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就一天就丟了整個朝鮮

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甲午戰爭還有陸戰,不知道也是正常的,誰讓甲午戰爭的海戰比較出色呢,幾乎丟掉了清朝的所有海軍艦艇。

甲午的陸戰無疑清朝敗了而且敗的很慘。李鴻章精心為日本人準備了幾個月的朝鮮防禦工事,清軍在平壤僅僅一天就全面崩潰,致使清朝丟掉了整個朝鮮。

甲午戰爭過程中,清廷動員的陸軍人數,據學者廖宗麟估計約500營。據此折算,約合25萬人。至於實際投入戰場的人數,可能尚不及日軍。 在甲午戰前,日本陸軍有七個師團,約七萬人,戰爭中又動員預備役,總共動員的兵力達24萬人,另有伕役十五萬多人。

甲午戰爭,就一天就丟了整個朝鮮

在這場戰役中,清軍佔得優勢更大。首先是地形優勢,平壤是朝鮮平安道首府,山環水抱,城牆高大堅固。共有城門六座:南為朱雀門,西南為靜海門,西北為七星門,北為玄武門,東為長慶門,東南為大同門。玄武門跨牡丹峰修築,由於牡丹臺緊靠城牆,因而成了守衛平壤的關鍵,城東又倚大同江為天險,總之平壤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其次清軍兵員、武器、糧食都很充足,足以以逸待勞,擊退來犯之敵。另外,朝鮮官民也大力支持清軍,清軍入駐平壤後“朝鮮難民、義團等簞食壺漿,饋遺不絕”,平安道觀察使積極協助清軍作戰,而在漢城的朝鮮統治者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亦暗中向清軍傳遞情報,企圖裡應外合擊退日軍。反觀日軍,並不得朝鮮人心,一路上還不斷遇到朝鮮人的偷襲。然而,即便清軍有這些優勢,並未主動進擊,扭轉戰局,特別是清軍軍紀敗壞,令原本盛情歡迎的朝鮮民眾寒心。總之,清軍沒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最終導致清軍失敗,以至於影響了整個戰局。

甲午戰爭,就一天就丟了整個朝鮮

平壤的三個戰場的基本形勢是:

(1)大同江南岸戰場,馬玉昆所部毅軍擊潰了日軍進攻,獲得勝利;

(2)西南戰場,勝負未分;

(3)只有城北玄武門戰場各壘被攻陷,牡丹臺、玄武門失守,但日軍尚未入城,對清軍來說戰事猶有可為。

而且當時日軍已戰死189人,傷516人 ,清軍的傷亡並不比日軍多多少。且清軍彈藥、糧食足以守城1個月,而日軍彈藥、糧食即將告罄,加上當時平壤已經開始下雨,日軍冒雨露宿,處境極為困難。如清軍決心堅守,戰局很可能發生轉機。但是,牡丹臺、玄武門的失守和左寶貴的陣亡,使清軍主帥葉志超嚇破了膽。他與眾將商議,決定棄城逃走

甲午戰爭,就一天就丟了整個朝鮮

1894年9月15日夜8時,清軍開始撤退。葉志超先已密傳各營,輕裝持械,趨夜而退。因事出匆忙,未能周知,加以大雨傾盆,清兵冒雨結隊成群,但是遭到日軍伏擊。葉志超一口氣逃過鴨綠江,把整個朝鮮都給丟了。

這場戰鬥清軍傷亡約2000人,還有683人被俘。日軍戰死180人,受傷506人。而清軍四分之三的傷亡和幾乎全部俘虜,都是撤退時造成的。

甲午戰爭,就一天就丟了整個朝鮮

清軍將領貪生怕死,除了左寶貴等少數外,大部分根本沒有做好血戰到底的決心,稍遇挫折便不顧大局,只想著如何逃命,造成全軍士氣盡喪,徹底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