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如果蜀国刘备最后统一了天下,他还会不会迎回汉献帝刘协,让刘协重新登基做皇帝?

beyond黄家驹的歌迷


三国时期,如果蜀国刘备最后统一了天下,他还会不会迎回汉献帝刘协,让刘协重新登基做皇帝?

不要被《三国演义》中那个假仁义的刘备欺骗,让位给汉献帝刘协,可能吗?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汉还是汉,但是皇位上的人绝对不是刘协。军队刘备的,天下刘备打下来的,一统山河再白白送给你,中华浩浩荡荡五千年历史,有这种事发生吗?

倘若刘备一统河山,他考虑的不是让不让刘协回来,而是怎么处理手下面掌握实权重兵的将臣。说白了匡扶汉室,讨伐曹贼就是刘备给自己找的一个称王称霸的借口,他是靠这个号召人给他卖命。至少在刘备称帝的那一刻起,东汉连名存实亡都算不上了,就像东汉取代西汉一样,若是大事可成那么蜀汉必定取代东汉。

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为啥一直强调自己这个身份呢?因为刘备这一脉祖上还有点牌面的也就是刘胜了,说到这我们不妨扒拉扒拉刘备的家族:

汉高祖刘邦生了汉文帝刘恒,刘恒生了汉景帝刘启,刘启生了刘胜,而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当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由于刘胜喜好声色,生的孩子都能编成一个连队了。根据令法孩子越多权势越小,到最后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酎金夺爵”事件干脆就被贬为平民。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没有了爵位但是刘氏人丁兴旺,也是当地的大家族。不过没有皇室的支持无论是什么豪族都躲不了兴衰之理,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这一辈虽然也在仕途上努力,企图振兴家门。但是芝麻小官杯水车薪,再加上刘弘死得早,少年的刘备和母亲靠编草鞋勉强维持生计。

刘备祖上虽然和皇帝是同根而生没错,但是到了刘协和他这一辈还有个屁的感情?要不是赶上乱世,这俩人估计一辈子都见不到面,如果说刘备忠于汉室还有点痕迹可寻,但是忠于汉室的他未必忠于刘协,大不了自己继承正统不就行了。退一万步讲刘备愚忠打算扶持刘协再次上台,刘备手下的人呢?刘备这不成了下一个曹操了,文武百官眼中只有丞相刘备,还能正眼瞅一眼刘协?

所以我认为汉献帝刘协不会重新登基有以下三大理由:

一、刘备虽然祖上是皇亲国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这一脉在权势争夺战中不是弃权就是落败了,但是身份在这,若是萌阴子孙后代也行奈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执政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也是无情地剥夺手足同胞的权力,大权在手管你死活。

所以说宗族亲情这个东西,面对江山更迭这种大事的时候,脆的和纸一样。排除异己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同样对于刘备个人也一样,这和什么名誉忠义没关系。刘备把刘协扶持上来,刘协睡觉能合得上眼吗?刘协只要接受刘备的扶持上位,他就一定会在上位之后整刘备,我敢说刘备一天不死,刘协的龙椅一天都做不安稳。他们两个人本身就是对立的存在,就像刘启和刘彻一样,这不是谁认怂谁就能善终的事。

二、除了刘备自身的原因,还有刘备手下的阻力也不会小。刘备当了皇帝,自己可能是二把手三把手,刘协要是上位自己可能连八把手都当不上了。因为刘备如果把江山拱手让给刘协,在刘备死后,刘备这些亲信就面临着不得不反的境地,刘协会不遗余力的打压他们。

这还是说那些忠于刘备的亲信,那种天生反骨的人,虽然有刘备压着不会生事,一旦刘备没了群龙无首,这些人必定有人策划谋反。因为刘备既然让权了,就不可能设置储君,刘协在他们眼里算个什么东西,自此开始严重的朝廷内斗争权,各种傀儡政权连番上台,边境连年战乱。除非刘氏突然出来一个天之骄子稳住局面,不然最后不光大汉王朝一去不复返,这天下恐怕不会在姓刘了。

所以说,越是忠于刘备的人,越是希望刘备当皇帝,架也得把他架到龙椅上,辛辛苦苦忙活一辈子,眼瞅着看见曙光了,要荣华富贵了,整这么一出?搁谁谁能愿意?

三、刘备敢给刘协也未必敢要,刘协自从上位开始就是台前傀儡,董卓不把他放在眼里。好不容易董卓死了,曹操接手,刘协还是空头皇帝,但是你说刘协身边真的缺忠于他的人吗?肯定不是,要不曹丕篡权的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多汉朝旧臣起兵造反啊。

这说明刘协虽然是傀儡但是还是有点号召力的,只不过开局有点困难。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他这里,君权败给了相权,这说明刘协能力不足以扭转乾坤,要不然这么多年早就翻身做主人了,还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如果刘备一统天下,带着百万雄师进京,说着扶持刘协忠于汉室的漂亮话,根据刘协这么多年的经验,他心里还不跟明镜似的,说到底到了那个时候刘备和董卓和曹操又有什么区别呢?

刘协虽无扭转乾坤的能力,但是他确确实实不是一个昏君,只是生不逢时,刘协上位那一年才9岁,实属东汉的气数已尽。刘协从小就要陪着这些狼子野心之人演戏,他心中的悲凉和无奈也非常人可以体会的。

与其让董卓、曹操之流窃取江山社稷,刘协让位刘备也算他对祖宗最后的交代了。

最后为了帮助不清楚“酎金夺爵”的朋友快速了解此事,杨角风给大家简单地提一下这个事:

就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看完这个典故,是不是深刻地体会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的涵义?

当然,我们只能是假设,你去问活着的刘备,就如同于问天天买彩票的人,你要中了五百万,能不能给我一百万?

他给你的答复能信吗?


杨角风发作


话说那一日,大军攻破许都,城中火光冲天,曹操战死。

“主公!天子找到了!”关羽大喊。

“天子在哪里?天子在哪里?”刘备急切的问道。

刘协从皇宫中悠然走出:“皇叔,我就知道天佑大汉!天佑大汉啊!”

刘备快步上前:“陛下受苦了,臣下救驾来迟,曹贼已死!”

“皇叔辛苦!你们听着!刘玄德攻灭奸贼,再造江山,为第一大功,封......封晋王!加九锡!”

“不对劲儿啊,”刘备心想,不应该是:咨尔刘备: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皇叔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祇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不是说好禅位与我嘛?刘备看了看孔明,说道,再来一遍!

......

“大哥!天子找到了!”张飞大喊。

“天子在哪里?天子在哪里?”刘备急切的问道。

赵子龙从皇宫中推出来一具尸体,面目已经烧焦,分不清人样。

“这.....这?”刘备险些昏死过去,“这定是那曹贼所为!苍天啊!天子啊!臣来迟了!”遂昏死过去。

一干文武赶紧扶起刘备,帮他顺顺气。

法正:“主公,莫要悲伤,如今天子遇难,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孔明:“主公既剿灭贼患,于国有再造之功,又是汉室宗亲,不如就登基以安民心!”

众人劝进。

刘备:“这......这怎么可以呢,我忠于天子从无二心啊,如此岂非谋逆之举?”

众人劝进*3

刘备推辞*3

“OK,登基走一波!”


历史区的旅法师


三国之中,曹魏和蜀汉都和“汉”有牵扯,只有东吴相对纯粹一些。

因为东吴早就是都是孙家根基了,所以不需要图一个名号。在东吴,不信“汉”,信“孙郎”。



“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占据天时的曹操,对于“汉”笼络的是【上】,是大环境大局势的名,因此可以令诸侯与拢汉臣。

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皇叔刘备,出身并不阔,而以仁义行正统,对于“汉”笼络的是【下】,是黎民百姓的心。

简而言之,曹操汉名之下所取权力,刘备汉名之下所取民心。





自始至终,汉献帝刘协始终是一个“标志的物件”而已。

曹操不会予实权,刘备更不可能,你都做了曹操的利好,刘备又怎么会将打拼来的盛世拱手让人?

曹操“供着”刘协,也真的只是“供着”,囚于皇宫大院,囚的刘协一点非分之想都没有了。





刘协在这乱世久了,自己恐怕也不愿去做皇帝,做了皇帝拿什么统领天下大业,既不是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也不是生而为明君的人。只想找个乡野,过一过高墙外的生活。

曹操当年盟誓永为汉臣,临死也不称帝还是保存着一些愧疚与为难吧,也许是还未统一,真的是统一之后,众臣推也会将曹操推上皇位。




刘备自己就是汉朝后代,名正言顺。

刘备就是正统,也一直打着正统的名号。让位于刘协,不光自己不答应,关羽张飞不答应,百姓不答应,历史也不会答应。

何来“奉刘协为帝”一谈?



刘备曹操皆乃枭雄之辈,自身就具有强大的治国能力,实力与名声双料,断不会将刘协推上皇位,无异于为他人做嫁衣,哪有这样的好人好事。

你也根本不能去怪刘备不忠不义,这事压根就跟他没关系。



若是刘备统一了天下,迎回汉献帝刘协那是一定的,这是本分,让位那是绝不可能,更是本分。并且刘协还不一定愿意回来呢。



望十安的酒


肯定不会的

想想在曹丕称帝一年后,在几个月后刘备紧接着在成都称帝,得知刘备在成都称帝,汉献帝对着蜀国方向大笑三声,这三声我们可以解读为:



笑刘备的虚伪,表里不如一,曾经在落魄的时候想着攀汉献帝的亲戚,利用皇叔的身份打着复兴汉室的名号,只不过是为了壮大自己罢了,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即使真的称帝了,也不会想着献帝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刘备的私心,想想刘备的假仁假义,献帝的笑是苦笑,是对自己无奈的苦笑,是嘲笑,是对刘备假仁假义的嘲笑。



同时也是庆幸吧,想想刘备之前跟着的主子,刘表,刘琦,想想刘璋邀请刘备进益州共同防范张鲁,结果呢,不仅夺了益州还把刘璋放逐了。这些种种迹象表明,在刘备称帝后献帝若投奔刘备,还能有活路么,你是堂堂正正的大汉皇帝,虽然再怎么没有权,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汉室正统,刘备呢?刘备还能名正言顺的当皇帝么,还能得民心么。



想想赵构为何不让岳飞直捣黄龙,迎回二帝,那样自己就会处于很尴尬的局面。


旺旺饼真好吃


刘备若能一统天下,定会迎回刘协,尊他为帝。

有很多人说刘备假仁假义,我看不然。喜怒不形于色和假仁假义是完全不同的,很显然刘备的性格属于前者。《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既然褒蜀贬魏自然有他的道理,他塑造的刘备形象也是正人君子。关于这个问题我阐述一下三点

1、得民心者的天下

关于刘备称帝,其实仔细想想也有很多无可奈何,三分天下最弱的是他,最小的也是他。刘协被废,刘备称帝而让后人觉得刘备假仁假义。仔细考虑一下,蜀汉地盘上将士都是跟随刘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若那时迎回刘协必然众将不服,引起动荡。


2、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句话放在朱元璋身上好像更合适,但刘备也完全适用。刘备的崛起除了靠关张二人更重要的是他“中山靖王之后,大汉皇叔”的身份。天下人都知道他刘备是皇叔,而不是皇帝。有人说刘备虚伪,可一个人虚伪一时容易,虚伪一世呢?刘备一直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所以,他若得了整个天下,他仍是中兴汉室的刘皇叔,绝不可能做皇帝。

3、一统天下和三分天下的区别

统一天下和偏安一隅是有很大差别的,刘备在自己打下的地盘上称帝,这无可厚非,毕竟身边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肯定双手赞成。可是一统天下后,并不是刘备集团的人说了算了,天下人需要一个象征,这个人只能是刘协或者刘协的后人,毕竟大汉虽然衰败了,毕竟汉臣还在,气节还在。刘备何等聪明,岂能不想到这些,为了自己,为了后代,为了天下人,他会把皇位留给刘协的。


拭血论茶


应该是不可能的。

首先,刘备在三分天下的情况下已经在成都称帝了,国号是汉,后期如果统一了天下,只是说版图扩张了,即使更换领导人也是传给自己的子孙,跟别人没关系。

再者,刘备称帝的借口之一就是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害了。其实这只是下边的人编的幌子,刘备也清楚,如果汉献帝还在,从法理上讲他就做不了大汉的皇帝,所以他也乐意汉献帝被死去。刘备的政治口号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可没有说要迎回献帝啊。

我们知道,其实汉献帝没死,曹丕感念他禅位有功,对他还不错,封他为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国内还是如天子一般,比他在许昌可好多了。要是刘备统一天下见到了他,真的让给他皇位,他敢接下吗?从董卓李傕郭汜到曹操曹丕,相信阅人无数的他早已看穿了刘备,除了姓刘,跟他们本质上并无两样吧。

我大胆的猜测下,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是断断不会再让汉献帝活着的。一句他是冒充的就一切都结束了。





靖远0204


这要看刘备是什么时候统一天下的。

如果刘备是在称帝后统一天下的,那么他是不会让刘协再次称帝的。

因为刘备称帝就是以汉献帝已死为借口的,虽然此时,汉献帝还没有真正的挂掉。

从大义名分上来说,刘备建立的汉政权是刘秀建立的后汉政权的延续。而刘备能够崛起的政治依据就是那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号。

连曹操那样的枭雄都没有在汉献帝面前称帝,更不用说重视名声的刘玄德了。

这些推论是建立在刘备已经称帝,并最后统一全国的基础上。

那么如果,刘备人品爆发,在没有称帝前,甚至在曹操还健在的时候的就统一了全国。这个时候,刘备就会进入两难的境地。

最有可能的就是,刘备会走上和曹操一样的道路。

这里要明确的一点是,统一全国再称帝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取得正朔的位置就代表了称帝的资格。

以曹操为例,他不必要统一全国。他的站位就已经代表了他就是天下的正朔。他有称帝的资格,但是他没有称帝。

同样,如果刘备攻入许都,杀掉曹操。即使当时东吴还存在,他在实际上已经具备称帝的资格了。

但是,由于此时,汉献帝还没有退位。这个江山在名义上还是汉朝的。所以刘备会做一个首辅大臣,掌握实际权力,而继续尊献帝。

但是,刘备比曹操有优势。刘备是汉室之后,他只要熬到献帝挂掉,而献帝不立储君,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甚至,刘备可以让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汉献帝成为储君而继承大位。

他可选择要比曹操更多,完全没必要直接进行夺位。

这就是我们的看法,不是您意下如何?


历史麻辣锅


这一点,绝对不可能。

刘备的形象,经过小说和影视剧的渲染,其仁德贤明深入人心。

不过历史上的刘备,是个十分工于心计之人,而且为了维护自己和儿子的地位,他也确实做了一些事情。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膝下无子,于是收养了一个儿子,叫刘封,刘封勇猛刚烈,忠心事主,后因未能救援关羽,被刘备问罪赐死。

仔细推敲,其实刘封罪不至死,张飞当年弄丢了刘备的家人,刘备都未曾怪罪,自己的儿子,怎么会就这样杀掉呢?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对刘禅构成了威胁。

古人讲究立嫡立长,刘封虽然不是亲生的,但牢牢占据了长子的名分,而且他常年征战,将士也颇为拥戴,可以说,刘备一旦去世,刘封极有可能取刘禅而代之。

出于这样的顾虑,他毫不犹豫下了杀手。

再一个,白帝城托孤,试探诸葛亮,这明显也是担心自己的江山不保。

当然,也可以说,这两个有威胁的人,确实是外人,防外没有错。然而汉献帝刘协就不是外人了吗?

刘备和刘协的关系可远了,虽然是同一个祖宗,但经过这么多代的稀释,二人的同族之谊,恐怕根本就经不起考验。

东汉刘秀即位,西汉的诸侯王们纷纷降爵,这就是一个例子。

把汉献帝迎回来,不是不可能,迎回来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用命博回来的江山,他只可能做出一个选择,那就是杀了刘协。

作为汉朝正统天子,在名义上,刘协比起刘备,具备太多优势。

虽然他在曹魏手里失去了一切,但不保证他无法从刘备这里夺回来。

所以为了彻底除掉后患,他只会派出人手,直接将其杀死,也许他也会采取朱元璋杀小明王的那一套,先公开宣称迎接,然后伏兵刺杀于途,再将这一切推给流寇山贼。

就算大家心知肚明,没有证据,那也不好说什么了。


浮沉于史


刘备如果可以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统天下。那肯定是不会迎回汉献帝。想着办法也得铲除了!更别说让位。

历史上哪有任何一位开国之君,拱手让出天下给别人?刘备确实想重新建立汉朝,但前提是皇帝必须是他。

再则说,刘备也是汉族宗亲,皇室后裔,更是汉献帝的叔叔,继位也是正统合法的。如果刘备真的可以让位给刘协,那他都可以做圣人了。

即便刘备有心让位,首先不同意的就是关张二位兄弟,再然后就是这一批开国功臣,刘备让位,让他们置于何地呢?





煮酒论古史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汉室皇朝天子尚存,刘备会不会将其迎接回来呢?我认为,刘备一定会将他迎回来并助其重新登基!

许多人会认为,如果将其迎回来重新登基,会阻碍刘备称帝甚至打破刘备称帝的梦想。那么,假如刘备既统一了天下,自已又必须称帝,就必须让其重新登基。因为,刘备打天下的号召旗帜是“恢复汉室,奉衣带诏讨贼”,是以大汉臣子(汉献帝册封镇东将军,宜城亭侯)身份出师以扫天下。他会采取“先予后取”的办法,然后再趁其羽冀未丰,重新登基立足未稳之际,逼谏其”罪已禅位”,他也不想再过被裹胁以令天下的日子,重蹈曹操胁迫之苦。他更明白天下已控于刘备之手,争亦无益无果。只有禅位才是唯一选择。而刘备呢,既完成了当初”恢复汉室,奉衣带诏讨贼”的夙愿及君旨,未失帝望,又很自然地秉承得皇位。实乃万全之策。

否则,正统皇朝尚在,刘备称帝,叔占侄巢,臣子上位,未为正传,得位不正,即名不正言不顺。刘备正好挟一统天下之威,天下归心、羽冀丰固、仁德播于四海之时,逼谏其”罪己禅位”于刘备,也是顺乎民望。所谓正统汉室气数,走到此时,连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民涂炭,早已失去民望,皇室之罪昭然也!禅位拥立刘备新君,正合天下苍生民意,也是天下人心之久盼。此民心所向则名正言顺矣!

反之,由于刘备本是皇室宗亲、汉室臣子,处置这个残余皇室,废不得、杀不得,放不得,关不得,更不能任其流落江湖。稍有疏失,定会被别的政治势力所利用以动摇刘备的称帝大业,动摇刘备新建皇朝的统治根基。甚至分庭抗礼,重蹈战乱覆辙。

说到这里,不得不顺带提到司马昭司马师兄弟,既为汉室臣子,虽逼得曹芳禅位,却并无曹芳”罪已之诏”以告天下,所以史定篡位,青史留污。

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若真的出现标题所问,不用我们穿越时代提醒刘备几句。早有文臣武将的建议报告如山也似地堆叠于刘备案头。

四个字:就这么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