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等傳統文化,你怎麼看?

用戶5984854568301


關於這個問題,我先來說另外一件事情。今年的中華詩詞大賽上,酈波評委說,秋這個字,本來的意思就是蟋蟀鳴叫的季節,這時,屏幕上展示了從甲骨文到金文一直到今天的秋字的演變,就是一隻蟋蟀的形狀。我相信當時收看節目的觀眾們,知道秋字這個象形的來由的,恐怕沒有幾個吧。

我們的漢字是象形文字,每一個繁體字,都有一個寓意,都是文明的萌芽初生的故事。但是簡體字實行了幾十年,我們已經習慣,而且在今天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恢復筆畫繁多的繁體字實在沒有必要,我們可以不必在日常生活應用中書寫繁體字,但是對於代表著中華文明集大成的繁體漢字,我們還是要認識。

就象不久前日本捐贈物資上的那兩句誕生於千年以前的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今天的我們,不一定象古人那樣出口成章,也不一定象日本友人那樣應用典故自然貼切,但是,我們至少應該知道,這幾句詩句的出處和典故。

同樣,我們可以不會寫繁體字,但是,我們至少要認識要有所瞭解,比如這個秋字最一開始就是象形的蟋蟀,再比如,以前的電影字幕把太后全都打成了太後,其實這個繁體的後只有是方位詞的時候才這樣寫,太后皇后就是今天的這個後字。這就成了笑話了。

對於漢服,我的態度和對繁體字一致。在當今社會,徹底恢復漢服,的確是一件不理智也不現實的事情。但是,漢服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希望漢服能夠成為一種系統的文化,甚至成為中高校教育中的選修課程。因為自宋明以來,漢文化出現了斷層,漢服從此也出現了斷層。

我們今天認為的漢服,其實從年代上比較雜亂,比如漢代的曲裾深衣,唐朝的圓領半臂,宋代直裰襦裙,明代的曳撒霞披,到了今天已經非常混亂,人們對漢服的認知基本來自影視劇中人物的穿著。

但是,由於距離的年代久遠,一般影視劇中的服裝風格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戲劇,電影青蛇中張曼玉和王祖賢額角微微卷曲的髮圈就源自京劇的貼片子,另一個來源就是日本和服,因為大家普遍有一種看法,認為日本和服完全就是盛唐時代的遺韻,於是就用了拿來主義,照抄就是,一直沒有播出的巴清傳當時曝光的海報,有一張范冰冰的白衣美圖,當時就有網友指出,完全是日式風格,根本不是漢服。

類似的情況其實非常多。但是我們普通觀眾,耳濡目染,只會把這些充滿著日本色彩的服飾,當成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漢服。這其實是一種悲哀。作為漢唐宋明文化載體之一的漢服,應該作為一種文化知識,為我們所熟悉瞭解。

綜上所述,漢字和漢服不需要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文字和服飾,而是應該成為中華文化燦爛星海中離我們最近的明星。


劍上風雷


振臂高呼為哪般?

個人喜愛個人穿。

刪繁用簡利民眾,

文化普及有今天。






費玉山905


於其說回覆繁體字,倒不於說重新回到象形文字年代得了!那該有多形象啊!比如馬字,就畫一個🐴,是不是很形象啊,不用發音就知道是個什麼東西!文字是語言的表現形式,是字音和字意的統一體,應該是越簡單明瞭越好!我們的文字應該向英文方向發展,一個音母即表音也表意,這應該是現代文字的發展方向!衣著方面應該跟上時代的潮流,有人硬要穿漢服,我想不會有人反對,提倡各已所好嘛,如果他想穿長袍,我想也不會有人反對的,但別提倡不提倡了,別人愛穿啥就穿啥,誰管的了嗎?


霞客飛雁


漢字可以簡為主,以繁為輔。日常使用統一用簡體字,個人愛好繁體字的可以使用繁體字,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至於漢服,想穿的就讓他(她)們穿。


英子和靜靜的老爸


可做為傳統藝術加以發揚,但不可恢復應用。


祥雲157537413


我認為,誰建議讓誰恢復。讓這些人拿著竹簡、穿著漢服、住著茅草屋、點著棉油燈、寫著繁體字、說著之乎者也、坐著牛車!

不準這些建議的人用手機、上微信、玩電腦、住洋房、用電燈、使白話文、穿現代服裝、用電冰箱、使用電磁爐、開汽車!



楊哥之翩翩舞


歷史車輪只能前進不可能到退,提此建議者都是極個別希望復辟開歷史到車的跳樑小醜,畢將遭人神共憤全民共討之。


信241706606


忍不住答一波。

參考我最近寫那篇講方言讀古詩詞押韻的文章,

普通話實用,有推廣價值。

方言在音韻藝術歷史文化方面有價值。

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可以兼顧。

方言日後失去交際功能,可以作為某種愛好,隨君學習喜歡,就像學一種音樂音律。

同理,簡體字日常服飾,有實用推廣價值。

所以肯定不會出現用繁體字或漢服取代之。

但是不妨礙保護繁體字與漢服文化,將之作為一種愛好。隨君喜歡。

不強行推廣,任君喜好,其實這種氛圍是最舒服多元的。


君餘味


我是“滄浪有話說”,我來回答。

傳統文化不僅僅是衣服和文字!

文字演變

漢字是象形文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演變歷程。建國後,為了普及教育,又推出了漢字的簡化。簡化有兩次,第一次簡化被大家普遍接受,第二次則失敗了!如今,第一次簡化字是已經被廣為接受!

由上圖可以看出,簡化字也是吸收了草書的一部分特點的!那麼,請問想恢復繁體字的,想恢復到哪個階段?

文字是交流工具,美書是書法家的追求,不能作為大眾的規範!

漢服的演變

人類的進化,衍生了服裝,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服裝。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還揭開了一個變革的歷史之頁!試問,何為漢服?

從黃帝夫人螺祖發明養蠶繅絲以後,人們的服裝開始擺脫了獸皮為衣的時代。服裝也一直是在演變,一直到清入關,搞了剃髮易服。那麼,這裡又出來問題了,提倡者所謂的恢復漢服,是哪個時代?

字體和服裝不過是文化的外在表現罷了!文字是為了交流和傳播,服裝是為了遮羞和禦寒,即便在同一時代,不同層次也有不同的服裝!所謂恢復漢字和漢服,不過是不學無術的人的博眼球遊戲罷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於思想意識、道德禮儀等內在的群體性的涵養,和文字、服裝沒有必然的聯繫!


滄浪有話說


文字最大的功能是記錄, 傳統的東西雖然是遺產,但是當一種工具嚴重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的時候,改革是必然的。比如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為什麼提倡簡化字,一方面是因為繁體漢子筆畫太過複雜,不利於普及和推廣,致使整個民族的文盲率太高,識字寫文章只是少數權貴的權利,這對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是極大的阻礙。另一方面簡化漢字的記錄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包括現在的電腦輸入等,無形中節約了很多的社會成本,漢文化的普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現在再看看中國人的文盲率比起清末那會兒簡直沒法比。

如果現在有人提出簡體漢字不合理,要恢復以前的寫法,其實無異於開歷史倒車,部分漢字簡化不合理的情況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他們找一本古漢字字典隨便翻開看看,估計就閉嘴了,你讓全中國的小學生來學那些密密麻麻的古漢字,他們會把那些人的十八代祖宗都罵活了。

的確,在書法作品裡面很多繁體字寫出來比那些簡化字是更有韻味,但是沒有人反對書法不可以寫繁體字。所以小範圍內恢復繁體字沒人說什麼,如果某些人說學生的教科書也恢復繁體字的話就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