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歲月神偷》是香港導演羅啟銳所執導的一部極具懷舊色彩的電影,這是一部自傳式的影片,幾乎還原了導演所有的青春記憶。這部電影被視為近年來“最香港”的電影,

以上世紀6 0 年代深水埗永利街羅姓一家人的生活為切入點,用底層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樂,重塑了香港人的集體記憶。

60年代的香港,風雲變幻。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壓制,一面又受到內地運動的波及,更要面對不時登陸的颱風暴雨。鞋匠羅一家四口,在街尾以做鞋為生。羅先生(任達華 飾)做得一手好鞋,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僅能養家餬口;羅太太(吳君如 飾)為人辛辣直率,人稱“俠盜羅嫂”。

大兒子羅進一16歲,品學兼優,是運動會的冠軍,全家人的驕傲;小兒子羅進二8歲,天性頑劣,一家人艱難度日,也算其樂融融。然而,隨著時光流逝,港英政府加重苛捐雜稅、颱風卷毀全家賴以為生的鞋鋪、哥哥戀情受挫更罹患血癌,原本幸福的家庭籠罩上了陰影。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鞋匠一家依然不放棄,含淚笑對。

《歲月神偷》打敗同期上映的《拆彈部隊》、《禁閉島》等好萊塢大片,榮登香港新片首周票房冠軍。並且獲得第 60 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最佳影片水晶熊獎,第 29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編劇、最佳電影歌曲等獎項,以及令現實中待拆的永利街得以保留。

影片講述的故事娓娓道來,沒有歇斯底里的感情渲染,而所有關於生存的意義都分解到生活的細節中,令人回味無窮。以羅進二的兒童視角,通過一家人的生活、羅進一的愛情,以及種種人情世故和生離死別,帶我們回到一箇舊香港裡。歲月偷走的到底是什麼?對主人公來說,它是曾經的幸福時光。

《歲月神偷》: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01、影片通過兒童視角來看世界,增添了電影的溫情意味

在影片的開場,小弟羅進二偷了水族店裡的金魚缸戴在頭上,他將魚缸倒扣在頭上模仿宇航員的畫面,間接地交代了影片的背景發生在阿姆斯特朗登月的 1969 年。當時的香港金融危機風雨飄搖,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正處於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轉型時期。

羅進二透過金魚缸來展現他的生活環境,一排排商鋪、人來人往的菜市場、街邊巷角的鄰居、讀書的學校等,通過羅進二的視角讓觀眾看到那個時代香港生活的圖景。影片用兒童視角以兒童的眼光去打量成人的生活空間,展現不易被成人所體察的生活中的另一種面貌,從而打造出一個別致的世界。

作為孩子的羅進二,會想方設法地尋找生活中的樂趣。玩金魚缸的時候,他幻想自己長大以後會成為一位太空人,偷廟裡的孫悟空塑像,假冒電影明星卡片簽名賺錢,供月餅會希望可以吃到一整盒的蛋黃蓮蓉月餅,執著地吵鬧著長大以後要娶明星馮寶寶。

在傍晚時分,街坊鄰居把自家的飯桌擺到街上,邊吃邊聊家長裡短。今天做了魚頭湯分你家一半,或者招呼你家小孩過來蹭蹭今晚做的雞蛋羹,小孩子們在這些飯桌中竄來竄去,人情味十足。羅太太因為與驗票員相熟,便只買一半的票,到電影院裡看一場進二喜歡的馮寶寶演的《夜光杯》。

在兒童的眼中,日子的苦難慘淡被單純過濾掉了,未諳世事的孩童往往能夠在最普通尋常的生活裡,找尋到最純真的快樂。《歲月神偷》是導演羅啟銳以親身經歷為藍本拍攝的,是為了紀念他的哥哥,影片還原了他童年時代所曾看到的世界。

羅啟銳巧妙地運用了兒童的視角來講述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裡,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如何相依為命的生活。用別樣的視角對大人的生活艱難進行深度描繪,又不至於直接慘淡的敘述,反而生動的突顯出苦難背後的溫情。

《歲月神偷》: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02、不同場景下的音樂運用,塑造了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情緒

音樂在《歲月神偷》裡對於營造回憶的氛圍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香港配樂大師黎允文用充滿愛爾蘭風格與極富年代感的流行音樂相結合,使得片中音樂斬獲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在影片片頭愛爾蘭風笛引出影片字幕,“在幻變的生命裡,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體現出影片回憶的底色。

①音樂對人物的塑造

猴子樂隊的《我渴望自由》是片中大兒子羅進一最喜歡的歌曲,而它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在不同程度上展現了人物的成長曆程。第一次出現,寫作業的羅進一打開收音機,隨著輕柔舒緩的旋律,一個長鏡頭緩推,從樓下到樓上,再到整個香港夜景的遠景俯拍。這個時候,影片的節奏和緩,人物間充滿生活氣息的對話展現出家庭的和睦。

第二次出現,播音員播出颶風貝蒂襲來的消息,風雨交加的聲音應和著曲調,少年對於愛情無盡暢想,音樂的出現有助於展現人物性格。風雨大作,樓下的父親叫羅進一下樓收檔,一直綿延不斷的《我渴望自由》與全家的驚慌失措形成對比,歌聲讓災難場景變得具有詩意。

第三次出現是羅進一重病,羅進二在曾經偷過魚缸和烏龜的買魚攤位處,提醒叔叔金魚掉了。叔叔誇獎他真乖之後,他孤獨的身影開始小聲唱起《我渴望自由》,他在成長過程中開始懂得了生命的無常,也是羅進一樂觀自由精神的傳承。

《歲月神偷》: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②音樂對情緒的烘托

羅進一第一次去芳菲家,在清晨幽暗的天光下,羅進一把最喜歡的紅彩雀放進袋子走在路上,一路滿是歡欣期待,此刻的配樂是《柔風吹楊柳》整個畫面輕鬆愜意當羅進一從芳菲的家回來時,家境貧寒的他終於意識到了貧富差距下的愛情是多麼的脆弱,這時音樂節奏忽然緩慢低沉,畫面漫延著一種感傷情緒。

羅進二與奶奶聊天,奶奶講到“如果你想跟親人重逢,你就得把你最心愛最喜歡的東西,全放到苦海里,這樣你就能跟你的親人重逢了。”關於生死的話題配合著《逝去的彩虹》場景中人物並沒有過於感傷,反而因奶奶對孫子的講述顯得溫馨了許多。

羅進一生命垂危之際急需輸血,父親典當了婚戒換錢,鏡頭給父親的手一個特寫,指頭上剩下經年累月戴戒指的痕跡,母親握住父親的手,輕輕摩挲這戒指的痕跡。滿是剋制的情緒與背景音樂《父親的婚戒》低迴的鋼琴聲配合得恰到好處,展現出內斂而厚重的父愛。

李治廷的《歲月輕狂》在影片中是一個點睛之筆,在感情面前猶豫不決的羅進一在禮堂中用吉他輕緩地訴說著少年心緒,詮釋著少年對少女的青澀愛戀。第二次是在進一的葬禮上,歌聲帶有淡淡的惋惜,卻哀而不傷,讓情節更加震撼人心,更加顯現出影片所強調的苦難時代下仍然要堅強生活的主題。

《歲月神偷》: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03、影片在舊香港的懷舊風情下,表露人生不言棄的積極態度

《歲月神偷》是一部融合了家人鄰里親情愛情的催淚煽情片,痛苦與歡笑並存的懷舊電影。影片在永利街作實景拍攝,重現了60年代破舊的弄堂,90%的故事源自導演的真實經歷。

那時的香港風雲變幻,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壓制,一面又受到內地運動的波及,還要面對不時登陸的颱風暴雨的襲擊,一家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艱難度日。配以懷舊舒緩的音樂,給觀眾展現出一種恍如隔世的舊香港風情。

影片一開頭便表明了主題思想:“在幻變的生命裡,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奠定了影片懷舊的基調。以羅氏一家四口的悲歡離合,大環境下的生活百態,喚起觀眾的共同情感。影片大部分的建築物和店鋪都為實景拍攝,極大的還原了當時的風土人情,並伴以時代鮮明的流行歌曲,全方位展示了那個年代香港的面貌。

《歲月神偷》: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羅進二的大伯與父親,一個開理髮店,一個開皮鞋店,兄弟倆在街上一頭一尾的經營,但在遇到困難時總會一同商討,互相鼓勵。大榕樹下,鄰里街坊每日的最後一餐熱熱鬧鬧鬧,我家做了魚頭湯,分你家一半,他家做了雞蛋羹,你家小孩過來蹭飯。影片中忽略掉了一些那個時代背景帶來的艱苦,而是用孩子純潔的眼睛看到溫馨祥和的生活環境。

生活是苦的,因為物質匱乏,連買份月餅都要集資,還要給人上供,母親帶著患上血癌的兒子四處求醫問藥。但是羅先生與羅太太兩個人總會將美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兒子們。暴風雨來臨的那一刻羅爸爸雙手緊緊扣住木製房頂,聲嘶力竭地喊道:“要保住頂!”彷彿只要保住了房頂,家就不會散。

進一急需輸血的時候,而父親為了讓他輸上新鮮血液不惜當掉陪伴多年的婚戒。羅進一去世後,羅爸爸徒手拔了一顆花樹栽在兒子的墓旁。當羅爸爸說:“‘鞋’字半邊難。”時,羅媽媽則回答道:“‘鞋’字半邊佳,難完之後就是佳。”作為一名母親,面對貧寒的家庭、艱難的時局,她從早到晚地操勞,努力地生活著。

生活的艱辛、生命的無常考驗著這一家人,但每次不幸過後一家人總會露出笑臉,並積極面對未來的生活。導演巧妙地將香港人的集體記憶融入到了故事敘述中,在懷舊氛圍展現積極生活的主題,就像羅太太說的“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人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歲月神偷》:歲月能偷走一切,卻偷不走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結語

《歲月神偷》不僅在追憶那些逝去的時光與愛,另一方面也真切的表達在迷惘無奈時,要堅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這部影片沒有譁眾取寵的商業氣味,只是講述那個特定時代的普通人的故事,姿態很低,立意卻很高,平凡之中擁有著動人的力量。通過重現當時的生活場景給觀眾提供了回憶和聯想的舊夢,一邊又給予觀眾積極生活的暗示,就像片中所說的“人活著,總要信!只要你相信天空中會出現雙彩虹,那麼有一天就真的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