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四件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最贵的上百亿,它们还会出现吗?

蓝风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余年文明,这五千年里,有许多价值无法估量的顶级国宝,它们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都下落不明,今天我就来讲讲其中几件。

一、九州至尊——九鼎

中国有个别称叫九州,古籍记载,当年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后来,大禹即位为天子,就用九州各地的铜,烧铸了九个鼎,九鼎便成了国祚的象征。

夏桀无道,商代夏而兴,于是九鼎就传到了商朝王室手里。商朝末年,武王伐纣成功,九鼎又传到了周天子手中。当时周朝的摄政王周公姬旦专门在洛阳修建了太庙明堂,并把九鼎安放于此,《史记》中这样记载:

成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随着岁月推移,幽王无道,西周被犬戎攻破国都,平王不得不东迁洛阳,周天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春秋五霸先后崛起,其中的楚庄王,甚至把部队开到了洛阳城外,想问鼎中原。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说,楚庄王率兵逼近洛阳,周天子很是震恐,于是派了王孙满去接待楚庄王,楚庄王当场就问王孙满,洛阳城中九鼎有多重?

这里的鼎,就是指九鼎,问九鼎多重,其实就是想问大周江山有多重,自己能不能取而代之?王孙满回答道“在德不在鼎”,并补充说:“周德虽衰,天命未已。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意思是大周虽然不复当年,但还不改灭亡。楚庄王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撤走了。

根据推算,楚庄王问鼎中原是在公元前607年,此时九鼎尚在洛阳的太庙明堂之内。后来战国七雄并起,七雄之间战争不断,谁都在觊觎九鼎,但七个国家互相掣肘,谁也没办法真正获得九鼎。

时间来到公元前307年,秦国在位的国君是秦武王,秦武王来到洛阳,进入太庙明堂后,看到了雍州之鼎,当时秦国的国土便属于古雍州一带,于是秦武王觉得雍鼎就是秦鼎,打算直接把雍鼎搬回秦国去,秦武王是个大老粗,自己想要把雍鼎举起来,不曾想雍鼎太重,他一个没举好,脱手落地,把自己给砸伤了,当晚就死了。

再后来,到了公元前257年,秦国终于灭了周王室,如愿以偿地把九鼎就迁到秦国首都咸阳,然而,等到公元前221年的时候,秦始皇一统天下。就在这三十多年间内,传承了一千多年的九鼎就神秘地消失了……

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专门派人去打捞,结果毛都没捞到一根。我国历史上最顶级的国宝九鼎,从此便失了踪迹。

二、皇权象征——传国玉玺

正所谓珠联璧合,珠是“随侯珠”,璧是“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说是秦王想要空手套白狼,骗赵国的和氏璧,但蔺相如慧眼如炬给识破了,最后成功带着和氏璧返回了赵国。

和氏璧本来是是楚国的东西,后来几经易手,被赵惠文王得到了,虽然这一次秦王没能得到和氏璧,但等到秦始皇灭掉赵国之后,和氏璧自然而然就被秦国得到了。

当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下令让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刻了一块玉玺,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所以这块玉玺就成了中国正统皇帝的象征,被称为传国玉玺。

秦国末年,汉高帝刘邦兵临灞上,秦皇子婴投降,把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此后,传国玉玺便在汉朝皇帝之间世代传承。

等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也盯着玉玺不放,当时的太后不想给他,于是狠狠地摔了一下,把玉玺的一角摔碎了,王莽就下令让工匠用黄金镶补了一下。但王莽死得太快,刘秀建立东汉后,玉玺又到了东汉王室手里。

那之后,传国玉玺被历代皇室所掌握,一直传到公元937年,儿皇帝石敬瑭投靠契丹,率军攻破洛阳城洛阳,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带着传国玉玺在玄武楼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从此也就再也没出现过。

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兰亭序的大名,每个中国人都如雷贯耳,《兰亭序》原名《兰亭集序》,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与一群朋友在兰亭集会,吟诗作赋,并由王羲之给现场所作的诗文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兰亭序。

从文章角度来说,《兰亭序》可以算一篇非常优秀的古文,但《兰亭序》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其文学价值,而在于书法价值。王羲之是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而《兰亭序》又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面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所有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的喜爱。

王羲之自己对《兰亭序》也很满意,把它当做传家宝传给了后代子孙,只传到七世孙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遗憾的事——他的七世孙决定出家当和尚,法号智永。智永当然没有留下后代,于是《兰亭序》就到了他徒弟手里,再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了。

  • 兰亭序摹本

李世民自己就是个书法狂热爱好者,因此在死前就下令要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品,后来的皇帝当然不敢违逆他的意思,于是就一起下葬了。但也有人提出观点说,与李世民一起下葬的也不是《兰亭序》真迹,因为真迹其实早已散佚了。

话说回来,即便陪葬的是真迹,距今也1300多年了,古往今来盗墓贼不计其数,当年臭名昭著的温韬,一口气挖了唐朝18个皇帝的坟,就算《兰亭序》真迹真的在李世民墓里面,只怕早不知下落了。


卧闻海棠


有可能不会出现了,如果在国内的话因为就单单他的价值在这摆着。如果说在个人的手里的话,他肯定会偷偷出售交易的,但是这样的话也肯定被发现的。

就像我们村里似的我听我爸给我说的,他说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在分地主家的东西的时候分到了一张床,(不知道是紫檀的还是黄花梨的反正哪个木头很贵),说是乾隆下江南的时候路过我们这睡的床!然后就9几年的时候被人家花几千块钱给收走了!听他们说他们打听了7..8年才打听到在你们村里。当时他们连一点小木钉都给装袋子里装走了。现在听说好像在隔壁市的博物馆里。

想一想这一张床,他们都可以花好几年的时间去找。刚何况价值更好,纪念意义更重的国宝呢!除非偷偷的藏起来不给任何的人知道。我想就算在国外的话,应该也能差的出来的!所以说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动荡的年代被破坏了。


无聊的大董


第一件泰阿剑

1.相传这把宝剑是干将和欧冶子所铸造的,并且这把剑是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统一的时候铸造,为了能够使这把宝剑达到最好的状态,泰阿剑集合了很多灵气,最后为了使人和剑达到统一,还让活人的性命搭进去,所以这把剑的出名程度很大,但自从面世后就再也没有下落,据传它被收藏在秦始皇的皇陵之中。


二、随侯珠

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被称为“随珠”,和“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璧”或“随和”。对于这个稀世珍宝在民间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外出游玩的途中,无意间在路边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对于这个正在饱受煎熬的生灵,善良的随候不假思索的就让部下赶忙给蛇医治、上药,把伤口处理完毕后,随即就将这条大蛇放生。不过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这条大蛇在痊愈后竟然亲自送了一颗夜明珠送到到随侯的寝宫,以感谢随候的救命之恩,这才知道这只蛇是龙王的孩子,才有了“灵蛇之珠"的美称。

而随侯珠的流失跟随国的衰亡有着必然的联系。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开始讨伐隋国,随国经过几次负隅顽抗却终究败给了楚国,而随侯珠也不见踪迹。直到楚国被秦国消灭后,秦始皇嬴政将随侯珠及和氏璧占为己有,不过在秦始皇之后随侯珠就没有了下文,据专家推测,随侯珠应该是成为了秦始皇的殉葬品,在陵墓中“以代膏烛”,不过真实情况也无从知晓。


第三件: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朱棣亲自指导编撰的,这部书籍功绩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连国际的知名人士都认为,这部书是世界之最,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都无人能超越。

嘉靖四十一年皇宫发生火灾,奉天门、三大殿都被烧毁,很多珍贵字画付之一炬,然而《永乐大典》却逃过此劫。当时皇帝让徐阶、高拱、张居正亲自主持,找一些写字好的人重新抄写《永乐大典》,可惜他们抄完后发现正本不见了,竟然无影无踪。

在外国人侵略中国的时候,《永乐大典》副本也被抢夺,后来世界各地到处是《永乐大典》遗本,但都是副本。

没有知道正本去了哪里


第四件:乾隆的九龙宝剑

非常神奇的是这把宝剑本来是陪葬品,跟随乾隆一起下葬的,孙殿英炸开陵墓后,将这柄绝世珍宝炸了出来,后来这把宝剑几经辗转落到戴笠手上,而这把充满诅咒色彩的宝剑,让戴笠的飞机撞到火山上,然后他死了,宝剑也没了。

有人说宝剑在那场大火中毁了,也有人说宝剑还在民间,


散人说点事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滚滚历史长河中,蕴藏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我想那是难以估量的,同时一些极具价值和研究的物品也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因为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就遭受了外族的欺辱和抢劫。我们许多国宝流失到了国外,难见踪迹。

纵观中华文明,消失的国宝中有哪四件价值最为昂贵?它们还会出现吗?


  1. 和氏璧――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故事想必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毕竟有廉颇和蔺相如的加持,只要读过书的同志都会对这个赵国的国宝不会陌生,它最终落入了秦始皇嬴政的手里,被丞相李斯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汉字,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皇权是合法正统的。但是自秦灭亡以后,传国玉玺就忽隐忽现,直至到了近现代,再无所踪。

  2. 考古传奇――北京人头盖骨!1929年,民国时期,考古学家在北京附近发现了距今60多万年的北京人猿头盖骨,出土后震惊了考古学界,并对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然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战争的波及,在转移美国期间受到日本的袭击五个完整的头盖骨竟然凭空消失了。至今仍然没有踪迹。


  3.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中国历史上顶顶大名的书法大家,他书写的《兰亭集序》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然而《兰亭集序》的真迹在历史的辗转之中已经消失,现在存于世的都是临摹的版本。据说已经毁于战火。

  4. 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九州鼎!大禹治水以后为了保护族人免受水祸困扰,就命令自己的儿子启根据划分的九个州县铸造了九鼎以镇压整个地区的气运,周朝时代表中华大地的九州鼎还存在。相传,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就把九鼎沉入了湖底,从此,再也不见踪影。也有说法,说九鼎被人偷走再也消失不见。

其实,不止这四件国宝,我们有更多消失无踪无法估量价值的国宝消失在历史的隐藏之下。它们也许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许已经被毁掉,我们只希望这样的事少点发生。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失落的岂止是四件顶级国宝,从轩辕剑到传国玉玺,从九鼎到十二金人,从《兰亭序》到翡翠西瓜,任何一件宝物如果现世,必将引起万众瞩目。


轩辕剑。这是一柄传说中的神兵利器,是当时众多的古代大能,共同采天下之铁(各种金属的代称),为皇帝炼制的神兵。据说这柄剑除了锋利无比外,还能斩妖除魔,其功能十分强大。剑身一面镌刻着日月星辰,一面刻着天下的山川草木,剑柄上更有统一天下的计谋和农耕畜牧的要旨。

当年黄帝带着这宝剑纵横天下,后来又分别落到了大禹和商汤手中,后来在朝代的动乱中不知所踪。

传国玉玺。据说这块玉玺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加工而来。据说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安徽蚌埠境内)发现有凤凰栖落,后来发现了一块璞玉。卞和认定这石头里有绝世美玉,但楚厉王和楚武王都不信,还分别砍掉了卞和的两条腿,后来楚文王相信了卞和的话,在璞玉之中得到了冠绝天下的美玉和氏璧。

和氏璧辗转多人之手,最后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此后传国玉玺分别在汉、魏、晋、唐等朝代,始终是皇朝正统的象征,但最后在五代十国期间不知所踪。


九鼎。据说当年大禹统一了天下后,把整个天下分为九州,然后命令九州的州牧都贡献青铜,铸造了九只大鼎。这九只大鼎被认为是天下的象征,同时在祭祀天地的时候才能使用。而根据礼仪,能用九鼎的,只有普天下的共主-----天子。所以九鼎就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以致于后来把“问鼎”来说明人有不臣之心。

九鼎经过多番辗转,最后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失去了踪迹,据说被沉到了泗水(徐州附近的河流)之中,但秦始皇派人打捞也没有结果。后来武则天等历代帝王,有的仿制过九鼎,但真品的下落却已经成谜。


十二金人。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消灭民间的反抗势力,收集了天下的青铜(当时制作武器的主要金属),铸造了十二尊高大的铜人,立在了秦王宫殿之前。这十二尊铜人,轻的都有三十多吨重量,最重的已经达到了将近90吨。居所铸造的时候暗地迎合了十二天干地支,或者是四面八方十二个方位,同样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可以考证的是,秦灭之后铜人也一直存在,直到董卓肇乱时,才将铜人熔化用来铸造钱币。但十二个铜人没有全被熔化,还有剩余。但在动乱之中,剩余的铜人也去向不明。

《兰亭序》。这件大名鼎鼎的国宝,出自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据说王羲之和一群好友在兰亭聚会,酒喝的不多不少,精神亢奋之下挥毫泼墨写下了《兰亭序》,为众位好友的文章做了序。这篇书法作品每个字都极尽书法艺术的极致,事后连王羲之本人也没办法再写出来。

《兰亭序》一直被视为珍宝,后来唐太宗打探到了这件宝物的下落,连蒙带骗地将其据为己有,并要求用这件宝物陪葬。但后来军阀温韬挖开唐太宗的昭陵时,却并没有找到《兰亭序》,所以后人怀疑这件宝物在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之中。具体真相如何,只能留待日后了。

翡翠西瓜。顾名思义,这件国宝是天然翡翠雕刻成西瓜形状,据说与现实中的西瓜简直一模一样,瓜皮、瓜瓤、瓜籽皆同真的一般,实在是造物之奇迹。这翡翠西瓜一共有两枚,被慈禧太后视若生命,据说还专门储之于密室,每天派人轮流看守,后来在死前命令将翡翠西瓜给她陪葬。

民国期间孙殿英东陵盗宝,翡翠西瓜落入了军阀手中,但此后辗转之中却下落不明,有人说孙殿英为了免祸,将翡翠西瓜送给了宋美龄,也有人说翡翠西瓜在乱世之中被卖到了海外,被人秘密收藏。无论如何,翡翠西瓜在世间销声匿迹。

数千年来,中国人民所制造的绝世宝物何止千百,但很多顶级国宝却下落不明,让人痛心以极。


李飞叨


第一件是慈禧太后的夜明珠。慈禧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利的女人之一,生活极尽奢侈,她的陪葬品都是价值连城的。慈禧的陪葬品中,最珍贵的属于那颗夜明珠,慈禧去世以后葬于清东陵,这颗夜明珠,就含在她嘴里,嘴里据说可以保尸体不腐不烂。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墓时夺走,到最后又送给了宋美龄做鞋饰,如今已经不知去向。



第二件就是明朝永乐皇帝年间所编成的《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派2000多名学者,耗费五年完成。全书约3.71亿字,汇集了图书七八千种,被《大英百科全书》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在战火中零落,如今只剩800余件,散落在世界各地。

第三件就是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乾隆在位61年间,本人喜好收藏,他所收藏的物品数不胜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九龙宝剑。九龙宝剑后来也在孙殿英盗墓的时候被盗走,为了救自己一命,孙殿英将其给了戴笠,戴笠临死的时候这把九龙宝剑就在身边。



第四件是北京人头盖骨。1929年,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挖出来一个保存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初步的鉴定,该头盖骨属于60万年前。1941年头盖骨交给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本意是想带回美国,当时正赶上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日本俘获了当时在北京的美军。头盖骨落也落到了日本人手中,此后就没有了音信。


是阿维啊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中国历史上四件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最贵的上百亿,它们还会出现吗?”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如此璀璨文明的历史中,留下了数不尽的珍宝文物。有些宝物失而复得,也有些宝物得而复失,至今下落不明,令人痛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国四件至今不知流落何处的顶级国宝。

第一件:十二生肖兽首

今年11月13日,何鸿燊先生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让其重新回到了圆明园的怀抱。在1860年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被割走,一直不知去向。到目前为止,12尊兽首已经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兔首、鼠首、马首共7尊兽首以不同的方式回家了。其中龙首曾在台湾出现并被拍卖,但并不知其真假,而羊首、狗首、蛇首、鸡首一直未见其踪。相信随着祖国日益强大,十二生肖兽首再相聚指日可待。

第二件:北京人头盖骨

1929年,考古学家在周口店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60多万年的一个完整的人头盖骨。这一发现震惊了考古界,成了古人类学研究史上最有意义的发现,其考古价值无法估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战争的原因,北京人头盖骨却神秘的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

第三件: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名人将“和氏璧”加工制作而成了象征着皇位传承的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即寿永昌”8个大字。秦朝灭亡之后,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又流传至隋唐时期,再后来,传国玉玺便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据说,后唐皇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自焚,从此传国玉玺便不知所踪。

第四件: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1928年,孙殿英在盗取慈禧的陵墓时,就将这颗夜明珠偷走了。当时国人纷纷谴责孙殿英的行为,孙殿英怕有人为才而追杀他,就将这颗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据说宋美龄将它还装饰在鞋子上。有人说后来是被美国石油大佬重金买下,之后夜明珠就失去了踪迹,没人知道它在哪里。


大史官


00

90tut4


無限O洒脱


我觉得,四个失踪的中华宝贝应该依次是:

第一就是传国玉玺。也就是和氏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宝贝。这是政权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毫无疑问是第一名。这个很难出现了,毕竟经历了千年的战乱。



第二就是九鼎。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宝贝,也是中华民族政权的象征。有了这个宝贝有助于凝聚人心。可惜这个也很难重现了,消失两千年了。



第三是失散的重要文化典籍。比如说老子,现存的早期版本并不完整。还比如晋国的史书竹书纪年,也基本上失散光了。儒家的经典也失散了很多,还有很多诗歌作品也不存于世了。随着现代工程发达,已经有很多古典典籍被挖出来,就比如说老子,已经有汉朝时的锦书老子版本和战国时的竹简版本被发现。假以时日,会有更多典籍重现时间。

第四是一组文化艺术类的文物,比如兰亭序真迹或者吴道子顾恺之的画。还有各个失传的古代曲谱,比如高山流水广陵散。这类文物太脆弱了,被重新发现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了。


还有第五类,这类宝贝不是现在宝贵的,但是将来会焕发出巨大的 价值,所以我在这里也列出来。那就是历史上名人的骸骨。这是因为,利用古DNA技术,可以检测古代人的全基因组,这样就能通过基因组的清源关系和民族特征,推导出很多的历史信息。

最后我评价一下其他回答问题的人常提到的北京人遗骨和慈禧太后的夜明珠。北京人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直系祖先,而是上一两波走出非洲的人群,现在基本已经灭绝了。这已经通过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科研基本证实了。所以我们认为他没有那么宝贵,毕竟我们不能数典忘祖错认祖宗啊。

而随着矿产业和科学的发展,夜明珠等现在已经不稀奇了,没有什么神奇功效,也并不神秘,加上慈溪人品不佳,实在没啥价值。


司大勇


我国历史上下落不明的国宝何止四件?

严格意义上来说,但凡是我国历史文明中所创造的文物,都是属于国宝。

国宝本身是无价的,不能简单用“数百亿”或者“几千万”这类价码衡量。

一般用价码衡量的文物,无外乎两种:

一是走私到海外的珍贵文物,被走私犯当做商品进行交易。

二是经过各种复杂渠道流落到海外的文物,再经由个人收藏等多种方式,被送到拍卖行进行拍卖。

不管是上述哪种行为,只要国宝文物回归祖国,便不存在所谓“定价”,无论大小,都是属于无价的珍贵国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比如在2017年,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港元的天价,拍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因为拍卖金额太过巨大,刘益谦总共在拍卖现场刷卡24次,每笔1200万港元,才最终支付完全部款项。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当即引起轰动。

而这只成化斗彩鸡缸杯,是当年明朝皇室的御用珍品,通俗来说就是明朝皇帝使用过的茶杯,更是汉族传统工艺中登峰造极的艺术珍宝。

刘益谦先生在入手以后,当即倒了一杯热茶,十分兴奋的喝了一小口。

此举更是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他是亵渎文物,也有人称他是故作高雅,一件价值2.8亿的珍贵文物,就被这种粗俗的方式所玷污,然而不论广大网友如何争论,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聚焦点还是在引爆眼球的“2.8亿元”上,很少人会去深入了解这一件文物背后所承载的历史。

首先这是一只明朝成化年间的茶杯,而且还是皇室御用,从成化元年(1465)距今已接近600年开始算,这只杯子也已经度过了500年的岁月,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时期的象征,更是当年汉族工艺水平的至高体现,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如果硬要对比的话,这至少说明我国古人早在五百年前,就已经在艺术与陶瓷这两个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这一点是地球上很多国家所不能及的。

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我们能够复原当时的繁荣的经济与工艺水平,这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以及实现文化自信,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果将一只历经500年岁月的文物,简单的用“2.8亿元”来进行交易买卖,那无疑是用金钱去衡量一段历史。

可是历史真的能用金钱来衡量吗?

当然不能。

所以我们看待文物,不要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也不要看到拍卖出多少天价就跟风讨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文物本身的历史价值,即使有人出价上百亿,上千亿,也买不来这五百年的沧桑巨变,更买不来一段璀璨光辉的历史。

再深入来说,这就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工艺发展与社会风貌,不要小瞧任何一件文物,其背后影射出来的工艺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智慧。

而正是在中华民族最脆弱的一段时期内,某些强盗蛮横的闯进家门,导致原本珍贵的文物流落于国门之外,几经转手后,最终沦落为某些人手中获取利益的商品。

于国家来说,这其实是一种不幸。

至于问题中问的,那些价值上百亿的文物,还会否出现?

我想,如果有人想凭借倒卖文物获利,那么这些文物早晚有一天会重见天日。

至于这些珍贵文物是如何流落到海外的,你我心知肚明,而我们如果真的为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担忧,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当每个中华儿女都自强不息的那一天到来,中华民族迎来复兴,那么我相信越来越多流落海外的国宝,也终会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