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利润高,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怎么合理优化?

用户101186420522


不知道公司的行业和性质是什么样的,我介绍一个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行业所有类型的公司都适用的,只能说给出一个参考。

其实要减少企业所得税,很多人会提议尽量享受优惠政策,或者多列支点成本费用。这里我不说这些常识,介绍一个非主流做法,大公司或者比较规范的公司可以忽略,这个方式只适用于中小企业。

有一些公司其实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即不满足小微企业条件,也早已不再是小规模纳税人,这个时候老板肯定想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税收。

方法是有的,那就是再成立一家小企业,既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又满足小微企业标准。对于新公司的业务,有两种选择:一、可以是和原企业相同业务的公司。二、设立一家以咨询或者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司,当然咨询或者技术服务的内容尽可能与原公司相关。

第一种情况的玩法: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传统的玩法,就是将原公司的业务分流,将一部分业务签到新公司,在新公司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的范围内最大化的转移原公司的业务。

原公司的人员也可以改签到新公司,因为我们知道社保公积金的基数每年调整,是按照上一年的平均工资调整的,可以说会越来越高,重新签到新公司以后可以适当减少基数(当然这个是在和员工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有不少员工是愿意的),这样人力成本也可以得到降低。

第二种情况的玩法:

由新公司开票给原公司,只要有合同、发票、资金流,对于咨询或者服务类业务,这都是可以的,别人无法说你是虚开发票。新公司可以顶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开出500万发票,再加入200万的成本费用,就可以享受到小微企业优惠。(这200万成本费用并不是新增的,而是从原公司分流出来的),我们来看看效果如何(假设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这样子操作前,原公司相当于有300万利润(少了500万成本发票,相当于多了500万利润,减去原有的200万成本费用)

25%企业所得税率就是75万所得税。

成立一家新公司,开票给原公司是什么样的呢?

相当于减少了原公司300万利润(多了500万成本发票,将200万成本费用转移到新公司中相当于多出200万利润,合计减少了300万利润),节约了75万所得税。

新公司一年利润300万(500万销售额-200万成本费用),需要缴纳25万所得税(适用小微企业政策计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加上增值税及附加税大约16万左右。

也就是说一共可以节约税费75-25-16=34万左右

(小规模纳税人自开专票范围扩大以后,原公司还能得到进项税的抵扣,还有进一步的减税)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税负,当然,就像文章开篇所说,这个适用于中小企业。对于上市公司或者对规范化要求较高的大公司,还是慎用。


舞黯然


税收具有“强制、固定、无偿”三个基本特性。对于企业来说想少交税有两个方法:



  • 其一是转移,即通过依法向供应商、服务商等索取发票,用于抵扣和扣除自己企业的税收,达到本企业少交税的目的。税收转移不会使整体税收减少,只是将税费转移到了供应商。实现税负转移的重要介质就是——发票。
  • 其二是靠政策优惠,比如国家对小规模纳税人月营业额不满3万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还有对特殊地区、重点行业、部分企业的特别优惠政策,能直接降低企业税负。

社会税负通过发票在商业活动中流动,最终留到产业链和服务末端企业或个人身上,再也没有下游可流。对于产业末端的企业节税,唯有靠政策来消化。归根结底,减税只有政策这一条路。

介绍一个我熟知并且常用的末端税筹方案分享给大家参考。综合税负5.5%

这是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是相关的。所在地区是民族自治区县,特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予以奖励,另外也特别对个人(经营)所得税予以核定征收,给企业税筹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 方案一:

直接将企业主体设立在此处,迁移或新设。可享受所交企业所得税12%—20%纳税奖励,增值税(15%-25%另算)。

  • 方案二:

结合核定征收和纳税奖励两方面的优势,对处于产业末端的服务行业,新增、拆分,以成立个人独资企业的形式进行独立运营,形成上下游的供应链服务关系。企业主体通过对原有内部服务进行外包运营,将税负转移到由末端服务的独资企业承担。而个人独资企业则通过本地的核定征收、纳税奖励的政策将税负率降低。目前核定征收+纳税奖励可以实现综合税负5.5%左右的低税率水平。


欢迎交流探讨以及


福星到


非请自来。

公司利润高,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怎么合理优化?让我简单说说可操作的一些手段吧。

另辟蹊径

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说明公司目前是有一定规模、经营效益良好但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是可以考虑拓展经营范围,从事免税或减税的业务;或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地方注册子公司或分公司,利用该地区低税率节税,从而在总体上降低税负。

坚守阵地

如果主要想在公司目前基础上作调整,也可以尝试在收入与成本上做文章,但效果可能不理想,思路包括:

①改变销售方式,制定不同的促销方式方案,比较各方案的销售额、税负及收益,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以获取税收利益。

②或会计上直接确认收入的改为递延确认收益账务处理,推迟缴纳税款期限,节省利息支出。

③改变存货计价方式、成本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都可以增加成本、费用。

由于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难以给予详细分析,见谅!

篇幅所限,恕不细述,抛砖引玉,仅供参考!觉得不错,可点个赞;更多见解,欢迎讨论。


龙门账


企业利润率高、经营又有规模,科学地进行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税务筹划,不但降低税赋,而且提升企业价值模型!我从以下四个维度系统分析:



第一维度 传统思维模式

任何公司都是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商、提供商和销售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100--60--10=30的思维,其中60为产品成本,10为销售费用,销售收入减去成本是毛利润,很容易将企业变成没有价值的贸易型公司。100--50--20=30元的交易模式,需要交纳以下税收:

①增值税(100--50)÷116%×16%=6.897元

②增值税附加税,如教育附加税……

③企业所得税(30--6.897)×25%=5.776元

④第①项和第③项之和约为13元

⑤如果公司再给股东分配利润,再缴20%个人所得税(30--13)x20%=3.4元

⑥第④项和第⑤项合计约为17.5元,占30元差价的58%了。

第二维度 创新商业模式

任何公司都是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商、提供商和销售商,将公司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合法分拆:

①制造过程接近无差价无利润,事实大于形式,50--50=0,20为销售费用。制造环节接近无差价即无增值税,把产品制造业务下沉到全资子公司,子公司为传统企业25%所得税。

②母公司定位为新零售的软件技术和信息服务企业,软件高新企业增值税率不超过3%,(100--50)×116%x3%=1.293元。

③软件高新企业销售成本10可以按175%计提,即按17.5计提成本。

④高新企业所得税15%,企业所得税为:

(100--60--17.5--1.293)×15%=3.2

⑤第①项和第④项之和4.3

总结:从上面二种方案中,增值税和所得税方案一是13,方案二是4.254,有3:1的巨大差距。

第三维度 地域税收政策

某些自贸区、特区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核定征收(核定10%应税所得率,可以不做账),并且还有额外的政策税收奖励。

第四维度 利润转移

有些项目可以用亏损企业的壳做业务,弥补以往亏损,减少交所得税; 或者通过关联公司内上下游供应价格的设计,在上下游中进行利润调节; 或者通过合并和重组的方式,合并亏损的壳公司。

遇见是缘,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和转发分享,谢谢您的支持!

稳锢投资


如题,企业纳税是基本义务。

如果说要合理优惠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方式:

1、初级,传级思维扩大费用,减少收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1)扩大费用,如把一些个人消费的费用列入公司开支,个以以公司名义购车做为公务用车、员工以公司名义报销个人费用等。

2)把一些不能抵税的费用变为合规费用,如一些无票费用用替代票的形式抵账。

3)其他一些手法。

2、中级,利用相关的政策降低税收成本。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需要多方资源配合,或是行业的限制。

1)利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科技公司的15%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的政策。

2)利用地方的财政返还政策。

3)核定征收政策。

4)公司业务拆分。

5)其他一些手法。

3、高级,业务重构,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的设计。效果最好,风险最低,但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全盘的考虑。


东诚财商学院


这个问题,如果公司的财务管理十分规范,没有可操控的空间,公司的性质也不属于高科技企业,可以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那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实现少交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并且减半按照20%的税率征收,假如一个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应交所得税为5万,实际税率为10%。


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一个大型企业的业务,分散到四个或者三个小型企业来经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之内,享受税收优惠。我了解的一家饲料公司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经营的。当然,在注册公司之前,可以根据行业特性,结合税收政策,注册不同类型的公司,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之内叫筹划,既然是筹划,必定是在业务发生之前的,业务发生之后的,那就不少筹划,而是谋划了。


当然,这个分散经营的方法也是有前提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这种操作。具体的可行性,还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简净轩语


从税务筹划的角度,通常主要考虑三个维度: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纳税地税率不一样,进行利润转移,比如霍尔果斯有税收优惠政策,那成立新公司,将业务转移到新公司;

申请特殊行业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高新技术行业或者小微企业。


2、利润转移

如果是集团企业,可以用亏损企业的壳做业务,弥补亏损;

或者通过集团内上下游供应价格的设计,在上下游中进行利润调节;

或者通过合并和重组的方式,合并亏损的壳公司;

总之,原则还是将利润转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地方去。


3、延迟纳税

通常是调整核算,提前确认成本。

典型的像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增大固定资产投入;

预提费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存货周期性明显,还可以考虑调整存货计价,让高成本的存货先出库。

员工激励计划;

总之就是跟让利润表好看反着来,让利润表不好看,前期是符合税法要求,但这些如果未来年度仍然是利润很高,还是免不了要交税,不过晚交总比总交好,银子留在公司口袋更有安全感嘛。


当然税务筹划是个大问题,还需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以上所说只是常规的三个维度。

不过,如果行业实在太好了,总是利润高得好,那就多贡献点银子给国家嘛,说不定这个就是蝴蝶效应里煽动翅膀的那只蝴蝶,因为你们公司多交了税,整个国民的福利待遇都提高了呢。


康愉子


本园区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1.增值税30%-50%财政奖励,企业所得税30%-50%财政奖励。

2.个人独资企业可以享受核定征收0.9%-2%无需考虑成本。

3.不需要实体入住,法人不需要到场。注册及后期税务工作均由园区办理。

4.大幅降低企业税负、解决股东分红高管个税等问题。

案例如下:

比如一家有限公司年利润1000万:

原来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500w*25%=125w 股东分红(500w-125w)*20%=75w

500万利润需要缴纳高达200万的税金!

通过我们核定征收政策办理2家个人独资企业即可解决1000万利润,一家个独开票500万以内,上税20万左右,2家就是40万,原本1000万所得利润综合缴税400万,现在只需要上40万,少交360万,节税90%!

详情咨询留言或私信联系

节税杀手锏就是个独核定


税长大人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照搬资本主义那一套,他们的政策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我们是以人民为中心,私企老板作为企业法人交的增值税他们都会加在物价里,已经由老百姓买单了,剩余的价值由私企老板个人所得,这部分所得也应该扣除起征点后交个税!,


润泽金壁


一是看有没有机会申请到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把税率降到15%

然后是把公司迁移到有税收优惠的地方,比较有名的就是深圳前海,所得税也是15%,而且还可以提供各类补贴和税收减免

最后是把现有的公司分成几个小公司,因为现在政策是小微企业年营业额不足100万的,企业所得税20%减半征收,也就是10%所得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