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船是哪个皇帝造的?

城南往事


首先,准确来说,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船”名为石舫。舫,是一种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修建的建筑。一般来说,石舫多见于我国古代皇家园林中。辟如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在位于福海东南角的“别有洞天”里就有石舫,乾隆皇帝为其赐名为“活画舫”;另外就是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舫。

北京颐和园的石舫又名“清晏舫”,石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万寿山南麓颐和园长廊西边尽头处。此处原为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为其乳母罗氏所建园静寺的放生台。乾隆十五年,乾隆为孝敬其生母崇庆皇太后而下令修建清漪园,便将此处的放生台改为石舫。石舫上原来为中式建筑,但是在咸丰十年,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石舫的中式建筑也被损毁,只留下基座。

光绪十四年,清漪园得以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按慈禧的旨意,将石舫上原来的中式建筑改建成了西式建筑,并在石舫的两侧加了两个仿照蒸汽机轮船所使用的动力装置--明轮。石舫重建之后,取自海晏河清之义(寓意天下太平),将其改名为“清晏舫”。

除了上面提到的“活画舫”与“清晏舫”,位于北京大学燕园的未名湖畔原也有一处石舫,此地其原属于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的淑春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此处的石舫与“别有洞天”的石舫一同被破坏,现今只存有石舫的基座。


环球网


颐和园的大石船估计是每个来园中的游人必拍照发朋友圈的一个景点,可对于它,鲜有人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意义,小君今天就来给你好好扒一扒。

“大石船是谁建的”

其实这座石船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清晏舫,取海清河晏之意。当年,乾隆大大心潮澎湃的将它安置于园中的昆明湖之上,并写了这样的诗句:

“雪棹烟蓬何碍冻?

春风秋月不惊澜,

载舟昔喻存深慎,

盘石因思奠永安。”

诗中,“载舟昔喻存深慎”这句非常明显的道出了乾隆皇帝的意图,它说的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荀子》里,荀子记录了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大致意思就是说:“老大,你就像水里的船,而百姓就是这水,百姓可以托着你,当然,如果你对百姓不好,他们也可以把你倾覆。”

乾隆采用这个寓意来建石船,也是想告诉天下百姓,哥的大清江山都是托各位的福才能存在,我一定会对你们好的!

但其实乾隆还有自己的小心机,它将其造成石船,船底用石柱托着,暗示这船永远不会被水倾覆,你百姓再怎么作乱,我大清江山也稳如磐石。

但是。。。仅仅到了光绪时,英法联军就冲进了颐和园将乾隆的小心机烧毁,本来是木制阁楼的船舱被一烧干净,后来慈禧又将其改造成西洋楼式建筑。

“其实,湖面上建石船还有这样的考虑”

在园林里的湖面上建造石船是古代的一种传统,除颐和园外,还有很多园林里都有,比如苏州狮子林石舫,北大燕园的石舫(如下图)

它的寓意有三个:

第一,表明这水是活水,可以坐舟游览。

第二,对整个湖面起一种装饰的作用。

第三,表明一种“不系舟”的心境,园林就是用来放松,放一条小舟,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感觉,表明园主人躲避尘世间烦扰,寻求恬淡、闲适生活的意趣。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诗情画意啊,一条石船,竟能建的如此浪漫!


宫殿君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边的这个“石船”叫做清石舫,笔者实地探访过,并且拍了很多实地的照片,老样子吧,大家便看这皇家园林的风景,咱们边讲讲这清石舫的来历及它的前世今生。

(此为笔者老猪的碎碎念亲手实拍)

照片上现存非常完好的清石舫,其实是1893年慈禧在给自己修筑养老的地方重建的,在重建的时候加了点西洋风格,第一,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并且在上面装上了进口的玻璃以作装饰,第二,给石船安装上了西洋船的“明轮”让这座清石舫更加的精巧华丽且中西合璧。

新的问题来了,那这座石船最初是谁建造的呢?

先看一个清末的老照片,这个是慈禧在重建之前石船底部的原始样貌,但舫上的中式舱楼被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时焚毁,据史载,石舫建于1755年,也就是清乾隆二十年,是我们的“十全老人”乾隆帝建造的,这个石船的原型是乾隆下江南时乘坐的宝船安福舻号,当年这个石船全部用巨石打造而成,船上是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可谓精美绝伦,但是由于那阵儿摄影术还没发明,所以也没留存下来影像。

下面在发几张清末时期外国人拍摄的重建好的石船。可以看到现在的石船基本和清末时期一模一样了,建议各位朋友得空去看看,还是非常值得一观的老物件儿。


老猪的碎碎念


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头船始建于乾隆朝,1755年建成,这艘石船的船型选择的是中国传统的游船船型,即舫,船名叫作“清晏舫”,取河清海晏的意思,即江海安宁,同时石舫在水中不沉,又有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另外,这座延伸入水,不用担忧摇晃不稳的“船”,更是难得的亲水休憩的所在。

需要补注一笔的是,目前所看到的“清晏舫”则并不是乾隆朝时代的原貌,其船体基础部分大体上是乾隆朝的原物,而上层建筑等等,则是光绪朝重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代,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晏舫”也和皇家园林一样遭到劫掠,原来在石船甲板上的木制舱棚建筑都被焚毁,石舫一度荒废。到了光绪朝修建三海工程,颐和园被作为慈禧太后未来退休养老的所在而大兴土木,“清晏舫”得以重修。

在重修时,原本是中国舫船造型的“清晏舫”,被“与时俱进”地改造成了一艘蒸汽轮船。在石制的船体两舷,新修除了石制的明轮轮罩,而甲板上的上层建筑也改成了洋式的二层楼。


海研会


颐和园那个石船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乾隆帝修建的。

据记载,清朝乾隆皇帝在他继位之初,坐落在京畿西郊一带,已经建起了四座大型的皇家园林。

到了清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孝敬他的母孝孝圣宪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将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现在的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到了咸丰十年(即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清漪园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而湖上的石船从乾隆帝时期一直幸存到今天。


酱香卤鸡蛋


乾隆!舫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独特的一种水上建筑,它的建筑外形和内部结构都与舟船极为相似,故称之为“舫”。这种舫式建筑不仅可以丰富园林中的景致,还可以供人们在舫内游玩宴饮,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舫的下部船体通常以石头筑砌,上部船体为木制结构,整座舫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头舱约占舫长的二分之一,歇山顶,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中舱内往往有一堂隔,以分作内外两舱。尾舱两层,登楼可极目远眺;船头一侧通常置石条仿跳板,以供人们借此从池岸登船。颐和园“石舫”堪称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舫之珍品”,船体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镌刻有砖雕装饰,整座石舫既精巧华丽,又不失典雅恢宏的气势。不过乾隆造这个不光是为了充门面,他跟慈禧不同,他应该包含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示!


纯粹胡闹


颐和园昆明湖上的那叫做石舫,不叫石船。修这个的,不是别人,正是七下江南的乾隆皇帝。


看得见的历史


标题严重错误!地球人都知道那叫石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