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無錫梁溪山水的清曠是需要細細品味的,一如品味倪雲林的畫。

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倪雲林紀念館美景


湖山清遠,山石嶙峋,生於斯長於斯的雲林先生,把江南的水色山光化為筆底清風,流淌成蕭散簡遠的湖山畫圖,筆墨寥寥,輕輕點染著江南山水的蒼涼,蕭散簡遠便成為雲林畫圖的獨特意味。

畫面總是有些孤寂冷清,枝葉蕭疏,茅亭空寂,山石清冷,茫茫煙水,波瀾不興,畫家要帶著我們走入江南山水的清潤,去體悟畫中江南清秋的散淡與空靈。


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倪瓚畫作

但我們似乎更能讀到畫家心中的孤寂,煙水茫茫處是先生的一葉扁舟,輕蕩湖面的波痕、嶙峋的山石是畫家耿介孤傲性情的自然皴擦,一去繁縟,逸筆草草,一個遺世獨立的高士風骨傲然畫中。

讀這樣的畫,便如咀嚼一枚青橄欖,似乎淡澀,但有一股清氣讓你留香齒頰,回味悠長。欣賞雲林先生留下來的畫並不容易,傳世本不多,又存於深宮,或藏之名家,何時能讓我們隨時都能讀一讀先生的簡淡與超逸?

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倪瓚題畫小楷

終於有了這樣一個地方,梁溪芙蓉山腳下,在畫家沉睡了七百年的地方,一座古樸的堂館把他的作品聚於一室,於是江南煙水,草木清秋,滿廳堂的清幽,高士古風在這清幽中等待著人們的瞻念、品讀,此處便是倪雲林紀念館。

雲林先生詩書畫三絕,書法有寫經體的意味,一任自然,不避露鋒,先生書法似乎並不計較於點畫的規矩,孤高蕭散的性格在字中自然流露。

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倪瓚畫作

高大的廳堂裡,雲林先生的傳世之作整齊地懸掛著,儘管都是複製品,但我們能夠同時看到先生的所有傳世之作,已經深感滿足了,畢竟在他的家鄉無錫也只藏有先生的一幅真跡。

畫在清亮的燈光下散發著幽靜,一幅幅地看,輕嗅著滿屋飄香的清氣,不知不覺中讀畫人會融入這畫境,在畫中游歷那清幽的山水,去那小亭閒憩,觀遠山清曠,近水微茫,或許近坡旁還有一葉扁舟自橫,輕解纜繩,便可輕舟盪漾,在煙波浩渺處寄情山水,風會把憂煩滌盪得煙消雲散。

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倪瓚題畫小楷

採菊東籬,悠然南山。有了這樣的心境才會在筆下流瀉成畫中刪繁就簡、清淡簡遠的意境。淡遠自是一種風格,物慾世界,淡遠不易,理想的境界總是很難達到,但為人為藝,淡遠一些,似乎還是比較高明的吧,讓我們學一學雲林先生。

潛心書畫的倪瓚,終讓自己成為描繪吳地山水的第一支筆

倪瓚小楷

就在倪雲林紀念館旁邊,是雲林先生的墓,現在也修葺一新。堂前有高大的牌坊,牌坊上“雲林遺韻”四字是董其昌的手筆,牌坊有聯雲:心潔身潔名亦潔,處濁世偏能潔己;學高才高品更高,問當時孰並高風。

在那個戰亂頻繁的年代,雲林先生只能隱遁江湖,筆墨自娛,在山水間脫去塵心,潛心書畫,終於成為描摹吳地山水神韻的第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