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德军总参谋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出色的参谋部,是德国军事机构的基石和智囊团,也是德国陆军的“大脑”,正因为有德军总参谋部的存在,德国军队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并取得了一系列叹为观止的军事成就,德军总参谋部俨然已经成为了各国总参谋部的效仿对象。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军事参谋机构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是数代总参谋部军官的努力,回顾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历程仍旧具有深刻的意义!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普鲁士时期的总参谋部


• 弗里德里希时代的军需总监部

德军总参谋部的前身就是普鲁士总参谋部,而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前身即军需总监部,因此有必要解释下军需总监部的由来,它可以说是德军总参谋部发展的源头。弗里德里希时代(17世纪50年代)的普鲁士已经开始组建常备军并大规模的扩充军力,军队从几万人增长到几十万人,仅靠最高统帅(普鲁士国王)无法有效指挥和管理这支庞大的军队,需要组建专门的辅助机构来协助最高统帅,一些现代的总参谋部勤务便开始出现了,例如制定动员和作战计划等。不过当时这些勤务并没有集中在一个部门,而是由数个部门分别担负,共同向最高统帅(国王)负责。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当时普鲁士军队设有侍官总署、军需总监部、野战纵队猎兵和旅少校四个机构,侍官总署最初只负责军官的人事问题,因为当时军官的任命和罢免都要经过国王的同意,后来侍官总署的职能被扩大了,使之成为一个能够参与指挥作战的执行机构,按照最高统帅的意图起草命令,并为最高统帅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当时的侍官长已经相当于最高统帅的参谋长。军需总监部则负起诸如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构筑野战阵地等技术性任务,减轻最高统帅的负担,当时的军需总监部还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技术部门,无权参与作战指挥。野战纵队猎兵主要任务是在缺少足够地图的情况下,勘察地形和为行军部队指引道路,也就是担负侦察敌情和搜集情报的任务。“旅少校”相当于机动的秘书官,负责为将军们起草报告和拟订表格清单。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普鲁士士兵


• 法国国防部办公室

事实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总参谋部雏形的机构并不是普鲁士的军需总监部,而是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国防部办公室,当时的法军已经是上百万的庞大军队,尽管拿破仑是一个伟大的统帅,但是仅靠他一人也不可能对分散在各个战场上的军队实施直接的指挥,国防部办公室分担了人员、物资的补充和部队的编组等勤务,使拿破仑能够专心于指挥作战。法国的国防部办公室同样没有作战指挥权,也没有战略计划的制定权,这主要因为法国有拿破仑这样的天才统帅,而这样的军事天才并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能拥有的。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 军需总监部的改组

1801年,普鲁士男爵冯·马森巴赫上校向国王提交了关于组建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报告,马森巴赫要求在和平时期就组建一个常设的总参谋部。他还认为,总参谋部应能独立自主地针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战事拟订作战计划。总参谋部的工作领域应按3个“作战区域”即奥地利、俄国和法国,划分为3个处。此外,他还要求将来的总参谋有权直接向国王报告,并将此视为总参谋长的最重要的权力。国王虽然没有完全同意马森巴赫上校的建议,但是根据他的建议开始改组军需总监部。,总监部划分为3个处,负责3个战区,分别隶属于3个副总监,第1处(奥地利战区)负责维斯瓦河东岸地区,;第2处(南部战区)负责中德、南德地区;第3处(西部战区)负责西部地区,这样军需总监部第一次拥有了正式总参谋部的雏形。虽然对新改组的军需总监部定位并不明朗,但是一批接受正规军事教育的总参谋部军官已经被培养出来。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1806年普鲁士和法国爆发战争,普鲁士军需总监部的各处长分别出任各普鲁士军团的参谋长,各军团总司令显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具备相当能力的参谋长,这些总参谋部军官没能参与到战役的制订和指挥中,结果普鲁士军队遭遇了惨败。战后拿破仑评论普鲁士军队是一支很好的军队,但是却没人懂得指挥,这一评论虽然过激,但是也说明普鲁士军队的指挥体系已经大大落后了。战争的惨败加速了普鲁士军队的改革进程,可以说正是这场国家危机促使了普鲁士总参谋部的诞生。

• 普鲁士总参谋部的诞生

时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负责人的沙恩霍斯特正式开始组建普鲁士总参谋部,代替原来的军需总监部。新的总参谋部组建下设4个处,第1处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创始人沙恩霍斯特


负责战略战术,第2处负责军队内部事务,第3处负责补给,第4处负责炮兵和弹药事务。除了设置总参谋部外,在军团、师级战术单位也设置参谋部(包括一名参谋长和数名参谋军官),以减轻中高级司令官在计划、组织和实施各项措施时的负担,适应军队机构的不断复杂化。事实上此举意味着总参谋部军官将全面介入军队的战略战术层级指挥,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和司令官共同负责战局。

浅谈德军总参谋部的发展史(一):从军需总监部到普鲁士总参谋部


1813年,普、俄、奥、英、瑞典联盟和法国爆发战争,这是检验新组建的普鲁士总参谋部能力的一次绝佳机会,普鲁士军队的作战计划基本由普鲁士总参谋部制定,总参谋长(当时叫军需总监)沙恩霍斯特亲自出任普鲁士西里西亚军团的参谋长,辅助司令官布吕歇尔指挥作战,可以说总参谋部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并赢得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法国,攻入了法国首都巴黎。值得一提的是沙恩霍斯特在战争期间因病去世,军需总监首席参谋官(相当于副总参谋长)格奈泽瑙接任了其职务,成为了新的总参谋长。普鲁士总参谋部在危难时刻出色地经受了初次考验,它已成为军队的一支未来的一流领导机构。但是,总参谋部作为最高军事领导顾问的任务却还没有得到明确,它的地位和权限仍没有定论,总参谋部仍旧是战争部下属的一个部门,并未完全独立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