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阜陽彩塑”

不一樣的“阜陽彩塑”

○藝人正在創作“阜陽彩塑”

不一样的“阜阳彩塑”

○栩栩如生的“阜陽彩塑”

不一样的“阜阳彩塑”

○“阜陽彩塑”阿詩瑪的家鄉

說到彩塑,可能有人知道,就是以粘土為主要原料,再加上一定比例的防裂物捏塑出來的工藝品,然後在其上面敷彩。彩塑在中國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在我省阜陽,卻有一種彩塑和別的地方大不同:它不僅是以黃膠泥做“骨”,而且以水彩做“皮膚”,是我省特有的民間藝術。

一阜陽彩塑與天津“泥人張”

說到阜陽彩塑的歷史,首先就要說到始於清末時期的天津“泥人張”。

據史料記載,天津“泥人張”彩塑的第一代傳人叫張明山,第二代傳人叫張玉亭,第三代傳人叫張景祜,第四代傳人叫張銘。經過幾代人的相傳,天津“泥人張”彩塑也由最開始的重視人物形象的觀察和記憶,重視生活和形象的積累,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慢慢到後來則注意刻畫人物精神面貌的自然和逼真,手法細緻,富於變化,節奏和諧。

而阜陽彩塑就是從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演變而來。1971年潁上縣文化館美術工作者——唐路來到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學習彩塑,師從於“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銘。唐路虛心好學,孜孜不倦,學習了半年時間然後回到潁上縣文化館從事彩塑創作。1974年,唐路帶領徒弟朱磊再次到天津“泥人張”彩塑進行關於彩塑的技法、色調等方面的學習。

應該說,唐路是阜陽彩塑藝術的奠基人,他愛好音樂、美術、文學、歷史、戲曲、電影、舞蹈,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來充實自己的創作。唐路把天津“泥人張”技法和當地的民間戲曲抬歌人,王店農民畫,界首彩陶、泥人等融為一體,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阜陽彩塑。在阜陽採訪我們瞭解到,唐路出生在淮河岸邊的一個小集鎮上,從小就愛看一些雕塑,回來就用泥巴捏著玩,再用顏色塗得花花綠綠,頗為得意。後來唐路被安排到潁上縣文化館工作。他專程上天津,在泥人張傳人的門下學習幾個月泥塑。回到潁上縣正趕上辦展覽,唐路就自己琢磨對彩塑進行創新。經過多次失敗和反覆試驗後,凝聚著唐路血汗的彩塑終於成功了,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和專家的肯定。

特別是到上世紀80年代以後,阜陽彩塑獲得了藝術青春。唐路回到潁上文化館,徒弟朱磊破格上調。“那時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和師傅倆連住處也沒有安排,就趕製了一組批判‘四人幫’的彩塑,放在街頭展出。一下子使得參觀的觀眾如潮湧。”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朱磊回憶說。通過這次展覽,他們受到了阜陽地區文化部門的重視,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條件,從此,阜陽彩塑開始了新的生命。有數據表明,幾十年來,他們共同創作了100多組彩塑作品,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展出,受到人民群眾和藝術家們的好評。

神奇的雕刻技藝

我們看到,阜陽彩塑造型洗練,講究變形誇張,施以紅、綠、青、黃等顏色,色彩單純濃重,對比強烈,運筆奔放,大膽潑辣,形成了濃重粗獷、樸實無華、純真明快、生動有趣的藝術特色。而作為彩塑的第一步,不僅阜陽彩塑用的原料是阜陽等周邊地區獨特的黃膠泥,而且其雕刻技藝也是讓人驚歎的。

阜陽彩塑的雕刻工具主要是大木刀、壓子、開眼竹刀、刮刀、平面刀、四方木槌、水鋼、面盆等。其次開始選泥、曬乾、敲碎和稀、用大棒槌槌熟、用塑料紙包好待用、構思、捏小稿、作品成型、上彩等十幾道複雜的工序。“純粹是泥土的藝術,從線描到上色,從制模到成品,整個彩塑過程皆為手工製作,每個彩塑皆獨一無二,一線一面展現著憨厚、活潑、質樸的淮河風情,同時也體現著民間藝術家們的堅韌和智慧。”朱磊這樣告訴我們。

據《阜陽地區群眾文化志》載:“阜陽彩塑的先期製作為兩大類,一類為模具印坯,一類為手捏泥塑。模具印坯是作品用模具成型,這種泥塑造型凝鍊,講究變形誇張。手捏泥塑是遵循規範化程式創作,大型神像及戲劇故事中的人物,如關羽、張飛等,這種泥塑注重人物神態刻畫,力求傳神逼真。阜陽彩塑有‘繪七塑三’之說,藝人在塑完作品後,非常注重開相施色,施色單純濃重,對比強烈……”朱磊還介紹說,阜陽彩塑上彩技法有嚴格規律性。一般是“從上到下,先淡後濃,先白後黑,頭髮靴子最後”。“頭色不過四,身色勿過三”,是說上頭部的彩色,只能塗四次,身上的顏色上三次已夠。色多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容易發裂。但上少了,也會顯得玉氣不厚。“落筆如飛,厚薄勻均”,指上彩時要畫得快。筆發呆,上彩就死板。後句指上色用的顏料厚度都應該相同。“先開相,後製花,描金帶彩在後頭”,是頭部裝鑾的步驟。“六線要直,曲線要活”,是用筆的要領。

“阜陽彩塑的最大特點是比較寫實,注重人的內心世界。”朱磊告訴我們,從面部表情來看,阜陽的彩塑豪放、線條流暢。雕刻技藝以手捏為主,先將黃膠泥進行捶練,使泥質均勻、細膩和增強粘性。一般先做人物頭部,面部用臉模複製,臉形一樣的泥人,用一個臉模翻做(男、女、老、少等不同的人物,臉形有所不同,須用不同的臉模翻做)。然後做上不同的帽子、髮飾和鬍鬚,插上不同的頭飾,再經過上彩和開相等的不同處理,各式各樣人物的頭像便活生生地顯現出來。有的在臉部泥坯上亦可略加變形和修改,這樣可使表現的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有些作品的頭部採用活動裝置,以便取下包裝。

濃郁的民族美感

有專家指出,阜陽彩塑別開生面,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無論歷史的題材或現代的題材,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美感;構思情節生動、故事性強;人物刻畫靜而動、姿態自然、性格鮮明、感情充沛、意味深長、美妙傳神;色彩配置明快絢麗、沉厚清新。而這一點首先表現在阜陽彩塑的題材選擇上。

據瞭解,阜陽彩塑在題材選擇上,主要以古典小說、神話、傳說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情為題材。著重歌頌歷代英雄和有氣節、有膽識的人物,同時也無情地鞭撻那些遺臭萬年的歷史罪人。看到這些作品,你就會感覺到個個都不是靜止的泥巴人,而是有生命有活力有個性的人,你就彷彿聽到人物的聲音和呼吸,感覺到人物的喜怒哀樂,看到作者很強的寫實功力,和在一個“神”字上展露出來的過硬雕塑本領。

“作品內容因取材於人民群眾熟悉的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以及人民心目中熱愛的英雄烈女等,因而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朱磊說,比如從《西廂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中汲取素材,深入領會,抓住典型細節,通過縝密的構思,使作品富有濃厚的詩情畫意,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生動體現了故事內容。從而讚頌了美與善,鞭笞了醜與惡,在觀眾內心產生了共鳴的作用。“我們彩塑中塑造的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刻畫得細膩感人,別有一番情趣。如《黛玉進府》,創造了極其生動的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藝術形象,寶玉與黛玉初見時的含情脈脈的對話情景,委婉動人,讓人如聞其聲。”

而從整個阜陽彩塑來看,在形體上都有著優美、端莊、洗練簡潔的風度。比如作品《唐代仕女》,能以泥塑的表現手法,塑造出與形體結構十分相稱的優美線條,具有東方藝術美的特色。“這樣說吧,阜陽彩塑在藝術上既有傳統,又有創新,有著自己的風格和麵貌,有寫實手法的一面,但不同於‘泥人張’,有裝飾性的一面,而又與無錫泥人不同,因而可以與之媲美。”朱磊說道。

因為阜陽彩塑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它出於對土地的眷戀,追求一種人文本性。可以說是賦予泥土以生命,施以色彩以靈氣,因此,阜陽彩塑以其造型優美,生動傳神,真實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已經成為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據瞭解,目前,阜陽彩塑已經走出國門,分別被美國、新加坡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博物館收藏。 □張殿兵 程堂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