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欧洲统一过吗?为什么?

别酒流年


初略的来说欧洲统一过两次,还有一次统一的机会。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一次也没有。

第一次,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幅员辽阔,包括欧洲、北非、西亚以及整个地中海。但是,愣是没有解决莱茵河对面的问题。德国、低地地区、东欧都属于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严格地来说,罗马并没有统一欧洲。

第二次,第一届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人统治了大部分欧洲,并授封为第一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西班牙地区挂的是月牙旗,斯拉夫地区也没搞到手。更但是的是,大佬驾崩之前把帝国一分为三,东西中三个法兰克王国,封给三个继承人。这事儿咱们的大脑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什么神操作。

神操作这就结束了吗?不,还有一次。第N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洛斯,整个欧洲除英国、法国、斯拉夫地区之外的所有地区都在大佬的实际有效合法稳固地统治下。然后,大佬驾崩之前又把帝国给分了,不光分给儿子,还分给外甥( ˃̶̤́ ꒳ ˂̶̤̀ )。


星空之下


欧洲的全称叫欧罗巴洲,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欧罗巴

,欧洲总面积达到1016平方公里,跟我国面积差不多,纬度也差不多,但是欧洲自罗马帝国之后就没有比较大一点的统一,老话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在欧洲似乎不太奏效。那么为什么欧洲就很难统一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 地理位置

从地图上看,整个欧洲东到乌拉尔山脉地区,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最北端是挪威的诺而辰角。

整个欧洲有海峡、内海和众多的海湾,又有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喀尔巴阡山脉,轮廓破碎再加上山脉阻断,在古代想统一这样一个多民族文化且地形破碎,山地众多的区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大部分区域历史上统一过,但控制极难。

  • 民族

欧洲并不像我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汉族(很多少数民族入侵,最后没打完竟然被我们汉族同化了),欧洲从古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或者说在文明程度上领先于周边民族的民族(参考我国古代的汉民族),虽然古罗马帝国统一过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并没有使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占领地区,只是武力占领,这种民族之间的隔阂就算统一也不长久。

  • 语言

在我国,虽然也有很多方言,但我们的书写文字是统一的,这就要感谢我们的始皇帝书同文,也正是始皇帝的统一制度让历代统治者都有着统一全国的愿望,而欧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在古代这就是文化交流的屏障,不易于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很难造成统一。

  • 体制原因

始皇帝灭六国后,采取了文化上的统一,烧毁了其余国家的书籍,并设郡县,中央集权制度很好的控制地方。而罗马帝国,先是共和,再是君主,又来个封建制,地方权力从来没解决过,正是这个问题让各派势力争斗不休也是难以统一。

  • 宗教

欧洲的宗教和我国不同,教皇的权力很大,传教士是贵族阶级,有自己的地区掌控,我国自汉武帝开启了以儒家为国教的主流,而欧洲在罗马帝国建立后,虽以拉丁文为官方语言,可是拉丁语又与各地方语言融合产生了新的语言,同时并没有一种专门为皇权服务的思想,虽也产生过宗教合一的政权,但基督教一直和异教打个不停,宗教与朝廷各自为主,维系一个统一帝国的思想根本不成立。

  • 气候

貌似那些有条件统一的国家,如拿破仑和德意志最后都败在了俄罗斯手里。

总的来说,就是欧洲的各民族和国家基本都成型了,即使武力统一也是差强人意,谁也不服,只有从根上,把语言文字,生活习惯,民俗,和民族归属感融合才有机会大统一。

感谢各位的阅读。


调侃历史


欧洲很难做到统一,原因有很多,比如文化差异,地理条件,历史原因。

尤其是地理条件,会直接影响到欧洲的文化差异。欧洲平均海拔是七大洲中最低的,只有340米,而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就占了总面积的60%以上,海拔太低了会比较冷,冷空气多所以欧洲人的鼻子为了适应这种天气而进化的挺。

欧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半岛和岛屿,其中半岛面积又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欧洲临海,半岛和岛屿多,就把欧洲分成了不同的区域,然后各个区域独自发展,就拥有了不同的文化,还有宗教。不同的区域发展成不同的种族,因为分块太多,各个种族也多,就不像我们国家一样,是满人统治,后来才变成的汉人统治,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汉族人多。

欧洲种族虽多,但是没有一个能凌驾于其他种族的区域,所以欧洲就无法拥有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主要民族。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边缘国家就不愿统一欧洲,反而更喜欢对外扩张。尽管英国不想统一欧洲,它的地位也不是其他的国家可以撼动的,只要有跟英国作对的,结果都是失去了殖民地。现在的英国比起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差了许多,但它依然想脱离欧洲,不想和德国法国一起做这个主导。德国法国干不过英国,两个就一起做这个主导。

欧洲为什么统一不了,是因为他们强大了以后都只想往外,而不想去把欧洲统一起来。


看经典品百味人生


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统一的标准,以我国为例,秦朝是统一,清朝也是统一,但表现在版图上差距太大,清朝的面积是秦朝的四倍。

如果以秦朝为标准,也就是当时的农耕文明区的统一为标准,那么欧洲是统一过的,那就是罗马帝国。当时罗马帝国北方的三大蛮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便相当于秦汉两朝北方的匈奴、鲜卑、乌桓。

如果以清朝为标准,也就是农牧两区的统一,或者说整个欧洲的统一,那么欧洲至今没有统一过,即使欧盟也没有包括整个欧洲。

欧洲不能统一的原因有很多,但地缘结构是根本。

与欧洲相比,我国在古代是一个封闭的结构,西北两个方向被高原沙漠阻隔,东南两个方向面向大海,华夏文明处于东亚地区天然的核心地位,极易形成大一统的局面。

欧洲则不同,其整体纬度要比中国高,与我国纬度相当的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而这也是欧洲最初的文明区域。

地中海沿岸,均为半岛结构,极易形成独立的政权。地中海沿岸自东向西分别为巴尔干半岛(古希腊)、意大利半岛(古罗马)、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甚至与欧洲紧密相关的小亚细亚也是半岛结构,这些半岛均深入地中海。

中国数千年来最终也没能将朝鲜和越南纳入版图之内,事实上与朝鲜和越南均为半岛结构也息息相关,半岛极易形成独立政权,割据一方。

此外,文字也很重要,汉字是我国始终能保持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条件。而这一条件在欧洲不具备,欧洲的文字是表音文字,时空变了,发音变了,文字也就不同。不同的文字、不同的生活方式便容易形成不同的民族,最终形成不同的国家。

到了近代,三十年战争后所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尊重各国主权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影响全球,民族国家的概念使欧洲的国家越来越多,即使拿破仑、希特勒也不能改变这一局面。


心向青山


欧洲统一这个说法太笼统了,欧洲历史上出现过这种强大的帝国,也同样统治了欧洲大部分陆地。

在东方,这个人的名字叫秦始皇,在西方,这个人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大帝。然后很快的,帝国崩溃,一个更伟大的时代开启。在东方,这个时代叫“汉”,在西方,这个时代叫“罗马”,他们搭起了两个文明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四根支柱:文字的统一,法律的统一,历史记忆的统一,信仰的统一。

文字:东方将篆体文字在全国推广开来,西方将拉丁文字在整个西方世界推广开来,那些说因为中国书同文,所以中国更认同统一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虽然亚历山大没有秦始皇的远见,但是罗马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中世纪,西方各国虽然有不同的方言,但是拉丁文却是知识阶层的通行语言,就像今天的英文一样普及。法律:东方采纳了法家的思想,西方则有罗马的法典,构成了整个帝国的运行秩序。

公元三到六世纪,全球性的寒冷气候将北方的蛮族往南驱赶,两个文明同时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东方有五胡乱华,西方有日耳曼入侵,他们摧毁了古典时代的帝国,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混血文明——在东方,这是隋唐第二帝国时代。欧洲此时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西方,这是法兰克-查理曼帝国时代。那些说罗马之后,欧洲就再没有统一的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

一、查理曼帝国的疆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欧洲文明核心区,其国土面积和隋唐的汉人聚居区相比差不了太多。并且该帝国起源于荷兰,首都先后设在巴黎和今天的德国亚琛,曾经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继承了罗马以来的文化和信仰,这是一个大欧洲的概念。

二、“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这个王朝的疆域北抵波罗的海,南达地中海,欧洲大陆的文明核心区,几乎尽收囊中。王朝里最著名的两位皇帝,一位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先后六次从北方的莱茵河畔出发,发动对意大利领土的征服战争,到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当皇帝的时候,记忆中的故乡已经是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岛。

如果十二世纪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能够继续他的征服战争,将剩下的半壁法国领土纳入治下,那么欧洲将彻底的大一统。这个时代的帝国东方,仍然被视作落后的化外之地,最南端的西班牙半岛,还是阿拉伯人的疆土,甚至都不被视为欧洲。

但是霍亨斯陶芬王朝最终没有实现完全的大一统,很快就像此前的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一样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而此后的卢森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都再也没有实现过这么大面积的统治,在分裂和割据中延续了千年。

对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缔造者——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看看他的统治之道。腓特烈一世的一生,都在四处征战中度过,67岁高龄时还带领十字军东征,最终在遥远的亚洲结束了其轰轰烈烈的一辈子。这位皇帝是如此热爱战争和打架,以至于一言不合就要教训罗马教皇一顿,屠戮的鲜血都将其胡子染红,得了一个“红胡子”的绰号。

其实这样行为的皇帝,在东西方的文明宇宙中比比皆是,也算不得有什么特别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皇帝管“打”不管“治”,很喜欢将他征服的土地赏赐给部下,和各地效忠的世家望族。比如忤逆龙鳞的名将狮子亨利,最终被皇帝驱逐出境,他的封地被没收后,竟然又被这位皇帝分封给了其他的公爵。这种行为就跟西楚霸王项羽的分封天下是一个思路,以为如此就能安抚臣僚,孰不知几年之后就被汉中王造了反。

历朝历代,国家统一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军阀的拥兵自重。这个问题,曾经长久的困惑过各个王朝的建立者们。最初级的解决方式,就是分封,将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希望“国家有难,兄弟有责”。然而这种方式,只是一厢情愿,在东方,自周朝开始,延绵了千年,周有春秋战国,汉有七王之乱,晋有八王之乱。

在西方,自从法兰克王国开始,就一直热衷于此道,并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发展至极盛,于是整个欧洲就像穿越到了春秋时代一样,城堡筑起,纷争不宁。高级一点的,则是郡县制,但即使如此,也并未能彻底杜绝。军队总需要将领来统御,时间长了,权力难免就落到了将领的手中,一旦帝国内部出现动荡,比如农民起义,皇帝的统治力下降,地方将领很有可能就会摇身一变,建立起独立的王国。

我是 ,以上是我的回答


黑白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

从政治方面看,欧洲从来都没有被统一过,从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开始,到查理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拿破仑帝国,俄罗斯帝国,苏维埃联盟,纳粹德意志,都曾经统治欧洲的一大部分地区,我说他们是因为他们都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最有希望统一欧洲的国家,其中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后来分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和奥地利哈布斯堡,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后来还断了,引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一般来说为了区分,西班牙哈布斯堡被称为哈布斯堡帝国,而奥地利的被称为哈布斯堡王朝。这里指的是未彻底分前查理五世时期的哈布斯堡,先暂称哈布斯堡王朝)应该是最有机会统一欧洲的国家,因为相较于其他国家基本都是部分要统一正统然后被其他部分联合起来搞,或者遇到了一个或者几个实力和自己差不多的国家来阻扰自己,查理时期的欧洲只有法兰西和奥斯曼在和哈布斯堡叫板,而这两个国家虽然实力强大但却要弱于哈布斯堡,而且哈布斯堡还有美洲的金银buff叠加等等,但是在好的优势也弥补不了巨大的劣势,那就是哈布斯堡的领地太碎了,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

像欧洲这种以信奉上帝这种死后文化为主的地区是很难被统一掉的,这种情况和印度信奉婆罗门或者佛教这种死后文化一样,或许你可以凭借地形优势短暂统一,印度的地形比欧洲更容易统一,但如果你无法改变这种死后文化就无法让统一的趋势保存下去!

什么是死后文化,就是你现在活的目的不是为将来而活,而是为死后的自己而活,明确一点,也就是不务实的文化。在中世纪的德国分裂尤其严重,大家都知道建立一个同一国家的重要性,但为何却迟迟无法统一?就是因为天主教在德意志地区横行,这种死后文化深入人心。

打个比方:一支要来统一德意志的军队来到了你们这里,你要不要抵抗?如果你放弃抵抗,那么你以后就可以享受统一的低税收,公平的国家司法等等,代价是你不能抵抗或者说你要抛弃你上面的封建主,绝大多数人宁愿忍受不公平的司法,高额的税收,封建主的特权也不愿意背叛,就是这种死后文化,背叛意味着死后下地狱,拼死抵抗意味着忠诚,死后可以上天堂。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中国经常统一,因为无论是儒家思想也好,道家,法家一类的也罢,所宣传的都是当世文化,也就是我现在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死后的自己过的怎么样,而是为了几十年后的自己或者为了几百年后子孙后代,通俗形容就是务实,一切的所作所为所求的都是真实存在的,或许现在无法拿到,但以后也会有利于子孙。


雨诩930


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欧洲是指的哪些国家。然后才能确定是否曾经统一过。第一。如果以现在的所有欧洲国家来说,那么,可以肯定。历史上欧洲从来没有统一过。不仅欧洲,全世界也没有哪一个洲统一过。第二。如果以欧洲部分国家来说,那么历史上,欧洲确实统一过。比如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或者拿破仑帝国。都可以说统一过欧洲。


大单于


欧洲历史上没有完成统一,虽然大都信仰基督教,但后来西欧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整个欧洲民族众多,生活习惯不一致,语言庞杂,喜欢自由,这些都是统一道路上的障碍。近代拿破仑、希特勒都试图统一,但都以失败告终。

今天由欧共体演化而来的欧盟,具有政治、经济的属性,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但还是矛盾不断,很难统一。英国脱欧的意愿强烈,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林间清泉


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提名为奥古斯都,到公元395年狄奥多西死后国家一分为二,400多年间里,欧洲出现过一个统一的局面。统一的欧洲自然是一个国家,那时候名叫“罗马帝国”。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听小牛一一分解。


一、与秦始皇类似,屋大维也建立了一个高度统一的帝国。

秦王嬴政消灭六国,登基为皇帝,标志着统一王朝的建立。他的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的国策也作为统一的标志,被中国后来的朝代继承,汉唐明清也莫不如此。由屋大维开始的的罗马帝国也有类似情形。凯撒大帝开疆拓土,占领了高卢等地,罗马的疆域越来越大,涵盖了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法国、德国和英国等现代欧洲主要国家的国土。可惜,他未能建立起稳定的王朝,就遇刺身亡。他的侄子屋大维继承了他的衣钵,经过了十余年内战,终于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并于公元前27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在奥古斯都时代,屋大维没有公开废除共和制度,却在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等方面全面掌控了国家,成了罗马帝国事实上的开国之君,也就是统一的欧洲的君主。

二、罗马帝国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和国土安全体制,保证国家统一。

早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就在意大利半岛之外设置行省,不过,那时候疆域小,行省也就少,其职能也相对较少。到了屋大维时期,他不仅拥有了30多个行省,而且他它们分为元首直辖与元老院直辖,以便因地制宜管理国家,维护统一。前一种顾名思义,是由帝国元首委派总督前往管理,总督权限较大,有军事指挥权;元老院直辖行省的总督权力要小得多。到了最盛时期,罗马帝国领土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罗马帝国有长达10000公里的边境线,统治者也采取了类似中国中央王朝修建长城的举措,在其边境地区建设由壕沟和栅栏组成的边墙,派遣军队驻守在附近的堡垒中,堡垒之间有稠密的交通网联系。罗马帝国的边墙推进到阿尔让多哈特(斯特拉斯堡,法国}、莫贡西里高姆(美因茨,德国)、阿奎安高姆(布达佩斯,匈牙利),有效地维护了帝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三、罗马帝国致力于经济上的统一。

罗马帝国发行了统一的货币,种类齐全,有金币奥雷、银币第纳尔和铜币塞斯太尔斯等,有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统一运行。罗马帝国开发先进的交通工具,加强境内中央与各行省之间经济联系,将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他们在沿岸修建码头和防波堤,建立造船厂,造出了载重量超过1000吨的船舶。帝国在海上建立灯塔,在主要口岸设立贸易货栈、仓库和代理行,让地中海成为经济统一的纽带。他们还以内河航运为补充,在欧洲大陆建立起密集的水运网。罗马帝国境内的罗讷河、莱茵河和多瑙河都是繁忙的航运线,到处都有码头。在大力发展水运的同时,帝国统治者们还加强驿道建设,在广袤的欧洲平原上纵横交错着一条条笔直的大道。驿道与今天的高速公路相似,一般不会穿越乡村,而是把两座城市直接联系起来。大道两旁是一座座驿站,驿站里旅店、饭店、仓库、马厩应有尽有,有的驿站附近还设有大型市场,共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交易。帝国在现今欧洲区域重点发展农业,推广种植小麦、葡萄和油料作物,奠定了欧洲农业的传统。他们还在渔捞业、采矿业、手工业等经济领域采取统一措施,

四、罗马帝国以地中海为中心,向四周的国土传播拉丁文化,实现罗马化。

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有效保证了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步,罗马帝国还注重在文化上的统一。帝国大力推进拉丁语的使用,使之成为官方语言,并取代当地语言成为主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在遥远的不列颠地区、莱茵河流域和高卢等地,都出现了当地形态的拉丁语。帝国统治者也热心于推广罗马的宗教,在各行省的旧址上发现了许多希腊罗马万神殿众神的石碑,碑文里既有众神的拉丁语名字,也刻着其当地语言的名字。后来帝国皇帝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就成了帝国的国教。拉丁语和宗教成了罗马帝国对各行省施行罗马化的有效工具,对后来欧洲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懿头牛


除去宗教原因外,其本身各个地区的语言和民族观念的不同是重要因素。罗列并没有像秦国一样对欧洲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没有使文化民族融合,日耳曼人、哥特人等仍被视为野蛮人,在距离罗马近的地方实行城邦制,而远一点偏北的地区则还是部落制。两种制度互相攻击,民族矛盾越来越深。而罗马之后再没有出现雄才伟略的统治者长期有力的统一过欧洲,使欧洲丧失了成为一个统一大国的机会。而欧洲本身一个较大、相对辽阔的北德平原一直被长期忽略,等到德意志人真正开发形成为强权时,欧洲已经割裂了千年,已经是近代了,各个民族国家早已经定型,再也难以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