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魯智深在死前要見宋公明哥哥一眼呢,花和尚真的活出自己了嗎?

手心我心bxl版


魯智深什麼時候死的,如何死的,死的時候是否要見宋公明哥哥一眼,誰也不知道。因為,《水滸傳》讀不到這個情節。施耐庵的《水滸傳》只剩下梁山好漢大聚義之前的故事,後面的都是續書。當然,續書也可以寫魯智深之死,“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就寫了花和尚的歸宿。

不過,從續書的這個回目看,根本就不對仗,文理不通,絕不是施耐庵所為。綠野老道通過對文本的細讀,還認為,魯智深“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段故事,恐怕是續書的續書,最早版本的“水滸傳”沒有這一段。此話怎講?

續書改寫魯智深的命運

《水滸傳》最早的刊印本大約出自明嘉靖時期,但這個本子據說只剩下五卷殘本。而現在通行本的母本,應當是明萬曆三十年左右刊印的容與堂本。從現在來看,這是個百回本的“水滸傳”。但是,從文本信息看,這個百回本也不太可靠,佂遼的故事應當是後來加進去的。這一點,可從書中標註的時間便可輕易得出結論。

“宋公明破陣成功,宿太尉頒恩降詔”這回書說,梁山好漢破遼成功後,宋徽宗頒詔接受遼國投降,詔書的落款日期是“宣和四年冬月日”。

(這回書的回目又是極不靠譜,明明是宋徽宗頒恩降詔,卻寫成了宿太尉)。

到了魯智深坐化的那回書,宋江、盧俊義上表宋徽宗,落款的日期是“宣和五年九月日”。兩段故事之間,相隔只有十一個月,梁山好漢如何去打田虎、王慶?

而且,按照歷史順序,梁山徵方臘是在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三月至八月。攻打遼國則是在宣和四年的時候。因為初刻本先有了徵方臘故事,梁山好漢死傷殆盡,便不好在方臘事之後,續上佂遼故事。所以,出現了時間上的顛倒,以及時空方面的大漏洞。

從這幾個文本細節來看,佂遼的故事是續書的續書。因為有破大遼這麼一段,所以,又引出了宋江五臺山參禪,智真長老給魯智深下第二道佛偈的情節。為照應智真長老的第二道佛偈,又在徵方臘故事後,再續一段魯智深坐化的故事。

此處,稍微解讀一下宋江五臺山參禪故事中十分滑稽可笑的情節,來預分析一番魯智深死前是否要見宋江哥哥一眼。

卻說宋江等人到了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一見魯智深,開口便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這是很滑稽,也很可笑的一句話。魯達剃度時,智真長老親賜法號“智深”,是以師兄弟輩分對待花和尚的,如何又改稱徒弟了?回看施耐庵的《水滸傳》,智真、智清從來就沒把花和尚叫做徒弟,都稱呼他“智深”,顯然是以師兄弟之禮相待,他們三人是平輩的。

續書的續書不懂前七十回內涵,臆想智真就是智深的師父。所以,智真叫智深為“徒弟”,這是隔輩的關係,亂了套了。這樣一寫,就改變了魯智深的命運,為魯智深坐化預埋了伏筆。

續書不可信,自然,寫魯智深死去要見宋江一眼,也是值得懷疑的。

那麼,到底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寫得有道理,還是“水滸傳”更符合文本邏輯呢?

魯智深的命運早有伏筆

智真長老在宋江參禪時暈了頭,稀裡糊塗的忘記了自己與智深平輩。所以,也是稀裡糊塗的自己打臉,賜給花和尚第二道佛偈,否決了當初“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的預言。

智真長老第二道預言魯智深的佛偈,與忘記輩分一樣的滑稽。且來簡要解讀一番這道簡直比街頭算命攤子的四言八句還要拙劣的佛門偈子。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前面兩句,簡直就是大白話,一點神秘感都沒有,根本就不像佛門神僧說的隱語。後面兩句更是一竅不通,亂解佛門術語。

潮起之時,未到而可先聞其聲,這倒沒錯。信,難道能見嗎?接著前面一句聽潮,就是潮汐發出的信息,竟然能見到,簡直是神乎其神了。

“圓寂”是佛教專用名詞,是從“涅槃”轉譯過來的,能分開講?

佛門偈子實際上是對未來之事的預言,在小說故事中,主要是為後面的文章設置懸念與伏筆,是要在後文得以“驗證”的。所以,續書的續書便必定要匆匆忙忙的讓魯智深死去。這個故事假得不能再假了,因而,以續書說魯智深死的時候是否要見宋江哥哥一眼,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存在。那麼,魯智深的命運到底如何呢?

智真長老其實早就預言了。“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回書中,智真通過盤坐入定,瞭解了魯達的來歷與未來,便力排眾議,決定剃度魯智深,還告誡反對的僧眾說:

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

魯智深的“正果非凡”,能夠到什麼程度呢?智真長老說得十分清楚,五臺山自方丈以下的僧眾“皆不及他”。換句話說,魯智深也將修得智真長老那樣的正果,當上名剎大院的住持方丈。所以,智真長老與他兄弟相稱,隱喻這兩人是平級的。

假如一定要寫魯智深“圓寂”成佛,做了方丈似乎便具備了這樣的資格。聽到潮汛便死掉,即便“圓”、“寂”說得通,這又算哪門子“正果”?

魯智深的命運早有伏筆,續書的續書不知接續,胡亂便讓花和尚死掉了。

魯智深會是怎樣的結局

綠野老道寫過很多文章,探軼《水滸傳》前七十回書中的伏線,梁山好漢最終都是要有結局的。其中,魯智深的結局伏線最為清晰,就是智深即將離開五臺山,前往東京大相國寺的時候,智真贈與他的四句佛偈。以下,簡要解析一番這四句預言魯智深一生命運的偈子,探析一番花和尚的結局。

遇林而起:講的是東京大相國寺菜園子遇到了林沖,因此,魯智深開始了真正的正果之路。用現在的大白話說,就是撞上大運起家了。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原本是可以不暴露的,林沖一句話,道出了花和尚的行藏。董超薛霸回京後,把魯智深告了出來,沒奈何,花和尚只得跑路,然後來到了二龍山,與楊志雙奪寶珠寺。佔山為王。

遇山而富:說的就是二龍山,而絕不是梁山,或者其他什麼山。因為,二龍山上有座“寶珠寺”,大概隱喻的是“趙員外”的七寶就藏在這裡。魯智深是靠趙員外接引才做了和尚的,和尚反叛,又奪了趙員外的藏寶寺。而後,魯智深還將遇到“趙員外”,照應前七十回故事,恐怕將做到東京大相國寺的住持方丈。“二龍”隱喻宋徽宗、宋欽宗,趙員外也就是隱喻宋徽宗(或也包括宋欽宗)。趙員外有座莊園叫做“七寶村”,說的就是佛門七寶。魯智深奪了佛門七寶,難道不是很富嗎?同時,為佛門奪寶,也是其功德一件,是“正果”的一部分。

遇州而遷:這裡也不是說的青州或者其他什麼州,應當指的是幽州。北宋於宣和四年攻打幽州,遭遇慘敗,宣和六年時,這批宋軍又轉入到抗金戰鬥中。據《三朝北盟會編》、《梁溪集》等史料所載,“招安巨寇”楊志先後在種師道、种師中手下攻打幽州,抗擊金兵。魯智深在出家之前,就先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做關西五路廉訪使。後來,又到小種經略相公府做提轄,恰與楊志後來的經歷相似。又聯手楊志打下了寶珠寺,施耐庵的《水滸傳》肯定在此預伏了魯智深與楊志攜手攻遼、抗擊的故事。攻打幽州失敗,然後轉而抗金,大概就應當是“遇州而遷”了。攻打幽州是北宋失策,是一場錯誤的戰爭,而抗金則是“保境安民”的正義之舉。施耐庵“遷”得極為有理。

遇江而止:絕對不是浙江(錢塘江),而應當指鎮江。假若魯智深在徵方臘之後就死了,也就沒有後來“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也沒有“遇州而遷”的故事了。《宋史》記載,靖康元年的時候,宋徽宗做了太上皇,但卻因為金兵的暫時退卻,又讓他萌生奪回皇位的念頭。於是,在童貫、蔡攸、蔡翛、趙良嗣等人的擁立下,到鎮江復辟。綠野老道分析宋江江州題反詩,預言的就是這段歷史。魯智深原本與兩個趙員外有很深的淵源,與宋江一起到鎮江,是大有可能的。在鎮江時,宋徽宗復辟陰謀暴露,梁山好漢有可能再度反戈一擊。於是,魯智深“遇江而止”,與宋江等人“血染潯陽江口”。

以此伏線分析,魯智深倒還真的有可能在臨死前,見了宋江哥哥一眼。梁山兄弟生死與共,鐵血赴難,這是大聚義大排名時就立下的誓言,是《水滸傳》“忠義”的終極表達。


綠野萍蹤01


智深化佛:今日方知我是我

——分享有趣和觀點 散打三國與水滸(71)

水滸傳中,魯智深是個比較清奇的人:乾的殺人放火事,卻系慈悲菩薩心。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啊,他的每一次動手都不是為自己,或除強救弱,或打抱不平:渭州金翠蓮、桃花莊劉小姐、東京林教頭……


水滸英雄轟轟烈烈征討方臘,最後以魯智深“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生擒方臘而結局。

按說這是一件大大的功勞,連宋江都勸慰說:

“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魯智深答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智深聽了,搖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宋江聽罷,默上心來,各不喜歡。

雖同出水泊,骨子裡他和宋江還不算一路人。後者雖積極入世,卻也熱衷功名利祿,而他身處紅塵,卻心超塵外,更難能的是總懷那顆赤子之心,一腔熱腸,去仗義行俠。


他在圓寂前的吩咐部下軍校:

“去報宋公明先鋒哥哥,來看灑家。”又問寺內眾僧處討紙筆,寫了一篇頌子……

這些純屬離別前的禮節,倒也沒有啥特殊含義。

個人覺得有些驚奇的,倒是他臨終前寫的這張頌紙: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此前第三回,他在拳打鎮關西逃亡路上,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路口見一群人擁擠看榜,可能好奇也擠進去看,施大爺不明明交代過一句“魯達卻不識字”嗎?怎麼現在又能提筆寫頌(偈語/短詩)了呢?

起碼說明此人慧根具足,善學勤思嘛!沒準兒在二龍山或梁山泊他上過夜大學、惡補過文化呢。

也許你可以說“可以是他念、寺僧寫啊——如六祖慧能那種!”但“今日方知我是我”一句,還是顯出禪意十足、回味悠長的。

這是他的了道成佛之語?

無論他最終是不是在天界得道成了佛,但在人間,在廣大讀者心中,他早已就是佛。

之前不有問答“梁山上誰是真正的第一義士、英雄”嗎?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推許他第一、而且幾乎無異議!


魯智深——他是一個洞穿世情,有自己主見,一路襟懷坦蕩,朝自己願意的方向活著和死去的人。


脫俗而瀟灑。




林武師de文散打


梁山泊108位好漢中,其實真正能算得上好漢的人很少,數來數去似乎只有魯智深一人,其他基本上都是賊寇,魯智深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往下走,本來是一名吃官家飯的公務員,後來當了和尚,再後來佔山為王當土匪,而他每一步往下走,都是在救人幫人,但最終卻救不了自己。

嚴格來說,魯智深雖然有一幅熱心腸,但他其實跟沒有真正救了別人,一開始他為了救金翠蓮父女,打死了鎮關西,他真的救了金翠蓮嗎?其實並沒有,後來魯智深逃難時,遇到了金翠蓮,她已經成了趙員外的外宅,注意,只是外宅,也就是根本沒進趙家門,得不到趙家的承認,說得直接點就是趙員外在外面養的情人,偷偷摸摸的。

後來魯智深又救了林沖,因此被高俅捉拿,流落江湖四處為家,可他救林沖也沒救徹底,林沖後來還不算被流放了,還不是在風雪中差點死於山神廟,最後被逼上梁山,魯智深根本就算救他,魯智深一輩子都在救人,搞到最後自己也成了土匪,他連自己都救不了,這就註定魯智深一生是悲苦的。

魯智深上梁山後,他對朝廷看得很明白,他對宋江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可見他並不想招安,但最終也只好隨大流,宋江都招安了,魯智深又能怎樣呢,後來魯智深也為朝廷處理,征討遼國,攻打王虎、田慶,最終他還親手活捉了方臘,立下了大功。

正當魯智深功成名就時,突然聽到了海潮聲,智真長老曾告訴他,聽到海潮時,就是他圓寂的時刻,魯智深花了好大力氣才明白,原來圓寂就是和尚死的意思,於是他大笑起來:"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日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

魯智深在這時還笑,他到底在笑什麼呢?其實魯智深一生都得不到解脫,因為他救人沒救稱帝,自己反而被連累,越混越差,一直到生命的盡頭,他才明白,原來想要得到解脫,只要圓寂,所以聽到海潮聲時,魯智深得到了心靈上的解脫,所以他笑。

魯智深圓寂前寫了一首詩:"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宋江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明白魯智深的意思,金繩和玉鎖都是世間名利,魯智深終於參破了這些虛假的東西,順利歸天了,自然會大笑。

宋江雖然明白魯智深的心意,但他卻不願當眾說出來,看破不說破一直是宋江做人做事的原則,不過魯智深臨終前找到了真我,也不枉來人世間走一遭了,很多人混混沌沌過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哪,自己為什麼而活,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悲哀,你覺得呢?



萌娘影視


接受朝廷招安後,他跟隨宋江南征北戰立功無數,特別是在圍剿方臘的戰鬥中,先擒拿方的大將夏候成,接著活捉方臘立下首功。宋江勸他還俗做官,被他拒絕,而且說了句極有寓意的話:“灑家心已成灰,不願做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見他如此消沉又勸他主持名山大寺,魯智深還是拒絕:“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圖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這幾句話好像他有所感,料到以後的結局。

路過五臺山便隨宋江一道來拜見師傅,師傅開口說了句“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弄得兩人尷尬不已,臨別又贈言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也許是殺人太多良心難安,也可能受師指點而看破紅塵,不久就到杭州的六和寺再度出家。一天夜裡突聞戰鼓大響,以為有什麼緊急情況,摸了禪杖大喊著跳出來,嚇得寺廟眾僧不知所措,結果是虛驚一場,原來是錢塘江潮水響聲。

魯智深是關西人不知浙江潮信,聞聽後拍掌大笑:“俺師傅智真長老,曾囑咐與我四句偈言:逢夏而擒,我在萬松林捉了夏候成;遇臘而執,我生擒了方臘;今日應了潮信,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

又問眾僧“圓寂”是什麼?當得知圓寂就是死時,便笑道:“既然死叫著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熱水,灑家要沐浴。”洗好後安排人去告訴宋江,自己就打坐在椅子上,說了人生最後一句話:“今日方知我是我。”真的圓寂了。

臨死前的詩: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意思是:平時不做好事,只喜歡殺人放火,然而到了時機地點,忽然參悟,潛心修煉,錢塘江潮信到來的時候,才知道我是我。

早前他拜訪智真長老(他師傅),求問前程,智真長老曾說:“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說他現下雖然兇頑,日後正果非凡。

修佛的人有一招很厲害,頓悟,無論你修行多久,沒那種悟性,始終都是參不透。死對於魯智深來講,也許就是一種解脫。



00吆


隨潮圓寂

魯智深隨宋江南下征討方臘,大功告成後,武松、魯智深不願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一天,錢塘江大潮來臨,魯智深是關西人,不知道浙江潮信,以為是戰鼓響,賊人來了,便跳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為何如此?去哪裡去?”魯智深說:“我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錯聽了!不是戰鼓響,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聽見,吃了一驚,問道:“師父,什麼是潮信響?”眾僧答:“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

魯智深看了,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我四句偈言,是“逢夏而擒”,我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我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我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熱水來。”“灑家沐浴。”寺內眾僧讓人燒熱水,讓魯智深洗浴。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哥哥,來看我。”

宋江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宋江與盧俊義看了偈語,嗟嘆不已。眾多頭領都來看視魯智深,焚香拜禮。那徑山大惠禪師手執火把,直來龕子前,指著魯智深,道幾句法語,是:魯智深,魯智深!忽然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眾僧誦經懺悔,焚化龕子,在六和塔山後,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老實人44886


魯智深坐化時吟了一首詩:“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從這首詩來看,他是找到了真的自我,頓時開悟。至於要見宋江,根據魯智深平時的待人接物來看,估計應該是生前連最後一面的兄弟情義,了卻心中遺憾


超哥追夢


魯智深銘刻高僧揭言:遇林而起,遇水而富,遇江而止。據此,念念不忘要見宋江也。


覺醒207580216


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