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读历史(十四)没事献殷勤 必有所图

第465篇文章

汉武帝时,朝廷为征讨匈奴用财无度,不得不需用计臣,放利多怨,不得不需用酷吏,苛征所及,济以严刑。可怜一般小百姓,只得卖儿鬻女,得钱上供。可谓愁怨盈纸。


宋读历史(十四)没事献殷勤 必有所图


在这种情况下,偏偏有一个叫卜式的河南人,曾入山牧羊十余年,有羊千余头。闻得朝廷进攻匈奴,遂慨然上书,愿捐出家财一半,输作便用。武帝知道后非常惊异。就派使臣问他说:“你是想当官吗?”卜式说不是。使臣又问他,那你是有什么冤仇吗?卜式又说不是。使臣就问他究竟是何用意,卜式振振有词地说:“天子方诛伐匈奴,愚以为贤吏宜死节,富民宜疏财,然后匈奴可灭。臣非素封,颇怀此志,故愿疏财助边,为天下倡。此外却无别意呢。”

瞧瞧这话,说得多么漂亮。


宋读历史(十四)没事献殷勤 必有所图


使臣闻言,据实还报。但当时的丞相公孙弘却觉得其中有诈,认为卜式说话太过矫情,不能深信。就把这事搁置一边,没有上报。

等到公孙弘去世以后,卜式又通过河南太守捐钱二十万给朝廷,接济移民经费。得了这钱,河南太守自然要如实奏闻。武帝遂又记起之前的事,大为嘉许。准备招卜式入朝,拜为中郎,授爵左庶长。这一次,卜式推辞了,不仅推辞,还是亲自入朝,面见汉武帝推辞的。武帝见其辞官不受,就说我在上林那儿有一群羊,你既然不愿意做官,那就替朕放羊去吧。卜式欣然领命,放羊去了。


宋读历史(十四)没事献殷勤 必有所图


卜式领命后到了上林,布衣草鞋,勤司牧事。把皇帝的羊放得很好。过了一年多,武帝去上林游玩,看见卜式所放的羊安安静静,很有规矩,遂大为嘉许。卜式在旁边说:“非但牧羊如是,牧民亦应如是,道在随时省察,去恶留善,毋令败群!”武帝闻言,点了点头,以为所言甚是。回宫就发出一道诏旨,拜卜式为缑氏令。到这一次,卜式直受不辞,放下牧羊鞭,接印牧民去了。人们至此方知,这卜式原就是为了做官来的。之前所做的一切,原只是为铺垫而已。


宋读历史(十四)没事献殷勤 必有所图


综观卜式其人,当大家都在卖儿卖女,为了交上各种苛捐杂税而苦不堪言的时候,他却仗义疏财,捐助国家。本就让人匪夷所思。当时的丞相公孙弘就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因而搁置不提,不愿任用。奈何卜式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先是捐钱,后是牧羊。终于求仁得仁,实现了自己当官的梦想。想是卜式在山中放羊的那十年里,每天看着羊群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实现从牧羊向牧民的跨越吧。


宋读历史(十四)没事献殷勤 必有所图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卜式第一次捐款的时候,武帝不就已经问他是不是要当官了吗?既然就是想当官,当时为啥不直说?看看,要是这样想的话,您这智商可真就有点不在线了。若是如此,卜式的人头恐怕早就落地了。后来明朝的沈万山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再者,还有读者诸君会问,第二次捐钱的时候,武帝不也封官了吗?卜式为啥不去?这您就不懂了。汉朝的中郎或者叫郎官,只是个闲职,并无实权。所以卜式是绝对不会去的。到了第三次所授的缑氏令却是实职,乃是一方父母官,这才能实现卜式“牧民”的理想。故而人家这叫放长线钓大鱼,卜式心机之深不可不服。

人常说:“没事儿献殷勤,非奸即盗。”卜式这殷勤献得明显技高一筹,献得武帝开了心,献得武帝把官封,令人叹为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