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对防治新冠肺炎有利还是无利?怎样防止病疫?

好事78165693


关于气候对这次新型肺炎的影响,也是目前大家网议的热门话题,我之前也回答过相关的问答《新型冠状病毒会随着天气变暖会不会消失》

当中我就提到气候并不是最终消灭病毒的手段,只不过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们此次防治新型肺炎产生影响!这点,我们在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也可以看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即可灭活

如图:SARS病毒在56℃,30分钟后被灭活,而在70℃,只需要15分钟

当然,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特性认识大多数来源于我们之前对于SARS、MERS冠状病毒的认识,因为它们之前存在85%以上同源性,所以,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说是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类病毒(冠状病毒),只不过不是同一种。因此,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即可灭活,是有重要的科学依据的!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篇我国军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发表的关于《SARS病毒对温度耐受性的实验研究》,他们将培养SARS病毒分别放置在4℃、室温(24.5℃)、37℃、56℃和70℃的水浴中,间隔一段时间就取样,观察病毒数量。

结果如图发现,SARS病毒在冷藏(4℃)和室温(24.5℃)条件下是最稳定的,可以保持特别高的感染性。而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病毒活性会下降,温度升的越高,SARS病毒活性下降越快,37℃放置至4日,已经完全检测不到存活病毒了(如上图)。

所以,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同样是可以说是对热敏感的病毒。

那这样说,下雨天会导致我们环境温度的降低,对新型肺炎的防治肯定是不利的?

那可未必!

首先,不利是肯定有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刚刚提到的,下雨会导致环境温度下降,更有利于病毒存活时间延长及繁殖,增加它的感染性

二是下雨天增加了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难度。不仅仅生活环境改变,有利于其他病菌繁殖,其他呼吸道疾病也会增加,加大了新型肺炎的鉴别诊断的难度。简单的来说,同样是发烧咳嗽病人,并不是每个都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还可能是流感、或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这样加大了我们医务人员鉴别诊断的工作量;而且下雨天,会造成工作、生活环境出行不便,生活环境垃圾无法及时清理等等,都会增加防控难度。

三是下雨天,温度下降,不仅不利于感染新型肺炎的病人的康复,而且会增加其他疾病病人的数量增加,比如心血管疾病病人、呼吸道疾病病人等等,进一步增加医务人员的超负荷工作,也增加了隐形感染者传播病毒可能性。

接着,我们说下雨天,对新型肺炎防治没有一点点好处也是不对的

第一,下雨天,会减少更多的人外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那一小部分憋不住,有侥幸心理想外跑。

第二,我们说防治新型肺炎要勤洗手,而且最好要用流动的水(如下图),因为病毒附着我们物体表面,肯定是冲走最好,而下雨天无疑可以给外界一些公共场所的物品进行一次流水冲洗,减少病毒的接触性传播

第三,虽然我们说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但是气溶胶传播仍有待明确。假如真存在,那么下雨天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气溶胶传播风险的。很简单,下雨天可以带走我们空气中一些大的被污染颗粒物,当然对于气溶胶,对付它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风!

最后,我结合马上返城、返工返学潮,讲讲普通人怎么防治这次疫情?

第一点,能步行,不公交,上班能自驾行最好

第二点,不要纠结哪一种出行方式风险更高,只要不去人员集中地方,普通人戴上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勤洗手就是相对安全的;

第三点,每次回家之前,一定要把病毒拒着门外,不要带进屋。具体操作方法就是提前在门口准备好含酒精免洗洗手液和消毒好的衣物鞋,洗手后更换,将口罩留在门外垃圾桶,当然对于有疑是被污染口罩,一定要以医疗垃圾来处理,不能随意乱扔

第四点,家里要定期通风,标准是每天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但是像广州一些亚热带等目前湿度比较大的地区,应该提倡常通风,保持室内新风量平均每人≥30m3/h,换气次数≥3次/h,我们一般采用开窗户或开启排风扇即可达到。

第五点,仍然是老生常谈那一条:隔离人员一定要严格落实隔离要求,如发现可疑症状,一定要及时报告、检查及治疗,切记不要恐慌,因为根据最新报道: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中新网客户端2月10日电(任思雨)10日,湖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介绍,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在我们医院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目前我们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计超过了1500余例,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均可以顺利出院,市民不必过分恐慌。”

何谓自限性疾病?

简单来说,是可以依靠我们自身免疫力痊愈的疾病,即通常所说可“自愈”。

但有一点要注意:自限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好转,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不需要治疗,重症患者仍然需要医学给于生命支持治疗,让他“扛”到其自愈时刻,扛不过可能就会引起其它问题导致死亡!

所以,一旦不幸感染了新型肺炎,千万别怕,更不要隐瞒,大多数人是可以被治愈的!


医学小侦探




我的看法是,下雨对防治新冠肺炎既有利又无利,下雨天会产生很多水湿气,空气中的病毒遇到水湿气会下沉,飘在空间的活跃度下降,不利于传播,这是有利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潮湿阴冷的天气有利于病毒的繁殖,让病毒的生命力更强,对我们人体是无利的。

那么,我们怎样防止病疫呢?



第一、应服从政府的指挥,听从钟南山这些专家的话。

第二、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少串门、少聚会、勤洗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动作。

第三、长时间宅在家里会让身体免疫力降低,我们可以到药店买些乌梅和白糖回来,煮些乌梅白糖水喝喝,补充身体的中气,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第四、如果感觉发热兼有恶寒,那就用黄豆、黑豆、淡豆豉,加点薄荷煮水喝,记住不要隔夜喝。先煮熟豆,再放薄荷即可。如有改善症状,无需去医院。

第五、如有发热、恶寒、身痛和咳嗽,那就要去看医生了,不能宅在家里等幸运之神来幸临你了。


飞扬全说


南方现在很多地方都下起了雨,建议下雨的时候更要减少外出,因为给了细菌更好的传播环境,所以下雨的最好留在家里,开窗通风的时候,尽量不要把窗户开的太大。如果必要的情况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如果身上淋上雨水,回家以后,建议做好消毒工作。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好事,因为已经立春,立春以后的雨水,会是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温度的回升,对于病毒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或者削弱病毒的传播强度。

但是依旧不可以掉以轻心,依旧需要做好保护自己的工作,以免病毒的余温伤到自己,平时多注意些,就能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关注疫情的情况,如果到了我们可以随意出门,或者可以彻底舍弃防护的时候,钟南山院士一定会告诉我们,那么在这之前,即便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数据也变的越来越积极,我们依旧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我们的一时大意,可能会纵容病毒卷土重来,所以防疫听话也很重要。


最后就是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与一线的一生一起,打赢这场疫情的战争,用我们的免疫力,阻止病毒对身体的伤害,早睡早起,尤其是晚上22:30上床准备睡觉,并且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另外足量饮用白开水1500-1700ml,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情绪,这些都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现在广东又到了下雨天的季节,根据钟南山教授的医学临床观察与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之后,假如这个时候出门,无论是下雨天或者是阴天,对防治新冠型肺炎病毒都无利,我们应该怎样防止病疫发生呢!第一,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第二,回家要用消毒剂勤洗手,第三,我们一定要听从钟南山院士的话,我们尽量不出门,宅在自家隔离是最好的防疫方法。


生活媒体人五哥


#关注新冠肺炎#

个人认为,下雨对防治新冠肺炎有一定帮助,但有利也要警惕有弊。可能有利的是减少“气溶胶”途径的传播;可能有弊的是:隨着钟南山团队研究发现患者粪便有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追查是否有粪口传播的可能;那么,在疫区,还应该追查有没有水源传播的可能?另外,气候变化了,人的免疫力应该能适应气候变化,如果抵抗力下降,病邪可乘虚而入。

故尔,我们应该依法抗疫,万众一心,切断传染源,隔离和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经:如无事不出门,居室宜通风,勤洗手,出门带口罩,不到人群多的地方,不随地吐痰,不吃野生动物,蛋及肉等要煮熟,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以及不信谣不传谣等。如果有焦虑等心理不适,可打电话到精神卫生中心咨询;全国一盘棋,服从权威机构和疾控中心指挥,不盲从。

以上介绍供参考。谢谢阅读。


桂花芳香77105282


下雨绝对对防治新型肺炎有好处,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而且是在干燥低温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那你能说下雨潮湿的环境能对病毒发展有利吗?不但对病毒生存不利,而且还是病毒杀手,有谁见过可以在空中传播的生物不怕水的吗?水既是生命的汁,同时也是生命的杀手。


自然为大


大家透过阳光是不是会看到很多颗粒,这些颗粒升温后在天空中遇冷凝结成雨滴,随着季风飘到哪里就下到哪里!我是对这个病毒的传染能力有这个假想。至于成不成立只能靠科学家研究


随逝的风风筝


气温是对病毒最直接有效的控制因素!(新冠状病毒怕高温,这点跟造成非典的冠状病毒一样,它活性最佳的环境温度是4~17℃,温度上升,它的活性就会降低并且会减少存活时间),下雨会降低气温,这是坏消息!不过在户外,下雨能有效降低气溶胶感染的几率!


花田里的瓜


如果是下大到暴雨是有利的,雨水可以把病毒冲刷到地上留到下水道里,如果是雨雾般的小雨,那空气里的病毒是很难散去。


太阳金风


下雨外出的人更少了,灰尘也被冲刷,我更相信在雨季有助各种各样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万物相生相克,也许自然界就有反制这种冠状病毒的能力,我认为是乐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