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成都向西,一条奇迹之路,跨江越山,攀爬上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像一条美丽的哈达,将成都平原和川西雪域高原连得更紧。



这就是川藏公路。它经四川交通人艰辛修建而成,历一甲子艰难养护仍新,65年来形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在四川交通人中代代流传。


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新的交通建设奇迹不断诞生。


高速公路攀登上世界屋脊——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需要翻越一座华山的高差,打通无人机都飞不过的高山。这是何等的不易!攻克一个个难题,产生一个个超级工程:超长隧道穿过二郎山、鹧鸪山,上千米级特大桥跨越大渡河……


建成藏区高速公路,这是建设能力的进步。线路在不断延伸,建造能力也在不断登顶。


20余年前,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开建时,四川尚没有一座公路隧道,设计、建设均请“外援”;至今,四川境内已建成3座超过10公里的超长高速公路隧道,还有7座在建或拟建,设计和建设的主力都来自四川企业。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雅康高速穿越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


泸定大渡河大桥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复杂风场环境下,放在过去,这样的超大跨径悬索桥也许要请外国专家来“把脉”,但这一次,是完完全全的“中国智造”。全省用钢量最大的互通立交,升航互通所用钢材达1.8万吨,全部由四川企业生产。


中国交通领域顶级专家对雅康高速公路评价:攀登中国公路建设的珠穆朗玛峰!


高速公路修到藏区,彻底打通雪域高原与成都平原交往的障碍,意义非凡。


甘孜州府康定、阿坝州府马尔康,结束了不通达高速公路的历史,四川藏区腹地群众出行,不再受冬季、冰雪困扰;天堑变通途,奇美风光吸引来更多游客,自驾进雪域高原的车辆多了、密了;经济大通道直连四川藏区腹地,脱贫攻坚的支撑基础更坚固,致富奔康不再遥远。


技术不断进步,路网不断完善,更多的藏区高速公路正在由梦想变为规划、由规划变为现实。在川西雪域高原,将不断有新的奇迹诞生。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12月28日,四川进藏高速公路再传喜讯:汶川到马尔康高速公路年底将再通车40余公里,至此,全线除尚在建设的狮子坪隧道及连接道路约20公里外,其余段全部通车。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建成后的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大桥


犹记,去年12月底,在一场漫天飞雪后,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甘孜藏区迈入高速公路时代,当地群众开心地驶上高速公路,在雪天不挂链、不堵车地快速出行。


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四川交通人续写着“两路”精神的新时期故事。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汶马高速理县段


A

肩负使命

建设者肩负填补四川藏区高速公路空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使命


如果从空中俯瞰,2000公里川藏线,犹如一条哈达,从四川盆地伸出来,铺陈在世界屋脊上。昔日,十万筑路大军用铁锤、钢钎和镐头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此后几十年间,川藏公路几经修整,通往藏区的国省干线不断提档升级,但藏区群众“门难出、路难行”的现状仍客观存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早在2010年,四川就开始筹划,兴建川藏高速公路,为四川藏区全面脱贫奔康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建设者中,不少“元老”是四川交通一线的“老兵”,参加过川藏公路的重大改扩建项目,比如二郎山隧道建设、鹧鸪山隧道建设等。


忆往昔,多位“老兵”讲到了二郎山——甘孜藏区和平原地区交流的主要障碍。


“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从雅安往甘孜方向行进,必须穿过二郎山。川藏公路翻越了整个横断山脉,穿过了14座山脉,二郎山是横梗在川藏线上的第一座高山。过去,翻二郎山没有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成的川藏公路从二郎山垭口翻过,但公路坡陡弯急难行,还不时有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克服种种困难,打通了当时里程最长、海拔最高的二郎山隧道,4公里的隧道,比原来翻越垭口节省了四分之三的路程,而且避开了滑坡等路段,让通行更为安全。“老兵”们回忆,二郎山隧道贯通当天,甘孜州群众为修路者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感谢大家带来的出行方便。


二郎山隧道通行条件虽大为改善,但山上地质灾害频发,冬季、夏季常遇堵车。一位“老兵”介绍,有一次,他在翻越二郎山时遇到山体塌方,堵了整整一个星期。“1999年,二郎山隧道通车时,我们就希望有一天能把高速公路修进甘孜州。”


“把高速公路修到四川藏区,进而可延伸到毗邻的西藏”,成为四川的共识。建设者们自开始参与兴建川藏高速公路那一刻起,就肩负着填补四川藏区高速公路空白、促进四川藏区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


这与藏区群众对高速公路的渴盼,不谋而合。


2018年的冬天,雅康高速泸定到康定段还没通车,甘孜州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托着受伤的左臂找到标段负责人。“走老路(注:指国道318线)太颠簸了,又堵车。”他恳求从在建的公路通行,以便快速到达雅安求医。因公路还在修建,不具备通行条件,雅康公司专门派人送这名青年通过。


像这样的“小故事”,在进藏高速修建期间时常可见。也正因此,雅康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后,当地群众欢欣雀跃,称高速公路的通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冬天大家开车出门再也不用挂链子、不怕堵车了。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汶马高速克枯大桥


B

科学论证

进藏高速公路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前期研究,几乎积累了全国交通领域建设的顶尖智慧


因为地势地形险要,川藏公路被称为“危险的天路”。普通公路尚且如此难建,修建等级更高的高速公路又将多难?


泛黄的资料记录下这一历史:早在两条进藏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先期开工时,国内交通专家已将四川藏区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建设难度总结为“五个极其”: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工程建设极其困难。


藏区高速公路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台阶地带,海拔从约600米上升至3000米以上,穿越盆周丘陵、高山、高原等多个地形单元,沿线地势陡峻、地质复杂、灾害频发、生态脆弱,藏区高速公路建设条件十分复杂,施工极其困难。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感叹,藏区高速公路的建设难度是“30年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难度之大集”。


让高速公路延伸到藏区,这不仅是四川的梦想,也是交通人的共同梦想。2011年,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四川省藏区高速公路建设专家组成立,包括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几十位国内专家,一起为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提供技术支持。专家组组长周海涛表示,“这是国内交通建设史上组建的专业配备最齐、力量最强、规格最高的专家组”。


春天,孕育着希望。2012年的春天,专家组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会商研究藏区高速公路建设重大技术难题。会前,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组织动员全国涉及交通工程的多个领域的一流专家和技术力量,深入藏区实地考察高速公路路线走廊,为藏区高速建设献智,这在四川乃至全国交通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专家们有个共识:建设进藏高速公路,不仅是在续写历史,更是在改变历史、创造历史。在进藏高速公路设计建设初期,参与专家们就提出,分“防灾减灾、绿色环保、智慧交通、重大工程”4个板块、下设若干子课题,分别进行科研和攻关。


进藏高速公路的建设,专家们也随时提供智力支持。2016年,在建中的雅康高速公路突遇红线外山体大塌方,大仁烟处几根建成的水泥墩柱在短短几秒之内被冲毁……中国工程院3位院士及专家得知情况后,专程赶来雅康公司一线紧急处置现场,调研并给予了帮助。


可以说,进藏高速公路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科学论证,几乎积累了全国交通领域建设的顶尖智慧。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汶马高速鹧鸪山隧道年最低温度达零下15摄氏度


C

极不平凡

进藏高速公路的修建,不仅攻克了藏区高速公路面临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也为以后川藏走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谋建、实施近10年后,2018年,四川首条进藏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实现了全线通车;2019年,另一条进藏高速公路——汶马高速也实现了140余公里的通行。两条高速公路,以高达80%以上的桥隧比,在狭窄的川藏公路走廊里通行,穿越深山峡谷、穿过复杂地质带。


这是不平凡的穿越,它代表着四川高速公路实现了从平原向高原的跨越,实现了高速公路建造能力的跨越。


雅康高速公路建成时,建设者们总结发现,这条路创造了“六个第一”、开创了“七个首次”,这些“第一”“首次”为藏区高速的建设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六个第一”:泸定大渡河大桥雅安岸隧道锚为世界第一长隧道锚;二郎山特长隧道为全国已通车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隧道长度第一;泸定大渡河大桥主跨为省内已通车高速公路第一;机电工程安装1500个高清摄像头、3.5万盏隧道灯、538台风机,为省内已通车高速公路第一;隧道总长度为省内已通车高速公路第一;桥梁钢结构用量为省内已通车高速公路第一。


“七个首次”:国内首次使用隧道智能动态照明景观系统,有效缓解驾驶疲劳;国内首次在高海拔峡谷地区复杂强劲风场环境下,采用缆索吊装系统吊装千米级大桥主梁,首次采用隧道内拼装顶推大跨径曲线钢箱梁工艺;二郎山特长隧道国内首次完全实现斜井洞内反打,国内首次建设多功能交通转换带;国内首次建设共用一栋服务综合楼的立体双边地形服务区;省内首次运用北斗卫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省内首次全过程采用沥青砼拌和信息化管控系统;省内首次系统对全线景观绿化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


汶马高速公路上也亮点频出:建成全国首座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梁桥汶川克枯大桥;打通全世界最长的高原高瓦斯高速公路隧道鹧鸪山隧道;在建的狮子山隧道建造了国内最长的辅助施工悬索钢桥;成功解决了遇水软化的千枚岩建设难题。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雅康高速大杠山隧道施工便道


在国内专家们看来,两条进藏高速公路的修建,不仅攻克了藏区高速公路面临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而且,为以后川藏走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由于川藏高速公路的复杂性,业内专家将其建设称作“攀登公路界的珠穆朗玛峰”。登顶“珠峰”,为后来者踩出了更多“路径”。


进藏高速公路被视作内地进入藏区的经济大动脉、脱贫攻坚的民生大通道,名副其实。


以雅康高速公路为例。这是甘孜藏区首条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当地群众强烈需求,雅康高速4万多名建设者实干拼搏,实现了两次提前:一次是2017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雅安至泸定段95公里提前21个月建成,并入四川高速公路网试通车运行;一次是2018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泸定至康定段40公里建成试通车,全线提前9个月完成建设。


数据证明,雅康高速公路为藏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根据甘孜州政府工作报告:与2016年通车前相比,2018年甘孜州接待游客增长93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92.8亿元,分别增长62.1%和61.4%。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甘孜州共接待游客234.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4亿元,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95.06%和108.05%。


“交通梦”的实现,促进了“发展梦”的实现。


向西!见证奇迹——从川藏公路到川藏高速

更多川藏线故事↓

· 四川藏区探索公路旅游新“风口”

· “两路”精神在四川,“太空之眼”瞰川藏公路!

· 格桑花开满天路

· 逐梦天路

· 新都桥的光影之路

· 飞阅川藏线

· 了不起!川藏线,见证我国西部路网建设

· 走进交职院,近距离感受“劳模工匠”其美多吉的榜样力量

· 行走川藏线,感知藏家巨变

·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醉”人!

· “路魂”从未消逝

· 川藏公路渐成“流动的市场”

· 曾双全、罗卫东……他们,是川藏线上的追梦人

· 茶马古道,你在哪里?

· 新华社:川藏线过路站,如何变为“摄影天堂”?

· 新华社:大渡桥横天路“短”

· 今天,川藏线被新华社“包圆儿”了!

· 航拍新旧二郎山隧道洞口,一览天堑变通途

· 这个团队设计的三座四川桥梁,荣登中国特种邮票

· 川藏公路: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故事

· 多图丨川藏公路沿线群众走上致富路

· 从川藏公路看藏区变迁

· 川藏公路上的养护工:以路为业,薪火相传

· 致敬川藏之路!这是一部从骑行开始的纪录片

· 五个维度,带你领略川藏线的经典符号

· 1分钟、13459米……雅康高速的高光时刻,少不了这些数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