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躺着也中枪的事?

三叔小记


历史上躺着也中枪的事? 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冤案应当要数《窦娥冤》了!

但这并不是真实的案例,它是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编的段子。


今天,我来给大家说一些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比窦娥还冤的历史事件,绝对可以说是躺着也中枪。

在东晋时期,后赵有一个领军将军叫王朗。他对后赵主石虎上奏说:“太子建宫殿,劳民伤财。民间怨声载到、民不聊生。”

石虎听了王朗的谏言,就召见了太子,把他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并且命他停止修建宫室。太子石宣心里这叫一个生气啊,觉得这些工匠能为皇家建宫殿明明是他们的福气嘛。

而当他知道是上奏告密者是谁之后,只想把王朗杀之而后快。

不久之后,太史令赵揽告诉太子石宣说:

“荧感守房(火星停在房宿),主不利天王(陛下)”。

而太子正愁怎么找借口弄死王朗,于是命赵揽借此机会游说石虎杀了王朗,就说是上天的意思。

可是呢,赵揽也没有这么笨,他知道如果不按照太子说的做他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但如果按照太子说的做,王朗就得死,他也不落忍。

领受任务后,他思前想后,后来对石虎说:

“臣夜观天象,见火星停在房宿。房宿是天王您,火星代表灾难。所以陛下最近可能有灾祸,而且灾祸还不小,所以臣连夜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朝中姓王的大臣来替陛下承受这一劫难。”

得,我装一回糊涂吧。老王,看你自己造化了。

石虎非常信任赵揽,听到这里就让赵揽干脆算出这个老王的名字不得了嘛,瞎卖什么关子。

而赵揽也不敢直接说是王朗,要能说早就说了,直接说就暴露意图了。于是他对石虎说,算不出来,道行浅,只能算到姓这一步。

别说,石虎最先想到的还真是王朗,毕竟王朗也很受石虎的青睐嘛。


可是王朗对自己忠心耿耿保卫自己啊,作用挺大,没有其他人能代替,还真是舍不得呢。

冥思苦想后,对了,朝中不是还有那个大臣姓王嘛!忽然回忆起前段时间中书监王波使他在成汉这个小国面前丢脸。就他了!

于石虎说:“那就王波吧!”

赵揽也没有办法,自己倒是松了一口气。

之后石虎就下诏说王波建议送弓弩给成汉国,犯了自取其辱之罪,依律处以腰斩之刑。并且怕他一人难以承受这个灾祸,连他的四个儿子也被杀了,并且弃之漳河,可以说是死无全尸。

这位叫王波的哥们,恐怕至死都还一脸懵比吧!

在春秋事情,也有一个躺枪的事。

郑国公在位时和秦国是盟友,郑国就请求秦国的援助,抵抗晋国,秦国应邀派了一部分兵力来帮助抵抗晋国。

在郑国公死后,郑穆公继位,秦穆公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派三位将领带兵前往攻伐郑国。

而在这三位将军前往郑国的路上,遇到了郑国的牛贩子弦高。

弦高是一个有胆有谋的商人,他看到秦国的军队觉得很是疑惑。最近国家之间都很安宁,秦国军队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呢?

不会是来攻打我们国家的吧!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是接近事实的,于是他派他的仆从回去报告敌情,他自己则假扮成郑国的使节来接待这三位将军。

他把他的牛当作是敬献秦军的接待礼物,假装来迎接他们。


弦高说:“我们大王知道你们要来我们国家做客,所以特意命在下前来此处接待你们,吃点牛肉养养身子。”

秦国的将军听到他说的话,以为自己的计划已经被郑国全盘知晓,自是有内奸泄露了他们的踪迹。那既然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仗还怎么打?

干脆对弦高说:“使者您太客气了,我们不是去贵国做客的,而是去攻打滑国。”(滑国是郑国旁边的一个小国)

而滑国就这样被惨被灭国了,躺枪的原因竟只是因为一个借口。


历来现实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说起躺着也中枪的事儿,必须要提一提最经典的澳大利亚躺枪事件了。


1976年8月,东部半岛北纬38°军事分界线附近,美朝双方在军事分界线两边的哨所紧张的对峙。

有一天,韩美联军的士兵发现,军事分界线附近的一棵树挡住了自己的观察视线,于是决定派几个人拿斧子把树砍掉。

但是在朝方士兵看来,这是明显的越过边境线挑衅行为,于是也派出士兵阻止。结果双方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还好双方都没有带枪,双方唯一一个凶器就是美军士兵手中的斧子,结果一来二去反而被朝军抢走了斧子砍死了俩名美国大兵。


于是这一事件迅速发酵为双方的军事对峙行为。美军一度威胁要把核武器运到半岛。

但是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冷静,最终美军在大批装甲车的保护下砍掉了这颗可恶的树,这一威胁事件才告结束。

那么这件事情和澳大利亚有啥关系呢?

原来朝军抢走斧子后,发现发现上面有“Made in Austria”(奧地利制造)字样,但是朝方翻译眼神不太好,错把奥地利当成澳大利亚(Australia)。


朝方认为韩美不是好人,提供斧子的澳大利亚也不是好人,于是立即宣布与澳大利亚断交。

莫名其妙的澳大利亚这就躺枪了,但是还不知道啥原因,也只能宣布也断交了事。

一直到了20年后的2005年,澳大利亚外长访潮的时候,双方关系升温,澳大利亚答应向朝提供价值500万澳元的12000吨小麦援助。

在这样的契机下,澳大利亚人才好意思寻问两国断交之谜,结果是朝外交部一位高官才不好意思的解释是当时一位蹩脚翻译错译国名所致。

澳大利亚:…………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历史上有哪些躺着也中枪的事?

在二战期间当时有一个国家可以称之为躺枪王,而且从事件的发生到结束都非常的搞笑,回忆这一段历史,也许这个国家的民众们都会感到哭笑不得。事情还要从1940年说起,这一年的六月,当时意大利开始向法国和英国宣战,他们认为这场仗是一定能赢的,尤其是在攻打法军时,首先意大利派的是精锐,其次法国当时已经溃不成军,所以这一仗值得一打,结果自然也不言而喻了。

在意大利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小的可怜,他们敢说领土小,没有哪个国家敢说更小,这个国家就是圣马力诺,圣马力诺的面积只有六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少得可怜,所以可想而知这个国家如果要参战的话会被敌军瞬间击败。在意大利开始宣战的同时,圣马力诺也开始忧心忡忡,圣马力诺的担心不无道理,他们虽然是意大利境内的国家,但是国力过于薄弱,圣马力诺担心会因此吃亏,所以马上就宣布了中立宣言。可是圣马力诺的想法太天真了,圣马力诺当时的领袖是朱利亚诺.戈齐,他发表了中立宣言后,本以为会安全了,不想当时美国人喜欢大做文章,加上朱利亚诺就是法西斯党,所以美国记者所刊登的文章标题居然是圣马力诺要对英国宣战。

看到这个新闻后,朱利亚诺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恨不得马上就拿着广播喇叭解释不是这个意思,随后他开始和美国媒体联系,第二天美国媒体就进行了更正,虽说这件事算是过去了,但是朱利亚诺也担心会被误解。到了1944年,又发生了一件让圣马力诺十分惧怕的事件,当时英国的炸弹居然炸到了圣马力诺境内,而朱利亚诺以为英国是因为之前的误会而仇视圣马力诺,实际上英国根本就没有在意过圣马力诺曾经的任何宣言和动作,圣马力诺被炸完全是因为国土面积太小,不小心将炮弹丢在了境内导致的。英国当时面对圣马力诺这样的小国自然不会承认错误,反而认为圣马力诺被炸是因为在意大利境内。

这一次英国将圣马力诺激怒,朱利亚诺居然宣布和盟军宣战,圣马力诺的这个举动被认为是挑战世界,后来圣马力诺因为国力太弱被灭国,直至援军支援才复国成功,前后一共躺枪两次,每一次都是把自己吓得不行而其他国家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小国都发生了什么。


江上孤舟



韩复榘在中原大战期间投靠蒋介石,使得战后蒋介石论功行善让韩复榘当了山东省主席,这一当就是7年,直到日本人打过来。


韩复榘主政山东期间,做了很多实事,使得山东成为了民国时期的“模范省”,但也因为韩复榘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使得韩复榘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总是找机会想排挤出局。


“七七事变”后,日军很快打到了山东境内,而韩复榘守土有责,与日军进行了血战,损失很大,而且的确不是日军的对手,就不顾李宗仁、蒋介石的命令,擅离职守,主动放弃了黄河天险,让日军长驱直入。而这也成为了蒋介石诱杀韩复榘的官方原因。



其实在抗战期间,擅离职守的何止一个韩复榘,更多的还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蒋介石杀韩复榘的原因冠冕堂皇,其实背后更多的是对韩复榘这么多年的清算。


韩复榘主政山东期间,把山东经营成独立王国,水泼不进针插不进,擅自截留税款,对抗中央,扩充势力,这些蒋介石都看在眼里。最令蒋介石不能容忍的就是韩复榘联合华北的宋哲元和四川的刘湘,建议成立“反蒋三角联盟”,这是蒋介石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这才是蒋介石杀韩复榘的真正原因。


如果韩复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即便领土丢了也就丢了,自己逃了也就逃了,最多撤职留任,还不会至死。从抗战开始到韩复榘放弃黄河天险,才几个月时间,半个中国都已经沦陷殆尽,要论责任,那该杀多少人呢?



这只能说韩复榘是撞到了枪口上,也让蒋介石找到了机会,使韩复榘成为了整顿吏治、提升士气的牺牲品,也顺便除掉了一个不算对手的对手。


对此,你觉得韩复榘该杀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一个搞笑的事情,是大名鼎鼎韩复榘的杰作。

韩复榘在山东做土皇帝的时候,很喜欢亲自去各地现县政府里判案。

他只有私塾文化,哪里懂什么案件、法律,只是想要体会操纵别人生死的快感。

韩复榘的判案很简单,草草看看卷宗,随后胡乱询问几句,就判决。

他的判决基本只有杀或者放,基本没有监禁一说。

被判死刑的犯人,往往会大哭大喊“冤枉”,而被释放的犯人则狂喜不已,扣头谢恩。

韩复榘的判决很随意,往往1个小时就连审问很多起案子。案子太多,他根本记不起最初审问了什么。

有一次,地方乡绅派来有个叫做小道的18岁少年,向县政府送信。

到了县政府以后,韩复榘正好在审判一群土匪,小道不敢打扰,躲在傍边看了一会。

然而,韩复榘下令“统统枪毙”的时候,小道躲闪不及,也被韩复榘的卫兵当做土匪捆绑起来。

被拖出去处死的时候,小道正好在院子里面遇到了韩复榘。

小道急忙对着韩复榘大喊求饶“我不是土匪,我不是土匪,我是送信的”。

审判的人太多,韩复榘根本不记得犯人的脸。

听说是送信的,韩复榘以为是为土匪通风报信的老百姓,就骂道“送信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起杀了”。

于是,小道就被堵上嘴,拖到外面枪毙了。

结果当地县政府收尸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多了一人,急忙向韩复榘汇报。

韩复榘这才醒悟,小道真的是送信的老百姓,被误杀了。

然而,韩复榘却不认错,还说“这小子现在就叫小道,长大不就是大盗了吗”。

最终,以县政府补偿给小道母亲50块大洋了解。

一条人命就值50块大洋。

小道可以说是躺枪的经典人物了。


萨沙


中国历史上这种人有好多……

躺枪榜第一位,我就不知道这个叫常凯申的人得罪了谁……

躺枪榜第二位,李浑,隋太师李穆之子,郕国公。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术士安伽陀向隋炀帝进言:皇上,微臣夜观天象,未来将有姓李的人取代大隋统治天下,您赶紧把姓李的都杀了吧。

隋炀帝:em...朕最近听宇文述说,他亲家李浑想谋反?

于是,李浑被杀。


躺枪榜第三位,李君羡,唐左武卫大将军,武连县公,武安县人。

这次,历史奇妙地循环了。

唐贞观二十二年,术士李淳风向唐太宗进言:陛下,微臣夜观天象,唐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将有天下,杀李氏子孙殆尽!

唐太宗:噗哈哈哈李爱卿,朕跟你说,刚刚行酒令李君羡这小子说他的小名叫五娘,诶,李爱卿你说啥?

于是,李君羡被杀。


躺枪榜第四位,张永德,后周驸马,殿前都点检。

周世宗柴荣:朕刚刚翻书,捡到了一块木片,嗯,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

术士甲乙丙:皇上,臣等夜观天象……

柴荣:不必说了!朕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张永德GG。


躺枪榜第五位,曾仲鸣,汪精卫秘书。

1939年3月21日,由于对汪精卫降日汉奸行为忍无可忍,重庆国民政府命令军统暗杀王陈恭澍对汪精卫执行制裁,陈恭澍带人摸到河内汪精卫住处,直接冲进汪精卫卧室,遇到了当天睡在汪精卫卧室的曾仲鸣。

陈恭澍:狗汉奸汪精卫,拿命来!

曾仲鸣:不不不,你们搞错了,我是他秘书曾仲鸣……

陈恭澍:狗汉奸,少废话!

于是,曾仲鸣身中数弹,当日一命呜呼。


每日一段历史


74军张灵甫和李天霞的内讧,这几个将领躺枪,最冤的还是3万精兵

最倒霉的国军将领,躺着也中枪,在张灵甫和李天霞的内讧中吃了瓜落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哪一支部队战斗力最强战功最多,大家都知道是74军。可是少有人知道,74军的内讧一直就有,从未停止过。

74军在抗战期间,一开始是王耀武的51师和俞济时的58师,后来又加入了施中城的57师。王耀武手下李天霞是第一战将,俞济时手下廖龄奇是第一战将,施中城手下余程万师第一战将,后来俞济时和施中城都调走,王耀武带着李天霞、廖龄奇和余程万打造了74军最辉煌的时代,上高战役、长沙会战都是这样的配置。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74军因为薛岳的瞎指挥损失过半,李天霞指挥有方损失最小,廖龄奇临时请假直接当了替罪羊,张灵甫就当了58师师长。本来,余程万这个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就挺碍事,于是常德会战中,张灵甫的58师见死不救,57师也晚了。到这时候,74军全成了王耀武-李天霞-张灵甫这一系的人。

你以为王耀武、李天霞、张灵甫都是51师出来的就是铁板一块吗?远远不是,当张灵甫和李天霞的斗争开始时,整个国军都要闹翻天了。

张灵甫和李天霞的斗争,一开始只是74军军长的位置。当时的情况是,张灵甫当的58师师长,没啥特殊功劳,不可能连升两级当军长。李天霞功勋卓著,作为74军副军长,扶正实在是情理之中。可是,结果却是,张灵甫生了74军副军长,而李天霞调到了100军当军长,原100军军长施中城当了74军军长。

李天霞天真的以为,施中城不是黄埔毕业的,最后这个军长一定是他的。但他低估了张灵甫的活动能力。在李天霞和施中城在湘西雪峰山浴血奋战时,张灵甫顺利搭上了蒋介石的船,通过委座特批的条子上了将官班。李天霞的后台,除了王耀武就是钱大钧,比起张灵甫巴结上的蒋介石,明显差远了。

李天霞更没想到的是,张灵甫待在重庆,还搭上了宋美龄的线。张灵甫的第一任妻子邢凤英是村妇,看不上,仅仅是判死刑前夕做了一次,生了个张居正;第二任妻子吴海兰被他一枪打死;第三人妻子高艳玉死了两个孩子,又疯又傻,实在不利于走夫人路线。于是,张灵甫娶了湖南名门女子王玉玲。王玉玲找宋美龄认了干亲戚,这个夫人路线走的很顺利。

就这样,当别人都在积极练兵准备抗日最后一战时,张灵甫一直在忙于自己的婚事。婚事一成,就当了74师师长。两件事放在一起,看似双喜临门,其实背后有很强的联系。

当然,张灵甫受器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得帅!

别小瞧颜值这件事,委座是师从曾文正公的相面大师,看着长得浓眉大眼,那一定是打有前途的。第一眼看到孙元良,看着此君浓眉大眼,一定是党国元良,必须提拔,多不成器都要栽培,犯多大罪都不能判死刑;还有黄杰、桂永清,都是临阵脱逃的懦夫,都因为长得帅,不仅没有处死,反而继续升官。

不管是夫人路线还是外貌协会,总之张灵甫击败了昔日的上司李天霞,成了御林军74师的师长,红的发紫。可是,李天霞也不差,100军在他的调教下,居然从杂牌军跃升到了甲种军,改编为83师。

因为83师和74师都有74军的渊源,在上层也都有俞济时和王耀武的关照,所以一直是并肩作战的关系。在国军中,这两个师也是不相伯仲的主力部队。苏中战役中,83师损失3000人,两次涟水战役中,74是损失6000多人。解放军集中兵力歼灭一个整编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于是国军开始了建立整编军的行动。

建立整编74军,把83师和74师合并,军长到底是张灵甫还是李天霞?王耀武和俞济时都举荐了李天霞。因为李天霞资历更老(曾是张灵甫团长的旅长,还是黄埔三期),更因为李天霞的功劳更大。但是,很不幸,这件事让善于钻营的张灵甫知道了。

于是,就有了74师在孟良崮的惨败!

张灵甫认为,鲁中战役后,两军就要合并,到时候李天霞绝对要骑在他头上。所以,张灵甫当即决定,改变作战计划,孤军吸引解放军来围攻,为鲁中决战立下不世之功!

李天霞哪里知道这些套路?看到74师异动,直接汇报上级,并且以第一纵队司令命令他后撤确保侧翼安全。张灵甫直接告状给委座,要求脱离第一纵队指挥序列,并且划归第四纵队黄百韬指挥。

黄百韬也不是傻子,他是日械部队,怎么可能指挥美械部队?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张灵甫想的是,将来要是打了胜仗,25师并入整编74军,黄百韬的杂牌军25师就成了张灵甫的!

张灵甫聪明反被聪明误,解放军阻击顽强,国军支援部队根本无法支援他。74师的3.3万人在解放军发起总攻仅仅半天时间就全军覆没了。就连救援最及时的25师都差点被包了饺子。

在李天霞和张灵甫这两位74军名将的内讧中,有多少人躺枪了?

李天霞,完全搞不懂张灵甫在干啥,莫名其妙丢了官职丢了军权。真不是不愿意救张灵甫,总司令顾祝同说张灵甫要投共啊!不躲远点怎么行?

黄百韬,为了救张灵甫,25师大伤元气,结果还受了处分,冤不冤?

汤恩伯,挂着陆军总司令的名头(排名还在总司令顾祝同前面),当了一个第一兵团司令已经够憋屈了,如今还要被张灵甫这个师长穿小鞋。

对了,还有余程万,张灵甫掌握整编74师后,把他一脚踢开,直接啥也没有了。

孟良崮战役之后,这几人都没有被判刑,大概老蒋也知道,战败的最根本原因,是张灵甫指挥无方、不听命令吧!


历史知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过一些非常狗血的事情。这里要说的是向全世界宣战的圣马力诺共和国。很久很久以前,迷你小国,圣马力诺就宣布了自己是“中立国家”。想着自己不惹人,人也别欺负自己。(圣马力诺说是国家吧,你可以把他理解为“圣马力诺村”,当时万把来号人,地盘也小60多平方公里,将将够埋下秦始皇。)


在1944年6月26日,圣马力诺的农民们想着: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适合吹牛喝酒晒太阳。没想到飞来横祸,轰隆隆的轰炸机路过,扔下几个炸弹。圣马力诺村,顿时遭殃,房屋倒塌几十间,百姓死伤百十号。这点伤亡数字,对于二战中的那些大国,一般都是小数点后面,用来抹零的。对于圣马力诺就了不得啦,你这几个炸弹,屠灭了俺们国家百分之一的人口呀。

圣马力诺一打听,是英军怀疑这里有德军存在,就路过的时候随手炸了那么一下下。圣马力诺人就怒了,俺们村大小好歹也是中立国,老虎不发飙你当病猫?给你们点颜色瞧瞧,村民大会(哦,是国会)决定宣战!挑起二战的国家都不是好东西!向同盟国所有国家宣战!向轴心国所有国家宣战!很不幸,我国也被宣战了,不久蒋某人的桌子上摆着一份,来自不明敌国的宣战书。

强大嚣张如德军、日军都不敢想我国宣战,这圣马力诺是何方神圣?难道德/日/意又找到了强大盟友?估计蒋某人的作战参谋,在地图上找来很久——要哭了,地图上没有哇,莫非来自星际?听说,这家伙野心不小啊,要统一世界?(全世界有点能耐的国家,全部被人家宣战了)。

没多久,一小股德军逃窜到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准备出动全国军队予以抵抗(全国军队100多人,装备精良:刀枪剑戟),一看敌人凶猛(200多人),赶紧投降,圣马力诺被半小时灭国。

又没多久,一股英军追击德军来到这里,40分钟以后,圣马力诺换了主子。圣马力诺村民大会赶紧商议:敌人太猛,没法打,派人谈判吧?

估计蒋某人的作战参谋,得到了来自欧洲盟友的消息:圣马力诺不足为患。蒋某人拍拍胸口:“娘匹西,原来是个村,差点吓死老子!”


尔朱少帅


说几个历史上躺枪的搞笑事件:

光绪二十九年,清廷开设经济特科,考中第一名的是后来的民国总理梁士诒。但这位状元郎的名字却取得不好,有流言说他的名字是“梁头康尾”,所谓梁头,指的是梁启超的梁,他也姓梁;所谓康尾,是因为康有为的别名祖诒,而梁士诒的名字最后也有个诒字,并且他还和康、梁氏广东同乡。

经过戊戌变法后的慈禧太后对康、梁二人恨之入骨,一看这个人的名字带着“康头梁尾”就来气,于是大笔一挥,除去了梁士诒的状元功名。


1951年,土耳其远征朝鲜,其政府派出参加“联合国军”的一支5000人步兵旅,该旅是一支比较顽强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共作战三次。

第一次刚到前线,被寄予厚望的5000人土耳其士兵,猛扑一直规模千人的“中国军队”,经过激烈交战,他们使用著名的土耳其弯刀砍死了数百“志愿军”,打死打伤不少的“中国人”,并俘虏了200多人。事后调查那是南朝鲜军第六师的一部分。

第二次他们伏击了一支“中国军队”,土士兵猛攻猛打,缴获了青天白日旗一面。

第三次与真正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手,经历了真正的白刃战,但反被志愿军歼灭三千多人。美帝紧急征调土耳其旅上来,想堵住德川失守后的战线缺口,防止志愿军侧翼迂回,万万没想到,具有英雄光荣传统的奥斯曼突厥军队,替志愿军把从德川好不容易逃出来的南棒子残军给全歼了。


再说个土耳其的躺枪的队友。1974年,土耳其和希腊争夺塞浦路斯大打出手,7月初,土空军的侦察机在塞浦路斯外海发现一支驱逐舰队,由数艘大型驱逐舰组成,看到猎物后的土空军甚是兴奋,便立刻派出战斗机直扑这支舰队。

经过一番激烈的海空交战后,他们成功击沉了一艘“科卡德裴”号驱逐舰,然后又重创“艾达德裴”号和“斐夫齐恰克马克元帅”号,这次攻击一共造成232名海军士兵死亡。

在土空军载誉而归时,土海军部队也发来“贺电”,首先祝贺了土耳其空军傲人的战绩,然后申明这三艘被摧毁的驱逐舰其实是土耳其海军。


秦国攻打郑国,长途奔袭,才走到郑国境内,遇到了一个放牛的,说是郑国的使者,特地来犒劳秦军的。秦国的将领想:我们本来是来偷袭的,现在人家都提前知道了,都已经派人来犒劳我们俩,那还偷袭个毛啊。于是就没有攻打郑国,可是大军已经出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他们就把郑国旁边的滑国给灭了。

滑国:这也能顺手?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与英军大战失败,滑铁卢在比利时。

1870年,普鲁士在色当俘虏法王拿破仑三世,普军是通过比利时进入的法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与德奥再次打的难解难分,比利时被打成白地。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再次和德国开战,德军打垮比利时绕到马奇诺防线背后,打败法军。

可怜的比利时。


大国布衣


历史上躺着中枪的案例:

一.汉武帝时期跟北方民族打得火热, 双方也互有胜负。比较严重的一次是李陵被俘,汉武帝当时只想知道李陵到底怎么样了,于是让公孙敖带轻骑兵去匈奴查探李陵的消息。

公孙敖去转了一圈,虽然没有找到李陵,还是给汉武帝带了一个答复。有个李姓将军不但投降了,还帮着练兵,武帝大怒,可怜了李陵的三族。

李陵:我X,练兵的是李绪。

二.秦穆公是秦国一代有野心的君王,当时想打个奇袭去攻灭郑国扩张领土,好不容易秦军到了郑国境内,被郑国一个卖牛的给骗了,说是特意来犒赏秦军的。

秦军将领以为郑国有了防范,奇袭的意义已失就没有继续了,在回国的路上估计是越想越生气,出来也不能白走一趟啊,于是顺手把郑国附近的滑国给灭了。

滑国: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三.南北朝时期很多政权都信佛,佛教那时候势力也非常大,周武帝就是因为佛教的强大已经到了威胁皇权的地步了,所以才下令灭的佛。这些政权里又已梁武帝萧衍为最,动不动就不想当皇帝要出家。

有一次萧衍又要跟高僧讨论佛法,高僧当然不住在宫里,派人去召的时候萧衍就和一个大臣在下棋,等高僧到了在外面等候,当时正是棋局关键的时候,萧衍大喝一声:杀了。围棋里吃子就叫杀。萧衍身边的人以为要杀了这个高僧,没二话推出去就砍了脑袋。

等到萧衍下完棋问高僧咋还没到,侍从回答已经奉旨将此人杀了。

高僧:你信佛?我怕是信了你的鬼。


四、潘仁美功绩不输杨家将

在民间评书《杨家将》中,潘美被描述为奸邪疾功的“潘仁美”,说他公报私仇,陷害忠良,致使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

其实潘美对宋朝功劳挺大,总体超过杨业。《宋史》传中,潘美位于列传第十七的位置,而杨业仅在列传三十一。从列传功业上看,潘美拥立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是宋朝的开国开国元勋,后抚陕帅袁彦,协平李重进,协征岭南,广北门役,征江南,说降陈,击北汉,战太原,抵辽军,其旧中战略功绩应远在杨业之上,称得上政治家军事家了。另根据某些历史考证,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民间杜撰出来的。

五、尹志平在道教中德高望重

尹志平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中的人物之一。全真教丘处机的大弟子,曾奉师命去蒙古给郭靖的师父——江南七侠送信,并试探郭靖的武功。后来在《神雕侠侣》中因暗恋龙女,趁小龙女的穴道受欧阳锋所制,又错认他为杨过的情况下施暴。最后心甘情愿死在了小龙女的剑下。

实际上尹志平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当邱处机居长春宫,四方请谒不绝之时,以“我无功德”,不敢享此供奉为辞,而退隐于僻处;当邱处机逝世,遗命其继任掌教时,则欲绝迹远遁,只因众人敦请,始勉从之;当掌教十一年后,又以年老为辞,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这在元代佛道二教“设官如有司”,“道官出入,驺从甚都,前诃后殿,行人辟易,视都刺史、郡太守无辨”的时代,尤为难得。

金庸也曾道歉:“我知道,尹志平在道教中德高望重,我在新版小说中已经改掉了,同名同姓但不再是清和真人。我本意也不是要诬蔑道教,我对任何宗教都不歧视。”

六、陈世美是大大的清官

说到男人抛弃结发妻子,人们往往抬出一人作比:陈世美。这个人物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代表了天下所有薄幸负心的男人。在家喻户晓的传统戏剧《铡美案》中,欺君罔上、抛父弃母、杀妻灭子的恶棍陈世美最终被正义的化身包拯正法,永远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然而考证认为,《铡美案》中的陈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一个叫陈年谷的人。但生活中的陈年谷与戏曲中的陈世美,是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自幼聪颖好学,发愤读书。清顺治八年,陈年谷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任期满3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据考证,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更没有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七、武大郎潘金莲原是高富帅与白富美《水浒传》中,潘金莲为卖炊饼的小个子武大郎之妻,因与西门庆有染,毒杀武大郎,事情败露后,均被武松所杀。后来,《金瓶梅》一书撷取了这段故事加以创作,以潘金莲为女主角,并将其描写成不折不扣的荡妇,“欲火烧身,淫心荡漾”。然而事实上的武氏夫妇,却是郎才女貌、子孙满堂的幸福之家。武大原型为清河县县令,武植,系山东清河县武家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经后人考证,大郎高七尺有余,两袖清风,而非几百年来的所认为的“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潘金莲也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


这些有的载于正史,也有的是杂史里的,大家看过之后能够轻松一笑就是最好的,不要较真。现在不是说:一认真,你就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