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截拳道只是民间“格斗术”,不如散打?专家:不科学不实用

《叶问》4刚看完,热血沸腾,在电影里又看到了久违的李小龙。虽然主角是叶问,但“李小龙”也有打戏,每一招都快准狠。不禁又想起了《猛龙过江》,《唐山大兄》,对于这位武术宗师,是真心佩服。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师承叶问,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

李小龙截拳道只是民间“格斗术”,不如散打?专家:不科学不实用

在中国功夫上,李小龙是很优秀的。凭借敢打,敢创新的精神,一举成为了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还是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

李小龙的功夫,汇聚到一点,诞生了截拳道,这三个字也成为了李小龙功夫的一张名片。截拳道是不拘于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觉悟,以水为本质而攻击,反击,将一切化解于无形的现代武术体系。

李小龙与师父叶问志同道合,在发扬中国功夫这件事情上不谋而合。博取众家所长,甄选融汇之后,为己所用。

所以,截拳道融合了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击剑作为体系,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这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李小龙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截拳道,是一种全方位自由搏击术。

李小龙截拳道只是民间“格斗术”,不如散打?专家:不科学不实用

顾名思义,截拳道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截击对手来拳之道。李小龙倡导“搏击的高度自由”,抛弃传统形式,忠诚地表达自我。最终达到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截拳道将东西方哲学理念运用于武术,是一种搏击指导和方法论;最大特点是注重于“实用”抛弃了传统武术复杂的形式套路。在对手攻击的时候,格挡与反击同时进行,甚至于不加格挡而直接凭借快速有力的进攻压制对手,先发制人。

对于李小龙,还有他创建的截拳道,世界都是公认的一致好评。他的贡献和付出,也得到了武迷的不断追寻。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一位从事武术教学数十年,专业研究武学和搏击教学的搏击专家则对李小龙的截拳道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总结起来有两点,以供鉴赏。

第一,专家认为:截拳道一直都只是民间的格斗术,无任何技能和理论能够超越现代散打。截拳道归根结底,只是李小龙的个人感悟,还没有形成如散打这样的体系。用于防身可以,但与散打、拳击、泰拳等竞技格斗术相比,还有距离。

李小龙截拳道只是民间“格斗术”,不如散打?专家:不科学不实用

第二,李小龙的所有作品中,挑选不出能与专业体育学对比的素材,而且也是无法比拟的。仅仅拿出《运动训练学》来,截拳道只能算是其中的九牛一毛。李小龙只是罗列了一些组合,并没有细腻的训练动作。

而且就连最基本的警戒式姿势,那都是不标准,不正确的。李小龙强调重拳在前,其目的是想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击打对手,而这一点和现代世界各种搏击是截然相反的。

搏击格斗术强调的是弱手在前,毕竟前拳力量小,后拳力量大,这样更能发挥出威力。李小龙只有动作技术,没有体育自然学科、体育管理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放到现在,是不科学不实用的。

作为搏击专家,分析起来确实很有道理。非专业的我不反驳,但对于这样的说法,看法还是有一点的。

李小龙截拳道只是民间“格斗术”,不如散打?专家:不科学不实用

如果说截拳道不如散打,有点偏激了。毕竟李小龙讲究的就是实战,截拳道能在世界武坛上独树一帜,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而至于系统性的知识,那只是因为李小龙去世得太早,没来得及整理和优化而已。

对于把截拳道与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做比较,那也是不合适的。毕竟截拳道是徒手击倒对方,可攻击人体任何部位,两者规则不同,其实无法相提并论。

而关于重拳在前或是在后的问题,也要因人而异,因为截拳道讲究的是“自由搏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法才是精髓所在。

对于李小龙而言,他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一般人恐怕连他的前手拳都接不住。

在警戒式姿势中,后手比前手力量大,这是肯定的。在截拳道中,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并不矛盾。只不过李小龙前手攻击是战术攻击,后手和腿是战略攻击而已,这也正体现出了截拳道的灵活多变。

李小龙截拳道只是民间“格斗术”,不如散打?专家:不科学不实用

如果李小龙在世,截拳道肯定会更加精彩,也会让更多人了解它。但一切都没有如果,遗憾的同时,只能选择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