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大山里的特色美食,用八种配料熬制却被叫做茶,看看是啥


陕西略阳县是乌鸡之乡,略阳乌鸡作为中国禽类中的珍禽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养殖历史,因此卤味略阳乌鸡一直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金牌饮食,在陕南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一定地位。其实,除了卤味乌鸡,略阳还有一道很不起眼的美食,虽制作工具粗糙,但因配料讲究,口感酽香,乡土风味浓郁,成为当地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饮食。据说,一些老者吃这种美食上瘾,若一天不吃,就感觉无精打彩、干活无力。这,就是罐罐茶。

与罐罐茶相遇,是一个落雨的清晨。朋友驱车,说要带去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品一品极具当地特色的早餐。出了县城,行车约20分左右,就进了一处位于半山坡的类似农庄的院落。“就是这里了,别看地方不大,这里的罐罐茶却是最有名的。”朋友介绍说:“除了吃,你还可以全程体验一下制作流程。”图为小店房间内的墙上,画着当地人品食罐罐茶的场景。

接待我们的是两位大姐,她们系着红围裙、穿着袖口和领口都印花的蓝色布衫,热情而朴实。朋友介绍,罐罐茶是古羌族的传统名吃,虽然这个店不大,仅能接待10余名食客,但大姐们的穿着还是沿袭了羌族的特色。图为一位大姐在小院角落的房间制作罐罐茶。房间里有一个小火塘,红彤彤的火苗上方吊着一把常年熏烤而黝黑的水壶,火塘旁边紧挨着摆放了三四个大小不一的陶罐,陶罐里就是煮熬的罐罐茶汤。


火塘上方的屋顶下,悬挂着一排被熏黑的腊肉,透着一层油亮,也透着一股经过无数次烟火熏炙后的诱惑。略阳县隶属汉中市,位于秦岭南麓,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有关史料记载,先秦之前,此地是氐羌两个北方游牧部族的聚居地。过着游牧生活的氐羌人以食牛、羊肉为主,经常携带陶罐出行,以随时随地能熬茶解渴充饥。经千百年传承,就形成了目前富有古羌族特色的罐罐茶。

“罐罐茶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几种,其中面罐茶最为出名,我们今天熬制的就是面罐茶。”在火塘边熬茶的大姐一边搅动陶罐内的茶汤一边说,熬制罐罐茶是用小罐盛水,放入茶叶后在火上煮熬,边煮边放入面糊,之后再加上清油、茴香、藿香、生姜、食盐、鸡蛋花等调味品及佐料,“整个过程都是小火,大约要熬20多分钟。”

在与熬制罐罐茶相邻的一处房间内,另一位大姐正在锅上逐一炒制鸡蛋、核桃仁、豆腐丁、洋芋丁、腊肉丁、锅巴、黄豆、麻花等几种食物。她向我们介绍,这些都是农家的土特产,是作为罐罐茶的配料使用,“陶罐内的汤汁熬好后,把这些配料调制到碗内,然后倒入茶汤,才算做好一份完整的罐罐茶。”


最好的罐罐茶在食用时,食客能够感觉到有五层,也就是俗称的“五层楼罐罐茶”。大姐说:“肉丁沉在碗底是第一层,鸡蛋浮在第二层,洋芋、豆腐丁浮在第三层,锅巴、核桃仁浮在第四层,麻花、黄豆飘在最上层。所以在炒制配料时必须掌握火候,否则,该沉的沉不下去,该浮的浮不起来,就喝不出五层楼的感觉了。”图为厨房内摆放的部分配料。

和大姐聊天的时候,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忙碌,很快就娴熟地将各种配料炒好,然后用小勺一份份地到调制到碗中,而此时的房间里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品一品最后的味道。

大姐将调制好后的碗端到桌上,此时,瓦罐内的茶汤也已熬制完毕,熬汤的大姐提着瓦罐进来,为我们逐一满上。

“食用罐罐茶时,是要配馍片的,喝着浓香的罐罐茶,嚼着酥脆的馍片,不但提神暖胃,还非常富有营养。”大姐说着话,走到熬制茶汤的火塘边,将烤制的馍片捡拾进盘子。这一堆火既熬煮了罐罐茶汤,熏烤了上面的腊肉,也烤焦了馍片,真是一举多得。

一碗罐罐茶和一片焦馍摆在每个人面前,急切想品尝的我们纷纷吃了起来。喝着爽口的罐罐茶,嚼着香脆的配料,吃烤黄的馍块,真的是爽口宜人、回味悠长。朋友介绍,罐罐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冬天喝了会感觉浑身暖和,“当地一些年长的山民吃罐罐茶上瘾,要是一天不吃,就感觉从早到晚无精打彩,干活没力气,像缺少了啥一样。”美味的罐罐茶,让人留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