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近乎貧,婪近乎焚。《菜根譚》(25)

“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造成,故釋氏雲:“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

這是《菜根譚》裡的一句話,大意是說人生的幸福與苦惱都是由自己的意念所造成,例如佛家就說說:“對名利慾望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跳入火坑,追歡逐愛之心太強就等於讓自己沉入苦海;而一個清淨的念頭就會使火坑變成水池,只要多一點警覺就能使火海變成樂園”。可見一念之差,人生境界就會全面改變,所以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必須慎重。

些許感悟與君分享:

福禍苦樂,一念之差。比如一個人路遇老人跌倒,扶還是不扶?一念之差的取捨就決定了他的行為,扶一把就是善舉,沒有扶,即便心裡有一絲善念,終究沒有付諸行動,難免留下遺憾。由此可見,一念之差給人的境遇天壤之別。念頭清淨的,無慾無求,清清白白做人,安安心心過日子,一生心安理得無愧於心。

“利慾熾燃即是火坑”。貪近乎貧,婪近乎焚。貪婪之心可以讓人沉入苦海,還可以讓人作繭自縛。

猴子喜歡偷吃農民的大米。人們想了很多辦法也很難捉到猴子,於是去請教生物學家怎樣才能捉到猴子。生物學家把廣口瓶綁在樹上,瓶子裡裝上大米,然後隱蔽起來等待貪心的猴子。

猴子過來了,看到瓶子裡白花花的大米垂涎欲滴,伸出爪子就抓一把大米,可是由於拳頭緊握被卡在瓶子裡抽不出來,猴子太貪心了,直到人們過來把它捉住也不願意放下到手的大米。

世上有很多貪心的人如同故事裡的猴子一樣,明明是陷阱一個,由於心智被貪慾所迷,利令智昏,落得個階下囚的下場。

慾望是動物的本能,人亦有之,本無可厚非。但對慾望不加控制,任其氾濫,人和其它動物還有什麼區別?人不能做慾望的奴隸,如果一個人物慾和利慾過大,就會被慾望所驅使,不能主宰自己的內心,遲早會成為一個利慾薰心的人。

人生雖短,歧路卻多,面對人生的一次次選擇,要慎之又慎,在關緊處更要把好心頭之念,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如此,才能安然度人生。

貪近乎貧,婪近乎焚。《菜根譚》(25)


貪近乎貧,婪近乎焚。《菜根譚》(25)


貪近乎貧,婪近乎焚。《菜根譚》(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