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鲁智深在死前要见宋公明哥哥一眼呢,花和尚真的活出自己了吗?

手心我心bxl版


鲁智深什么时候死的,如何死的,死的时候是否要见宋公明哥哥一眼,谁也不知道。因为,《水浒传》读不到这个情节。施耐庵的《水浒传》只剩下梁山好汉大聚义之前的故事,后面的都是续书。当然,续书也可以写鲁智深之死,“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就写了花和尚的归宿。

不过,从续书的这个回目看,根本就不对仗,文理不通,绝不是施耐庵所为。绿野老道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还认为,鲁智深“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段故事,恐怕是续书的续书,最早版本的“水浒传”没有这一段。此话怎讲?

续书改写鲁智深的命运

《水浒传》最早的刊印本大约出自明嘉靖时期,但这个本子据说只剩下五卷残本。而现在通行本的母本,应当是明万历三十年左右刊印的容与堂本。从现在来看,这是个百回本的“水浒传”。但是,从文本信息看,这个百回本也不太可靠,佂辽的故事应当是后来加进去的。这一点,可从书中标注的时间便可轻易得出结论。

“宋公明破阵成功,宿太尉颁恩降诏”这回书说,梁山好汉破辽成功后,宋徽宗颁诏接受辽国投降,诏书的落款日期是“宣和四年冬月日”。

(这回书的回目又是极不靠谱,明明是宋徽宗颁恩降诏,却写成了宿太尉)。

到了鲁智深坐化的那回书,宋江、卢俊义上表宋徽宗,落款的日期是“宣和五年九月日”。两段故事之间,相隔只有十一个月,梁山好汉如何去打田虎、王庆?

而且,按照历史顺序,梁山征方腊是在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三月至八月。攻打辽国则是在宣和四年的时候。因为初刻本先有了征方腊故事,梁山好汉死伤殆尽,便不好在方腊事之后,续上佂辽故事。所以,出现了时间上的颠倒,以及时空方面的大漏洞。

从这几个文本细节来看,佂辽的故事是续书的续书。因为有破大辽这么一段,所以,又引出了宋江五台山参禅,智真长老给鲁智深下第二道佛偈的情节。为照应智真长老的第二道佛偈,又在征方腊故事后,再续一段鲁智深坐化的故事。

此处,稍微解读一下宋江五台山参禅故事中十分滑稽可笑的情节,来预分析一番鲁智深死前是否要见宋江哥哥一眼。

却说宋江等人到了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一见鲁智深,开口便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这是很滑稽,也很可笑的一句话。鲁达剃度时,智真长老亲赐法号“智深”,是以师兄弟辈分对待花和尚的,如何又改称徒弟了?回看施耐庵的《水浒传》,智真、智清从来就没把花和尚叫做徒弟,都称呼他“智深”,显然是以师兄弟之礼相待,他们三人是平辈的。

续书的续书不懂前七十回内涵,臆想智真就是智深的师父。所以,智真叫智深为“徒弟”,这是隔辈的关系,乱了套了。这样一写,就改变了鲁智深的命运,为鲁智深坐化预埋了伏笔。

续书不可信,自然,写鲁智深死去要见宋江一眼,也是值得怀疑的。

那么,到底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写得有道理,还是“水浒传”更符合文本逻辑呢?

鲁智深的命运早有伏笔

智真长老在宋江参禅时晕了头,稀里糊涂的忘记了自己与智深平辈。所以,也是稀里糊涂的自己打脸,赐给花和尚第二道佛偈,否决了当初“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的预言。

智真长老第二道预言鲁智深的佛偈,与忘记辈分一样的滑稽。且来简要解读一番这道简直比街头算命摊子的四言八句还要拙劣的佛门偈子。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前面两句,简直就是大白话,一点神秘感都没有,根本就不像佛门神僧说的隐语。后面两句更是一窍不通,乱解佛门术语。

潮起之时,未到而可先闻其声,这倒没错。信,难道能见吗?接着前面一句听潮,就是潮汐发出的信息,竟然能见到,简直是神乎其神了。

“圆寂”是佛教专用名词,是从“涅槃”转译过来的,能分开讲?

佛门偈子实际上是对未来之事的预言,在小说故事中,主要是为后面的文章设置悬念与伏笔,是要在后文得以“验证”的。所以,续书的续书便必定要匆匆忙忙的让鲁智深死去。这个故事假得不能再假了,因而,以续书说鲁智深死的时候是否要见宋江哥哥一眼,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那么,鲁智深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智真长老其实早就预言了。“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回书中,智真通过盘坐入定,了解了鲁达的来历与未来,便力排众议,决定剃度鲁智深,还告诫反对的僧众说:

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鲁智深的“正果非凡”,能够到什么程度呢?智真长老说得十分清楚,五台山自方丈以下的僧众“皆不及他”。换句话说,鲁智深也将修得智真长老那样的正果,当上名刹大院的住持方丈。所以,智真长老与他兄弟相称,隐喻这两人是平级的。

假如一定要写鲁智深“圆寂”成佛,做了方丈似乎便具备了这样的资格。听到潮汛便死掉,即便“圆”、“寂”说得通,这又算哪门子“正果”?

鲁智深的命运早有伏笔,续书的续书不知接续,胡乱便让花和尚死掉了。

鲁智深会是怎样的结局

绿野老道写过很多文章,探轶《水浒传》前七十回书中的伏线,梁山好汉最终都是要有结局的。其中,鲁智深的结局伏线最为清晰,就是智深即将离开五台山,前往东京大相国寺的时候,智真赠与他的四句佛偈。以下,简要解析一番这四句预言鲁智深一生命运的偈子,探析一番花和尚的结局。

遇林而起:讲的是东京大相国寺菜园子遇到了林冲,因此,鲁智深开始了真正的正果之路。用现在的大白话说,就是撞上大运起家了。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原本是可以不暴露的,林冲一句话,道出了花和尚的行藏。董超薛霸回京后,把鲁智深告了出来,没奈何,花和尚只得跑路,然后来到了二龙山,与杨志双夺宝珠寺。占山为王。

遇山而富:说的就是二龙山,而绝不是梁山,或者其他什么山。因为,二龙山上有座“宝珠寺”,大概隐喻的是“赵员外”的七宝就藏在这里。鲁智深是靠赵员外接引才做了和尚的,和尚反叛,又夺了赵员外的藏宝寺。而后,鲁智深还将遇到“赵员外”,照应前七十回故事,恐怕将做到东京大相国寺的住持方丈。“二龙”隐喻宋徽宗、宋钦宗,赵员外也就是隐喻宋徽宗(或也包括宋钦宗)。赵员外有座庄园叫做“七宝村”,说的就是佛门七宝。鲁智深夺了佛门七宝,难道不是很富吗?同时,为佛门夺宝,也是其功德一件,是“正果”的一部分。

遇州而迁:这里也不是说的青州或者其他什么州,应当指的是幽州。北宋于宣和四年攻打幽州,遭遇惨败,宣和六年时,这批宋军又转入到抗金战斗中。据《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等史料所载,“招安巨寇”杨志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攻打幽州,抗击金兵。鲁智深在出家之前,就先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做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又到小种经略相公府做提辖,恰与杨志后来的经历相似。又联手杨志打下了宝珠寺,施耐庵的《水浒传》肯定在此预伏了鲁智深与杨志携手攻辽、抗击的故事。攻打幽州失败,然后转而抗金,大概就应当是“遇州而迁”了。攻打幽州是北宋失策,是一场错误的战争,而抗金则是“保境安民”的正义之举。施耐庵“迁”得极为有理。

遇江而止:绝对不是浙江(钱塘江),而应当指镇江。假若鲁智深在征方腊之后就死了,也就没有后来“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也没有“遇州而迁”的故事了。《宋史》记载,靖康元年的时候,宋徽宗做了太上皇,但却因为金兵的暂时退却,又让他萌生夺回皇位的念头。于是,在童贯、蔡攸、蔡翛、赵良嗣等人的拥立下,到镇江复辟。绿野老道分析宋江江州题反诗,预言的就是这段历史。鲁智深原本与两个赵员外有很深的渊源,与宋江一起到镇江,是大有可能的。在镇江时,宋徽宗复辟阴谋暴露,梁山好汉有可能再度反戈一击。于是,鲁智深“遇江而止”,与宋江等人“血染浔阳江口”。

以此伏线分析,鲁智深倒还真的有可能在临死前,见了宋江哥哥一眼。梁山兄弟生死与共,铁血赴难,这是大聚义大排名时就立下的誓言,是《水浒传》“忠义”的终极表达。


绿野萍踪01


智深化佛:今日方知我是我

——分享有趣和观点 散打三国与水浒(71)

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个比较清奇的人:干的杀人放火事,却系慈悲菩萨心。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啊,他的每一次动手都不是为自己,或除强救弱,或打抱不平:渭州金翠莲、桃花庄刘小姐、东京林教头……


水浒英雄轰轰烈烈征讨方腊,最后以鲁智深“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生擒方腊而结局。

按说这是一件大大的功劳,连宋江都劝慰说:

“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虽同出水泊,骨子里他和宋江还不算一路人。后者虽积极入世,却也热衷功名利禄,而他身处红尘,却心超尘外,更难能的是总怀那颗赤子之心,一腔热肠,去仗义行侠。


他在圆寂前的吩咐部下军校:

“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

这些纯属离别前的礼节,倒也没有啥特殊含义。

个人觉得有些惊奇的,倒是他临终前写的这张颂纸: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此前第三回,他在拳打镇关西逃亡路上,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路口见一群人拥挤看榜,可能好奇也挤进去看,施大爷不明明交代过一句“鲁达却不识字”吗?怎么现在又能提笔写颂(偈语/短诗)了呢?

起码说明此人慧根具足,善学勤思嘛!没准儿在二龙山或梁山泊他上过夜大学、恶补过文化呢。

也许你可以说“可以是他念、寺僧写啊——如六祖慧能那种!”但“今日方知我是我”一句,还是显出禅意十足、回味悠长的。

这是他的了道成佛之语?

无论他最终是不是在天界得道成了佛,但在人间,在广大读者心中,他早已就是佛。

之前不有问答“梁山上谁是真正的第一义士、英雄”吗?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推许他第一、而且几乎无异议!


鲁智深——他是一个洞穿世情,有自己主见,一路襟怀坦荡,朝自己愿意的方向活着和死去的人。


脱俗而潇洒。




林武师de文散打


梁山泊108位好汉中,其实真正能算得上好汉的人很少,数来数去似乎只有鲁智深一人,其他基本上都是贼寇,鲁智深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往下走,本来是一名吃官家饭的公务员,后来当了和尚,再后来占山为王当土匪,而他每一步往下走,都是在救人帮人,但最终却救不了自己。

严格来说,鲁智深虽然有一幅热心肠,但他其实跟没有真正救了别人,一开始他为了救金翠莲父女,打死了镇关西,他真的救了金翠莲吗?其实并没有,后来鲁智深逃难时,遇到了金翠莲,她已经成了赵员外的外宅,注意,只是外宅,也就是根本没进赵家门,得不到赵家的承认,说得直接点就是赵员外在外面养的情人,偷偷摸摸的。

后来鲁智深又救了林冲,因此被高俅捉拿,流落江湖四处为家,可他救林冲也没救彻底,林冲后来还不算被流放了,还不是在风雪中差点死于山神庙,最后被逼上梁山,鲁智深根本就算救他,鲁智深一辈子都在救人,搞到最后自己也成了土匪,他连自己都救不了,这就注定鲁智深一生是悲苦的。

鲁智深上梁山后,他对朝廷看得很明白,他对宋江说:"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可见他并不想招安,但最终也只好随大流,宋江都招安了,鲁智深又能怎样呢,后来鲁智深也为朝廷处理,征讨辽国,攻打王虎、田庆,最终他还亲手活捉了方腊,立下了大功。

正当鲁智深功成名就时,突然听到了海潮声,智真长老曾告诉他,听到海潮时,就是他圆寂的时刻,鲁智深花了好大力气才明白,原来圆寂就是和尚死的意思,于是他大笑起来:"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鲁智深在这时还笑,他到底在笑什么呢?其实鲁智深一生都得不到解脱,因为他救人没救称帝,自己反而被连累,越混越差,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他才明白,原来想要得到解脱,只要圆寂,所以听到海潮声时,鲁智深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所以他笑。

鲁智深圆寂前写了一首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宋江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明白鲁智深的意思,金绳和玉锁都是世间名利,鲁智深终于参破了这些虚假的东西,顺利归天了,自然会大笑。

宋江虽然明白鲁智深的心意,但他却不愿当众说出来,看破不说破一直是宋江做人做事的原则,不过鲁智深临终前找到了真我,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一遭了,很多人混混沌沌过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哪,自己为什么而活,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悲哀,你觉得呢?



萌娘影视


接受朝廷招安后,他跟随宋江南征北战立功无数,特别是在围剿方腊的战斗中,先擒拿方的大将夏候成,接着活捉方腊立下首功。宋江劝他还俗做官,被他拒绝,而且说了句极有寓意的话:“洒家心已成灰,不愿做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见他如此消沉又劝他主持名山大寺,鲁智深还是拒绝:“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图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这几句话好像他有所感,料到以后的结局。

路过五台山便随宋江一道来拜见师傅,师傅开口说了句“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弄得两人尴尬不已,临别又赠言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也许是杀人太多良心难安,也可能受师指点而看破红尘,不久就到杭州的六和寺再度出家。一天夜里突闻战鼓大响,以为有什么紧急情况,摸了禅杖大喊着跳出来,吓得寺庙众僧不知所措,结果是虚惊一场,原来是钱塘江潮水响声。

鲁智深是关西人不知浙江潮信,闻听后拍掌大笑:“俺师傅智真长老,曾嘱咐与我四句偈言:逢夏而擒,我在万松林捉了夏候成;遇腊而执,我生擒了方腊;今日应了潮信,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又问众僧“圆寂”是什么?当得知圆寂就是死时,便笑道:“既然死叫着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热水,洒家要沐浴。”洗好后安排人去告诉宋江,自己就打坐在椅子上,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今日方知我是我。”真的圆寂了。

临死前的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意思是:平时不做好事,只喜欢杀人放火,然而到了时机地点,忽然参悟,潜心修炼,钱塘江潮信到来的时候,才知道我是我。

早前他拜访智真长老(他师傅),求问前程,智真长老曾说:“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说他现下虽然凶顽,日后正果非凡。

修佛的人有一招很厉害,顿悟,无论你修行多久,没那种悟性,始终都是参不透。死对于鲁智深来讲,也许就是一种解脱。



00吆


随潮圆寂

鲁智深随宋江南下征讨方腊,大功告成后,武松、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一天,钱塘江大潮来临,鲁智深是关西人,不知道浙江潮信,以为是战鼓响,贼人来了,便跳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为何如此?去哪里去?”鲁智深说:“我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听见,吃了一惊,问道:“师父,什么是潮信响?”众僧答:“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

鲁智深看了,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我四句偈言,是“逢夏而擒”,我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我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我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热水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让人烧热水,让鲁智深洗浴。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哥哥,来看我。”

宋江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宋江与卢俊义看了偈语,嗟叹不已。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忽然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老实人44886


鲁智深坐化时吟了一首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从这首诗来看,他是找到了真的自我,顿时开悟。至于要见宋江,根据鲁智深平时的待人接物来看,估计应该是生前连最后一面的兄弟情义,了却心中遗憾


超哥追梦


鲁智深铭刻高僧揭言:遇林而起,遇水而富,遇江而止。据此,念念不忘要见宋江也。


觉醒207580216


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