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所有老师捐钱,每人100,纳入师德师风考核,合理不?

俊马奔腾456


你好,我是“地理视角看教育”,一命高中地理老师,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上学期我们这边刚刚捐过一次钱,上面下的文件说捐款的理由是:为了促进我县早日脱贫(我们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员工都得捐款,捐的钱主要用于帮扶贫困户改善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规定额度,每个单位自己确定捐款的额度,这就导致不同单位之间差异很大,我们学校刚开始规定最低一个人捐50,这样很多人都只捐了50,捐款结束几天后,上面又来了个文件,要求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员工每人捐款不得少于200元,捐款的多少作为单位年终考核的加分项,而教师不捐者是为师德师风不合格。

作为老师,一年我们都有两三次的捐款。捐款主要是为社会做贡献,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国家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条件差、很困难的群体存在,如果单独靠国家力量那么短期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我们倡导社会共同参与。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捐款是应该的,是合理的。

捐款是个人行为,捐多少得看愿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捐款有额度限制,最低捐多少,没有达到标准就怎么样怎么样,出现各种高压政策呢?为什么会把教师捐款与师风师德联系再一起呢?

01 如果捐款没有额度限制,那么捐的款项就会太少,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


我们县上学期的捐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刚开始没有额度限制,最终导致很多人捐款太少有个别极端的直接一分不捐,这样就使总的捐款额度和组织者预计的相差太大,于是才有了后面最低200元以上的规定。

记得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学生捐款,作为一个重点高中,有学生既然出现只捐一块钱的极端事情,所以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捐款就有额度限制了。

所以,捐款有额度限制,它能在最短的时间,筹集到组织者预计的金额,进而有充足的资金去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2 包括老师在内,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捐款、不愿意多捐?


捐款是为了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生活条件好点的,有能力的人捐点钱那是应该的,捐款是为社会做贡献,是为社会献爱心,为社会做好事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的,大多数人从内心来说还是接受捐款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又不愿意款或者多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捐款原因不明确。

很多时候组织我们捐款,我们不知道捐款活动是谁组织的,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发起的。

第二,所捐款具体用途不明确,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

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捐款的原因,大家担心自己捐的钱用不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去,担心捐的钱进入某些人的腰包。

近年来,不断曝光的组织机构者打着捐款的旗帜为自己谋利的事情,这加剧了人们对组织机构的不信任,导致了人们不愿意捐款或者不愿意多捐。

03 把捐款多少作为教师师风师德考核的标准不合理。

不能说捐款少了,师风师德就不好了,很多时候教师不愿意多捐款与上面说讲内容有很大关系,他们有很多顾虑,怕捐的钱落实不到位。


比如:

我们学校有几个老师一直在私下支助几个贫困学生上学,但是他们平时学校组织捐款的时候,他们捐的钱往往不多,那你能说他们师风师德不好吗?

写在后面的话:

捐款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是为社会献爱心、是为社会做好事,很多时候包括老师在内的很多人是愿意做好事的、是愿意捐款的,只是由于各种顾虑,导致捐款的钱不多。

提高捐款使用的透明度,即每笔款项用于什么,怎么用的给捐款人了解实情,这才能促使人们自愿捐款,才不失捐款人捐款的初心。

那种把捐款作为老师师风师德考核标准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赶苟同!

我是“地理视角看教育”,分享知识、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你认为我的回答有用,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