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理財方式都是什麼?

泡芙小姐說影視


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由於每個人的知識水平、風險承受能力、收益預期各不相同,因此會選擇不同的理財方式

1、風險承受能力很低,要求絕對保本。此類人群主要以老年人為主,理財方式主要是銀行儲蓄存款和國債。前些年每次發行國債都會提前到銀行去排隊,生怕搶不到。近幾年由於理財觀念的不斷深入,加之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已超過國債利率,搶購國債的現象已經緩和,部分人開始選擇銀行保本理財。

2、缺乏風險意識,盲目追求高收益。此類人只看收益,意識不到風險。此類人容易輕信誇大收益的宣傳,購買一些不規範的理財平臺所謂的高收益產品,甚至掉入非法集資的陷阱。我身邊就有朋友,前幾年嫌銀行存款、理財收益低,不顧我的勸阻,把錢借給一些企業或個人,年利率20%,連續兩年都順利收到收益,沾沾自喜。可好景不長,第三年的時候,隨著經濟下行,借款企業和個人屋裡償付利息,接連跑路,別說利息了,連本金都拿不回來,十分懊悔。

3、理財意識較強,追求較高收益率。除銀行存款和理財外,此類人一般還配置一些基金、股票,甚至還會購買少量彩票。我的一位同事是財經類院校的高材生,專業知識豐富,理財意識較強,喜歡研究股票(偏重短線),總體收益比較可觀。平時還喜歡研究彩票,每期都少量投注,雖一直沒有中過大獎,但小獎中獎概率還不錯,總體來說也是收大於支。

4、不切實際,幻想一夜暴富。有人痴迷於打麻將、撲克牌贏錢,還有人賭球、賭博,企圖以小博大,一夜暴富。前些天發生的公交車傷人事件,據說就是因為將拆遷款用於賭球,輸掉了大量資金後心理扭曲所致。

5、眼光獨到,投資郵票、房產。我有一個朋友,非常有投資意識。從上中學就開始集郵、一直堅持到現在,收藏了大量郵票。這些年為收藏郵票花了不少錢,但從目前來看,手裡的郵票價值遠遠大於付出的成本。前幾年買了幾套房,由於這兩年房價飛漲,也是收益頗豐。

6、做生意,投資實體。有朋友開工廠生產食品飲品,目前經營挺好。也有朋友投資養殖業,負債累累,難以為繼。


總之,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理財,都必須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別人來說很成功的理財方式,未必適合你自己。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就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