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道德经》:之第 五十五 章


管窥《道德经》:之第 五十五 章

第 五十五 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螯(shi),猛兽不据,攫(jue)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i)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含:《说文解字》注释为,嗛也。《廣韻》銜也。《莊子• 馬蹄篇》含哺而熙。

朘:《说文解字》注释为,赤子陰也。

精:《说文解字》注释为,擇米也。司馬云。簡米曰精。簡卽柬。俗作揀者是也。引伸爲凡冣好之偁。《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書•大禹謨》惟精惟一。《易• 繫辭》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又靈也,眞氣也。《易• 繫辭》精氣爲物。《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左傳• 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又《莊二十五年• 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

和:相應也。《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

祥:福也。凡統言則災亦謂之祥。析言則善者謂之祥。

【管窥】

明“道”积“德”的人,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简单稚嫩,无欲无求,纯真无瑕。体现为:

  1. 不争,故无害。“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君子修德,“唯道是从”,像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在他人看来,君子的“为”与“不为”并没有什么区别。

其不与人争利,不涉足险地,自然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仇视和伤害。

2. 抱元,守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婴儿的另一个特征是自然生长,健康发育。

婴儿的各种生理条件和精神条件是匮乏的,具体表现为:

(1)“骨弱筋柔”,力量与成人不可同日而语;

(2)“未知牝牡之合”,未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经验,行为只能依靠自然习性;

(3) 终日嚎哭,不懂得跟人沟通,难以被人理解。

即便如此,婴儿的机能健全并且良性发展,情感自然率真,无忧无虑,往往处于非常协调的状态。这与其元气凝聚不散,精神简单纯粹是分不开的。

与之相类似的,君子无求于外,则可以专注于内。归根守静,“常德不离,复归于朴”,经过日积月累,其修为必定是自生自长而不自知。

3. 无为,勿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人生必然经历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

(1) 从幼年到壮年的阶段为上升期,身体发育成熟,心智成长健全,这段时间往往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教育,与社会的接触并不多;

(2) 到了中年,生活独立,建立家庭,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这个时期,身体发育到最佳状态,学习了各种理论知识,生活经验也越来越多,但是,往往也容易为外物侵扰而迷失自我,陷入对物欲的追求而不能自拔,精神元气散乱不一,从而导致各种器官、心理性疾病的滋生,也可能被名利驱使,处身险境而不知休止,最后落得一个“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下场;

(3) 到了老年,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精力不继,欲振乏力,与社会接触也日渐稀少,逐步地走向衰亡和寂灭。

以上三个阶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道”的作用,恰恰是使人神智清醒,回归本原,戒除贪欲,与世无争,与他人相互扶持和促进,与社会和环境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亲近并且融入自然,使身体得到必要的修养和锻炼,使生命保持活跃而清新的状态,不断地成长,持续地发展。

反之,以主观的“有为之心”驱使自己争名夺利,即为“强”,恃强而骄,即为“不道”,“不道”就会加速衰老,以至于过早地腐败和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