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刘备的目标是什么?

钰凯316


首先,说一下哈,赤壁之战可能是吴国史学家杜撰的,实际根本牙根就不存在。

咱就以他存在来讨论吧。

赤壁之战,是魏国曹老板十五万陆军以及荆州蔡瑁张允七万降军,实际上渡江战役只是选择了其中7万与吴国五万水军,暂时集结约3万水军在大将周瑜甘宁带领下,他们间的一场长江上的较量。蜀国总共不到一万兵马,以跟屁虫的方式和某些人似的嘴皮子本事,嘴皮子配合吴国的这次阻击行动,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至于刘备的目的,先是活着,然后考虑自己如何继续强大,并能够削弱对方,如何挫败曹操的本次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和孙权的保持现状,暂时存在,最起码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果然,赤壁之战,直接导致了曹操被削弱,并在短期内没有能力攻打孙刘,而刘备与孙权,在谋臣斡旋下得以形成孙刘通好,并有和亲政策。历史上,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合,发动了第二场战役,南郡之战,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之后,曹操全部失去荆州的控制权。一开始是刘备夺取了四郡,后来又用卑鄙手段“借了”整个荆州。而荆州对于刘备极关重要,为日后蜀汉得益州和西川奠定了基础。这与诸葛亮隆中对的治国之道基本一致。所以赤壁之战对于后期的政治走向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我查阅的历史资料

南郡之战,此战由建安十三年(208年)开始至建安十四年(209年)结束,战斗时间将近一年。

交战方联盟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有程普、关羽、张飞、甘宁、凌统、吕蒙等。曹军以曹仁为主帅,参战将领有徐晃、满宠、李通等。

此战以孙刘联盟军的胜利而告终。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州牧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刘备退守江夏,与东吴孙权结成联盟。曹操占据荆州后进军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详见赤壁之战)

曹操南下失败后准备回到北方,刘巴劝谏曹操说刘备会趁机攻取荆州,曹操告诉刘巴准备了“六军”守卫荆州。曹操留曹仁、徐晃等守江陵,乐进守襄阳。

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领甘宁、凌统等将领,与刘备合力攻打南郡。孙权自己领军攻打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

这里也有提到一个背景,那就是赤壁之战,周瑜击败曹操影响颇大,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周瑜、程普在江南集结数万人,战斗尚未打响,益州将领袭肃率领部众前来依附,周瑜在吕蒙的建议下仍旧让袭肃统领自己的旧属。

周瑜在甘宁的建议下,由甘宁率领数百人,偷袭占据夷陵。当时,曹仁忘记了在夷陵城布置守兵,以致于甘宁刚刚到达夷陵,就得到了城池,然后进入夷陵城内招募士兵,于是,甘宁的兵力达到了一千人。曹仁见夷陵失守,立刻派兵五六千人去围攻夷陵。甘宁被困,派人请求周瑜救援。周瑜部将大多都以兵力太少不足以分兵救援,只有吕蒙建议留凌统守营,可保十天没事,周瑜于是令吕蒙救援甘宁,并在曹军撤退的道路上设置木柴,曹仁兵马损失过半,连夜撤回江陵,骑兵被木柴所阻,难以通行,周瑜率军追击,又缴获战马三百匹。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军因在夷陵交战中获胜而士气倍增,率军渡江作战,前锋几千人先过,曹仁派遣将领牛金招募三百勇士,与周瑜前锋交战。但牛金兵少,迅速被围。长史陈矫等劝曹仁放弃牛金,但曹仁不听,披挂上马,只率领几十个骑兵将牛金救出。后来也就是我们说的刘备的收货了,刘备得以扩张,联盟军刘备方兵力不足,刘备将张飞到周瑜帐下听从调遣,并以一千士兵向周瑜换来两千士兵,主动要求切断江陵与襄阳之间的联系,孤立曹仁。

刘备得到少量兵力补充后,派出关羽绝北道,执行切断任务。

刘备又率领赵云等将领攻打江南四郡,四郡守将悉数投降。

决战如下:

曹军将满宠、徐晃等开始支援曹仁,但被关羽阻击。关羽虽然多次落败,但成功拖延了各路支援南郡曹仁的人马。乐进、文聘无法确定是否参与此役,二人有可能是趁刘备入蜀之后进攻南郡,即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的青泥-寻口之战。在建安五年(200年)被拜为汝南太守的李通,被曹操征调,前往支援。曹军兵马多以骑兵为主,关羽在路上设立鹿角阻拦李通军马,李通亲自下马拔除鹿角,且战且前,却因病而死。最终,徐晃率部到达了江陵支援曹仁。

周瑜这时与曹仁约定期限决战,曹仁答应后周瑜亲自执枪掠阵,被流矢射中右肋,伤得非常严重,退回营帐。曹仁听闻周瑜负伤,以为是个机会,于是率军出击,周瑜却突然出现阵前,巡营而出,激励将士,曹仁见状退走。

在相持一年之久后,孙权军所杀伤甚众。曹仁在损失惨重后便弃城退走。南郡遂为东吴所有。

战役结果

南郡之战是孙刘联军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次胜利。周瑜领东吴兵马与曹仁鏖战期间,关羽率军绝北道,阻截了各路支援南郡的援军。刘备又在此期间攻占了江南四郡。除了襄阳、樊城等尚在曹操手中以外,荆州的大部分领土都被刘备所攻取,而东吴所攻占的南郡,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刘备就将治所设置在南郡公安。

历史影响

周瑜打下南郡后,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将南郡借给刘备,想让刘备直接抵挡北方曹操。所谓借荆州实际上是借南郡,荆州襄阳、樊城等地尚在曹操手里,刘备自己打下了江南四郡,还有之前刘表之子刘琦占据的江夏。孙刘联盟围绕“借荆州”发生了许多摩擦。

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趁刘备入蜀之际,派遣大船将嫁给刘备的妹妹接回,并试图带走刘备的儿子刘禅,但赵云及时发现,与张飞将刘禅截回,放孙夫人回吴。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平定蜀川,孙权派遣使者向刘备要荆州,刘备说要等打下凉州后才能将荆州给东吴,孙权为此感到愤怒,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为荆州,亲自率军来争,恰逢曹操平定汉中,刘备不得已与孙权湘水划界,平分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袭取荆州,擒杀关羽。

孙刘两家合力攻取了南郡,但战后两家各有居心,因“借荆州”之事几次兵戎相见,最后关羽被杀,刘备为此发动夷陵之战。

总之,南郡之战后,周瑜分南郡南岸地与刘备,刘备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于发展为由,向孙权请求借荆州。

此议只有鲁肃极力主张借地,理由是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


快乐要永恒生命须怒放


赤壁之战刘备并没有目标。

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是曹操征刘表,刘表病毙,荆州大族蒯家和蔡家支持刘表幼子刘琮,刘琮就投降了曹操,而刘备势力支持的是刘表长子刘琦。蔡氏又不准备留下刘琦和刘备这两个隐患,于是刘备天然成为了曹操的对立面。被追赶着逃过了长江。

鲁肃应周瑜的指派找到刘备,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然后刘备派诸葛亮作为联络官出使东吴。

曹操此时完全是膨胀了,荆州比起被打烂了的中原地区来说,此时简直富得流油。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十几万水军。一心只想着平推江东,统一中国。此时郭嘉已死,谁都劝不住曹操。所以曹操在明知道军队中疫情横行的情况下,还是强行对江东作战。等到了赤壁部队已经因为疫病基本失去了战斗力。三国志记载是两军在赤壁附近交战,曹操军一触即溃。后来周瑜又说曹操军人太多,相持久了对江东不利。此时周瑜手下仅有三万人,而曹操军只荆州水师就十万人。面对一触即溃的军队周瑜都说曹操军人多不好打,可想而知双方军队数量差别之大。

后来黄盖趁风势一把火烧了曹操军水寨,火势又蔓延到陆寨,死伤无算。曹操退兵。曹操一退,再加上荆州兵在赤壁损失惨重,蔡瑁也被杀死,刘备军反而成为了荆襄最大的军事力量。

江东为何没有趁势收荆襄?江东集团内部主要由地方大族势力组成,所以声音并不统一。再加上孙权上位后还未来得及完全统一政权内的声音。所以江东此时有心无力。要知道,即便是孙权主张支持周瑜抗战,周瑜和程普最后带去和曹操作战的部队也仅有三万余人。不是江东没有部队,而是孙策死后很多大族摇摆不定,很多部队调动不灵。比如后来出了陆逊的陆家和出了虞翻的虞家等等。

周瑜在赤壁之战的余波渐渐安定之后,特别上书孙权主张取荆襄巴蜀之地以天下二分,孙权也同意了,结果走到半路上周瑜就病死了。

至于刘备,在赤壁之战前肯定是慌不择路没有主张的,但赤壁之战后,随着诸葛亮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刘备才渐渐接受了诸葛亮的全局设计,开始有了制霸天下的目标。

最后回到题目,赤壁之战刘备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答案是没有大目标,只有小目标。小目标是什么?保命罢了。


杂学家大文豪


  • 简单来说,刘备在赤壁之战的目标就一个,活着。

  • 在战前,刘备得知刘表去世和曹操南下的时候,其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位,在内部沟通中,诸葛亮首先认为,可以拿下荆州,然后和曹操分庭抗礼,诸葛亮这个想法很好理解,1是保卫家乡,通过共抵御外敌,团结荆州既有力量,其中庞、黄都是支持自己的;2作为出山第一功,为刘备排忧解难,尽一个谋士的责任。3实现隆中对,迅速打开战略格局。

  • 刘备认为,此时不适用隆中对,所以不武力攻打荆州,理由大约如下

  • 1、刘琦健在,自己虽然是刘琦的长辈,深得信任,毕竟刘表新丧,刘琦和刘琮属于家里人,他疏不间亲,不适宜此时动手,更不适合采用刘琦的名义;

  • 2、蔡瑁等人不答应,蔡瑁和蒯良明显与曹操更亲近,蔡瑁可能此前就和曹操认识,记载说蔡瑁可以直入曹操卧房,这可是连宗室曹仁都不曾有过的待遇

  • 3曹操大兵压境,此时拿下荆州已经不易,如果付出惨痛代价,可能无法阻挡曹操,反而给曹操做了嫁衣,不如不做,还有利于自己与刘琦结成同盟。

  • 当然,刘备这个决定,肯定不是随口胡来,应该是和属下商量过的,而此时鲁肃并未到场,鲁肃到场的时候,见到刘备已经在夏口了,此时刘备尚有万余人,但鲁肃说他“兵不满一校”,已经给他了一个明确的暗示,自己可以帮助刘备渡过难关。刘备和鲁肃说,打算投奔苍梧太守吴巨,但事实上,刘备和这个吴太守的关系,史书上也没有多记载几句,应该是刘备随意搪塞鲁肃的,为自己结盟增加砝码,给自己的军团挣个面子。

  • 诸葛亮决定去东吴,则是在见面之后了,“事急矣,求救于孙将军”,这个时候,虽然出自诸葛亮之后,但实际上,显然君臣之间已经沟通好了,所以刘备当即同意了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方案,并和刘备沟通过此行的目的,拉拢孙权共图曹操。

  • 而孙权主战的倾向则更明显,双方一拍即合。

  • 所以,刘备在赤壁之战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部队和自己的生存!


子梦奇谈


  个人认为赤壁之战吴蜀联军的主力是东吴,但受益最多的却是刘备,刘备率先入住荆州让孙权一点办法都没有。此后刘备势力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取益州夺汉中,最后成为足以和孙权、曹操抗衡的第三势力。有人认为,刘备能在赤壁之战后得到快速发展,这是东吴的失策,怪孙权没能好好限制刘备。这或许是孙权失算的一点,但刘备能够建立蜀汉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自己的战略部署目标走在了前面。


爆凸拳


目的为了开疆扩土招兵买马为建蜀国打下基础所以赤壁之战是个转折点。





子均


我觉得以刘备老奸巨猾,还有诸葛亮做后盾,应该是为后面分一杯羹打基础。草船借箭、苦肉计这些有点耍心机,非君子所为。怎么说呢,战场上面君子作风都失败了,可怜我的小乔


回归印象


曹操如果拿下了孙权几乎就占据了全国五分之四的地盘了。诸葛亮隆中对三足鼎立的顶级目标就会完全破产。有东吴在才会有刘备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时间。刘备的目的也就一目了然了。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赤壁之战中,刘备只有一万军队,没有多少战斗力,只能提供辅助作战。所以,刘备的目标是通过联合并依靠东吴军力,击败曹操追击,稳定住荆州,防止曹操全面侵入荆州,保存自己的实力和站稳脚跟。


Luoyu513


刘备说出去的目标是匡扶汉室,实际目标是自己建立王朝,赤壁之战期间小目标是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荆襄之地。


ly713903


赤壁前刘备一直没有根基,唯一的新野也被曹军打丢了,唯一的选择就是赶跑曹军,再伺机寻找新的根基点,联合强大的孙权抗曹是必然的,这就是赤壁之战刘备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