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皇图岭,宋代就已得名最有名的特产是灯笼椒

皇图岭得名,历有二说。

一说本地多黄壤土,本名黄土岭,宋代已得名。清末以谐音演成今名。据皇图岭《抟上陈氏族谱》载:初祖生甫(1343~1416)“祟祀本邑文昌祠天都黄土岭。”

二说某朝皇帝建宫选址,曾派员到此勘测绘图,因土质轻薄未选取,故名。皇:封建时代帝王、诸侯等。图:版图、地图。后多引申为绘画等。岭:有路通行的山冈。

经考证考察,第一种说法多有依据。从土层地表特征看,境内多黄壤土。2015年《攸县地名》载:清末改名皇图岭。改名的原因,皆由乡民崇拜帝王专权并专宠“黄色”的心理有关。聚落、设乡以此为名。

攸县皇图岭,宋代就已得名最有名的特产是灯笼椒

皇图岭镇

宋代已得名“皇图岭”

市坪,原称市上坪。市,古今文多指:集市交易的地方。坪:山地间较大的平地。明清时有市上坪小市,故名。1950年设市坪乡,后区划数变,2007年合入皇图岭镇。今存市坪村。

高枧。高,古今文多指:位置在上头的。枧:过水的木槽或竹筒。明清时有高枧自然村,故名。1950年设高枧乡,后区划数变,2007年合入皇图岭镇。今存高枧村。

村落集市集镇。村落。《攸县志·宗族》(1871~1949)载:宋孝宗(1163~1189)年间,井头邓氏邓心逸,由湖南湘阴迁居攸县“皇图岭”(实为黄土岭)。宋宝祐(1253~1258)年间,泽田谭氏谭信斋,由茶陵迁江西再迁攸县黄土岭。地方志载:北宋自县内置驿站后,元、明、清时,境内有“走马铺”(今笔塘村)有“坳头”村市。其时,有黄土岭村落。明初又有汤、刘、贺诸姓,迁入该村落,杂居为大村。其时,仍称黄土岭。

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成为旺镇

集市集镇。清道光元年(1821)由陈家湾抟上陈氏一族兴办墟场。据《攸县地名》彭志文文章考释:陈氏族人笔记载:道光元年十月初一日,开张时有茅屋三栋,一为药铺,一为烟馆(鸦片烟)一为饭铺。墟场自开办以来,日渐繁荣。清末秀才颜梓琴曾以首切“皇图”二字撰联曰:“皇路清夷,攘往熙来六一市;图谋利益,争奇斗胜万千家。”清光绪至民国年间,墟场兴盛,商贾云集,铺号林立,场地逐步扩展。成为旺镇。1949年,上半年有商户、作坊210多家,从业人员580人。每场前来籴谷米的至少有200多辆土车子,农历八月以后则多达800辆以上,还有百余挑箩筐者。皇图岭墟场,历有三宝:“豆腐、生姜、红辣椒”。另有“张义兴的伞,全昌隆的饼”。还有开口笑包子、糖饼、麻饼、金饼与骨汤切面,均为名产。

1990年后,成湖南十大农贸市场之一

1978年,冷落20年的墟场复苏,1984年,征地40多亩,由工商部门投资兴建新市场。1987年,市场改建,由原面积6296平方米增加至12666平方米。1990年后,皇图岭成为湖南十大农贸市场之一。10个省、市近2000名客商,在镇区经营,年成交额上亿元。集市为全县之冠,交易多以红干椒、生猪、油脂、禽蛋、竹木制品为大宗。附近乡镇历产牛角椒、灯笼椒,以状如牛角、灯笼而得名,因肉厚少籽辛辣微甜,而成一方名特产。

此外,原高枧镇集市,有钢化厂棚15座,门面摊位1200多个,集市贸易也兴旺如故。清光绪八年(1882)首开望东墟场(市上坪墟场)。1995年,原市上坪乡建新市场,门面、摊位增加至1000多个,完成以市坪墟场、车田市场、鸭公陂市场(属原市上坪乡)为龙头的边贸市场体系;2007年1月,3镇(市上坪、高枧、皇图岭)合并前,市场交易额突破5亿元。

攸县皇图岭,宋代就已得名最有名的特产是灯笼椒

皇图岭大市场

2014年,获“全国重点镇”称号

近200年来,集镇始终走“以场兴镇,以镇带场”之路,墟场购销两旺。不少外地人,在此开埠兴市建房。清末,先有上街、下街,继之扩建新街。其间有江西、醴陵人居多。当时有“江西人一把伞,来到皇图岭当老板”的民谚。新中国成立前,集镇11家药店,江西人竟居10家。1950年,政府统计,异地人竟达22个省的人氏。

1987年,整修700米长的东街路面与下水道。1994年,建工业品批发市场,形成商贸区,有53户农民在区内建房经商。1999年,省计委列项,投入150万元,对农贸市场配套建设和进站路、文化路拓宽改造。2001年,省计生委对镇区对口扶持,筹资800万元,开发建设长500米、宽24米的国策路,在国策路建成长300米的标准商业街。1999~2015年,完成市场路800米长的水泥硬化和绿化样板街建设,新造绿地2000平方米,栽广玉兰157株。

近10年来,镇区旧街道南北两端延伸2800米为新街道;将旧街道两侧各拓宽2米;动工建设3460米绕镇公路丹陵大道;建成文化路、国策路、金塔路三条横街,形成“两纵三横”的网状格局;建成“锦绣花园”“金三角”三座居民新区,接纳来镇区经商办厂人员800多户。主街长约3000余米,街宽12~16米。街中心有长形大坪。两边约有1000余门面超市、商店。镇区水、电、通讯、网络等设施齐备。有文化馆、农科站、影视剧院、图书室、活动中心、敬老院。攸县第二中学驻境内。镇区驻镇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镇区镇卫生院1所。村、居委会驻有卫生室。

1995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村镇建设示范镇”。1996年,进入全省“百强镇”行列。2014年,获“全国重点镇”称号。

相关链接

地理位置

境域明清时为里、都之属,民国元年(1912)始置皇图岭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撤区并乡为皇图岭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乡,后改镇。境域东连黄丰桥镇,南接网岭镇、湖南坳乡,西邻丫江桥、槚山镇,北缘醴陵市船湾。2008年末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约3933.3公顷。辖4个居委会,50个村。总人口约19000户68000人。镇治历驻皇图岭,距县治约46公里。

景观特产

牛角椒、灯笼椒,以状如牛角、灯笼而得名,因肉厚少籽辛辣微甜,成一方名特产。尧帝宫位于集镇南北向0.5公里的小岗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式,红墙琉璃瓦,仿古宫殿式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占地20余亩。主殿内塑有尧帝像,左侧为舜帝塑像,右侧为禹帝塑像。有剧院一座及其他附属设施。历8个月于2001年9月建成。传尧帝生于斯地,故建宫祭祀,实难考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