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學亂開專業,導致學生畢業等於失業,怎麼對待這個問題?

小夥42106521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深有同感,講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學校為了賺錢。

我國的高校的財政撥款與學校的專業和學生有關,加上學生的學費,是很多大學要增加專業的主要原因!

我國高校招生很熱情,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至於畢業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與學校無關,現在我國的高校出現一種“怪”像,本科畢業至少有20%以上考研,研究生畢業就考博,考完博不是去大學當老師就是到政府部門去當“官”與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差不多。

我一直在思考我國的高等教育,一個主要原因是發展太快,要養很多人,而高校的師資力量不行,但高校要辦下去就必須擴大招生,或許我們國家是先把這個框架搞起來再來提高質量,至少讓多讓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學習,不僅可以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多多少少能給學生進行“德”的教育,有利於國民素質的提高。

我親自熟悉的音樂專業,我是學音樂的,全中國大部分大學有音樂專業,而音樂專業除了當老師還能做什麼,真正對口工作的不會超過20%,如果不辦,音樂老師誰養?

如對外漢語就業率與不能超過20%,有些大學爭著去開,因為名字好聽好招生,相反,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如家政專業,國家下文強制大學開,但沒有大學願意開,因為沒有人報考。。。

總之,我國的大學教育也是功利性比較強,養了很多閒人,一些所謂的專家,教授,都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所以,不從實際出發,只要能給學校爭取招生計劃,隨便配幾個老師就開始招生,而導致大學的教學質量越來越差,這樣培養的學生在社會上自然失去一個大學生應有的競爭力。



這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夠讓你明白一些,我國高校教育的一些現狀。


師範生談教育


開設新專業,是經過層層報備,層層審批,經過相關方面論證之後的結果;並非一拍腦門頭腦發熱而決定的。

2012年,教育部對1998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修訂,形成《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裡面共有13個學科,92個大學專業類,506種大學專業。

高校專業設置並非一成不變,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或“瘦身”,或新增,這既能使學科建設更加科學,也是想培養契合社會需求與時代發展的人才。

大學開設的專業在《專業目錄》範圍內,則要經過教育部備案方可開設。

大學開設的專業不在目錄範圍,則要要經過申報、答辯、公示、審議等流程,而並非網友所認為的一拍腦袋設專業。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中規定,具備有相關學科專業為依託、穩定的社會人才需求、有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必需的專職教師隊伍及教學輔助人員等基本條件才能申請開設新專業,注意,是才能申請!

所以,開設與否,高校是經過論證之後決定的,絕不是亂開。

畢業等於失業,這不就是耍流氓嗎?社會流傳已久的“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言論,並非空穴來風。

多數大學生對自己預估過高,對社會企業期望太高。認為自己應該拿高工資,坐辦公室,去一線鍛鍊那是專科生乾的活。實際上,應屆畢業生,基本沒有一絲工作經驗(有相關經驗的早就已經找好了),憑什麼要求企業給高待遇呢?要知道你還沒給公司創造一點利潤呢。

大學生為工作煩惱,招聘單位也在為招聘大學畢業生髮愁。不僅找不到新的大學生,連以前招的大學生也走得差不多了。其理由非常任性“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看看”“家裡有山,回去挖礦”“有地三百畝,回去養母豬”……

如果是因為專業的問題,那也是你當初的眼光問題;學校提供一個自我管理的平臺,是用來提升自我的!施一公教授說得也對,本科生畢業就不應該以就業率作為考核高校的指標,應當讓本科生迴歸學科研究的正途!

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實際國情不允許,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學校提供平臺不曾虧待你,自然不能保你進高企!而且又不是二三十年前包分配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了機會的時代。你在這哀嘆畢業即失業,有能力的人早就規劃好了未來的五年十年。

找工作困難的同學不妨降低一點對崗位的要求,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


吾三省吾身


國內的很多大學開設的專業沒有什麼特色,導致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將來一畢業就面臨失業的風險,那麼為什麼這些高校開設了這些專業呢?

綜合實力

一所高校招錄的專業數量越多的話,這所高校的綜合實力會越強,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名情況也會比較靠前一些。

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對於這所高校作用還是挺大的,主要表現在人才吸引、生源、政策資金支持等方面。這也是為什麼全國這麼多高校將球專業多而全的一個重要原因。


收入

維持高效運營需要花費很多的錢,比如說教師花銷、水費電費、後勤花銷、設備維護、實驗耗材等。學校招錄這麼多的專業學生,這些學生都是需要給學校交納學費的,這些收入都可以彌補學校運營的整體花銷。

學校方面得到的上級資金支持是和學校專業數量以及招生人數相關的,如果學校招了更多專業的話,也就意味著他將能夠招到更多的學生,相對應的,學校能夠拿到的上級教育資金補貼也會更多。


問題

全國各種高校盲目招錄專業也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

有些綜合性高校為了提升學校的學科門類數量,就招錄了一些難以就業的冷門專業,比如說歷史學、哲學、心理學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是相當難找到工作的,學校這樣的行為也是很不負責任的。

也有很多高校在招錄專業的時候,選擇那些所謂的熱門專業,但是如果很多高校都招錄這些熱門專業的話,會導致這個熱門專業全國畢業的學生特別多,社會上根本容納不了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導致大學生畢業以後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我覺得針對這樣的問題,教育部應該下發相應的文件來規範相應專業招錄人數。


饕餮視聽


一個專業如果可以動用一群人開起來,還是有存在的價值的。關鍵是在讀取這個專業之前,是否對其有深入瞭解,其產生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專業的產生。弄清楚了來龍去脈,對擇業是有幫助的。另外如果迫不得已讀了自己完全不瞭解或搞不清楚的專業,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學期間再學習一門專業或技術,做好個人能力儲備。只要個人積極向上,文憑有時不是主要考慮問題。


遺傳小博士


現在的大學亂設專業,目的只有一個,為了撈錢,不是考慮怎樣為國家培養人材。


難得糊塗87449


基本都在向錢看,你管得了誰。


jafsdh


專業只是學生大學學習的一個起點。不是所有的專業後期都能用的上的,最主要的還是後期踏入社會的工作機會。是機會迎合專業,並不是專業迎合機會。


安徽研學


不亂開專業,老師就會失業。亂開專業,學生會失業。你說咋整,國家也不好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