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所有老師捐錢,每人100,納入師德師風考核,合理不?

俊馬奔騰456


你好,我是“地理視角看教育”,一命高中地理老師,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上學期我們這邊剛剛捐過一次錢,上面下的文件說捐款的理由是:為了促進我縣早日脫貧(我們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全縣所有事業單位員工都得捐款,捐的錢主要用於幫扶貧困戶改善生活。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規定額度,每個單位自己確定捐款的額度,這就導致不同單位之間差異很大,我們學校剛開始規定最低一個人捐50,這樣很多人都只捐了50,捐款結束幾天後,上面又來了個文件,要求全縣所有事業單位員工每人捐款不得少於200元,捐款的多少作為單位年終考核的加分項,而教師不捐者是為師德師風不合格。

作為老師,一年我們都有兩三次的捐款。捐款主要是為社會做貢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國家現在還有很多人生活條件差、很困難的群體存在,如果單獨靠國家力量那麼短期是很難改變的,因此我們倡導社會共同參與。從這個角度看教師捐款是應該的,是合理的。

捐款是個人行為,捐多少得看願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會出現捐款有額度限制,最低捐多少,沒有達到標準就怎麼樣怎麼樣,出現各種高壓政策呢?為什麼會把教師捐款與師風師德聯繫再一起呢?

01 如果捐款沒有額度限制,那麼捐的款項就會太少,解決不了多少實際問題。


我們縣上學期的捐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剛開始沒有額度限制,最終導致很多人捐款太少有個別極端的直接一分不捐,這樣就使總的捐款額度和組織者預計的相差太大,於是才有了後面最低200元以上的規定。

記得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學校組織學生捐款,作為一個重點高中,有學生既然出現只捐一塊錢的極端事情,所以為了避免再出現類似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捐款就有額度限制了。

所以,捐款有額度限制,它能在最短的時間,籌集到組織者預計的金額,進而有充足的資金去解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02 包括老師在內,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捐款、不願意多捐?


捐款是為了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生活條件好點的,有能力的人捐點錢那是應該的,捐款是為社會做貢獻,是為社會獻愛心,為社會做好事我們大多數人還是願意的,大多數人從內心來說還是接受捐款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又不願意款或者多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捐款原因不明確。

很多時候組織我們捐款,我們不知道捐款活動是誰組織的,是為解決什麼問題而發起的。

第二,所捐款具體用途不明確,資金使用透明度不高。

這是很多人不願意捐款的原因,大家擔心自己捐的錢用不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去,擔心捐的錢進入某些人的腰包。

近年來,不斷曝光的組織機構者打著捐款的旗幟為自己謀利的事情,這加劇了人們對組織機構的不信任,導致了人們不願意捐款或者不願意多捐。

03 把捐款多少作為教師師風師德考核的標準不合理。

不能說捐款少了,師風師德就不好了,很多時候教師不願意多捐款與上面說講內容有很大關係,他們有很多顧慮,怕捐的錢落實不到位。


比如:

我們學校有幾個老師一直在私下支助幾個貧困學生上學,但是他們平時學校組織捐款的時候,他們捐的錢往往不多,那你能說他們師風師德不好嗎?

寫在後面的話:

捐款目的是為社會做貢獻、是為社會獻愛心、是為社會做好事,很多時候包括老師在內的很多人是願意做好事的、是願意捐款的,只是由於各種顧慮,導致捐款的錢不多。

提高捐款使用的透明度,即每筆款項用於什麼,怎麼用的給捐款人瞭解實情,這才能促使人們自願捐款,才不失捐款人捐款的初心。

那種把捐款作為老師師風師德考核標準的做法是不對的,我們不趕苟同!

我是“地理視角看教育”,分享知識、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你認為我的回答有用,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