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在古代的历史地位如何?

中国历史研究所


用四个字来形容:兵家必争。

江苏省徐州市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大家都觉得江苏省是南方省份,但徐州却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气质雄浑,历史厚重。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方向,当年有一个称号——江苏省的西伯利亚。徐州城区处在四省交界的特殊区域,往北几十公里是山东省,往西、往南几十公里是安徽省,再往西百余公里是河南省。

徐州还有两个奇特的地理优势。往东三百多公里是黄海,往南三百多公里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和江苏省省会南京,往北三百多公里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往西三百多公里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另一个奇特的地理优势是徐州夹在我国两大城市北京与上海之间,正好处在中间位置。从北京到浙江省省会杭州市的京杭大运河,徐州也处在相对中间的位置。

我国有很多兵家必争之地,但如果只能说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徐州有很大概率上榜。秦末汉初,可以说徐州处在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原因大致有三:一、汉高祖刘邦就是徐州人,刘邦手下那些厉害人物很多都是徐州人,比如说萧何、曹参、周勃;二、刘邦一生的对手项羽是距离徐州不远的下相(今属宿迁),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徐州,这也是徐州历史上唯一的定都史。三、帮助徐州人刘邦打败宿迁人项羽的一代战神韩信来自距离徐州并不远的淮阴(今称淮安)。

作为徐州人的刘邦,他不会把国都定在徐州,因为徐州真的不太适合做国都。徐州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周边在地理上属于黄淮丘陵地区,都是一些海拔较矮的丘陵地带。这里视野开阔,适合大部队进行阵地战,防守起来相较难。古人知道“擒贼先擒王”,国都不保,国也就不成为国了。刘邦不会定都于徐州不代表他不重视徐州,相定天下后,刘邦把徐州给了他非常看重的弟弟刘交,封楚王。西汉有很多诸侯国,楚国无疑是西汉最为重要的几个诸侯国之一。

西汉是一个集权制与分封制并存的王朝,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在西部,诸侯国主要集中在东部。 咱们看地图,西汉的国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位于黄河风凌渡以西的关中地区,与徐州处在差不多的纬度。这意味着什么呢?打个比方,如果东部有诸侯国反叛朝廷,他要出兵攻打长安,就必须先拿下徐州,然后再向西进兵。不然的话,楚国一旦听命于朝廷,楚国就将成为该反国的腹背大患。汉景帝时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这七国的分布全部在东部,就是东部偏北的赵国、济南国、菑川国、胶西国、胶东国,东部偏南的楚国和吴国。在七国中,吴国和楚国的实力最强,当楚国也加入叛乱队伍中,就等于打开了通向朝廷的大门,长安还怎么守?

国都如果在西部,位于东部的徐州就是国都的东大门,国都放在北部或南部,徐州依然还是“大门”。我们对三国鼎立再熟悉不过了,曹魏(含曹操时期)定都于中原的许都(河南省许昌市)和洛阳,东吴定都于长江南岸的建业(江苏省南京市)以及武昌(湖北省鄂州市),蜀汉偏居两川,与徐州关系不大。东吴占据整条长江防线,但长江以北不远处就是魏吴边界,这对东吴来说非常不安全。对东吴的防守来说,如果能控制整条淮河再理想不过,至少建业和武昌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如果东吴欲保证淮河防线的安全,那最好的结果就是控制徐州。不过如果东吴一旦控制徐州,那就意味曹魏的国都就不能再放在洛阳了,因为东线无险可守了。

都说号称“孙十万”的孙权是个没多少野心的土霸王,不思进取。实际上,孙权渴望争夺天下的,至少对夺取徐州有浓厚的兴趣。“偷袭专家”吕蒙却反对孙权偷袭徐州,理由是徐州周边无险可守,又是魏都洛阳的东线门户。吴军擅长步兵作战,不擅长骑战,徐州宽阔平坦的地理条件适合骑兵打步兵。吕蒙反对攻徐州并非吕蒙不懂得徐州的重要性,他知道东吴的国力与曹魏是没法比的。

到了西晋灭亡,天下又形成大分裂格局,前赵、后赵、前秦相继统治中原,东晋类似东吴,成汉类似蜀汉。这种格局下,徐州的位置又开始突出起来。但与三国时形势不同的是,当时魏强吴弱,而前赵和后赵曾厮杀多年,前秦内部又混乱不堪,对东晋构成的压力要小于曹魏给东吴构成的压力。南北朝时又是南北对峙,北魏早期的国都虽然在偏北的平城(山西省大同市),但欲守平城必守黄河,徐州是北魏在黄河南岸最希望得到的军事重镇之一。宋明帝之前,徐州一直为南朝宋所有,给北魏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北魏趁南朝宋之乱拿下徐州后,战略劣势大为改观。南朝丢掉徐州,只能退而守淮河防线,虽然足以保证长江南岸的安全,北伐却基本没戏了。更要命的是,北朝占据徐州,可以从容南征,主动权完全不在南朝手上。

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金元,徐州都可以说是国家级的军事重镇。明朝特殊一些,朱元璋时期的首都放在长江南岸的南京,徐州是南京防守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明朝的徐州隶属于凤阳府,直接归京师管辖。清末以来,徐州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


地图帝


在中国古代,战争就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乱世年代。而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战术和战略缺一不可,战术上要胜利,这包括兵器、军阵、统帅和士兵上要占据优势;而在战略上,那就不得不提到“兵家必争之地”这六个字了。

何为兵家必争之地?

首先,以我的理解,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指双方必会相互争取的地方,这个地方必然是天然地势险峻的所在,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

其实并没有特定的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有需要,任何地方都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相反,如果没有战争的需要,或者说并没有处于双方交界地区,那这个地方就如同“鸡肋”,毫无作用。所以历代以来,能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只有少数城市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那么能否有这个资格,这还要联系到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

今天我就来聊聊地处苏北的徐州,它是如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换句话说,历代以来,它在古代军事战争中,战略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徐州地理位置

据史料记载,发生在徐州的战争,就多达400余次,这还没有包括没有记载的。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徐州的,就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双方参战人数共达百万之多,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

而发生在徐州的战争并不止这一次。有人统计,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这块地方就要打一回仗,你可以想象的到,徐州的战略地位是有多么重要。

淮海战役

那么徐州之所以能够在历代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外乎就是地理因素。

徐州一直是南北交界,处于北京和南京的中心位置,是防卫苏南税收重镇的屏障,可以说苏南的富庶和徐州的屏障作用密不可分。它扼守在交通要冲,北可控制华北平原,南下可攻打江南,西去可以进中原腹地,东推可有海港作退路。而且徐州虽属于华北平原,但周围却多山,易守难攻。加上有时黄河经常改道,流经徐州,有黄河天险据守。

徐州地形

再看,徐州是唯一一处大军团可以毫无障碍的从南往北打或者是从北往南打的地方。如果,从北往南打的话,攻下了徐州,扬州的门户大开,扬州不保,南京也就危险了;相反,从南往北打,只要占领了徐州,整个中原就像一个大棋盘一样摊开了。

历史上,在战国时期,徐州是楚国、齐国 、三晋的分界点。在三国的时候,徐州一直是曹魏和东吴胶着的地方。金和南宋也在徐州胶着。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的地位体现在不是攻还是守的问题,关键是我不能得到,敌方也不能得到。这是一座我可以不要但绝对不能让你得到的地方。所以很多战争都是以徐州为中心进行的。虽然说是否为兵家必争之地并不是必然的,但也是偶然的。


徐州百事通


徐州在三国以前叫彭城,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东晋人认为,“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朱德元帅说:“徐州历史上就是决战的古战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徐州地理位置重要,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

徐州的北方是黄河,如果得徐州就可以以它为桥头堡继续入侵;如果南方得不到徐州,那么自己就门户洞开。

徐州的下面是长江,东面有是大海,四通八达,是一个交通枢纽。西面是开阔的中原地带,可以说得徐州就像得一颗钉子插在中原心腹上。

所以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近代淮海战役。



扒一扒历史o


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尚书_禹贡”把徐州列为天下九州之一。“浮于淮泗,达于河”邗沟修通以后,江南物质通过淮泗可以到达当时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汴泗在徐州交汇,位置得天独厚。

徐州还有利国的铁矿,铜山的铜矿宋代发现的煤,资源丰富。

在行政区划上,徐国曾经拥有苏北鲁南皖东地区。彭城称徐州。东汉时期,全国分为13个刺史部,徐州为其中之一。领有三国二郡62县,名实均相当于以后的省。

宋代,在州之上设立路行政区,因为首都在开封,徐州属于京东路,同时全国有400多个州,徐州的地位下降,例如苏东坡由高密知府任徐州知府又任湖州知府,都是平调。

徐州的行政区划下降,但是地理位置交通枢纽资源重地的位置仍然不变。

苏东坡在任“知制诰”时候写道:彭城大邦,吾肱股郡。

我们就使用苏东坡的评价吧。


朱伯崗


华夏九州之一,你说如何?


瑞科科技


夏朝为彭国,商朝被灭,周朝始建彭城,秦朝设彭城县,楚汉时期,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西汉为徐州刺史部楚国,东汉为徐州刺史部彭城国,曹操灭吕布后,把徐州刺史部驻所(下邳城)迁到彭城,彭城开始改称徐州。唐朝为武宁军节度,元朝京杭大运河开通,清朝时期,下邳城(邳州治所)被地震、黄河改道摧毁,降邳州为散州,升徐州为府。总体来说,徐州历史上的地位挺高,但相对长安,开封,洛阳,商丘等古都,徐州地位略差,但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手机里的那群人


徐州古称彭城,为五省通衢,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要地,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就在徐州打的。


程方义1


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