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項羽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他會輸給劉邦嗎?

泇口小咖


項羽必輸。項羽只是一個將才,絕非帥才,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他才能成為楚霸王。劉邦起身於草莽之間,最終成為一代雄主,與他的性格也不無關係。

首先,劉邦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用現在的話叫臉皮厚。在做泗水亭長時就到處混吃混喝,耍無賴,這種性格在與項羽的對峙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項羽抓住了劉邦父親劉老太爺,威脅他不投降就烹了劉太爺,劉邦卻對項羽說,熟後分一杯羹。直接講項羽氣的夠嗆,無奈只能釋放劉老太爺。而項羽乃名門之後,生於貴族,自然是需要講究禮義廉恥的,而在楚漢相爭的幾年裡,正是由於項羽的禮義廉恥害了他。

其次,劉邦有識人之明。劉邦起家的班底是他在沛縣的親友故足。比如樊噲有萬人不擋之勇,他變讓他做了將軍,蕭何有經緯國家之才,他變讓蕭何管理後方籌措糧草,更難能可貴的是,僅在蕭何的推薦之下變認命韓信為三軍統帥,並將大軍悉數委之。而項羽不聽範曾之言,在鴻門宴上剛愎自用放走了對手,隨後又趕走了亞父,導致參詳無人,最後大敗。

最後,也是歷史趨勢潮流。秦末貴族制度徹底瓦解,項羽只是迴光返照,無力迴天。秦漢交界是中國階層的一次大洗牌,項羽剛好站在了潮流的對立面,而劉邦恰好順勢而為。所以項羽必敗,劉邦必勝。


摸黑的人


能!

吃一塹長一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為自己的失誤失去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還要由同樣的失誤,失去第二次,這樣的人,不是大傻子,就是二桿子!

雖然,現實中大傻子不少,二桿子也挺多。

但是,我堅信項羽不在大傻子之中,不入二桿子之列。

一代英雄人物,可不是泛泛之輩,難道連點兒改變自己的能力都沒有麼?

況且,重新來過,爭的還是天下,爭天下呀,想要改變天下,難道還怕小小的改變下自己麼?

這個世上,最知名的藥,就是後悔藥。

人人都懊悔,人人想重來,如果真的能讓他們重來,我相信,犯同樣錯誤的人會很少,不然當初就不會後悔!

可惜,就是沒有後悔藥。

人們說,項羽就那個性格,狗改不了吃屎,你要知道,狗為什麼改不了吃屎。

狗吃屎,那是所有狗的愛好,而驕傲自滿,不是人人都有的性格。

狗想向別的狗學習怎麼不吃屎,不好意思,它學不到。

但是,項羽要向別的人,學習謙虛,低調,謹慎,良師多的是!

再說都重來了,二次生命,難道他自己就不想體驗一下另一種性格的人生麼?

其實,改變性格很容易,難道你自己沒法現?你自己的性格早就跟以前不一樣了,我們都在悄悄的改變性格!

總之,我相信項羽,如果他能重來,我給他奧利給!




茅匯


我的回答是完全不可能。項羽在開始的時候一把好牌,卻被他打的稀爛,秦朝滅亡以後,當時的楚懷王只是個傀儡,項羽的地位相當於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還是落了個兵敗自殺的下場。他的性格缺陷註定他是個將才而非帥才,帶兵衝鋒陷陣無可阻擋,但不會駕馭全局,沒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假如再給項羽一次機會,還是會敗給劉邦。

首先,項羽殘暴而劉邦知道用仁愛收買人心。項羽的殘暴很出名,在新安,他將秦軍二十萬降卒坑殺;攻克秦都咸陽後,秦王子嬰出降,項羽殺了子嬰,並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火燒三月不滅;古人說,殺降不祥,是有一定道理的;後來項羽為了清除稱帝的障礙,又派人殺害了諸侯共同推舉的楚王,這也激起了各諸侯和天下人的憤怒。劉邦則比較仁慈,注重收買人心,當他首先攻進咸陽的時候,秦王子嬰出降,許多人勸他殺掉子嬰,劉邦說,當初楚懷王派我出征時,就認為我是一個寬容的人,現在既然他已服降,又殺他,這是不祥的;他又召集豪傑說,父老鄉親遭受秦朝的苛法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與父老鄉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我來這裡,就是為民除害,大家不用擔心。秦人大喜,爭先恐後牽著牛羊擔著酒食犒勞劉邦的軍隊,劉邦又推辭不接受,說,倉庫糧食多,不缺軍糧,不用麻煩了,秦人更加高興,唯恐劉邦不當秦王。

其次,項羽不會用人,而劉邦能做到知人善任。其實,項羽手下並不缺乏人才,但是他不會用人,韓信和陳平以前都跟隨著他,卻沒有用武之地,於是就投靠了劉邦,范增是他謀士,為他出了不少計謀,但是陳平的一個反間計,就使項羽對他失去信任,范增看項羽不是成大事的人,就辭官回鄉,結果病死半路;項羽就是這樣一個剛愎自用、生性多疑的人;劉邦卻很會用人,像投降他的韓信、陳平、彭越等人都得到重用,給了他們用武之地;劉邦還知人善任,讓張良、陳平等出謀劃策,讓韓信、彭越等帶兵打仗,讓蕭何鎮關中安撫百姓,不斷向前線供應兵源和軍糧,做到了人盡其用。

第三, 項羽不能算是政治家。項羽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他的仁慈是婦人之仁;政治家要殺伐果斷,既要仁政,必要的時候又要痛下殺手,不留後患,婦人之仁別人是不會感激你的。比如在鴻門宴上,項羽應果斷殺掉劉邦,結果在劉邦的一番花言巧語下被矇蔽過去,放虎歸山,而且還把自己在劉邦的臥底曹無傷告訴了劉邦,劉邦一回營就清除了內奸,兩人的做法完全相反,這也說明項羽不會玩政治手腕。

通過這幾個方面,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就是再給項羽一次機會,他會戰勝劉邦嗎?


宗政瓊


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 給項羽多少次機會恐怕也抓不住

人常說“知恥而後勇”!實際上在現實裡真的很難!張飛經常酒後鞭撻士卒,很多人勸過,他也知道不對,可就是改不了,最後被人酒後割了腦袋!

他二哥關羽也沒好到哪裡去,為人狂傲,諸葛亮是千叮嚀萬囑咐,最後一個“虎女焉能嫁給犬子其實你不樂意就算了,別出口傷人呀!惹得孫權發怒,就此定下了偷襲關羽後路的決心!

更可氣的是,你都知道得罪孫權了,還不加點小心?結果被江東一示弱,就自大的忘乎所以了!結果呢?丟了荊州 喪了命 把大哥的大好局面付之東流水了!死不足惜!!

近代還有個張學良,好容易在杜月笙的幫助下戒了鴉片,結果回頭又吸上了!更別說殺楊宇霆,奪中東路九一八打日本這些事了!反反覆覆,優柔寡斷,又老抱著僥倖心理!

就這些人就能看到性格改變極難!因性格而產生的問題一定會決定命運的!!!

項羽 一 剛愎自用,不能容人。亞父范增都留不住!其餘張良、韓信、英布等大量名臣名將都推向了劉邦!

二 為人小氣 善財難捨 封了手下官職,卻把印信在手裡撫摸圓了都不捨的賜下!寧可給將士吸膿,都不願賞賜財寶!

好勇鬥狠 虛榮心強 一遇戰陣,便帶頭衝鋒,仗著勇力無所顧忌!到了十面埋伏時,兵馬所剩無幾,為了證明打敗仗與自己無關,又反覆衝殺了十餘次!倒是真夠厲害的,不但殺出重圍,還毫髮無損!真絕世猛將也!!可你特麼渡河呀!東山再起呀!結果呢?覺得沒臉了!烏江自刎了!!!

就這樣的性格,你給他一百次機會照樣是個輸!!


小院雜談


戲馬臺(段金訓)

戲馬臺是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蹟之一,公元前206年,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在現在的彭城壹號興建西楚帝都;在城南南山上構築戲馬臺。

項羽的部隊攻下暴秦都城咸陽,有人從中國地理西高東低的特點,勸他在咸陽建都,軍事上更為有利,弗聽。亞父範曾勸也沒用。於是把咸陽美女財寶掠奪一空,又一把火把咸陽宮和傳說中的三百里阿房宮燒了。

鴻門宴後,諸王分封完畢,項羽自以為天下甫定,引兵東進富貴還故鄉去了。彭城離項羽老家宿遷很近,項羽是貴族,家裡有兩個錢,年輕時候經常在這一帶遊蕩。項羽心想,推翻了秦朝立下不世之功,若不回家顯擺一番,猶如衣錦夜行。

到了彭城,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構築祟臺,以觀戲馬,演練閱兵。

不可能天天閱兵,帶著虞姬天天遛遛他的烏騅馬那倒是真的,寶馬婦人,有玩的成份,那年(公元前206年)項羽26歲,正是貪玩的年齡。

項羽在戲馬,遠在戰略要地關中的劉邦則在馭人。同是那年,劉邦50歲已知天命,在蕭何、張良的輔佐下,把韓信彭越等收在帳下,從黃土高坡俯衝下來,勢不可擋。

歷史再來一次,項羽還是戰勝不了劉邦。

 


段金訓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覺得結局是一樣的。性格決定命運,只要項羽不改變自己的性格,失敗對他來說是最終的結局。

一、矛盾性格。我覺著性格是決定二人成敗的最重要因素。項羽武功卓絕,勇猛果敢,善於帶兵。但卻有著矛盾的雙重性格,一是殘忍濫殺,坑殺秦軍二十萬俘虜,這不僅讓他失去關中的民心,而且讓其他諸侯豪強根本不敢歸附;二是心慈手軟,抓住劉邦老爸和老婆呂雉,卻最終還給劉邦;特別是鴻門宴縱虎歸山,直接導致了最後的失敗。反觀劉邦,項羽威脅要煮了劉太公,劉邦居然說別忘了分一杯羹給我,活脫脫的“我是流氓我怕誰”。

二、剛愎自用。這點從他用人上可以看出,范增算是項羽手下最有謀略的謀士,項羽卻自視過高,不怎麼接受他的意見,完全我行我素。特別是鴻門宴,范增屢次示意項羽下手,項羽卻視若罔聞,沒有一個帝王該有的眼光遠見。由於自己能征善戰,對手下將領也不是特別信任,英布、陳平、彭越、韓信這些人原先跟著項羽,後來都跑去伺候劉邦了。由此可見劉邦善於識人用人,手下蕭何、周勃、樊噲、張良都對他忠心耿耿,可見人格魅力絕對高於項羽。

三、缺乏遠見。分封天下時就瞎搞一氣,搞得很多有功之臣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紛紛投靠劉邦。特別是派人暗地裡殺了楚懷王,落下一個弒主的罵名。讓劉邦可以號令天下人,跟著自己一起去討伐項羽。這是項羽最大的敗筆,真不如曹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

4、過於驕傲。“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失敗了,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寧可自刎烏江。項羽的性格里自負的成分太高,他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失敗,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反觀劉邦,被打得滿世界跑的時候也沒見他心灰意冷,依舊頑強地生存。這就是差距。

杜牧《題烏江亭》說得很到位: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可惜,項羽永遠不會明白這一點。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公子靈均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亂世中誕生出無數英雄豪傑,這其中最耀眼的當屬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歷史永遠難以捉摸,最後的勝利者卻是出生低賤的劉邦。於是乎,許多同學就要說了,如果再給項羽一次機會,那他能翻盤嗎?小編覺得還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不會用人

項羽出生楚國貴族,天生自帶貴族光環。他覺得自己文膽武略,用兵如神。可就是因為這樣,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流失了,首當其中的當屬陳平,韓信二人。陳平,此人擅長謀略,而且特別是那種毒計,讓人特別噁心那種。而韓信,大家都知道,兵仙。用兵如有神助,擅長大兵團作戰。可是項羽卻覺得陳平這個人和嫂子通姦,人品不行。韓信呢,雖然有能力但是持才傲物,咱也不喜歡,只給韓信當個執戟郎。結果,這兩人最後都被劉邦所用,在劉邦問鼎天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陳平,後來成為西漢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韓信,封為齊王,與張良蕭何並稱“漢初三傑”。

從這二人在兩邊的遭遇可以看出,項羽認為自己文武全才就算不需要這些人相助,也天下無敵。可劉邦就是那種很會用人,自己什麼都不行,那就吸取別人行的來彌補。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一個人再厲害也抵不過一群人。

性格太正直

項羽和劉邦的出生,決定了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項羽太正直,劉邦太流氓。項羽貴族出生,做什麼事都秉持著回屋作風。從他起兵反抗暴秦開始,做什麼都光明正大。比如援救趙國,主帥宋義貪生怕死,。項羽覺著貴族就算死也要上,直接一劍殺了宋義。帶著幾萬人抱著必死的決心就跟秦朝二十萬大軍幹起來。

後來回救彭城也是,帶了三萬人直接告訴劉邦,你就在那裡不要走動,爸爸就是要幹你。三萬人殺的劉邦六十萬大軍丟盔棄甲,一點不玩陰謀詭計,就是剛就完了,典型的古典貴族作風。反觀劉邦,因為出生市井,一身地痞流氓作風。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打的抱頭鼠竄。逃跑過程中,為了保命,一腳把自己兒子踹下車,。兒子沒了,還可以再生,命沒有可什麼都沒有了。兩個人的出生決定了性格相反,想要奪取天下不玩陰謀詭計可能很難成功!

年齡相差,受挫能力不足

項羽出道到自殺,也才二十多歲。劉邦,一出道都四十多了,這決定了二人在面臨失敗時,不同的選擇。項羽,典型的出道即巔峰。一出道,力能扛鼎,一人擊殺太守府幾十名守衛。幾萬人,打敗二十萬秦軍。同樣幾萬人,殺的劉邦六十萬大軍潰不成軍。因為太年輕,他也從來沒有嘗過失敗的滋味。而一旦失敗了,他也就選擇了一條難以回頭的路。劉邦,可謂是一路失敗,到最後才成功,堪稱打不死的小強。你要咸陽,我打不過你,給你。我要保命,你叫我去巴蜀我就去。他的格言就是,失敗不要緊,只要命還在。這裡也可以看出,因為年齡原因,兩人的受挫能力都不在一個等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即使老天爺再給項羽一次機會,他依舊會輸給劉邦。但是也可以換一種說法,他輸給的其實是自己。自己的正直,自己的高傲,自己的自負。但是,他死後還是贏得了無數後人的敬佩與嘆息!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無敵紫荊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看看作為一個爭奪天下者,項羽有什麼長處,又有什麼短處……。綜合了他的長處、短處以後,我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縱然再給項羽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他仍然會輸給劉邦。為什麼呢?

項羽最大的長處或者說優勢,就是特別能打仗,從他"破釜沉舟",以一當十戰勝章邯,到他以三萬破劉邦五十六萬的"彭城之戰",再到"垓下之戰",首日以十萬擊敗韓信三十萬,項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能打仗的將軍,用韓信的話評價他就是,戰場上"喑啞叱吒,千人皆廢"。

然而能打仗幾乎就是項羽唯一的長處。比較起來說,他的短處太多也太突出,所以儘管他憑藉著自己超強的戰力,和劉邦廝殺了五年,最終還是兵敗自刎,"虞兮虞兮奈若何"了。

〈一〉項羽不懂政治,把天下據為己有,為所欲為。陳勝吳廣起義,諸侯們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大家都熱切地盼望著能分到一塊大蛋糕。這本來是項羽展現自己髙超政治才能,在天下樹立自己威望的良好機會。可是項羽卻把普天下的地方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在分封諸侯的時候,把好的地方分給自己身邊的人或者於自己有功有貢獻的人;把不好的地方或者邊遠地方,分給自己要防範的人或者自己不喜歡的人,甚至為分給自己人好的地方,不惜把原在該地的舊諸侯改封到邊遠地方去;齊地的田榮因為曾經不與項梁合作,乾脆不加封他官職,也不給予他封地……,把很好的一副棋局變成了四面樹敵的爛攤子。項羽這樣分封產生了什麼後果呢?西邊反了劉邦,東邊反了田榮,河北反了陳餘。於是,項羽在短暫地休息以後,又重新開始了自己東征西殺的生活,直到自殺隕命。

〈二〉項羽政治上、軍事上沒有戰略大局觀念。1、當初項梁起兵反秦的時候,聽從了謀士范增的建議,從民間找到名字叫"心"的楚懷王的孫子,立其為"王",並且仍然命名其為"楚懷王",以順應人心,號召天下。鴻門宴以後,項羽因為這個"楚懷王"不順從自己的心意,對他就頗為不滿;分封諸侯王以後,又讓人將其殺死於長江中。而項羽的這一著臭棋,卻成了劉邦的寶貝,時不時地就在兩軍陣前宣揚一番,羞辱羞辱項羽。2、鴻門宴以後,有人說關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勸項羽以咸陽為首都。項羽看看被自己燒燬的宮殿,說:"富貴以後不回家鄉,像夜裡穿著華貴的衣服走路,誰會知道呢?"執意回到了彭城。3、楚漢戰爭開始以後,劉邦自己扼守滎陽、成皋,項羽不能西行半步;北邊讓韓信攻下了燕、代、趙、齊;南邊讓隨何說降了九江王英布;項羽後邊彭越出沒於梁地,不斷地截斷項羽的糧道,從大戰略上對項羽形成了合圍之勢。而項羽呢,像一輛動力強勁的消防車一樣,哪裡著火就到那裡滅火,直到這輛車機器磨損燃油耗盡,趴下為止。

〈三〉項羽嗜殺成性,民心盡失。1、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夏天,項梁讓項羽進攻襄城,久攻不下;攻下城池以後,項羽把全城男女老少殺了個淨光。2、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項羽擔心跟著章邯等三人投降的二十多萬秦軍士兵造反,於夜晚把他們全部殺死在了新安城南。3、同年十二月,項羽殺掉秦降王子嬰,屠殺盡咸陽百姓,燒燬秦王朝的宮殿,而後拉著搜到的財寶、搶到的婦女回彭城而去。4、漢髙祖劉邦二年〈公元前205年〉冬天,項羽在城陽打敗田榮,田榮逃到平原,平原的老百姓殺掉了田榮,本意是迎接項羽的。哪知道項羽坑殺降兵,焚燒房屋,擄掠婦女,一直到北海,幾乎雞犬不留。百姓們又背叛了項羽,田榮的弟弟田橫藉機收攏人心,以數萬人重新佔據了城陽。

人們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相比較於漢髙祖劉邦的廢除秦朝的苛刻法令,與秦民"約法三章“,不接受秦人饋贈的牛羊酒肉,斥責蕭何所建的未央宮壯麗等等,簡直一個是救苦救難的菩薩,一個是吃人害人的惡魔。項羽不敗,天理難容!

〈四〉項羽予智予雄,不知用人。我們大家都知道"劉邦滅項憑三傑"一一張良、蕭何、韓信一一的故事,其實不光是劉邦如此,古往今來創就一番大業的君主,沒有一個不是會識人能用人的,並且能做到人盡其才,各得其所。項羽卻不是這樣,用陳平的話說就是:"項羽不信任其他任何人,他所信任愛護的,不是姓項的本門近支,就是他妻子的兄長弟弟。"陳平、韓信都曾經先投奔到項羽陣營裡,也都曾經試圖以自己的才華、謀略打動項羽,是項羽"言不聽、計不用"以後,他們才又投奔劉邦的。他身邊唯一的一個謀士范增,也因為陳平的反間計,離他而去。另外,漢髙祖劉邦三年〈公元前204年〉五月,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將軍紀信主動請求,自己假扮劉邦投降項羽,使劉邦得以逃生。這以後劉邦留下堅守滎陽的周苛、樅公被項羽俘虜,都拒絕了髙官厚祿的引誘,不屈而死。反觀項羽身邊的重要將軍,龍且、鐘離昧、周殷、曹咎、季布等數人而已,這其中龍且、曹咎戰死,鍾離昧、季布最後時刻都逃離了戰場,周殷更是背叛了項羽,而後帶領兵士參加垓下之戰,來圍攻自己的舊主人。項羽的叔叔項伯到劉邦那裡改姓為劉,被封了射陽候,項羽的另一個部下呂馬童因為得到了項羽的一塊遺體一一項羽自殺,遺體被一分為五一一被封為中水候。另外,桃候、平皋侯、玄武侯等等原先都是項羽的親門近支,改姓劉以後被封侯的。一一這項羽做人真夠失敗的。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一這首《垓下歌》真是聽得人傷心落淚!然而項羽臨死都不認為這一切後果是自己造成的,總認為是"時不利”、"天亡我"、"非戰之罪"。這樣的至死不悟,也就決定了即使讓項羽重新來過,他也只會依然故我,他仍然不可能戰勝劉邦,奪得天下。


夕陽飛鶴1


歷史如川流不息的東逝水,一去不復返!若非要覆盤,回到當初重演一次,只能假設。但,項羽只要還是那個項羽,最終還是難以改變劉邦勝出的結局。

不錯,項羽做為一個悲劇英雄,一直受到後人的追憶。唐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更有: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都表達了對項羽烏江自刎的同情和惋惜。但都未涉及項羽為何會失敗的原因。項羽本人自刎前也把失敗歸於時運不濟,並未從根本上認識到,正是他自己導致了《霸王別姬》的悲劇。

一,項羽違背了歷史潮流。剛推翻大一統的秦王朝,就忙著分封諸侯王、裂土獨立。這是開歷史的倒車。與劉邦追求建立一個統一的新王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力敵萬人,卻是匹夫之勇,缺乏遠大的目標追求,內患未清、天下未定,就沐猴而冠,獨自回到封地彭城,歌舞昇平,開始享受。

三,婦人之仁。他在鴻門宴上失去了除掉劉邦的絕佳時機。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了禍根。才有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警句!

四,碩大的身軀,狹小的心胸。加上獎罰不明。對功臣的獎賞吝嗇之極。導致眾多將領棄他而去。唯一的高士范增也未能留住。最後項羽已成孤家寡人,豈有不敗之理。


晚亭與落霞同暉


你好,我是觀今昔,前來答題。

再給項羽一次機會,項羽能不能贏劉邦?我的回答是不能,為什麼?

項羽和劉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人們都說項羽是英雄,而劉邦算是梟雄。英雄與梟雄往往最後取得勝利的是梟雄,為什麼?因為梟雄做事少受世俗所拘束。而英雄往往會考慮自己做的事會不會有損自己英雄的形象。這在楚漢之爭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兩個人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項羽的特點

1、缺乏謀略與遠見,不適合做政治家。

2、為人自大,不聽人言,缺乏從諫如流的國君氣質。(從鴻門宴可看出)

3、為人殘忍,缺乏仁善。(史記中記載,項羽在新安“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入關後,引兵屠咸陽,殺秦王,燒秦宮室,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令秦人大失望”)

劉邦的特點

1、工於心計,善於用人。(劉邦用籠絡手段壯大自己的力量,而且受到很多人的敬重)

2、有大膽量,寬容仁慈。(史上記載,劉邦入咸陽後,諸將勸他殺秦王,劉邦說秦王已經投降,沒有殺的必要。項羽兵敗死後,劉邦還為其發哀,並且沒有殺項羽的諸多部屬)

3、遇事冷靜,善鬥智,不硬拼。

4、可以為了志向而隱忍。(若是劉邦不隱忍自己,厚積薄發,贏項羽是不可能的)

項羽有著嚴重的性格缺陷,這決定了他只能是個將才,而劉邦才具有成功者的品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使再給項羽一次機會,即使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項羽也不會成功,最終也會死於他人之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若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區評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