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宠臣引荐,又经过一番自吹而上位的商鞅

导语:

商鞅在变法取得成效前被称为卫鞅,今天我们要探索的就是公孙鞅身为卫鞅这一段时期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卫鞅的言辞来分析他的思想,之后再同我们的想法作对照,借此找出卫鞅不足之处,也就是失败的根本来源。

劝孝公言

商鞅虽然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但变法是什么?是改变适用于从前的法律,这是一个开创性举措,没有人尝试过,变法面临的风险不仅在于上层利益的重新划分,更在于这个新的法律是否真的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

通过宠臣引荐,又经过一番自吹而上位的商鞅

(秦孝公)

因此,商鞅同诸多大臣在秦孝公面前就是否变法一事发起了争论。

孝公当时是想要让卫鞅开始变法的,但他在乎自己的名声,怕被人将自己推广新法的行为称为数典忘宗。于是对此事摇摆不决。

卫鞅就劝谏道:"对于一件行为犹豫不定,怀怀疑疑就不会成名;对一件事犹豫不定怀怀疑疑,这件事就不会有成效。"

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对自己的行为好坏与否不能确定的话,那你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获得好名声,因为要么你的行为是有问题的,要么由于你的摇摆不定,你的行为并不会完全符合你心中所想的样子。因此成果也就有所偏差。

对于一件事,你若是摇摆不定,那这件事不如不做,既然是在犹豫,那就可以说明你并没有下定决心去做好它,换句话说,你的打算就是把这件事搞砸,因此,犹豫会坏事。

卫鞅接着道:"像那种行为水准高于常人的人,本来就会饱受世人非议;思考见解独到的,也一定会受到别人的诋毁。"

这个很好理解,有的人理解不了别人想法,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思路,因此便觉得别人是错的,而常言道:"孤独的人一般都是聪明的。"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同样可以用在古人身上,清醒的人思考的很深刻,但这种深刻却会让别人要么觉得他离自己太远,要么觉得他是在胡诌,因此便不喜欢与之交流。更有甚者,不同于己便开始诋毁,试图将其毁灭。

商鞅的话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笨蛋等到事情的结果都出来了,还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而聪明的人从事情尚未发生时便已经预料到了它的结果。做事之初不可以考虑百姓们的想法,只有等到成果出来的时候才适合同百姓分享成果。"

这段话说的很真实,因为两个见识与目的不同的人是不能共同去商议同一件事的,孝公是想要增强秦国国力,而百姓们是想要得到实惠,你想让百姓却按照你的目的去做,那百姓肯定不会愿意。

通过宠臣引荐,又经过一番自吹而上位的商鞅

商鞅最后一句话便是个人认为的问题所在了:"所以说,有着至高道德的人是不会同世俗之人相和的,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不会同百姓们商议事情的。因此对于圣人来说,只要能发展他的国家,他就不会去效法以前的制度,如果能够使百姓获利,他就不会去遵循旧的礼节。"

个人认为这里的圣人应该改为聪明人,因为对于一名圣人来说,他考究的是长久之道,而绝非贪图一时的强大,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思考与知晓的同人交往的道理很多,因此圣人会为人所称道,而聪明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手段倒是不会去效法先前的旧制度,因为聪明人能看到其弊端,但看不到其有益之处,毕竟"聪明人"的目的是要发展国力,而非取悦于人。

孝公听完后觉得,诶,这卫鞅说的有道理啊,就夸了他一句,这时候,有人跳出来了。

甘龙之驳

甘龙说道:"你这话有问题,圣人教育人的时候是不会去改变人民的风俗的,聪明的人不会更改现有的法律而参与治理。顺应民心而教,不用过于辛劳就能成功;按照旧的法律来治理,官吏们会习惯,百姓们也会得到安定。"

这话的中心思想便是说,要想让国家安定,让百姓们服服帖帖地生活,就得遵循旧的法律。尊重百姓们原本的风俗。

通过宠臣引荐,又经过一番自吹而上位的商鞅

(甘龙)

他是想要保证国家内部的安定因此想要遵循旧法,但其中的官吏们会习惯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的法律代表的是大部分官吏们的利益,你现在敢变法,那就是想造他们官吏的反。

卫鞅开始反驳:"甘龙说的话,典型的世俗之人的言论。一般人安于旧的习俗,学者会沉溺在他所学所听到的东西之内。因此,同他们讲法内之事可以,要是讲法外之事,那便不可能。"

这句话是说甘龙的话,就像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他能讲的仅仅是井内的东西,要论及井外之事,他们便一无所知了。

卫鞅接着便开始引经据典:"夏商周三代的礼节都不同然而都称了王,五霸的法律也都不一样但他们都称霸天下过。聪明的人写下法律,而愚笨的人就按法律规定的去做;贤明的人制定礼节,而无能者拘泥于礼节。"

这几个例子可谓对甘龙造成了成倍的打击,也表现出商鞅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国家称霸乃至称王。而按照旧的制度走下去,谁知道秦国的称王要等到什么时候。至于聪明之人立法,贤明之人立礼,就如马克思,我们国家的多少制度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而这个思想在于什么?在于聪明人找出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就是社会内部只要大家都遵守了,社会便能进步的规律。

"稳臣"之见

杜挚就直说了:"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去变法;没有十倍的成效,就不要去更改法律。效仿古人就不会有错,遵循旧礼就不会变的邪恶。"

这话的前半段我还是比较赞成的,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收益的话,变法在短时间内便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变法的确得谨慎,但是他之后的话便有点问题了,认为只要效法古人便不会出错可见其思想的愚昧,他将不出错的原因归结于他效法了古人,而古人的法是来自哪里呢?来自于他们的思考,来自于他们让自己国家稳定的目的。

通过宠臣引荐,又经过一番自吹而上位的商鞅

(杜挚)

而现在孝公要干的是什么?是强大自己的国家,而绝非仅仅保证国家的安稳。

卫鞅再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不是只有一个,我们要是想要让法律适应自己的国家,就不能效法古人。因此商汤与周武王不按照遵循古人办事反而称王,商纣王与夏桀不去改变旧的礼法反而被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可以被非议;遵循旧礼法的人不值得称赞。"

卫鞅最后一段话说的很有道理,也很狂,就如我们走的是适应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商鞅走的也是秦国特色称霸道路,但他在这段话中直接否定了遵循旧法之人,我觉得此举不当,遵循旧法便是愿意让国家去平稳发展,他们只是重点不同,谈不上高低。

通过宠臣引荐,又经过一番自吹而上位的商鞅

小结:

自此我们既可以看到商鞅思想中"叛逆"也算是先进的一部分,但商鞅并没有看到他们思想不同的原因的本质,并且商鞅过度地拔高了自己的能力,敢以圣人自居,却没有真正圣人的心性与智慧,因此商鞅只称得上是一个精致的,狂妄的"利己主义者",绝对称不上是一名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