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國產車是否會超越合資車?

世界同步


國產車能否超越合資車包括很多方面,包括造車技術,市場佔有率,口碑等等。

先聊一聊技術上能否超越。個人認為10年的時間自主品牌在技術上超越合資車很難。

原因有如下幾個維度。

一、歷史經驗維度

從1984年第一個合資品牌北京吉普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德國、日本、韓國、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傳統汽車強國均在中國設立了合資品牌,在“市場換技術”大背景下,30年過去了,中方車企依然在新車研發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能夠在技術領域參與度達到30%的中方車企也不是很多。例如南北大眾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已經接近20%,可謂難以撼動。再看看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的自主品牌,上汽榮威,一汽奔騰都不是能打的選手,能夠得到汽車市場的全面認可道阻且長。

二、技術現狀維度

大家可能會說國產車可以在新能源領域、智能網聯領域彎道超車,的確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傳統車企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汽車,以及蔚來,小鵬,威馬等造車新勢力嶄露頭角,甚至寧德時代電池技術都傲立全球。然而,一個特斯拉的國產化就把國產新能源車打的落花流水。一方面,是新能源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不成熟,另一方面除了技術,影響超車的還有很多因素。

三、政策維度

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逐步縮水,中外合資放開股比,甚至特斯拉獨資建廠。這些政策不利於國產車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超車依靠的還得是硬實力,既包括了技術優勢,又包括了品牌價值、研發投入、國家政策、營銷策略等等因素。國產車的發展之路任重道遠,希望以吉利、長城為領頭羊的自主品牌能一鼓作氣,振興中國汽車產業,早日實現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轉變。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輕裝遠達Da世界


我是汽車主機廠8年工作經驗的主管工程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

10年後國產車能否超越合資車?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傳統燃油車領域

在傳統燃油車的領域,國產車要超過合資車的可能性不大。在在燃油車領域國外的研究比國內早幾十年,哪怕這些年中國國產車技術突飛猛進,但在汽車三大件領域還是處於較低的水平。所以很難超越。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領域

在新能源車領域,國產車超越合資車的可能性很大。雖然說現在國內大批的造車新勢力情況不容樂觀,賈布斯的新車也沒能如願批量上市,但是不容小覷的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當面是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的,扔個石子還能聽個響呢,何況是這麼多資源。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在新能源領域已經頗有建樹了。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除了比不過獨資的特斯拉,基本上跟誰都還是有的拼的。寧德時代就更不用說了,在電池領域已經站穩了腳跟,連特斯拉都採用了他家的電池。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後,如果按它說的實現100%國產化,那中國的新能源技術又是一個質的飛躍。

所以我相信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能闖出一片天地甚至實現彎道超車的!

歡迎對此問題有不同見解的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觀點看法,謝謝


跟著曉璐看世界


1.超越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在進步,別人也不差,從技術功底上來說,國產車還差得遠,汽車不是個更新很快的商品,10年後超越不太可能,或許能追平就不錯了。要實事求是的說。

2.汽車是不是個簡單的產品,集成度、技術含量都很高,現在的國產車很多,但是技術上還差得遠了。完全是靠價格在生存,也許有人說是因為國人的認知跟不上。 那以手機來說,國產的已經很不錯了,特別是華為、小米之類的,但是真的能超越蘋果、三星嗎?道路還遠著呢。

3.汽車看起來技術含量也就那樣,其實燃油車非常需要基礎工底的。或許在新能源電池車上能實現反超,想象是好的。但你想想,我們對新電源的研發並不比國外強,研發實力跟不上,現在的電池技術還不足夠好,拿什麼超越?未來沒有創新,最多是個以加工型的市場而已。

4.除了電池,車身、車架結構上需要的設計實力也重視不足,基本上能用就行,沒有精益求精,超越就是個夢想。最終還是靠價格來生存,國產手機就是汽車未來的參考模型。



卓69826815


感謝回答這個問題。國產車十年能不能趕超國產?這個沒有絕對的回答,但是趕超是什麼方面的 趕超哪 ? 是銷量的趕超,技術的趕超,還是全面趕超哪?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可能是看到了近幾年國內市場國產車的快速崛起,認為我們已經超越了合資,這樣的想法那就有點井底之蛙了,無論是德系,韓系,美系,日系都是全球佈局,細分市場。打個比方,合資車是一個工廠,尋求合作代理,是大批發商。國產車充其量也就是個專賣店,別看人來人往,都是零賣的,不可同日而語。就拿最近我們唱衰的韓系,2019年全球銷量700多萬,全球銷量排名第五,即使韓系失去中國車市,退出中國車市,依舊是車市巨頭。國產車如果不是國內的繁榮,僅僅依靠國外市場,恐怕沒有存在感。銷量的趕超,還是市場的趕超眼前看十年是不夠的。

技術方面,所有的合資大車企,基本都可以整車生產,特別是核心技術三大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技術。就一個自動變速箱,現在可以說國產車的技術不是幾流問題,基本還是門外漢,可以做的也就是雙離合變速箱,為什麼就做雙離合嘛,技術簡單,研發簡單,成本更低,但是可靠性,耐用性就都是問號了。就更不用再提更高技術含量的手自一體變速箱,AT變速箱了。發動機有原來的採購,到逆向研發,正向研發,無論怎麼樣,都有合資技術的影子。其他外觀,底盤嘛我們經常聽到有哪位外國大師,外國什麼機構親自操刀調教。這一方面趕超也是難上加難,至少眼前不是落後十年,是更多。

以上是個人對趕超合資的觀點,望多多點評。


唐彬9800


我認為一點會超越,目前來看國產自助品牌,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城,長安的國產車巨頭都在大力研發和飛快的進步。特別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奇瑞收購路虎以後整車質量大幅度提升一點不必同檔次合資車差,甚至某些方面已經 超越合資車。現在國產車銷量很大好多車型都超越了合資車,相信我們中國🇨🇳自助品牌實力,每天進步一點點10後一定超越合資和進口車[贊][贊][贊]











汽車雜談平子哥


國產車近幾年的突飛猛進是有目共睹的,表現最搶眼的有以下國產品牌!

1.紅旗:國產車中的勞斯萊斯,在高端轎車,SUV領域,B級轎車H5,H7,C級H9,新能源SUV,中大型SUV有HS7,已上市的S9超跑,1.9秒破百,極速400公里/小時,那是國產的驕傲,全尺寸LS5-SUV,純電中大型SUV,很快會上市了,但紅旗三大件-底盤,發動機,變速箱還有待提高,相信10年後定可比肩德系BBA三大豪車品牌!

2.長城,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廣汽傳祺這六個國產品牌,是排在第二陣營,其配置在多個系例車型都要比同價位的合資品牌車豐富,價格更優惠,但可靠性,三大件遠不如合資品牌,需下足功夫,提高造車水平,方能在10年後達到合資德系,日系的90%的水平!

3.其它國產品牌,比如北汽幻速,比速,華泰,眾泰,中華,海馬估計10年後不復存在了,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優勝劣汰!


車尊唯我


十年後,超越不了

1.目前國產車三大件,基本上都是國外的,當然目前有幾個大廠自主研發也有好多年了,可是相對技術的沉澱,國產車的自主研發才有幾年?

2.技術人才的嚴重缺失!高端技術人才太少,而車企又不願花很大的精力去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其實國產車最開始就是:沒技術沒關係,買別人的嘛,從最開始就不願意投入到技術當中

3.最重要的一點,技術工人的重視程度,國外藍領的待遇是非常高的,有些國家甚至高過普通白領!國外技術工人可以終生服務於一家企業!中國有幾個企業重視?外聘!外聘!買技術!

只有有一天,真正的重視技術工人,一步一步向前邁,不 急於求成,培養屬於自己車企的技術團隊!


成長的80後


銷量會,技術不會。

十年後國產汽車的市場佔有率會做來越高,和合資車的競爭更加激烈,但技術仍然不會超越。到2030年仍然不會全面禁止燃油車的,電動汽車佔有量會增加,主角仍然是燃油車,但各大廠商的研發重點是在新能源上面,新能源車的普及不會那麼快,尤其是配套設施的建設和使用的便利上,像是電動車,續航里程300還是400不是關鍵時刻關鍵是充電速度,能和燃油車差不多,就會迅速普及,按目前的技術來看,除非十年內有革命性的技術出現造成否則,燃油車仍然占主導地位。

而燃油車的技術專利還會在國外廠商手中,即使專利過期,自己建立新的生產線得不償失,不如直接買來用,況且相應制造機器也不一定有。

十年後,國產車銷量會很好,技術仍然落後,但又有什麼關係呢!



鍵盤汽車


如果國內還有車企當代工廠,如果國內汽車行業還受貿易保護,別說10年,國產車永遠不可能超過外國車。

現在的汽車市場已經不是大家閉門造車的年代,而是一片紅海,三菱鈴木這些老牌車企都在收縮陣線,國產品牌要想出人頭地太不容易。和大眾豐田這些一線廠家比,不論是技術儲備還是市值都不在一個量級上。

論發動機,我們10年內超不過本田。

論變速箱,我們10年內超不過愛信採埃孚。

論混動,我們10年內很難超越豐田。

我們唯一有可能超過國外品牌的可能就是在電動車領域,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有關智囊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前幾年賣力為電動車搖旗吶喊。因為電動車機械含量相對低,恰好我們在機械方面相對薄弱。可我們的車企在做什麼,補貼領了一波又一波,技術沒一點長進。

在這方面比亞迪做的不錯,電池技術已經領先世界,如果在電控技術方面有所突破就會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的領頭羊。


街頭車尾


說實話不用10年

現在國產車已經可以和好多國產車平起平坐甚至已經反超他們了,像長城的H6多年穩居緊湊型SUV銷量之王,像吉利汽車銷量僅次於大眾和通用。

當然好多朋友感覺國產車沒有合資車好主要還是因為品牌,從而導致認為國產車不如合資車。

國產品牌在努力的讓我們國人越來越多的看見他們的努力,得到國人的認可。

支持國產!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