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牧唯一书法墨迹,水平如何?是否值得我们学习?

Wild-Fire


谢谢你的提问。晚唐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可见他的诗歌地位有多高。

杜牧说起来可以说是一个贵族后裔。他的曾祖父杜希望是陇右节度使,在开元时代,地位非常显赫,连李林甫也把女儿嫁给了杜希望的一个儿子杜位,这个儿子与杜甫是好朋友。

当然,李林甫在天宝年间获罪以后,杜位也受到牵连了。

杜希望最小的一个儿子是杜佑。杜佑就是杜牧的爷爷,他是唐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杜牧就出生在这么牛的一个家庭。他自己对做过陇右节度使的曾祖父杜希望是非常崇拜的,因为曾祖杜希望不但权势高,而且曾祖父的人缘也非常好。

不过,到了杜牧这一代,命运就不是太顺了。

杜牧一直没有做过京官,也没有太高的官职。

所以,杜牧心中也经常有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悲情,为了排泄心中悲情,也就有些放浪形骸了。

杜牧最能放浪形骸的,就是与歌妓美女缠缠绵绵的悲喜交情。

《张好好诗》就是杜牧赠给一个歌姬张好好的一首五言诗。

杜牧第一次见到张好好,是他26岁那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后,被分到洪州任左武卫兵曹参军的一段时间。


那一年好好13岁,还是一个初中生的年龄,可以想象好好有多美。

第二次是6年后32岁那年,杜牧在洛阳逛街,突然发现路上一个人很像张好好,他走近一看,果然是好好。

这时的好好19岁,正是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可是,好好爱杜牧,杜牧也爱好好的情怀,完全被现实彻底粉碎了。

这时的好好已经不是13岁的妙龄少女的好好,而被一个商人纳为人妾了的好好了,对诗人杜牧 来说真是一点点也不好。

杜牧无言以对,难以释怀,就写下《张好好诗》,并赠给好好留念。好好得到杜牧的这个诗歌手卷书法,如获至宝,一直珍藏身边

大中六年(852)冬天,杜牧在病中去世,去世前的杜牧,也一直思念着好好。

一个月之后,张好好才得知杜牧的死讯,就拿出杜牧给她写的诗卷,在杜牧坟前,悼念了爱过她,她也没有忘记的的杜牧。

最为一件杜牧的书法作品,《张好好诗》书法手卷,历来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不但因为杜牧的文学地位,也因为杜牧的书法,非常精彩。

《宣和书谱》评价说,杜牧的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

我们今天看,这件写给一个情人的情诗书法,即使心中哀惋痛惜,笔底依然不失雄健之气。


我们从杜牧的书风来看,他对王羲之书法的研究是非常深厚的。

王羲之那种“雄秀之气”(赵孟頫评王羲之语)在杜牧的笔下丝毫不失。全篇字法、章法、笔法变化奥妙,丝毫没有书生的腐儒之气,仅此,说明杜牧的书法造诣之深,气格之高。

题主提出是否值得学习。这里有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

也就是说,你说的是临摹学习还是欣赏学习。

从欣赏来说毫无疑义,我们能够欣赏到这么精彩的书法作品,那是一种眼福。


至于是不是要临摹学习,我的建议是,初学书法者,最好不要涉及。

学习书法有一个死的规律,即初学宜平正,不宜奇崛。

我们不能因为杜牧的书法好,初学就进入杜牧书法。

如果是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当然最好喜欢就去学习。

如果书你法基础好,学什么书法都可以。

就像临摹字帖一样,初学就规规矩矩的临摹,等你有了基础,或者基础非常好了,你再去意临,也不会出现书法错误的。

如果自己基础都稀里糊涂的,还想意临,那肯定不靠谱。



同样,如果你的行书基础非常好,那么,临摹杜牧的《张好好诗》墨迹,我相信,也可以临摹的很有味道的。

像《张好好诗》这个书法作品,我们不是要学他的笔法结构,而是要学他的“味道”意境。

笔法结构,我们进入王羲之书法的原典就可以了,只有在王羲之书法原典,你才能学到完整的精致的书法技法。

其它书法家的作品虽好,毕竟也有不够经典的地方。

所以,初学最好不要直接学像杜牧《张好好诗》这样的书法作品。

如果书法基础很好,我们的纠错能力也已经具备了,这样学什么书法作品,都会学到精华。

《张好好诗》卷墨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是张伯驹1956年捐赠给国家的。

本来属于清宫藏品,但是溥仪为了给自己筹钱,就偷偷把清宫藏品卖给外面。这件国宝在民间被张伯驹得到,一直自己保存。

杜牧《张好好诗》墨迹前面是序,说明为什么写这首诗,后面是诗歌正文,是一首五言诗。

诗歌最后两句“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把杜牧欲爱不成,欲别不舍,欲救无方,与欲罢不能的复杂心情,写得非常深入,也非常含蓄,给人以无限的感伤之情,这正是杜牧的非常无语的心情。


千千千里马


杜牧一生留下了无数的诗歌佳作,但在临终之时,将自己的作品大多数付之一炬,唯有这首《张好好诗》被诗人留了下来,这表明了张好好在杜牧心中的位置。所以《张好好诗》也就成了杜牧传世的唯一书法真迹。其实说起这首诗,真的有一个动人却又感伤的爱情故事。

杜牧初见张好好时,张好好大约十三四岁。袅袅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实杜牧的这首诗我怀疑也是写给张好好的。张好好与杜牧的故事真的就是才子佳人难团圆的代表。

简单来说,就是杜牧与张好好一见钟情,那时杜牧在沈姓友人家做客,张好好是这友人家的歌妓,友人捷足先登,纳了张好好为妾,杜牧失落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黯然离开,料想这一生是难再相见了。

世事难料,谁也没有想到,五年之后,杜牧会与张好好二人能戏剧般的再次相遇。杜牧出游至洛阳,在一家酒店门口,与张好好不期而遇,五年的光阴倏忽而过,而张好好早已沈家被抛弃,沦落异乡,另嫁他人,以当垆卖酒为生。看着张好好容颜已逝,青春不再,物是人非,杜牧忍不住感慨,饱含深情与难过写下了这首情思佳作《张好好诗》。

过程就是这样,至于书法墨迹水平如何,贴出来大家讨论吧。


小新9293


张好好诗卷是杜牧畄给后人的唯一墨迹。其书法虽不为宗师,但中规中矩,自然流畅,气势不凡,值得欣赏和学习。道法自然,书法自然。








一叶小舟82704


《张好好诗》卷,是唐诗人杜牧的墨迹,全卷约四百字。该卷用笔雄健,与诗文互为表里。是否是魏晋笔法之风韵,本人不敢下断言,但其运笔结体却与王右军《兰亭序》之潇洒笔风有别,很怀疑杜收从未练习过《兰亭序》,甚至从未与《兰亭序》谋面,是另有师授。存疑。杜牧,一位被色所迷,受情所困的风流才子,他的书作远远够不上现代"书法倫理"的规范,是"野路子",属于"江湖书法"。他写的毛笔字,没有按照现代书法艺术评论的要求去书写,比如说:行笔要藏头护尾,用墨要有浓淡,蘸一次墨汁要如些这般写出多少个字,要从湿到干到燥,若非这般如此,伪书法家是也。杜牧全不守这规矩,信马由缰,想怎么写便怎么写,委实不够现代书法之标准,写这种不达标的字,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再说杜牧的书写状态也很不正常,他抄《张好好诗》卷时,忧思、愁苦,神情恍忽,一种痴愣状,幸好他手头还有一份草稿在陪伴他支撑他,他才没把自己给写进诗境里去,他随情信笔,不装腔不造势,整个没个书法状况,就那么自自然然,写出平淡无奇,自然天成的一件《张好好诗》卷。这种"野路子"的"江湖字",与现代追求的由"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品味是天壤之别,你觉得哪一种值得我们学习?





林庆逢358


一首打油诗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不到之处海涵!

杜牧:

樊川文集七绝唱,咏史抒怀英俊杰,宰相门人又进士,官至刺史仕途佳。故把柔弱写钢锋,独步晚唐传佳诗,敏学博古多文采,散文诗歌皆精通。力缆狂澜欲济世,王朝无望安民事。怀才不遇国之论,只将兵法诉之文。盛唐一去万里云,五十杜牧驾鹤游。书法相见博物馆,张好好诗真迹传,六朝风韵气势连,诗稿朴实意连绵。 由衷思念张好好,容貌娇美在诗中。雄健姿媚藏书里,笔势飞动惹人心。



杜甫:

子美谓诗圣,杜工部集传,仁政赋予诗,豪气盖云天。 心怀苍生念,梦想风俗醇, 在世名不赫,后代诗远杨。 七岁能书诗,少年游山川, 兖州会李白,醉酒诗词飞。 郁郁不得志,仕途意中惨, 饿死家中儿,贫穷永相伴。 感慨盛世衰,落木萧萧然, 一生悲疾事,寄生草屋边, 五日未进膳,小船终归天。 书法有深熟,楷隶行草功, 书瘦硬如铁,雄壮速度变。 拓本祠堂现,世间独幸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安杜甫祠堂祠有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书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的墨拓本,为现存唯一的杜甫真迹,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

黑白文章泽渊诗


杜牧的书法水平如何?


大家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全部都是从唐代临摹的作品中建立起来的。真实的王羲之作品没有人见过。翻开现在的王羲之尺牍,我们把杜牧《张好好诗》进行对比,其用笔结体非常的接近王羲之。

《张好好诗》被赵佶收藏于内府。以宋徽宗的文艺范眼光,他所收藏的字画,全是绝世精品。当金兵把府库里的金银珠宝搜落一空时,宋徽宗全不在意。而当得知其所藏字画被洗劫一空时,顿时面无血色,瘫坐在地。能被宋徽宗看上的作品,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学习,跟着他,误不了你。



现在的王羲之作品,只是借着王羲之的名,并非王羲之所书。《张好好诗》,则是如假包换,货真价实的杜牧真迹。诗是他所作,字是他所写。文和字出自于自己的书法作品,最能体现出书写者的情感。在学习中体会创造者的内心。唐代的墨迹十分稀少。杜牧的《张好好诗》,是他唯一的一件墨迹。这件作品现在能够藏在故宫博物院,全得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出重金购得。不然的话,早就流失海外。张伯驹得到《张好好诗》,欣喜若狂,终日相伴,睡觉时都不离开,藏在枕下。就是这样珍爱的一件作品,张伯驹先生无偿的捐献给了国家。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这件作品,应该感谢张伯驹赤诚的爱国情怀!



子衿书法


杜牧《张好好诗卷》是唐朝书法真迹之一。自然非常珍贵。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些名人鉴定印章。

杜牧《张好好诗》,麻纸墨迹卷。并序共48行。此帖像奇宕绝壁,气势大,苍劲古拙。

其书法风度神采如其人气质,洒脱豪放,不受拘束。

清人叶奕苞书评:"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

《宣和书谱》评论道:"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

《张好好诗》书法特征:

一,用笔猛利飞动,时有沉着痛快的"刷笔″出现。

二,为了增加章法透气感,应用较长的竖笔、斜钩、长撇破空。

三,折笔独特,折笔转折点下沉而角度小。

四,字的结构上疏而下密,头重而脚轻。

五,注重字的大小变化,开合变化。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为杜牧所书《张好好诗》。


神韵轩书法


《张好好诗》是杜牧仅存于世的真迹作品,也是杜牧诗作的名篇,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极高是不言而喻的,现藏于北京博物馆。

这首诗阐述了貌美如花、才华出众的少女歌姬张好好,始得高官沈传师宠爱,后因沈的去世而流落市井,过着卖酒的生活,诗人对她不幸遭遇感到无比的同情。全文通过前后部分的描述,反应了张好好生活的极大反差,作品前半部分重点叙述歌姬张好好娇艳妩媚及出众的才华,后半部分是张好好流落市井的景象。诗人复杂的情感充分倾注于字里行间,致使通篇字体气势雄强,节奏变化明显,作品前部气息平稳,布局疏朗,用笔流畅,中间部分气息急促,燥笔急书,多有飞白,最后部分则气息压抑,行书放慢,笔法沉稳。综其一篇作品,奋力挥毫,一气呵成,又不因作者的不同性情而失章法,实属难得的佳作。

这副作品,不只因是杜牧的大诗人身份而受世人世代追崇,单单就其书法艺术魅力也让后人追之莫及。杜牧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传统,又得孙过庭用笔之意趣,在他年轻时书法水平就如此高超,可见杜牧不仅精于诗,而且又功力于书法。

杜牧的这一作品,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很值得学习的。

还望多多指教!



山水字画


现在的作家中,写字名气最大的要算贾平凹;企业家中,写字名气最大的要算马云;娱乐圈中,写字的人太多,实在不知谁的名气最大,张铁林、陈道明、郁均剑,哪个不是大名鼎鼎?


名人书法,自古有之,并非现代人的首创。李世民、武媚娘、李太白、韩愈、杜牧,哪个不是名垂青史,而书法不过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副业。

李白的《上阳台帖》,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其意义无非是表明李白也能写字,若论其书法价值,气势虽盛,但取法并不明确,单件作品也无法看出其风格。


杜牧是个浪子,也是个撩妹高手,若是放在今天,一定是少女杀手。

若干年前,杜少邂逅了美少女张好好,但有缘人却成不了眷属。数年后,二人再见,此前的美少女已沦为卖酒女郎,于是“小杜”有感而发,书就了《张好好诗》,成为杜牧流传至今的唯一的书法作品。


不可否认,李白的《上阳台帖》也好,杜牧的《张好好诗帖》也罢,其字虽也是好字,但远谈不上经典,其意义多在于其文物价值,其作品中本身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写法,故历来很少被直接用于书法临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杜牧这首张好好诗墨迹。艺术水平很高。全篇意足神完,气韵生动,笔墨流畅而无一滞笔。气息贯通与诗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法度完备,瀟洒飘逸的诗人气质尽显无遗。从中可以看出是出自二王衣钵。尽得二王神髓。是不可多得的好书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