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三尺又何妨?(好文)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

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利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

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後,主動讓出三尺宅基地。

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最後這裡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

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

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後說人,不要在意被說。

一無是處的人沒得可說,越是出色的人越會被人說。

世間沒有不被評論的事,也沒有不被評說的人。

別人的嘴我們無法去控制,但我們可以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

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

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

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

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嘴上吃些虧又何妨,讓他三分又如何。

讓他三尺又何妨?(好文)

我們批判別人時,我們也不會認可自己。我們抗拒別人時,我們也不會接納自己。當我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時,收穫的也只能是從事情裡出來的東西,而且種什麼,收什麼。總之,我們折磨別人的結果,就是我們的內心越來越空虛,最後什麼都沒留下。

但當我們拿著耶穌的心對待他人時,我們也能夠從耶穌那裡收穫一切美好的福分,這不是人給予我們的,而是耶穌賦予我們的。耶穌基督裡的一切會源源不斷地流向我們,我們不再尋找愛,而是成為愛。

耶穌說:

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

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