用论”的影射,也有对“天才堕落”的无奈,甚至还有对其遭受“特殊经历”的猜测。

说白了,这只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他拿着一手好牌却打的稀烂,而每一张牌都是他自己打出去的,能怨谁?

我们的人生都是由一次次选择组成的。包括我现在看到这个问题,选择回答,选择写下这些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我们的一次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主导着我们的人生走向。

关于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我和大家分享以下几个观点:

1,认清自己很重要。之所以有人眼高手低,总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大多数情况是没有认清自己。找工作总是先想对方能给多少工资,而不是思考我能创造多大价值,这是典型的没有认清自己。

2,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也是烦恼的根源所在。没钱时拼命赚钱,有钱了又开始空虚;身体健康时拼命挥霍资本,疾病缠身时又想拿一切来换回健康;亲人都在时,忙着“奋斗”,亲人离去时,追悔莫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且朝之努力才会获得真的幸福和安宁。

3,自律是自由的基石。除了极个别的智力差异,我们大部分人都差不多。之所以最后的发展会越来越迥异,就差在“自律”两个字上。仔细看看身边那些善于管理自己的人,他们哪个混的很差?那些成功人士更是有着惊人的“自律”习惯。只有持之以恒的自律,才会换来真正的自由。

4,请尽量选择善良。学会一项技能需要聪明才智,学会选择善良则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气。在能选择善良的时候请尽量选择善良,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也要保持善良,在身临绝境的时候更要相信善良。与人为善也是与己为善,更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修桥补路。想要走的更远,想要活得踏实,请务必选择善良。

我们还在路上,还在不停地选择。请时刻记住,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努力的前提是要选择对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夜雨如书

看到这则新闻真的很震惊,为这个北大肄业博士生家人感到悲哀,也觉这是一个悲剧。

、1992年能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并在毕业后读博士的绝对是高智商的高级知识分子。这在当时的中国绝对属于精英人才,在当年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何况是北大研究生。反正我认为这是该生家庭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损失。

、该生因病没博士毕业,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估计忠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为什么会患病,只怕与经济压力有关。父母为培养他可以说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的,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还没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对他是巨大压力的。

、在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回老家,从此待业一定是受到过刺激。可以想像他以较高学历的名校研究生身份参加工作,按理是有很高起点的,但可以肯定他并没有混好。并且一定在工作中受到强烈刺激,以至思维混乱,精神有病。

以高知身份在家吃五保,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家庭的悲哀,个人的悲剧。希望在培养孩子正常学识的情况下,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许就会少一些这样的悲剧。

你们觉得呢?请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这是典型的庸才,俗话中的"书呆子",他成五保户不可惜,可惜的是白白浪费了一个北大名额,打个比方就算他饱读诗书,才高八斗,而真正的千里马是无需伯乐的,是金子它总会发光,就算在平凡的岗位上是个人才他也能干出自己的不平凡,亲眼见到小学水平在修各种电器,初中生成了焊接工程师,光凭手中的文凭看高不看下,自恃清高不服从组织领导,实则空有理性知识并无实践真知,又没有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这个人只能平庸到老了,放哪儿他都会生锈直至被淘汰。社会在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就算靠科技谋生存的企业不力求技术革新来惠及大众也将会被淘汰停产倒闭或者被并购,人呢也需随时代发展紧跟步伐,对这些不求进取的懒汉就会演变成手无搏鸡之力的懦夫,就算学而不用或者是备用甚至就是无用,只要是在社会实践工作中重新累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同样能造就自己,且创造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就算最平凡的劳动只需坚持也能自食其力,成五保那肯定就是个人的悲哀了,也许他受了刺激或者打击才会一搣不振,假如不是那样的话他就是典型的废才,不可惜就该那样,这种人注定比不上一般人,只能成蛀虫。


卧虎180546927

用一个北大肄业生的案例想说明什么?是想说读书无用?还是想说考北大清华的无用?这都是太偏激的方向了。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以说,任何行业,任何领域一定是有最出众的人才,也有最堕落的成员。就因为看到了不好的例子,所以就得出结论,读书不好吗?或者说通过好的例子,就说明读书好吗?这都是太片面了。

我想可能最后引出的如何把握人生才是我们重点考虑的。

人生如茶,刚开始喝的时候可能有点苦涩,如果你放弃了,那么给你感觉永远是苦涩的味道。若是你继续喝,那么茶慢慢会变得圆润,给你的感觉就是醇厚了。这时候你会感觉到意思甘甜在其中。喝道最后,可能茶已经被冲淡了,那么这时候你感受到的可能就是淡淡的忧伤了。


所以,如何把握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想每个人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因此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不同,因此对待事情对待人的看法都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标准去看待他人。对于我们来说,考上北大的人应该出人头地,应该有所成就,那对他们不是枷锁吗?可能他们就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平凡的事情而已,那为什么要加上那个光环呢?


所以,或许对于本事件中的主人公来说,他就喜欢这样的方式,那又有什么错呢?就如同当初独孤求败对手难求自裁一样。我们就说他做得不对吗?恐怕不是吧!



老王侦查记

今天高考结束,最近关于高考的讨论也成为热点。到底高考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我相信有很多种看法。不管你说哪种说法有理,你都可以找到证据来支持。

关于北大肄业这位博士,最后彻底地畏缩不前,不敢接触社会,确实是一个悲剧。但是,任何一个大群体,里面总会出现几个特例。我们不能够通过几个特例来否定优秀大学的价值。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越是事业比较好的人,越会重视孩子的教育,越希望孩子能上好的学校。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这些人知道教育的价值。

通过理性的思考,我们会发现教育的意义重大。虽然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一个好的平台,能够给人提供的机会更大。这不但是能力上的认定,也是社会影响力的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了一定社会基础的人,还是愿意去进修,甚至是买文凭来装点自己的原因。


把握人生,单靠文凭确实不够,教育本来就不应该仅仅是文凭。尽管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和能力没有形成必然的相关性,但是,你同样可以看到,太多太多的人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看自己,远比看别人要重要得多。如果自己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那么读一个好的学校绝对可以更容易达到自己的梦想。

有一个心理学上面的说法:人,习惯于给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如果读不好书,我们倾向于相信不读书也能过得很好。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读书很厉害,父母会认为读书无用吗?


不能否认,不少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确实也取得成功,甚至过得比很多成绩好的同学更好。但是如果以此来作为评价念书的价值,那么就是偏见。因为这是幸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好的,都是因为被选择出来的。更多的生活得很痛苦的人,被选择性忽视了。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么幸运。


对于自我的选择,我们的教育确实涉及不多,更多的是被安排,被计划。我们现在越发意识到个体的选择很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却是让人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不得不说,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弊端。但是这个弊端应该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想从学校开始改变很难。唯有从个体开始,从家庭开始,才能慢慢培养出真正有自我的大写的“人”。


很多人可能会抨击这个博士是不是傻了,浪费国家资源?

不少人也会觉得是不是我们的教育体制的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个人应该承担重要责任,这是个体的选择,没有对错。做好自己,比评价别人的生活好坏更合适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