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面禁止永久出国巡展的有哪几件藏品,它们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用户111139981945


【关于永久禁止出国巡展文物的那些事儿】


在中国国家文物局到目前已经发布了好几批禁止永久出国巡展的文物名单,很多朋友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规定,这些文物都有什么特殊性呢?下面笔者慢慢的为大家答疑解惑,您听好啦。


第一点,对于不能出国的文物其实的分类别的,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古代出土的古代尸体,绝对禁止外出展览,一个是因为道德伦理的问题,一个是这种特殊文物是不能经常的进行移动的,因为他的保存条件非常的严苛,一旦出现意外,就可能造成古尸氧化变形变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这类的文物是绝对禁止出国的,比如马王堆的辛追老奶奶。


第二点,对于元代以前的珍贵书画也是绝对禁止出国的,原因很简单,书画这类的文物保管非常苦难,而且每每展出一次都对其是一种伤害,而且这类文物都具有唯一性,所以这类文物原件是不许出国展出的,就是在国内也是N年不得见的。


第三点,对于年份久远的青铜器,瓷器,由于年代极远且大都为独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易碎,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也很大,所以这类文物中的无价之宝,都绝对禁止出国展出的,比如说曾侯乙的青铜器,何家村的金银器,大宋的汝窑,唐代的壁画,以及商代妇好墓中的一些珍贵文物等。

所以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我们国家拥有这么多珍贵的文物而自豪,为我们中华民族这样厉害的历史而自豪,总有一天,我们肯定会回到世界NO1的。


老猪的碎碎念


永久禁止出国巡展的6大中国文物,件件都是国宝

【永久禁止出国巡展的6大中国文物,件件都是国宝,图一就令我懵逼】水晶杯,战国时期器具,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收藏于浙江杭州博物馆。这造型真的是一下就令我懵逼了,这难道不就是平常用的玻璃杯吗?

鸭形玻璃注,北燕文物, 1965年9月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铜车马模型,1980年出土于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坟丘西侧。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佛教至高权威象,是世界锡杖之王。

(通话而讲:属于国之重器、国宝类的藏品!中国禁止交易、甚至出展!)


蓝翼制作


从2002年起,国家文物局为了切实保证国宝级文物的安全,陆续公布了三批共195件组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目录,其中源自于陕西省的文物就有四十多件(含外藏)。占全国总数的1/4,由此可见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位。而在众多陕西出土的禁出文物中,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有10件。

鎏金舞马衔环纹银壶

何为盛唐?也许就是金银器之奢华,舞马衔杯之宫廷盛况。舞马,只有高等级的王公贵族才能一睹芳容。银壶上的舞马前蹄撑地,后蹄弯曲,尾巴高高扬起,嘴中衔着酒杯,鬃毛披在前额和脖颈上,颈上的双花结丝随风飘舞。

唐玄宗时期是舞马表演的顶峰,当时宫中有数百匹纯正西域血统的舞马,不仅安排了专人训练和管理,还给其中几匹取了“某家宠”“某家骄”的名字,这些舞马通常会在皇帝生辰和重大宴会上进行表演。每年八月初五千秋节(唐玄宗生日),在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前,数百匹等候入场的舞马齐批华丽的演出服,脖上挂着漂亮的铃铛,鬃毛上系着华美的饰品。当《倾杯乐》响起时,训练有素的舞马踩着节拍,或奋首鼓尾,或纵横应节,乐曲将终时,舞马还会低头跪拜,衔着酒杯,微微颔首,向唐玄宗敬酒祝寿。这,就是舞马衔环杯上图案的。

镶金兽首玛瑙杯

和舞马衔环纹银壶一样,都来自何家村唐代窖藏。工匠用一块酱红、橙黄和乳白色夹杂在一起的玛瑙精心雕琢而成,应是一件酒具。材料来源有可能是贡品,我国自魏晋至隋唐所用的玛瑙,多出自西域、印度、波斯等。而且其造型特征也来自西方,希腊人为其命名“来通”。如果用它来饮酒,酒是从下端的孔,也就是镶金塞处,注入饮者口中的。这件塞金兽首玛瑙杯的出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追求新奇时尚的见证。

唯一一件能称之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猜想一下,古代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是如何消磨漫长、枯燥的旅途生活呢?最为符合民族特性的,恐怕就是音乐了。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乐舞俑8个,7男乐俑1女舞俑。七位男子身着圆领窄袖长袍,意兴盎然地正在演奏着笛、箜篌、琵琶、笙、箫、管子,乐器门类齐全。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虽经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至今仅此一例的淳化大鼎

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陕西出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一样,它的重见天日是因为当地农民取土所致。由于没有铭文,学界根据器形称它为五耳兽面纹鼎,而大众则因它出土于淳化县,称之为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有两大特点:一是体量大。此鼎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二是造型独特。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

在这件鼎的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夔龙纹,夔龙纹样尾巴卷曲,仅有一足,圆目突出,张口卷唇。在鼎的两耳外侧,分别装饰着两条相对的夔龙纹;在口沿下方,装饰着六条夔龙纹。每两只夔龙,左右相对,中有扉棱,形成一张巨大的饕餮面。在每张饕餮面的下方,正中装饰着一个牛头,好像饕餮巨大的嘴巴。牛头纹饰通过高浮雕的形式,表现了牛的五官和犄角,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隐藏在青釉提梁倒流壶中的秘密

之所以称为“魔壶”,是因为它虽然有“盖”,但壶盖与壶身设计制作为一体,根本无法打开;在壶底有一处梅花孔,这是除壶嘴外唯一能进入壶的内部的通道。当专家将水顺着壶底梅花孔注入壶内,水竟没有从壶嘴流出来。可是令专家没有想到的是:将壶身正过来以后,水也并没有从壶底的梅花孔泄漏出来,如果此时将壶身轻轻倾斜,水反而能从壶嘴正常流出。

为了解开倒流壶的秘密,专家们对倒流壶进行了X光“透视”。奥秘在于壶中有一个长长的注水管,只要壶中水的高度不超过它,水就不会从梅花孔中流出来。所以虽然倒流壶底部有孔,但却能滴水不漏。

汉唐两代,皇后的印玺只此一方

这枚玉玺边长只有2.8厘米,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玉制成。上方凸雕一只螭虎为钮,双目圆睁,张口露齿。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阳市区东北30多公里的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4岁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他在渠边看见土坎上有个东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便刨了出来。正是这次偶然发现,让尘封于泥土中两千多年的皇后玉玺重见天日。由于发现地据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的长陵东侧约1000米,推测这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的玺印。而这也是吕后在刘邦死后,垂帘听政、独掌皇权的凭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帝后级别玺印实物,也是唯一一枚汉代皇后玺印。

壁画当中的皇帝梦——懿德太子墓的《阙楼图》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笔下大唐宫廷的恢弘气势,穿越历史的重雾,依稀可以在懿德太子墓的《阙楼图》中找到视觉的直观感受。

懿德太子墓壁画记载了唐代武周一朝最大的宫廷悲剧,也是一个父亲对于无力保护自己子女的悔恨与补偿。懿德太子名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所生的长子,因私下与其妹永泰公主、妹夫武延基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被杖杀。中宗复位后,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回乾陵东南隅“以礼改葬”,并“号墓为陵”,享受帝王礼遇,此墓是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唐代墓葬。

《阙楼图》是中国最早一幅大型界画(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尤适于画建筑物),再辅以青绿的山脉深谷,树上可见果实。阙楼为三出阙,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即准天子之礼遇,陕西的大明宫即依据此阙楼图复原。精雕细刻、装饰华丽,以手电光照之可见雕栏上的金箔,不同角度均可见金光闪闪。

大唐贵族的出猎景象 ——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

与懿德太子墓壁画尽显皇家礼仪风范不同的是,章怀太子墓壁画更多描绘皇家的闲适生活。

该墓壁画高2.4米,全长12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气魄风度溢于言表,可谓代表了大唐墓室壁画的最高水平。

画中行走在大队人马最前列的显然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坐骑是一匹白马,与其他人所乘之马截然不同。为了避免马在奔跑中互相干扰,其它马匹均剪鬃扎尾,而这匹白马则颈披长鬃,马尾垂散。更为有趣的是只见其左边的前后蹄抬起,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马的走姿,这种马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走马”。这种走马鞍背平稳,骑之无前颠后仰之苦,不易产生疲劳,只有极少数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骑此白马的人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大队人马中,还可见两骑手身后蹲伏着猎豹和猞猁,据史书记载,由于唐代帝王喜好狩猎,西域各国纷纷进贡猎鹰、猎犬、猎豹,猎豹和猞猁据说是印度孔雀王朝(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瓶沙王首先驯养成功。这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出土文物中也已有发现。1991年在西安市东郊霸桥区新筑乡唐金乡县主墓出土了一组彩绘狩猎俑,其中二人架鹰,一人携犬,还有两匹马在鞍后铺圆垫,一匹马的垫子上立一猞猁,另一匹马的垫子上蹲伏猎豹,一如壁画中所见。

中国最早出现的马球图那叫一个生动——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

长约9米的马球图,因画面巨大,揭取时将其分割成了5块。图中二十多名骑马者有手持鞠杖激烈击球者,有驭马快骑奔向赛场者,亦有数十名骑手尾随其后,等候上场。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马球图》中以前面五位骑手击球的场面最为精彩,场面上人物虽然不多,但竞争相当激烈,骑手穿两种不同颜色的服饰,为首一人身体后仰,高举球杖,正要回身反手击球,红色的小球在他身后凌空飞旋。后面与他同色球衣的骑手一手持缰,一手高举球杖,正策马驰骋,赶着去接应,他所骑的马四蹄腾空,可见速度之快。外侧的三骑除第一人因图画残损不可见外,后面两位着不同色球衣的骑手正疾驰向前,似乎要从外侧包抄。随后的画面中,几位骑手排成一横行,正跨马伫立观望。更远处散落于崇山峻岭间的骑手,正风驰电掣的奔赴球场。

这种以鸟瞰的角度绘制壁画的方式,唐墓壁画中仅此一例,极具艺术价值。

千古第一美人——永泰公主墓《九宫女图》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最大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也是“号墓为陵”,等级极高。

《九宫女图》高177厘米,宽198厘米,是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图中描绘了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除一人着男装外,其它均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

在这九位美人中,第六位捧杯女子最受关注,所有人第一眼都会被她的美丽所折服。宫女身体呈“S”形,贾平凹在散文《壁画》中,这样描述《九宫女图》中的“六妹”: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怡乐儿





奇珍异宝在民间


出土文物,青铜器,红山文化,流通钱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