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服不比新衣服差?心理學分析:請不要去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

大家小的時候,有沒有穿過哥哥姐姐,又或是親戚送來的衣服?現在生活條件是好了,父母給孩子買得起新衣服,但在以前,穿舊衣服還是很常見的現象,尤其那些兄弟姐妹比較多,又或是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中更是如此。

舊衣服或許並不比新衣差多少,甚至可能質量更好,別人也未必看得出來,但是,如果有可能,最好還是別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這不是迷信,而是心理學分析。

舊衣服不比新衣服差?心理學分析:請不要去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

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控制感,產生種種心理缺陷。

1、自我價值受損

孩子願意穿別人的舊衣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在逼迫孩子穿別兄弟姐妹的舊衣服,孩子會很容易覺得這是父母偏心,不愛自己,產生消極自卑心理,自我價值嚴重受損。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把自己放在“被施捨”的角色上,“將就”的態度不斷內化到潛意識中,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隨便過日子的人,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也就越來越隨便、容易妥協。

舊衣服不比新衣服差?心理學分析:請不要去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


2、過度補償心理

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人有“過度補償心理”,即有些人小時候由於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成年後將會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內心焦慮、建立起自尊心。

最常見的,小時候被迫穿別人舊衣服的孩子,長大工作後會不自覺地“補償自己”,通過瘋狂購物的方式彌補當年的遺憾,甚至去進行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消費,不惜把大部分工資花在一些意義不大的事情上,甚至貸款消費。

這幾年群魔亂舞的種種套路貸、校園貸、裸貸,盯準的就是這些人的虛榮心和補償心,一步步把孩子拖向無底深淵。

舊衣服不比新衣服差?心理學分析:請不要去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


3、控制感缺失

小時候總是穿別人舊衣服的孩子,總是處於一個“接受者”的地位,沒辦法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甚至沒有拒絕的權利。

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控制感”被認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有足夠的控制感,才有相應的安全感。

那些連自己穿什麼衣服都無法做主的孩子,自然會感到控制感缺失,安全感不足,容易形成極度順從、缺乏主見的性格,生活中總是消極被動、唯唯諾諾。

舊衣服不比新衣服差?心理學分析:請不要去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

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還請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了,哪怕購買的新衣服很便宜,哪怕購買頻率很低,總歸也要給孩子留出一點希望。

祝願孩子們都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