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為什麼被叫做西安?

張鐔月


西安,四大古都之一,自古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提到西安,就不得不說它的另一個名字“長安”,在長安之前也被稱為豐鎬,到西漢劉邦時,取名“長安”,寓意為“長治久安”,直到現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更願意稱它為“長安”!

在歷史的長河中,長安又多次作為陪都,被稱為西京,以至於後來民間有人認為西安就是從西京和長安中演化而來的……

明朝時,朱元璋改長安為西安,寓意是“安定西北”,一直沿用至今!

但在民國初年之前,人們仍習慣把西安城叫做長安城,直到西安和長安被行政劃分為西安市和長安縣,西安才慢慢被人們所接受,成為陝西的省會城市來對外宣傳!

我沒有具體到某一年來說明西安的變遷,我只是想用一種更簡單的說法來給大家敘述








大魚小魚cc


1、西安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大家都是知道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早在西周時期,西安那個時候叫豐鎬,是當時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建的都城豐京、鎬京的合稱。到了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定都在此,以當時長安鄉命名都城長安,取義長治久安。

2、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在西漢時期被封為“大興都公”,所以隋文帝就以自己的封號將長安改名為大興城。現在的西安市不是還有大興新區嗎,應該就是從這裡取名的。

3、唐朝時期,大興城又改回長安之名。唐朝時期長安的名號在全世界還是很響亮的,這個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絲綢之路開通以後,長安城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當時就有東有羅馬、西有長安之稱。可想而知當時長安在那個年代的地位。

4、到了元代,長安再次被改名為“奉元城”。明朝時期,洪武二年,又將奉元改名為長安,寓意當時明朝要安定西北,自此,西安這個名字最終確定,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就是我查閱資料後的一些認知,不到之處,敬請諒解。

您對西安有什麼認知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大家


壯哉大西安


現在的西安明城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東為長樂門,西為安定門,南為永寧門,北為安遠門,寓意“長安永定”。

“長安自古帝王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在此建都。她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代表。

西安

從古到今曾用名有酆京、鎬京、長安、京兆、大興、西京等,以“長安”最


為著名,“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

明洪武二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在西周時稱“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鄉之含意,立名“”,意即“長治久安”。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行都公”,因為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作隋時也被稱作為“大興城”。唐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勺布斯基


西安被稱為十三朝古都,建都朝代依次是: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4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時間跨度1200年左右。

西安雖然做了十三朝都城,但是各個都城並不在一個地點。西周豐鎬遺址在長安縣馬王、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秦咸陽城遺址在咸陽市東15公里的咸陽塬上,處渭河的北岸。漢長安城遺址在渭河南岸,與秦咸陽城相對。這個城址延續到隋。隋開始興建的大興城,在唐為長安城,這才是延續至今的西安市。西安市的由來1928年,國民政府將長安縣城及城關一帶劃出,設立西安市。1930年,撤銷西安市。民國21年(1933年)西安改名西京,被定為中華民國陪都。1943年,再次設立西安市。1949年5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西安。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


尋找老西安


看到很多人百度一下,長篇累牘往上一貼就算回答問題,實在毫無意義。古代,現代的地名變化有的確讓人痛心疾首,西安就是這麼一個歷史的受害者。

毫無疑問,西安就是長安,就是聞名世界的四大古都,就是禮周、雄秦、強漢和盛唐的都城。這樣一個歷史韻味如此厚重的名城被好事者改來改去,實在憤懣,難道我們就不能尊重一下城市的奠基者。歐洲很多城市也非常悠久,但卻幾乎沒有改名的,這是對歷史的尊重,對創制者的尊重。而我們毫無敬畏,歷史中出現的眾多城市,一頭霧水。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俗的掉渣的名詞,西安、寶雞、駐馬店、石家莊、合肥等。

我們都知道,西安即古長安的創建者是漢高祖劉邦,其實歷史的說是商鞅倒也無妨。畢竟長安乃是咸陽的映像,莽夫項羽一把大火將咸陽灰飛煙滅,劉邦只能渭河南岸另建新都,要不然長安就是今咸陽,今長安就是西安-咸陽。

長安乃是取長久安寧之意,是統治者希冀這片大地永久和平興旺,而改為常安略顯狹隘,改為西安後就掉渣了。


白雲山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作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大秦古都01


西安之所以被稱為西安,是有著這一名稱由來的歷史的。

在鼎盛的西漢王朝和大唐王朝時期,這兩個王朝的國都“京號”一直叫作長安,蘊含著長治久安之意。那麼長安何時變成了西安,這也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叫法,西京。

也許西京這個叫法,從一定意義上得以讓西字滲入了這座古都的地名,成了這座十三朝古都後世命名之必選的字。而且西京這個叫法,都是在長安不再是國家的都城時被設為陪都時候叫的。隋唐時期,西安作為京師首都就被叫作西京。公元25千,西漢的漢室宗親光武帝劉秀稱帝,建都洛陽,由於劉秀以西漢繼承人的身份自居(事實上就是),在洛陽為國都的情況下,西漢舊都長安就叫作西京,西都。到民國21年(1933年),國民政府也將西安設為西京,作為南京的陪都。


可以說,西是最早被嵌入到西安裡去的。西京,更是西安作為陪都的必選地名。那麼,真正把西安這兩個字都嵌入到這座古都的地名,或者說,西安是怎樣被叫稱西安的?這就不得不提到元朝和明朝了。

元朝初期,陝西屬於中書省,元初,長安城的範圍依然沿用韓建“新城”,並使用京兆府作為名稱。至元九年(1272),成吉思汗的孫子也就是元太祖忽必烈,在元軍攻克四川以後,封賞了自己的的三兒子忙哥剌為安西王,建安西王府,鎮守京兆地。7年以後,正式用安西路這個名稱代替京兆府,作為這座都成的正式名稱。

安西一詞,有著什麼重大的意義?元朝攻克南宋時期的四川用了六年時間,非常艱難。安西王,安西路,軍政意義可見一斑,都是要安定西北疆土,穩固政權的意思。這是第一次西和安兩個字合在一起以安西的名稱出現在了歷史舞臺。

歷史依然在演進,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安西路被元廷改為奉元路(因為安西王叛亂),奉元路也就是要遵奉元朝之意,統治加強意義可見一斑。

57年以後,明太祖洪武2年 (1369年),明朝大將軍徐達北伐攻克陝西,元將李思齊退甘肅後投降。朱元璋將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這個名稱從此真正登上歷史舞臺。

1949年5月20日,人民解放軍攻佔西安,5天以後,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西安這個名稱從明洪武2年,到今,已經有648年的歷史,這無疑更是夯實了西安這個城市名存在的歷史基礎。不過和作為漢唐盛世的國都長安這一名稱比起來,西安就顯得頗為落寞和沉寂,畢竟它經歷過的可是璀璨的文化和發達的文明的洗禮,十三個朝代曾經在這片廢墟上興衰和更替。


出路研習社


西安為什麼被叫西安? 西安之前叫做長安,為什麼改名叫了西安?

長安的來源

西安在西周時期被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去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為“長治久安”。

西安的來源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後,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為什麼長安改名西安?

長安最終被更名為西安,是因為自唐朝以後,我國政治、經濟中心徹底東移、南移,關中之地不再作為帝國王朝的中心。


90後說西安


西安之前稱“長安”,明朝時期改為“西安”並一直沿用至今,別名也有“鎬京、大興、西京”等。

小編給大家講一下“西安”這個名稱的歷史變革: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

公元前202年,劉邦取得政權,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

隋文帝時期長安改名“大興”。

唐朝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

元初,長安城的範圍依然沿用韓建“新城”,並使用京兆府的名稱。

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稱也源於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太子朱標曾經提議建都西安,後未果。自此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美文品讀


元朝初期,陝西屬於中書省,元初,長安城的範圍依然沿用韓建“新城”,並使用京兆府作為名稱。至元九年(1272),成吉思汗的孫子也就是元太祖忽必烈,在元軍攻克四川以後,封賞了自己的的三兒子忙哥剌為安西王,建安西王府,鎮守京兆地。7年以後,正式用安西路這個名稱代替京兆府,作為這座都成的正式名稱。

安西一詞,有著什麼重大的意義?元朝攻克南宋時期的四川用了六年時間,非常艱難。安西王,安西路,軍政意義可見一斑,都是要安定西北疆土,穩固政權的意思。這是第一次西和安兩個字合在一起以安西的名稱出現在了歷史舞臺。

歷史依然在演進,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安西路被元廷改為奉元路(因為安西王叛亂),奉元路也就是要遵奉元朝之意,統治加強意義可見一斑。

57年以後,明太祖洪武2年 (1369年),明朝大將軍徐達北伐攻克陝西,元將李思齊退甘肅後投降。朱元璋將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這個名稱從此真正登上歷史舞臺。

西安市的由來1928年,國民政府將長安縣城及城關一帶劃出,設立西安市。1930年,撤銷西安市。民國21年(1933年)西安改名西京,被定為中華民國陪都。1943年,再次設立西安市。1949年5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西安。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