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談談你對國粹文化武術的理解?它與功夫是什麼關係?

武道人生


野狐試答

題主好,你的問題很有價值,但願我的回答也有價值。

導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醫、書法、京劇、武術是傳統文化中的四大國粹。武術向來為國人所喜愛,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眾多的門派,更有著系統的理論和思想。


一 武術的起源

廣義講,武術是搏擊的技術動作 ,有了人就有了武術,武術產生於人與自然對抗,人與人爭鬥的過程中。

狹義講,武術是一種具有固定套路的搏擊技術動作,它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基本的精神。

武術一詞始於何時無從考證,武術起源問題大多認為源於古代部落戰爭,也有認為始於古代祭祀的“舞”。野狐認為兩者都會對後世武術的誕生有不同作用。

二 武術的本質

武術與武有著必然的聯繫,武在甲骨文、金文中底下是一個腳印,右上是一個戈,一個武器。武的本意就是持著武器,走著整齊的步伐,很有力量的去戰勝敵人,簡單的說,武就是打。

打仗總要死人,總不是好事。春秋中期的邲之戰奠定了楚莊王的霸主地位,楚莊王戰後對武有了一個精彩的新的解釋,把底下那個腳印當做止來解釋,說武的精神就是停止戰爭,保衛和平。這一說法符合人們的心願,為後世所普遍認同和接受,也就是說武的意思是不打。

與武關係密切的武術就秉承了這一思想,中國武術的基本精神就是強身健體,護身防敵,即使是打,也是除暴安良。中國武術特別強調武德,濫用武功即使沒被清理門戶,也會天下武林共誅。

三 武術的門派

陰陽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所有的文化類別都與之有關。從陰陽上來分,武術在大的方面分為外家拳和內家拳。“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無論外家、內家都會講陰陽、講內外,都會涉及剛柔相濟的問題,不過各自的側重不同。

在具體套路上,中國武術形成了很多門派,各門派講求師承關係,和門規,但各門派也會相互切磋。這即有利於武術的精細化,也有利武術的傳播。具體門派和各種套路那是很專業的知識了,我們不做深入討論。

四 武術與功夫

不只是武術,四大國粹都講功夫,書法的臨帖就是書法家的練功,這是一輩子的事,要不何來人書俱老;京劇更是要練功,吊嗓子,作打念唱的功夫很講究。功夫是武術的基礎,也是武術的靈魂,以至於說中國功夫就是說中國武術 。

總結

在現代法制社會,武術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表演藝術,作為體育運動中一個特殊的種類,武術依然深受國人喜愛。


野狐習禪


武術功夫這個話題,在一段時間裡好像就是用來調侃的,同時被調侃的還有中醫和中國經典文化。題主問的是中華武術和功夫,就說一下個人見解。

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過功夫熱,民間的確有高手存在。因為事實存在並且被深信不疑,所以功夫在外行眼裡被神話,甚至以為是可以想東西一樣給予。

記得那時候我們村有幾戶知青,城裡來的,見過世面,加上家裡有一些稀罕物,就有一些小夥伴跟隨他(就叫李三吧)。所以本村的小孩都不敢靠近他們。他們有時會欺負當地小孩,一半成分是被嚇的。跟隨他的小孩(阿恆)也很牛掰。有一天知青要回城了,跟班的很害怕,萬一李三走了沒人撐腰怎麼辦?李三把他叫來說:我把功夫傳給你,你不能跟別人說,說就不靈了,一定!(這是多年以後才說出來的)之後在他手心畫一個三角,讓他抓住,天黑之前不能鬆手。第二天,班上個子最大的乙如高,路遇了他並攔著他。他的手還是習慣性抓著,以為功夫在手,衝上去就是一拳,把乙如高鼻子打出了血。大個子嚇壞了,坐地就哭。阿恆也從此以為自己有了功夫,其他小孩也不敢惹他了。後來他通過經常鍛鍊的確也很能打。93年跟他退伍的叔叔去上海做活禽生意,也是打下了一片市場。前年見面說起當年的事就像傳奇。

功夫。曾經的印象中就是扎綁腿,打沙袋,打火紙,玩鋼鞭。那時候很多地方都有拳堂,有時相互還挑釁,但很少真打。現在看來那些拳師也是為了做個樣子又不耽誤賺錢吧。那時候我也參加過,一個月二十斤面,每天晚上在生產隊牛屋或倉庫裡練。主要是套路,壓壓腿拉拉筋,一趟拳打下來中規中矩就算會功夫了。

村裡也有不信邪的人,專找學功夫的挑戰,天知道每次的結果。

後來到鎮上讀初中,鎮上有一家有特種兵受傷回來的,姓馬。那好像是真功夫,也偷偷跟學什麼鯉魚打挺,烏龍絞柱,旋風腳等。好像這些就是功夫了。

再後來,畢業上班了,有好玩的就一起玩。要玩出名堂就要拜師,按輩分來。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圈子只是有事打個電話,沒事聚個餐。好像與功夫無關。

五年前,接觸了太極拳。先也是學套路,不得法。老師就整天松、松、松。後來漸漸有些感覺,加上平時對相關書籍的研究,慢慢在拳架裡樁功裡找東西。兩年以後,我右肩很嚴重的肩周炎好了。我也找到了肩周炎的病根不在肩上,而在橫隔膜,功夫不在外而在內。這讓我信心大增。

什麼是功夫,我不在乎。能讓我體態輕靈,氣血通泰,精氣神迴歸就是功夫。

至於實戰。真的連調侃的心思都沒有。功夫有了知道,有了才知道深淺。沒有就不會知道。

我相信真正的功夫一定有過!


原田農夫


武術,又稱國術,是中國的國粹之一。

武術起源於遠古時代與野獸相搏,後進入軍事領域成為搏殺之技,經過冷兵器時代的演變進化,逐漸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中華武術。

中華武術包括技擊和文化兩大部分內容。其中,技擊部分包括技術、功法、套路演練和散手實戰等內容,文化部分則包括以武德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各種儀式儀軌以及理論。

中華武術與其他搏擊術的區別在於:武術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擊方法,更是建立在以儒家文化為基礎的武者之道。具體來說,初級的武術,是武勇之術,以技法為主要內容。中級的武術,是功夫之術,強化各種功法的修習。高級的武術,則是心法之術,突出精神層面的修為,追求心意合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武術重視“禮”和“忠”、“勇”、“仁”、“義”等儒家價值,因此將武術功能定位於止戈、化解紛爭上,講究以武會友,反對好勇鬥狠。

以上這些,都與單純強調搏擊的其他武術運動,如拳擊、泰拳,以及現代MMA等有著本質的區別。

從邏輯關係上說 ,功夫是武術技擊的核心內容,所以武諺有“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說法,各個門派都非常重視功夫的習練,也都有本門派特色的功夫習練之法,但總的來說,功夫習練達到的目標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並融入了道家“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化虛”以及禪宗心法等理念,以練出內外合一的“整勁”、“化勁”、”靈勁“為妙。

正因為功夫在整個武術技擊體系中的重要,所以傳統武術對於本門功夫十分重視,只有那些天分較高、得到信任的弟子才能夠得到師父的言傳身授,成為本門的嫡傳弟子,或者代表性傳承人(掌門人)。也因為如此,傳統武術的比武多以切蹉為主,很多情況下都是一種功力的展示和較量,以功夫高者為勝,而非實戰性的你來我往的貼身肉搏。

因此,對於很多武術門外之人,特別是外國人來說,很容易將功夫等同於武術,英語中就以kong fu表示武術,這樣的看法無疑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長此以往也容易忽略武術的其他組成部分,比如技擊、實戰等,造成片面重視功夫習練而忽視實戰技擊的弊端,這對於武術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多元、開放的世界。作為中國國粹的武術,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必然要面對與其他形式武術的交流與學習。保持中華武術的獨特性,同時學習借鑑其他武術的優點,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應當是中華武術最好的發展思路。

最後,借用王家衛導演在《一代宗師》裡精心打磨的兩句臺詞作為總結:“功夫其實就是時間。”“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嘍。”

這部電影王家衛拍了10年。為了拍好電影,王家衛幾乎訪遍名師。我認為他領悟到了武術的真諦:功夫和技擊本是一體,互為表裡,同等重要,不可偏廢。

在此,向悟出和拍出中華武術精髓的王家衛導演一併致敬。

以上是我個人對於中華武術的認識,供諸君參考,歡迎交流。


波斯戰士


傳武已死,這是事實。至從國家將武術與套路畫等號並以套路比賽作為衡量武術水平高低的唯一標準,以強身健體作為習練武術的宣傳口號,再用體委與武協這種行政與類行政管理方式進行管理以來,武術逐漸變成了套路表演的專用詞,而與武技乃格鬥搏殺之技的真髓相去漸遠。如此幾十年之後,隨著最後一批真正掌握3格鬥搏殺之技的傳統武師們都已經離開人世,真正自古傳承的格鬥搏殺之技也就隨之湮滅在歷史之中,而代表稱為國粹的武術的正統傳承下來的套路到今天同相走入了死衚衕,比賽比來比去無非空翻與旋轉,或者所謂的行雲流水,而這些卻又無法與花樣滑冰體操和舞蹈相比,最主要是一個任意拳種的武術全國冠軍,打不過一個經過幾年搏擊訓練的選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名揚世界的太極,竟成少數人詁名釣譽和騙取錢財的工具,最終成為天大的笑話。如果,太極和其它門派的武功曾經都是可以傷人於搏擊轉瞬之間、建功於兩軍陣前馬上的真正武之技藝,那麼,可以說;武術已死。


還是回到起點733


武術是一種技藝。

功夫是在一件事情上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後來代指因此而獲得的收益。任何一種技藝,你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都可以獲得收益,都可以稱之為功夫。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與之類似的表現形式,還有:中醫,占卜,風水,戲劇,詩詞,書法,中國畫,古琴,烹飪,節氣,曆法,農耕技術,麻將,圍棋,算盤……

其實你身為中國人所經歷著一切,都烙印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我們的日常,只要心誠意端,便都是在做功夫。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基因,不必夜郎自大,也無需妄自菲薄。

中華武術,因為失去了存活土壤,因此式微,這是正常現象,保持平常心即可。

熱兵器以來以健身為主的武術拳架,在擂臺上,不可能打得贏西方搏擊。西方搏擊是以擂臺爭勝為唯一目標而設計的訓練體系,針對性極強,只有武術中真正的殺人技,能與之爭鋒。這是正常現象,無需妄自菲薄。

執著於輸贏,其實就偏離了武術的要義。

無需為了不同的認知而爭論。僅是站位不同,沒有什麼對與錯。



不二太極


隨著時代變遷,武術體系越來越成熟,武術系統融入了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營養學、運動學等眾多領域而組成的一門科學藝術,並逐步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成了許多國家人民學習的對象。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像日本、韓國等國吸取了中國武術,並逐步改進武術,發展出自己的武術體系,如空手道,來源於中國武術唐手,跆拳道,來源於中國武術。因此,嚴格地講,他們武術的老祖宗,是中國武術。

隨著改革開放,武術逐漸摒棄殺人招數,社會提倡以文化延續為名,將武術體系改進,引進舞臺演藝,進行表演,從此武術便以套路表演、套路競賽、健身、養生為主,順應市場需求,兇狠的招數被逐漸遺忘,形成了大部分傳統武術沒有實戰檢驗的基礎!

功夫,這一詞誕生於清末年間,是武術的別稱。功夫被傳播至全世界,得感謝一個人,李小龍。上世紀六十年代,李小龍通過自己的實力,將中國功夫發揚光大,並把功夫一詞寫進英文字典,從此讓世界知道中國功夫,中國功夫也成了李小龍的代名詞!他值得我們永生銘記。

武術,宏觀上講更多的是官方的稱謂,功夫則偏向於民間!隨著時代的發展,領域細分各有講究。但不變的是,功夫指的是中國武術,兩者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屬於中國文化,國粹!


黃裳文墨


中國武術是由三個層面的。武道,武學和武術!雖同處一脈但意境相差很遠!先說武道,其實是法天地陰陽形成的武學大道,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都應該是其中的精品,得之者謂之萬人敵,為將為帥,為王者!古為君,為將帥應習此道,武學者,是以武為生,究武技之理,為宗師者。武術者,習學武技,得取精巧者。分清三類人,就可以理解所謂的尚武精神,不能簡單的理解成打打殺殺!中國歷史上多次戰爭都是各種層次的武功運用的結果,抗美援朝的勝利,實質是孫子兵法正確運用的結果!是中國武道和西方武學的碰撞。目前,有些不懂武學的玩意,把一些體育比賽上的勝負上升到否定中國武道的層次上,實在無知腦殘!另外,可以閱讀一下莊子的《說劍》一文,最低級的武是匹夫之鬥,即是匹夫之鬥也分成了三個層次,殺人技,擂臺技,表演技!其實這三種技術使用和訓練各不相同,希望不要再胡亂聯繫了!


星神99


中國的國粹武術文化大都存在廣大民間,主要以太極為主,從最早的陳氏太極拳到後來的楊,孫,武,吳式太極拳,至到新中國成立後的養生太極拳,他的總貭就是以強身健體為主,另一種是發源於江湖,寺院的以器械為主的武術,是早期戰場,爭鬥的主流。太極是以防為主,武術是攻防兼備,太極講究練內氣,武術要的是分輸贏。中國功夫都是在這些習教基礎上產生的,是基本功的昇華,提煉,應用,發揮,展示的結果。


淄博泥人李


導語:“武”是人類社會自誕生開始就隨之誕生,並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而隨之發展變化的一種存在,幾千年來歷經了冷兵器時代尤其是春秋時代的尚武精神的鼎盛時期,亦經過了熱兵器時代的逐漸衰落。近代中國的百年的積貧積弱,使得國人被冠上了“東亞病夫”的恥辱。

上世紀六十年代,功夫影星李小龍憑藉自己的實力,將『中國功夫』寫進了英文詞典,亦將中國功夫推向了世界,從此提到武術就把它等於於功夫,可是武術真得等於於“功夫”嗎?武術既然被稱之為國粹文化,它僅僅是國外理解的“中國功夫”那麼簡單嗎?顯然不是。

一、首先我們來看武術

1、武術是華夏民族保家衛國的軍事技術。

“武”自誕生開始就有著攻擊和防衛兩個功用,既然叫武術,突出和強調的自然是“術”的部分,術是什麼?是方法論,是技術。而什麼是武?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潘黨曰:"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楚莊王回答:"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並明確提出的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

由此可知,武術是華夏民族用於保家衛國的軍事技術,而正是因為中華民族對武賦予的定義為止戈,所以武術作為軍事技術發展的同時,亦伴隨著武德,武文化的發展,成為和平正義的守護力量,從而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國粹,讓中華民族一直以“禮儀”之邦著稱與世。

2、武術的發展和變遷

武的原始雛形的萌芽起源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從人們與獵物的戰鬥開始,體現的是簡單粗暴的人的本能,同當時的社會形態一樣,那時的武亦非常原始,無論是從武器還是技術來講。

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生產力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意識開始產生,於是出現了部落與部落,氏族與氏族之間的戰鬥,人類之間的戰爭直接促進了武的發展,為了提升軍事戰鬥能力,開始有了有系統的武術訓練。

《禮記》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

而武術真正的發展高峰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百集爭鳴,出現了大量的軍事著作,同時春秋時期鐵器出現,步騎兵興起,武術作為技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基本形成以肢體格鬥為主的拳術和以兵器為攻防器具的技術體系。"相搏、手戰、武藝、角抵,騎射"等武術技藝已經完成形成,並出現了後世經常出現的“比武”現象。

《春秋穀梁傳·僖公元年》記載,魯桓公的小兒子友便曾向莒國領軍人物挐“約架”,要徒手“屏左右而相搏”。

3、漢代開始武術除了軍事技術,還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漢代開始,作為防身殺敵拳術除了搏殺之術外,出現了娛樂性的武術表演和象形舞。如"沐猴舞""狗鬥舞""醉舞"。

據《齊書·王敬則傳》記載,南朝人王敬則擅長武術表演:“年二十餘,善拍張,補刀戟左右。”

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空前盛行,作為本土的宗教道教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道教以老莊為思想理論,繼承了先秦神仙傳說和養生導引方式,將武術融合,形成了可以單獨演練的套路形式,比如至今我們仍廣泛認知的"六禽戲""五禽戲"等,將武術從搏殺的軍事技術,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具有健身、防身、修性、竟技、娛樂等多種功能,至此,武術

由軍事技術開始轉向了個體的武功。自此武術本身也成為了華夏古老的體育,用於個體強健體魄,提升意志力和精神力的一種技術。


4、武術作為中華國粹文化同時還具有文化精神的內涵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廣博的胸懷,將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裝在胸中,才能稱一個"武"字。

二、我們再來看功夫,什麼是功夫?

1、功夫是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

我們首先來看一張圖片,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什麼是功夫,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賣油翁的故事。

賣油翁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蓋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這是什麼?這是“功夫”。由此可知,功夫的本義指是個人所具備的一種孰能生巧的技能,是一個人技能達到了一種出生入化的境界,我們通常說一個人有真功夫,也是說這個人有真本事,有真本領,所以任何行業都可以變得有功夫,不僅僅是武術。


2、“功夫”一詞自古就有

很多人說,功夫影星李小龍創造了功夫一詞,其實功夫一詞自古就有。

比如唐代元稹 《琵琶歌》:“逢人便請送杯盞,著盡功夫人不知。 秦韜玉 《燕子》詩:“曾與佳人並頭語,幾回拋卻繡功夫。”

功夫除了境界以外,也有指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的意思 。


結論:武術不等於功夫,武術是術,功夫是人的技能,武術一種技術,而功夫是一個人的技能達到了某種高度的境界。當一個人會武術,並達到了某種境界,這個人就有了功夫,這就是武術跟功夫的關係。



知微通元


武術基本理論、氣為武術本體、相反相成的武術技擊原則、仁學本位武德思想。

氣為武術本體,氣一元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思維,從宇宙的形成,中醫學的理論指導思想都來源於“氣一元論”,傳統武術的指導思想也是直接或是間接受到“氣一元論”影響,最代表的太極拳、形意拳等。

一些拳術的命名,形態,招式,也有道家的思想,狗拳,蛇拳,虎拳,這些都是一種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維,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追求高尚的人格,是儒學的高境界,而武術的發展過程,已經淡化他的本質技擊,通過修煉武術,達到,仁,禮,忍讓,孝才是他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